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的特点:○1信息的海洋,求知的殿堂

○2栋梁的摇篮,良师的故乡

○3是勤奋苦读放飞梦想的地方

2、大学生活的变化:○1学习要求的变化:自主性、广泛性、探索性、专业性

○2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立性,人际关系的多方位

○3社会活动的变化: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

3、如何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5、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表现

6、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7、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义: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2)---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学习思修科的意义: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的含义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类型

1)从理想的内容来看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2)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3)从理想的对象上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2、特征:超越性、现实可能性、差异性、实践性

二、信念的含义:

1、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

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

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

动力

2、特征:稳定性、执著性、多样性、亲和性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四、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指引大学生做什么人。

(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五、如何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始于足下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六、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例如:坚持以和为贵,宽厚仁爱,化干戈为玉帛

3、爱好和平。例如:礼仪之邦、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玄奘印度取经、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因时而变,随时而制

六、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THE END
1.现代法律的精神原则是什么?爱问知识人现代法律的精神原则是什么法的精神:封建社会法律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王或者大臣制定;资本主义社会法律https://iask.sina.com.cn/b/law1yweOJjUUb2P.html
2.70.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70.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是( ) A.权利和义务并重 B.重证据讲程序 C.普遍正义优于个案正义 D.重程序轻实体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715288.html
3.石佳友:从法律的原则与精神出发依法定分止争前沿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2021年4月8日第5版的文章“从法律的原则与精神出发依法定分止争”。 【作者简介】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全文共327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日前,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老人超市拿鸡蛋被拦猝死案”作出了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http://www.law.ruc.edu.cn/lab/ShowArticle.asp?57061.html
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5.20春中医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奥鹏百分答案34.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C.类推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5.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 A.重证据 B.重义务 http://www.aopen255.com/show/14086.html
6.《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司法具有很强的实践理性,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追求公平正义的适用效果,因而只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和整体精神为指引,以具体条文为依归,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与时俱进地适应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进行司法和对法律进行司法解释。https://www.afdip.com/html/cn/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2238
7.思修题库总结8.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错 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标准答案:对 1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标准答案:对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8.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 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等内容。 4.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9.法学家解读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精神脊梁”新闻频道法学家解读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精神脊梁” 原标题: 民法有其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所谓外在体系,是指民法的构造,即民法有几部分、多少法条组成。而民法的内在体系则是指民法所内含的精神、所体现的价值。一部法律的外在体系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了内在体系,法典就只是一些法条的纯粹堆砌,法律就失去了灵魂。https://news.cctv.com/2017/05/02/ARTIML1MFsABDbK6r37a2SQa170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