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对《起底蔡英文》进行道德审判的三种人-乌有之乡

在网上对《起底蔡英文》进行道德审判、口诛笔伐的,主要有三种人。一种是被所谓“普世性”洗脑,以为现在已经是世界大同,没有敌我之分了,对待所有人都只能适用一个标准,所以,“诛心”就是“粗鄙、不文明”。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在“普世性”的发源地“现代文明”如美国,也是承认自己现在还有敌人的;其对待敌、友,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玩弄双重标准的高手,正如有些人一边诛心和痛骂《起底蔡英文》的作者“粗鄙、野蛮”、“跪舔”、“野心勃勃”,一边又谆谆教导别人“要谦虚、有修养、懂得倾听”、“反对粗鄙和不文明的一切”一样。

另一种人是不认同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并不视台独如蔡英文为敌人,当然也就不认同以对待敌人的方式来对待蔡。他们只是将蔡当做公共空间中的一个正常交流者,甚至认为其就职演说“站在全人类良知的高度”,当然就会反过来指责《起底蔡英文》的“粗鄙、不文明”了。

在当下中国,并不是说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视台独如蔡英文为敌。即使以爱国主义相要求,普通国民有一个“反对台独,支持统一”的态度就可以了。但政府不一样,政府有责任为统一扫除障碍,而蔡英文就是须想方设法扫除的障碍之一。所以普通国民应理解,除自己的态度外,“视台独如蔡英文为敌”也是正当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到前线去站岗放哨,但你总不能嘲笑那些在前线站岗放哨的人吧

相较于有着明确立场意识的国家利益维护者,上述三种人才代表了当下中国舆论的主流。这就是《起底蔡英文》一文遭遇围攻、作者王卫星也似乎已经“不齿于人类”的原因。

《起底蔡英文》一文当然有瑕疵,更不是不可批评。你可以说它的论证方式不好,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但不应搞道德审判。另外,即使就对台方略而言,《起底蔡英文》之类声音的发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美国,对外问题上常有多种声音,鹰派、鸽派无不齐全,这也使得它的外交政策更灵活,在国际交往中占尽便宜,为什么中国大陆就只能有一种声音呢在很多台湾人毫不顾忌大陆人感情(支持台独)的情况下,为什么每个大陆人都要“顾及台湾民众的感受”

THE END
1.审判的哲学探索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之间的界限简介审判的哲学:探索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之间的界限 在一个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中,法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法律体系中的执行者,更是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裁决者。然而,法官如何做出这些决定?这一过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逻辑分析以及对“正义”的深刻理解。 法律正义与道德判断 在讨论法官作为“judghttps://www.nm1h3ohm.com/liu-xue-yuan-xiao/446413.html
2.道德的法律之光人性与正义的探索在现代社会中,思想、道德和法律是构建一个文明社会的三大基石。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塑造着人类行为的规范和评价标准。作为一名学者,我最近阅读了一篇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文章,这篇文章深刻地触及了这些概念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关系,使我有机会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https://www.kkrtggh.cn/dao-jia-gu-shi/761896.html
3.昨天老友赛有辩题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来自汪有昨天老友赛有辩题“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是否是正当的”。原则上我支持正方(这条长微博借鉴了很多正方花花少年队的赛前讨论)。 法律审判,少数情况会有两个后果:放过坏人、罚了好人。 在好的情况里,这不https://weibo.com/1959830294/KgZaJfUxm
4.新闻法规有人把《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取得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的规定,理解为“不提倡秘密采访”。这种理解值得商榷。中外成功的隐性采访实例,并未成为非法和不正当取得新闻的佐证。至于失败的实例,其实不属于真正舆论监督意义上的隐性采访。而“尊重被采访者声明和正当要求https://www.360docs.net/doc/ee8519213.html
5.新闻伦理与法规的案例(精选6篇)3、新闻伦理学:《新闻学词典》解释为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产生与形成规范的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其内容包括:新闻道德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道德的内容、规范、作用;新闻道德与新闻法制、公共道德的关系、新闻道德的修养等。 4、法的制裁: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照法律对违法行为人追究法律责任所采取的惩罚性措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l3d2i4p.html
6.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例子.doc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_黄齐_例子 1.白晓燕遭绑架,部分新闻媒体(如:《大成报》、《中华日报》等)在人质未获安全之时,就发布新闻,置人质安危于不顾,引起了非议。而在确认白晓燕遇害的消息后,媒体报道内容更是巨细靡遗,其中TVBS与《自立早报》刊登出被害人裸露照片,而《中国时报》也刊出白晓燕惨遭凌虐的尸体照片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1/0408/5344034243003213.shtm
7.成都市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西塞罗在这里所作的理性思考,是分析爱的对象,爱祖国在各种道德责任中比对父母、亲属与朋友的爱居于更高的位阶,祖国是对所有对象的汇聚,因而也更具有政治性。古往今来,爱国精神所依附或奉献的对象虽然纷繁,但可以被理性地区分。下面我们便试图梳理一下不同类型的爱国精神,所选取的例子再次集中于西方的文本——正所谓http://m.cdlcdf.org.cn/GetNews/Detail/45459
8.法理学案例法律硕士(非法学)这个例子可以直接表明法概念的范围界定对于人们行为及利益的影响。 事例1-2 A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其父母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据“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之 规定,判处A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到自己的赡养义务。除了相关的、规定赡养义务的法律规 定之外,法官还引用“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类的道德原则,http://bbs.kaoyan.com/t3364964p1
9.273《法律的悖论》报应主义的回应是,感性本身是具有道德力量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的感性评价。比如,富有同情心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人们在感性评价上也会肯定这种道德品质。同样,对于犯罪分子的愤怒,是一种完全正常的感性评价。人们的愤怒表明,犯罪侵犯了我们的权利,它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愤怒在道德上是完全正当的,它表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150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