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对《起底蔡英文》进行道德审判、口诛笔伐的,主要有三种人。一种是被所谓“普世性”洗脑,以为现在已经是世界大同,没有敌我之分了,对待所有人都只能适用一个标准,所以,“诛心”就是“粗鄙、不文明”。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在“普世性”的发源地“现代文明”如美国,也是承认自己现在还有敌人的;其对待敌、友,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玩弄双重标准的高手,正如有些人一边诛心和痛骂《起底蔡英文》的作者“粗鄙、野蛮”、“跪舔”、“野心勃勃”,一边又谆谆教导别人“要谦虚、有修养、懂得倾听”、“反对粗鄙和不文明的一切”一样。
另一种人是不认同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并不视台独如蔡英文为敌人,当然也就不认同以对待敌人的方式来对待蔡。他们只是将蔡当做公共空间中的一个正常交流者,甚至认为其就职演说“站在全人类良知的高度”,当然就会反过来指责《起底蔡英文》的“粗鄙、不文明”了。
在当下中国,并不是说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视台独如蔡英文为敌。即使以爱国主义相要求,普通国民有一个“反对台独,支持统一”的态度就可以了。但政府不一样,政府有责任为统一扫除障碍,而蔡英文就是须想方设法扫除的障碍之一。所以普通国民应理解,除自己的态度外,“视台独如蔡英文为敌”也是正当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到前线去站岗放哨,但你总不能嘲笑那些在前线站岗放哨的人吧
相较于有着明确立场意识的国家利益维护者,上述三种人才代表了当下中国舆论的主流。这就是《起底蔡英文》一文遭遇围攻、作者王卫星也似乎已经“不齿于人类”的原因。
《起底蔡英文》一文当然有瑕疵,更不是不可批评。你可以说它的论证方式不好,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但不应搞道德审判。另外,即使就对台方略而言,《起底蔡英文》之类声音的发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美国,对外问题上常有多种声音,鹰派、鸽派无不齐全,这也使得它的外交政策更灵活,在国际交往中占尽便宜,为什么中国大陆就只能有一种声音呢在很多台湾人毫不顾忌大陆人感情(支持台独)的情况下,为什么每个大陆人都要“顾及台湾民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