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模拟习题

下列关于本案犯罪形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D)。

A.甲随他人将乙送往医院抢救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B.犯罪中止要求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甲的行为虽然符合犯罪中止的其他条件,但由于未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不构成犯罪中止

C.甲将乙送往医院的行为表明其已经自动放弃犯罪,构成犯罪中止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2、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甲的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经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C)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3、下列哪些行为成立犯罪中止(D)

A.甲放火之后,在独立燃烧之前,喊了一声"救火啊!",随后立即离开了现场,后被群众扑灭

B.乙对仇人王某猛砍10刀后离开现场。1小时后,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

C.丙为了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将一块巨石搬上铁轨,但在火车即将到来之前,丙由于害怕被处罚,于是,又将石头搬开

4、甲、乙、丙三人系某厂工人,由于赌博被厂长开除。三人遂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厂长。甲提供菜刀、砍刀各一把,届时甲因腹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厂长杀死。在此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C)

A.杀人预备

B.杀人中止

C.杀人既遂

D.杀人未遂

5、甲与乙有仇,意图杀乙,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乙住处,准备杀乙。途中,甲忽然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回躺下休息。第二天因人告发被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理由是:甲有杀人意图,且开始实施杀人行为,只是由于其肚子痛才使其被迫停止,这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

B.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理由是:甲是在去杀人途中自动返回的,这是由于自己主动放弃犯罪

C.甲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理由是:甲有杀人故意且已开始准备犯罪,但甲前往杀人的途中只是行为的预备阶段,尚未着手实行,甲停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自动放弃,故不是中止

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甲只有主观杀乙的意图,而无客观杀乙的行为

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为(A)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甲欲杀死乙,向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后没有再动,以为乙已死,遂逃离现场,乙被人及时抢救未死。甲的行为属于(B)

A.犯罪中止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不能犯未遂

8、李某将王某的一台电脑偷回家中,经李某父亲极力规劝,李某悔悟,又偷偷地把这台脑送回王某住处,那么李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D)

A.属于犯罪中止

B.是犯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犯罪既遂

9、赵某持刀闯入女友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D)

A.应当不处罚

10、2005年4月3日,女青年黎某受男朋友之托,准备将男朋友在广州购买的假人民币5万余元运回家乡贩卖。黎某购买了当日从广州开往南昌的火车票,上车后,黎某听到列车广播里打击假币的宣传,心里害怕,就到列车厕所中烧毁所带的假币,正在烧毁时被列车乘警发现将其抓获。经清点,黎某包中还有没有烧毁的假币2万余元,另在厕所中还有一堆纸灰。

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黎某在运输途中烧毁假币的行为构成犯罪中止

B.黎某在运输途中烧毁假币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

C.黎某在运输途中烧毁假币的行为构成犯罪未遂

D.黎某构成运输假币罪,但黎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应当免除处罚

二、刑事诉讼

11.证据的客观性是指(D)。

A.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司法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B.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犯罪分子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C.证据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D.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12.下列证据中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是(D)。

A.杀人凶器

B.贪污的赃款

C.鉴定结论

D.被害人陈述

13.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应当(D)。

A.只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证据

B.只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的证据

C.只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

D.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14.下列选项中对证据的客观性的理解正确的有(ABD)。

A.证据的客观性是由刑事案件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

C.由于证据经过司法工作人员等主体的收集,必须含有收集主体的主观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可能影响证据客观性的本质属性

D.承认和认识刑事证据的客观性,就不能把个人主观的判断、想象、假设等作为定案的证据来使用

E.证据事实即是案件事实

15.下列叙述中对于证据关联性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

A.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必然的客观联系

B.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关联性的存在是证据具有证明力的关键

C.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以及联系的紧密强弱程度

D.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关联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E.所有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都是相同的

16.证据的合法性是指(ABCD)。

A.收集、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

C.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

D.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E.包括以上全部选项

17.对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CD)。

A.证据的合法性是证据客观性和关联性的重要保证,也是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条件

B.合法性不是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

C.客观性和关联性涉及刑事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涉及刑事证据的形式

D.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正确说明了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表明了刑事证据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E.关联性不是证据的基本属性

8.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ABCD)。

A.证据是司法工作人员、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进行办案活动的核心和基础

B.证据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接受改造的有力武器

C.证据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的重要保证

D.证据是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E.证据是群众认识刑事案件的依据

19.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有(AC)。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B.唯心主义认识论

C.程序正义

D.司法公正

E.程序公正

20.证据是指以其哪些特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ABC)。

A.外部特征

B.存在场所

C.物质属性

D.思想内容

E.表面状况

三、行政法

2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A)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C、国务院

D、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委

A、只能行使一次

B、可反复运用

C、由宪法或组织法规定行使次数

D、视情况而定

23、执行性行政法规范不得在法律或上级行政法规范所规定的事项之外随意增加新的规定,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A)

A、实施细则

B、办法

C、规则

D、条例

2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要经过(D)审议通过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全体会议

C、国务院常务会议

D、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

25、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应由(A)签署

A、国务院总理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

26、有关行政主体制定的行政规章(B)

A、应报国务院批准

B、应报国务院备案

C、经国务院批准后才能生效

D、经国务院备案后才能生效

27、下列(CD)是行政立法主体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D、省级人民政府

C、中央行政立法

D、试验性立法

29、下列哪些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立法权(ABC)

A、教育部

B、重庆市人民政府

C、郑州市人民政府

D、开封市人民政府

30、所有抽象行政行为都具有如下特征(ABC)

A、对象的普遍性

B、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C、准立法性

D、不可诉性

31、有权改变或撤销县人民政府所作违法或不当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是(AD)

THE END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承诺函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https://china.findlaw.cn/ask/wenda_12354133.html
2.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历年真题汇编(五)92.根据2003年12月27日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下列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职责的有()。 A.监督管理银行问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B.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C.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https://www.gaodun.com/yh/1105806.html
3.法学概论5这是一份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多项选择题集,涵盖了婚姻法、公司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婚姻自由、股东会决议、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犯罪构成、行政处罚、诉讼程序等内容,旨在检验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175558
4.原创:PPP模式中,投标联合体成员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让股权?一、我国关于投标联合体的法律、行政法、规章的相关规定 1、《招投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由同一https://lawyers.66law.cn/s271684c604c27_i467967.aspx
5.北京私募基金投资QFLP/QDLP合规政策解读第五条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 规、本办法和证监会的其他规定,对私募基金业务活动 实施监督管理北京私募基金投资QFLP/QDLP 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股东的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主体向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或者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http://103505716.b2b.11467.com/news/6328517.asp
6.法律行政法规法规的其他条件是什么(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九条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840198270608783260.html
7.浅析合同解除权的行使然而,《合同法》的规定显得较有弹性,所谓“依照其规定”应理解为按照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若以有关机关的批准、登记为解除的特别生效要件的,则需获得批准或办理登记后才可解除合同;若仅为行政上管理的需要,则办理该手续与否并不会影响解除的效力【6】。这是与合同生效要件相对应的。某一合同的解除条件与程序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03/id/2944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