信息安全法

一、信息的定义信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二、本体论信息的描述方法

三、全信息、语义信息、语法信息、语用信息的概念

全信息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的综合

以上是语法信息,是信息的自然属性(本体论的信息)

情报也具有形式(语法信息)、含义(语义信息)和价值(语用信息);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语用信息

四、信息的特性p5

五、信息法的概念p8信息法

(一)概念:是调整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六、信息安全与信息安全法的概念p10p16

七、信息安全法所保护的利益

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公共利益的概念较为抽象,讨论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1)交通、水利、能源、供电、供暖、供水等公共事业或市政建设;(2)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绿化、慈善机构等社会公共事业;(3)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但以具有公益性为限;(4)其它由政府兴办以公益为目的之事业;

八、信息与信息安全法律关系的分析

信息安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客体、内容

思考:分析信息安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为例)

第二章

第一节

一、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

二、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p28

三、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29

四、间谍行为1.什么是间谍行为?

第三十八条本法所称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三)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

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四)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的;

(五)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

五、反间谍的主体、职权2.反间谍的主体

第三条国家安全机关是反间谍工作的主管机关。

公安、保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调,依法做好有关工作。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3.国家安全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的职权

第八条国家安全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具体如何行使,第九至第十八条作了详细规定

六、政府信息的概念和构成26

七、信息公开的原则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3)信息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

(2)中国信息公开制度的进步

八、作为一项人权的信息权的特定内容,法律应体现的原则公共机构有义务公开信息,每个公众都有权获得信息。

信息自由意味着公共机构出版并广为传播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文件。

作为最低要求,信息自由法应包括教育公众的内容,并传播如何行使获得信息权利的信息。

不得以保全政府的面子或者掩盖违法行为为目的拒绝公开信息,信息自由法必须全面列举不得公开的例外,这种例外的范围应该尽量减小,避免将并不造成公共利益损害的事项也纳入其中。

应要求所有的公共机构设立公开、透明度内部机制,以保证公众行使获得信息的权利。

获得政府信息的成本不能太高。

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的等级

3.电子政务安全等级的层级划分

从低到高依次包括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专控保护级五个安全等级。

表电子政务系统五个安全等级的基本内容

安全

等级等级

名称基本描述安全保护要求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适用于一般的电子政务系统。系统遭到破坏后对政务机构履行其政务职能、机构财产、人员造成较小的负面影响。参照国家标准自主进行保护。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适用于处理日常政务信息和提供一般政务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系统遭到破坏后对政务机构履行其政务职能、机构财产、人员造成中等程度的负面影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家标准自主进行保护。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适用于处理重要政务信息和提供重要政务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系统遭到破坏后可能对政务机构履行其政务职能、机构财产、人员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对

国家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按国家标准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电子政务系统。系统遭到破坏后可能对政务机构履行其政务职能、机构财产、人员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较大损害。在主管部门的强制监督和检查下,按国家标准严格落实各项措施进行保护。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适用于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核心系统。系统遭到破坏后对政务机构履行其政务职能、机构财产、人员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根据安全需求,由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专门控制和保护。

第二节(PPT第四章)

一、从信息角度考察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中信息属性明显的一些权利(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荣誉权、知情权等)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

其它信息权利(虚拟财产权、受教育权等)

二、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p46)、荣誉权的概念和侵害形式

姓名权

姓名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侵害姓名权的四种行为:

一是盗用他人姓名;

二是冒用他人姓名;

三是干涉他人姓名;

四是不使用他人姓名。

名称权

名称权则是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等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其名称,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

名誉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由法律规定的获得和维持对其名誉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一种人格权。《牛津法律大辞典》对名誉概念的定义是:名誉是对于人的道德品质、能力和其他品质(如名声、荣誉、信誉或身份)的一般评价。非法损坏他人名誉可以构成诽谤,受到诽谤的人可以提出控告。

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谓名誉是指自然人的名望声誉,是自然人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生活中获得的社会评价。自然人的名誉直接关系到自然人的人格尊严。

肖像权

肖像是公民以面部为中心的形态和神态的客观表现形式。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THE END
1.法律层级划分图法律层级顺序结构图文章浏览阅读1.5w次。_法律层级顺序结构图https://blog.csdn.net/pengpengjy/article/details/114107243
2.层次划分范文10篇(全文)据此, 区域性市场在宏观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区域内的市场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在此基础之上的突破区域的市场, 对于这一层级的市场, 需要出台严格的法律政策予以监管, 否则就会无限蔓延, 最终造成市场混乱。 (二) 按发展目的划分 按照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内公司的发展目的标准, 可将区域性交易市场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jiboblh.html
3.公交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安全图片:控制措施金字塔原则,以及鳄鱼图 提问:学员所在岗位或工作面临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属于金字塔的哪一级,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2.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1)原则 2)层级划分 图片:风险管控层级金字塔 第三讲:作业安全分析 融会贯通:运用前两讲所学知识,开展一次作业安全分析 一、基本概念 1 什么是JSA? 图片:老鼠偷奶酪http://wap.boraid.cn/lessonShow.php?kind=nx&t_id=208314
4.完美的合同(二)概念划分与合同设计 三、思维工具图与合同起草 (一)图上作业与思维工具 (二)各类思维工具的运用 四、层次分析与图上作业 (一)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二)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第三节合同秩序设计基本原理 一、秩序之本是主题安排 (一)建立条款主题的原则 (二)从条款主题到模块主题 二、主题的层级与顺序 (一)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96215
5.法学法学(law science),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1]。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6.我国商业银行规章制度层级问题探析明确公司内部职责分工、实施层级管理的角度,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规章制度的层级划分与界定问题,浏览了目前商业银行规章制度层级界定的概况,探析了商业银行规章制度层级划分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章程地位的特殊性,探寻了商业银行规章层级划分的法律依据,对商业银行三级规章的界定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三个层级划分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211316_7459.html
7.法律法规层级划分法律分析:层级由高到低排序:1、法律;2、行政法规;3、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根据行政级别也有高低,比如省级人大的地方性法规高于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规高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另外,宪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之相抵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89881347441447132.html
8.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4版)思维导图模板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效用积累过程 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信息化体系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4c455f8f11b40fe56ece43
9.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 A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B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 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D宪法、法律、部门规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https://www.examk.com/p/2035606374.html
10.现代财政制度下关于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几点思考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特别是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应以法律保障为基础。如德国先后制定了包括《基本法》《财政预算法》《财政平衡法》等在内的一整套财政法律规范,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以及财政平衡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http://www.kjlww.com/m/article-60950.html
11.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D 宪法、法律、部门规章 答案 C 多做几道 ( )主要指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不同范围内,对普遍的、广泛通用的共性认识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制定其他安全标准的依据和共同遵守的准则。 A 基础类标准 B 通用技术标准 C 管理标准 D 行业标准https://www.51zhishang.com/shiti/tk-st-251482.html
12.行政区划的划分我国行政区划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http://snsm.mnr.gov.cn/Information/news/24370
13.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判断题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参考答案:错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判断题产品加工总是要出问题的,100%合格是不可能达到的。 参考答案:错 2.判断题如收件单位因故需将秘密载体返回寄件单位的,接收人应在秘密载体上粘贴批http://www.ppkao.com/tiku/shiti/fef8c233835f41b0ae6cb2f3e2ea4448.html
14.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___。 A 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B 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 C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D 宪法、法律、部门规章 --- 正确答案 C --- 暂无解析https://m.dongguan.huatu.com/tiku/4747528.html
15.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对企业而言,可以先在总部设立共享总中心,以后再逐步向各省、各市县的子公司和分公司推进,建设共享分中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存在国家部级、省厅级、市县局级的组织层级划分,在服务模式选择时更需要考虑到各阶段共享的范围大小。 在共享中心建设初期,通常先在省厅级主管部门进行模式构建,形成省级财务共享总中心,https://www.chinamas.cn/llqy/list/151
16.论税与费的法律界限我国现行立法比较简陋,法律效力的层级也较低,只是对税费规范进行了基本的界定。我们认为,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肖普税制中关于地方税的思路,通过重构财源组成以及强调其专属性,着力强化地方财政。[47]在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划分中,重点对税费关系的交界领域进行处理,如特定目的税及政府性基金等。对专属于地方使用的特定款项,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