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研究,作为法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跨国界的法律比较,汲取全球法律智慧,优化本国法律体系,并促进国际法律交流与合作。高咏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学部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作为中国刑事司法制度比较法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其研究不仅深化了中国法学界对国际法律制度的理解,更为全球法律研究贡献了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成果。
论文创新:程序性裁判的跨国比较
著作奠基:中美刑事诉讼的深度对话
海外访学:深化国际法律认知
在杜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期间,高咏博士深入研究了美国法律与中国法律的异同,并撰写了专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的兴衰》。此书如镜,映照出两国法律在保障人权与司法公正上的异同。另外,高咏博士还积极与美国学者交流,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比较法研究。这些合作不仅加深了中美法学界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更为全球法律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
国际舞台:展现中国法学风采
在哈佛大学举办的中国刑事司法体制实证研究方法研讨会上,高咏博士的演讲“DevelopingMinimumStandardsforLegalRepresentationInDeathPenaltyCases”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好评。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这不仅加深了国际法学界对中国司法制度的认知,更为全球法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促进了各国法律制度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
学术交流:推动比较法学的国际化
作为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的会员,高咏博士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比较法学的国际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多次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发表演讲,与中外法律学者共同探讨比较法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此外,作为北美华人社会犯罪学研究会(AssociationofChineseCriminologyandCriminalJusticeintheUnitedStates,简称ACCCJ)的会员,高咏博士受邀参加今年11月美国旧金山的美国犯罪学会年会(AmericanSocietyofCriminology2024AnnualMeeting)。她将与美国学者共聚一堂,深入交流刑事司法领域的最新前沿问题,进一步促进比较法学与刑事司法学的国际交流与融合。
译介桥梁:中国法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传播
高咏博士不仅是中国法学界的佼佼者,还通过翻译工作架起了中外法学交流的桥梁。她将著名刑事法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瑞华的著作《刑事诉讼的模式》翻译成英文,由SpringerNature出版,填补了国际学界对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的空白。作为中国翻译学会会员,她致力于将中国司法现状与研究成果译介给世界,为比较法研究贡献了宝贵力量,促进了全球法学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高咏博士的比较法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比较法研究的全球视野与本土价值。她通过跨国界的法律比较和深入研究,不仅为中国法学界带来了国际法律制度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经验,也为全球法律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独特视角和宝贵参考。她的工作不仅丰富了中国法学界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也为推动全球法治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