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一般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违法行为的种类。

【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公共场所的行为百态

播放完毕,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过渡】开展一日游活动之前,我们得先进行两个小小的普法活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违法无小事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活动一】抢答大比拼

教师设置抢答的问题:(1)什么是法律(2)法律规定了什么(3)法律的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人民的行为底线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的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过渡】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2.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及各类型的含义

【活动二】智慧大碰撞

课件通过呈现三个例子。

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捡到苏某手表不归还,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依据我国物权法规定,捡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做出起哄、打闹等不文明行为,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镜头三:赵某多次持刀抢劫小学生的赃款一千多元,法院认定其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刑罚。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三则案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什么是违法行为

②以上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找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讲述:三则案例,相同之处都是行为主体做出了侵害他人利益的事,不同是受到惩罚的法律依据是不一样的。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①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捡到物品不归的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乱涂乱画破坏文物、扰乱机场秩序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如故意杀人的行为、偷窃行为等。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过渡】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行为,那么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违法行为呢这些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以及给我们又带来哪些警醒呢让我们去看看铁警如何说。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

【活动一】铁警行动

播放有关高铁违规行为的视频。视频内容如下:

今年高铁霸座男、霸座女、霸座老人、女子扒高铁、乘客在高铁上吸烟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2018年8月21日上午,在从济南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性乘客霸占着另一名女乘客的靠窗座位,不愿坐回自己的座位。当事女乘客叫来列车长后,该男乘客自称“站不起来”。列车长问其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喝了酒,对方回答:“没喝酒。”列车长问:“没喝酒为什么站不起来”对方称:“不知道。”并表示到站下车也站不起来,需要乘务员帮助找轮椅。他拒绝坐回自己的座位,并称让女乘客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劝说无果后,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务车厢的座位,直到终点。9月19日,在永州-深圳北的G6078高铁上,本应坐在靠走道位置的女乘客周某某,执意坐在靠窗的位置。列车工作人员与其进行反复沟通,但她仍不肯让出座位,并称“谁说这个位置不是我的位置上写了我不能坐吗”

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内容,如果你是铁路公安警察的话,你会怎么做,并进行思考:

(1)这些乘客的行为是哪种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如果不惩罚的话,会带来什么后果

(2)若是这些旅客承担违法的法律责任的话,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种违法行为你身边的还有哪些,进行举例说明。

点名请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些乘客的行为都属于行政违法行为。霸座行为扰乱乘坐秩序,扒高铁在高铁上吸烟影响高铁运行等;依法调查取证,认定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对周某某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两名霸座乘客将自公示期满无有效异议之日起,180天内无法购买任何类型的火车票;常见的还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护网、殴打他人等,需要承担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降级等;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教师小结:看似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自以为小错,实则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比如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过渡】我们对行政违法行为有了了解,那具体的民事违法行为又有哪些呢让我们来到法院,看看我们的王法官怎么说。

2.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二】法官谏言

多媒体呈现两则案例。

案例二:非京籍毕业生梁某,通过应聘的学校获得事业编制和北京市户口,与学校签订的聘用合同为7年,但在工作一年后,他就离职。2018年10月31日,通州法院判处梁某支付学校违约金11万元,人才引进费20万元。

请同学们结合案例及课本内容,如果你是王法官的话,会给出是谏言呢小组合作,请设计你的谏言,要求:指出案例中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依据是什么,对公众有什么指导性。

邀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明星状告一些公司是侵犯了肖像权,学校提起诉讼,是因为梁某违反合同。所以当事人侵犯了民事权利,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总则中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的指南。比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遵循自愿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

教师小结: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有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姓名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过渡】我们对一般违法行为有了深入的认识,看看我们的法律宣传大使给我们的建议是什么。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活动三】我是法律宣传大使

小组讨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请以法律宣传大使的身份来进行阐述。

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过渡】今天我们的收获满满,在结束活动之前,现在来考考大家。

环节三:巩固提高

【活动】火眼金睛

课件呈现案例:

2018年11月2日,重庆公交坠江案原因公布:乘客坐过站与司机激烈争执并互殴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最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互殴行为与危害后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两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经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有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遗产偿还债务。因此,本次事故中其他无辜遇难的乘客家属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乘客刘某、司机冉某的家属和公交公司三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

设疑:乘客与司机的争执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这是哪种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有什么区别

找学生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情节严重程度不同。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别冲动,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遵守法律法规,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减少社会悲剧的产生。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找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行为底线,不要触犯法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拓展作业:预习下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预防犯罪》,思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何区别。

五、板书设计

2002-2024xredu.com,allrightsreserved

xreduv

扫描下载

摘要:教师编制考试包含抽题、编写教案、试讲、答辩等环节,历年教师编制考试面试题库丰富多样,本篇告诉你如何写好面试教案。

1、报名任何一期均赠送基础入门课程

2、五人以上集体报名学费每人优惠50元

3、笔试班学员报名面试班优惠100元

开课名师:欣瑞专家2024-12-9

开课名师:欣瑞专家2024-12-17

开课名师:欣瑞专家2024-12-31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025-83689966(9:00-18:00)

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及教师编制考试培训首选品牌

THE END
1.民法典背后的隐秘从纸面规则到人心深处的法律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民法典作为一个集成多种法律规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现代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司法实践中的指南针,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同时,民法典也面临着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等挑战。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6573.html
2.人民网评:牢固树立宪法权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近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https://hbsredcross.org.cn/fzjs/427344.jhtml
3::朱冬玲: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法治保障法规公职律师对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严格规范执法、促进依法履行职能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机关应当组建自己的公职律师团队,并针对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可以考虑由公职律师为人民警察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法律意见、法律援助等,确保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http://fw.mwfw.cn/fagui/241103.html
4.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效率以及平衡社会利益。同时,法律还通过其指引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cid/44
5.轻罪立法背景下预防性刑事治理的功能转向预防性刑事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法律手段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不是仅仅依赖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在轻罪立法中,这一理念可以体现为更加注重对犯罪前兆的识别、干预和教育,通过制定旨在预防犯罪的法律条款,如设立轻微违法行为的警告、社区服务等措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在轻罪立法中,这可以促使立法者更加关注法律条款之间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5/id/7950707.shtml
6.刑辩关注轻罪化治理之策:应轻重有别,构建中国特色的轻罪治理体系时值2024年全国两会,澎湃新闻特此推出专题策划——“何以法治”,选取立法、执法、司法、监督、行政等领域重点议题,邀请法律界人士解读、评析法治实践情况,以此明晰何以法治的路径,为提升和促进法治贡献卓见。 针对轻罪化治理问题,澎湃新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M5MTE2Ng==&mid=2247505183&idx=1&sn=b57c1464ee0880efcefa4466239d9d19&chksm=eb2d5176a688bfc9a5a249960cdb11c5cd9422990c84397ce7eb44e91fdae76441dbb014b002&scene=27
7.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2)预测作用:即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3)评价作用:即法律通过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a50e01a3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6.html
8.读书笔记(法学方法论)书评人类可赋予代码实质内容,手机拍出的相片可以展现人类现实世界,背后是无数的像素和数值点,数值本身没有意义,是人类通过意义的赋予使其呈现出我们想要的形态。法科学也是如此,如果将学科内容限定于纯粹形式逻辑世界、规范世界,它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所谓规范世界,仍然建基于现实生活之中,没有全然与现实世界无关的法律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50698/
9.佛山市降素养知识答题抽奖送16、国家专门用来保护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劳动者权利的法律是: C、《职业病防治法》 7、职业性健康检查包括: A、上岗前体检 B、在岗期间定期体检 C、离岗健康检查和应急健康检查 D、以上都是 8、用人单位应通过哪些途径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告知? https://www.dir28.com/53534.html
10.伦理原则范文11篇(全文)这种控制权是一种法律的事实状态,该种状态对权利主体来说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和内容的权利,它是权利主体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其次,当事人对自己身体所属部分具有利用权,权利主体有权根据个人意愿使用存在于自身的遗传材料的权利。比如,允许医生抽取自身血液进行检测研究以治疗某种疾病;允许医生提取胎儿的基因进行检测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ky59jgs.html
11.政治学科说课初中《法不可违》说课稿我会设置抢答的问题:(1)什么是法律?(2)法律规定了什么?(3)法律的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人民的行为底线? 学生回答完毕后,我进行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的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不违法是人http://nm.zgjsks.com/html/2019/msjq_0926/37876.html
12.七年级政治法不可违教案(通用10篇)教师设置抢答的问题:(1)什么是法律?(2)法律规定了什么?(3)法律的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人民的行为底线?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的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不违法是人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pwm2m.html
13.“教育家精神”2024巡回宣讲活动观后感(通用15篇)一、正确认识学习法律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包括八个方面,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育部1997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要求,第一条就是“依法执教”。为什么《教育法》、《教师法》、《规范》都把守法作为教师的第一条? http://www.jiaoyubaba.com/xinde/7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