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律师协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于继承开始后、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并溯及继承开始之时否定其继承地位的单方法律行为,兼具身份行为、财产行为双重属性。

其中,身份行为属性的意义在于,继承权可以放弃,但不得转让,放弃继承权是基于继承人的身份关系产生,具有人身专属性;财产行为属性体现在继承制度的核心在于财产继承,而民法典在认定遗产(财产)时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均纳入其中,同时网络虚拟财产权以及未来出现的新型数据财产权等,一般认为具备财产三大属性,即可支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时,可以视为遗产(财产)。

(二)放弃继承的行为要件

放弃继承的行为属于法律行为,行为要件主要包含行为主体、意思表示、行为方式、行为期限。

1.在行为主体上,作出放弃继承权意思表示的人必须是在被继承人死亡时仍具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同时要求,作出放弃继承意思表示的民事主体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除非放弃继承对继承人属于有益行为。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代为放弃继承的行为,从已知的生效裁判文书中,法院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态度,均认定法定代理人放弃代理行为无效。

2.在意思表示上,要求意思表示人必须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对于因受欺骗、胁迫等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放弃继承行为无效。

3.在行为方式上,放弃继承的形式必须明确表示,不能以默示的方式作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三十三条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遗产管理人或者其他继承人表示。但不代表口头形式或录音录像等非书面形式表达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就是无效的,核心仍然是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继承人已经放弃了继承,那么无论继承人是用何种方式作出的,都是有效的。

因此,在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作为被告的继承人缺席审理,或审判过程中经法院质询未作出明确的放弃继承意思表示,法院将一律认定继承人接受继承,从而承担债务清偿责任。

二、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中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裁判观点

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中,针对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司法裁判观点主要分为三类:

观点一:放弃继承行为无效

该类情形主要在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情形时,法院以被继承人债权人因继承人放弃继承受影响,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认定放弃无效。

对于裁判继承人放弃继承行为无效的理由,法院的裁判逻辑为,继承人系在继承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承担责任,即使认定放弃行为无效,事实上不会损害继承人的合法权益。考虑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最终裁判放弃继承行为无效。该类观点,在未成年人作为被告、法定代理人代理放弃继承的案件中广泛出现,主要理论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涉及婚姻案件处理分析民事审判实务问答》第二十条的规定:“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放弃继承无效,通知继承人参加诉讼,并依法判决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实际财产价值为限清偿债务”。

类似裁判案例如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辽民申859号民事裁定书、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2020)吉民再274号再审民事判决书、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8)黑民申1726号。

观点二:放弃继承行为有效

该案一审观点认为,被继承人去世后,根据现有证据,其法定第一顺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均表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遗产,但被继承人有遗产,且债务尚未清偿。在无人继承遗产的情况下,如所有继承人均不配合,债权人无法合法有序实现债权,第一顺位继承人是被继承人最适格的代管人,有义务配合通过处分遗产而合法有序地对其父亲所负债务进行清偿,故第一顺位继承人虽放弃继承,但在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中仍是适格的当事人,也应当配合债权人实现债权,因此判决在继承遗产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

观点三:判令继承人作为遗产管理人

该类观点属于折中情形,判决书正文中认可放弃继承的效力,但赋予继承人对被继承人遗产管理、清算的法律义务,因此要求放弃继承的继承人履行协助义务。

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鄂民再331号为例,2014年10月,被继承人向原告借款5万元,并出具借条,2017年10月被继承人死亡。庭审中,被继承人丈夫、儿子均当庭表示放弃对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被继承人名下有房屋一套,经审理查明,由继承人管理和使用。再审法院认为,既然二继承人均表示放弃继承,依法可以不承担还款责任。在现实生活中,虽然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继承,但往往实际占有遗产,普通民众也认可该财产应该由继承人所有,最终继承人还是得到了遗产,而无需清偿被继承人生前的税款和债务,造成严重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二继承人是被继承人房屋遗产的实际管理人、使用人,对遗产状况比较熟悉,也实际占有、使用和收益涉案遗产,是最适格的遗产代管人。所以应尽妥善保管义务,不论其是否放弃继承,依法应当参加诉讼,并由其在管理使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承担还款责任。因此,基于利益衡量,判令二继承人在管理实际遗产价值范围内承担借款偿还责任。

但该观点在实践中存在分歧,一种是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被继承人有遗产,且继承人事实上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因此裁判继承人在管理的遗产价值范围内承担责任;另一种则是审理过程中未查明被继承人是否有遗产,当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时,判令所有继承人具有管理和清算义务。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对遗产的管理和清算义务事实上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规定,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而不能由法院直接指定遗产管理人。

三、争议分析

针对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中裁判观点一与观点二进行分析,造成类案不同判的结果,表面上的原因在于对法条的理解上有区别,“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中的“法定义务”,观点一将其扩大理解为合同义务、生效裁判、仲裁中确定的因契约行为产生的约定义务;观点二从继承权的人身属性出发,认为“法定义务”是指有责任有能力尽法定的抚养义务而不尽形成的债务、被继承人为继承人个人事务形成的债务、支付被继承人的丧葬费等义务,具体包括夫妻间扶养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抚养义务等。

但观点一、观点二实质上的争议焦点在于价值不能兼顾时的取舍,是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还是保障继承人意思自由。因此折中观点认为,即使对“法定义务”的理解采取观点二的理解进行限制,但同时又以“遗产保管人”身份将继承人拉进债务之中,例如(2021)最高法民申6927号民事裁定书,明确继承人放弃继承,但作为遗产保管人仍有义务以遗产偿还债务。从各地法院、最高法生效裁判中看,观点一、二、三均有支持或被裁驳。

如何解决分歧,关键点在于如何兼顾债权人合法利益与继承人意思自由,遗产管理人制度具有重大突破且大有所为,但法律规定总体而言比较原则化,缺少具体操作规范。

鉴于破产管理人制度经过多年发展相对成熟,且属性和职责与遗产管理人相似,遗产管理人制度可以借鉴破产管理人制度,在所有继承人放弃继承情形下扩大遗产管理人指定范围,结合案件情形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扩充遗产管理人职责。如对遗产进行调查和收集,调查法定继承人情况,审查遗嘱效力,召开利害关系人会议,合理管理和处分遗产权等,从落实和完善遗产管理人制度角度出发,统一裁判上的分歧。

86-28-86621287

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路208号假日酒店西楼写字楼7层(中信银行楼上)

THE END
1.成年子女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不应附加任何条件。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无劳动能力的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等权利。父母对个人财产享有充分的自主分配权,不管是出售还是赠与,子女无权干涉;成年子女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http://www.sdcourt.gov.cn/wflqfy/443866/443840/25790412/index.html
2.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因()而解除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因()而解除 A.子女被他人合法收养B.父母离婚C.父母发表断绝父母子女关系的声明D.子女发表断绝父母子女关系的声明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A、正确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https://m.ppkao.com/wangke/daan/4d449991158e4776b39b34816f25e381
3.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四条释义李晓娟婚姻律师继父母子女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姻亲关系,继父母是继子女的血亲的配偶,继子女是继父母的配偶的血亲。因双方仅为姻亲关系,在法律上不产生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在亲生父或母与继父母的再婚关系解除或者亲生父或母死亡时,姻亲关系随之解除。现实生活中,根据父或母再婚时子女的年龄以及是否与继父母共同生活,继父母子女之https://lawyers.66law.cn/s2229786730900_i1194387.aspx
4.婚姻家庭法新论二、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之间形成法律拟制的亲属关系 三、养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除 四、养子女与其生父母的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解除 第五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与终止 一、收养关系可予解除的法定隋形 二、解胎收养关系的程序 三、收养关系解除或因死亡终止的直接法律后果 四、对养父母支出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12230
5.父女之间的权力义务因什么而解除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因什么而解除?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无法解除的.然而,有些例外情况.亲生父子关系不能解除,但是通过收养可以解除.继父子关系可以通过协议解除.养父子关系可以通过收养关系解除.父母有抚养义务,未成年子女和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 查看全文 张家齐律师 执业11年 资质认证 2023-06-24 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930909257789491379.html
6.编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法理思考与立法建议大家风云的原则,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第四,鼓励亲属间的团结和睦;第五,发挥监护制度对婚姻家庭成员的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功能;第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对子女仍有教育、扶养、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第七,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扶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13281
7.婚姻与家庭法复习题D.夫妻双方已就子女的抚养和财产的分割达成一致 18.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 A.中止 B.消除 C.中断 D.延缓 19.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无效婚姻的是() A.25岁男子张明和19岁女子李梅结婚 B.男子张明婚前患有重型精神病在病情发作期具有攻击危害行为婚后尚未治愈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004585
8.学习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03/17/70808058_980306088.shtml
9.20多年前办理的收养为何被认定无效?北京海淀法院以案说法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五条之规定,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28986805168094.html
10.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因什么而解除?赵丽律师精选解答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一般是不可以解除的,但是有些例外情形。1、对于亲生父子关系。父子关系基于血缘关系产生,从情感上可以断绝关系,但是在法律上这种天然血缘关系是不可以进行解除的。无论通过什么方式都不可以在法律上断绝亲生父子关系。但是如果是未成年人,自小受到他人收养的,与亲生父母的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https://m.64365.com/tuwen/aaacf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