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今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13号,以下简称《解释》),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解释》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坚持实践需求、问题导向,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拒不执行犯罪行为,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解释》共十六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

二是明确“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解释》规定了五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主要包括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聚众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以围攻、扣押、殴打等暴力方法对执行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因拒不执行,致使申请执行人自杀、自残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以及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三是明确判决、裁定生效前隐藏、转移财产的,可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解释》规定,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以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明确案外人帮助隐藏、转移财产,可以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解释》规定,案外人明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其通谋,协助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论处。

五是明确从重、从轻情节。关于从重情节,《解释》规定,拒不执行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关于从轻情节,《解释》规定,在提起公诉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诉;在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六是明确追赃挽损程序。《解释》规定,对被告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诉时,对其故意毁损、无偿处分、以明显不合理价格处分、虚假转让等方式违法处置的财产,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交由执行法院依法处置。人民检察院应当结合侦查移送情况对涉案财产进行审查,在提起公诉时对涉案财产提出明确处理意见。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对涉案财产作出处理。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强化对下指导,严格执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有关规定,准确把握案件办理要求,依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24年1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1次会议、2024年7月2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4年10月30日

法释〔2024〕13号

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4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1次会议、2024年7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为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确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依法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现就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

本解释所称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第二条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作的裁定属于该条规定的裁定。

第三条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中规定的“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一)以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等方式恶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或者以虚假和解、虚假转让等方式处分财产权益,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实施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等恶意减损责任财产的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伪造、毁灭、隐匿有关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四)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五)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六)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履行协助行使人身权益等作为义务,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情节恶劣的;

(八)以恐吓、辱骂、聚众哄闹、威胁等方法或者以拉拽、推搡等消极抗拒行为,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情节恶劣的;

(九)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十)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四条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一)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聚众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三)以围攻、扣押、殴打等暴力方法对执行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四)因拒不执行,致使申请执行人自杀、自残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五条有能力执行是指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全部执行或者部分执行给付财产义务或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

在认定负有执行义务的人的执行能力时,应当扣除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第六条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以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前款所指诉讼开始后,一般是指被告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后。

第八条案外人明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其通谋,协助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论处。

第九条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同时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妨害公务罪,袭警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条拒不执行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在提起公诉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诉。在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十二条对被告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诉时,对其故意毁损、无偿处分、以明显不合理价格处分、虚假转让等方式违法处置的财产,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交由执行法院依法处置。

第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应当结合侦查移送情况对涉案财产进行审查,在提起公诉时对涉案财产提出明确处理意见。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对涉案财产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

(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第十五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六条本解释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16号)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北林区法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两高”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THE END
1.《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亮点解读为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解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坚持实践需求、问题导向,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拒不执行犯罪行为,切http://www.mzyfz.com/cms/rendalifa/lifagongzuo/lifadongtai/html/1151/2024-12-10/content-1638055.html
2.规范目的导向下差异化界定刑事违法所得范围对于刑事违法所得是否应当扣除行为人从事犯罪活动所产生的成本问题,当前我国并无专门的司法解释对此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也存在较大争议,导致刑事违法所得范围的界定较为混乱。这一问题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模糊罪与非罪、罪轻罪重的界限,还会侵害行为人财产权益、影响行为人的量刑与后续刑罚的执行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97193.shtml
3.刑事执行科有什么工作?办理服刑人员又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工作,以及开展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等;处理服刑人员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不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工作,以及与刑事执行相关的控告、举报和申诉;规划和总结全省监所检察工作,规范监所检察工作开展,答复下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工作中重大疑难案件和问题https://mip.64365.com/zs/1406118.aspx
4.图书产品三、监督司法协助中的执行工作四、组织协调国际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第五节我国刑事司法协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我国刑事司法协助存在的问题二、对我国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完善第三十三章反腐败国际合作中的追逃和追赃第一节追逃追赃和防逃的组织协调一、追逃追赃概述二、国际追逃追赃的法律依据三、国际追赃追逃及防逃的https://www.lawpress.com.cn/index.php?c=book&m=detail&column_id=37&book_id=197399
5.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共四卷)含答案华图教育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对此,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https://www.huatu.com/a/wflwd/sikao/2007/0131/6456.html
6.[法律文书]民事诉讼监督申请书9篇(全文)《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试行) 》 (2012年版) 等相关法律规范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上具有:刑事立案监督权、侦查活动监督权、审判活动监督权、刑事判决、裁定监督权、死刑复核监督权、羁押和办案期限监督权、看守所执法活动监督权、刑事判决、裁定执行监督权及强制医疗执行监督权等九个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or1cd2t.html
7.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是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对财产刑执行活动进行监督是对刑事诉讼监督的最后环节,对于推动法律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察机关的重点监督推动了财产刑执行工作有序进行,但是现有检察监督机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监督效果难以保障。近年来,财产刑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刑罚手段,http://www.pfcx.cn/index/index/mob_show/id/150434.html
8.监狱法学练习题(精选4篇)C、不注重刑事诉讼证据的规范化要求,导致所取的犯罪证据不具有诉讼证据效力; D、犯罪分子的狡猾。 11.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 A.管理教育为主B.教育改造为主C.学习技艺为主D.劳动改造为主 12.监狱法调整的对象是监狱() A.权利关系B.义务关系C.政策关系D.法律关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vwitu0r.html
9.苏州市市人民检察院深化法治建设,开启服务民生新篇章项目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强化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是确保刑事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环节,苏州市市人民检察院将在新项目中进一步强化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加强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确保刑事执行的公正与公平,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解决刑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民生的新举措 http://gitccc.com/post/3405.html
10.刑事执行法学全套课件.ppt全文大学课件刑事执行法学 全套课件.ppt,刑事执行法学 主编 吴宗宪 副主编 王利荣 撰稿人(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吴宗宪 王利荣 翟中东 冯卫国 刘强 阴建峰 第一章 刑事执行法学概述 刑事执行法学是刑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侧重研究刑罚执行问题的刑事法学学科,是刑事法学学科体系https://m.book118.com/html/2015/0707/20612618.shtm
11.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历年试题解析:刑事诉讼(二)B.二审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C. 二审法院没有发回重审 D.二审法院不开庭审理本案 答案及解析:BD 《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原判决认定http://www.yuloo.com/news/116029.html
12.刑法视野量刑法学网作为制衡治安权和侦查犯罪权的重要力量,司法权要么处于贯穿刑事法活动的中心,要么对行政处罚对象施予司法救济,司法权成为制约行政行为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主要力量。第二,隶属法院或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受前者指挥和调动,其实施限制人身自由或执行刑罚的条件、力度甚至具体管理要求直接听命于所属法院和检察院(准司法机制)。第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fsy/238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