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精神脊梁”

民法有其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所谓外在体系,是指民法的构造,即民法有几部分、多少法条组成。而民法的内在体系则是指民法所内含的精神、所体现的价值。一部法律的外在体系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了内在体系,法典就只是一些法条的纯粹堆砌,法律就失去了灵魂。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内在体系的具象载体,是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规范始终的根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当事人民事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法律部门由于所调整的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基本原则也不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据此,民法总则确立了以下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民法总则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意味着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具体表现为:一是民事主体资格一律平等。自然人自出生开始直至死亡都享有民事主体资格,并且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二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都应该经过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三是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如若受到侵害,有权请求相对人采取补救措施,承担民事责任,必要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和救济。

意思自治原则。民法总则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原则授予民事主体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自由,他人不得强迫一个民事主体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民事主体可以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占有、使用或者处分所有物,行使债权,设立遗嘱等。意思自治原则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鼓励当事人在不违背法律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自主地给自己设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诚实信用原则。民法总则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秉持诚实,恪守信用。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应按照诚实、善意的态度,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此外,还要求当事人以“爱人如己”之心来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的主要功用在于弱化成文法律规则的僵硬性,当出现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形时,可以此弥补法律或合同的漏洞。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所谓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指民事主体对自己民事权利的行使,不得超越法律所确定的正当界限,如果超过其正当限制,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则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法总则第132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第154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可见,民法总则已经确立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以上六个原则并非立法者的随意排列,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联系,其中平等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确立的,公序良俗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从社会利益出发加以规定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立足点则是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除此之外,民法总则第9条还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被称为民法的绿色原则,属于我国民事立法的创新。绿色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全面开启环境资源保护的民法通道。

THE END
1.现代法律的精神原则是什么?爱问知识人现代法律的精神原则是什么法的精神:封建社会法律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王或者大臣制定;资本主义社会法律https://iask.sina.com.cn/b/law1yweOJjUUb2P.html
2.70.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70.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是( ) A.权利和义务并重 B.重证据讲程序 C.普遍正义优于个案正义 D.重程序轻实体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715288.html
3.石佳友:从法律的原则与精神出发依法定分止争前沿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2021年4月8日第5版的文章“从法律的原则与精神出发依法定分止争”。 【作者简介】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全文共327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日前,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老人超市拿鸡蛋被拦猝死案”作出了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http://www.law.ruc.edu.cn/lab/ShowArticle.asp?57061.html
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5.20春中医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奥鹏百分答案34.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C.类推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5.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 A.重证据 B.重义务 http://www.aopen255.com/show/14086.html
6.《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司法具有很强的实践理性,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追求公平正义的适用效果,因而只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和整体精神为指引,以具体条文为依归,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与时俱进地适应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进行司法和对法律进行司法解释。https://www.afdip.com/html/cn/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2238
7.思修题库总结8.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错 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标准答案:对 1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标准答案:对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8.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 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等内容。 4.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9.法学家解读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精神脊梁”新闻频道法学家解读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精神脊梁” 原标题: 民法有其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所谓外在体系,是指民法的构造,即民法有几部分、多少法条组成。而民法的内在体系则是指民法所内含的精神、所体现的价值。一部法律的外在体系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了内在体系,法典就只是一些法条的纯粹堆砌,法律就失去了灵魂。https://news.cctv.com/2017/05/02/ARTIML1MFsABDbK6r37a2SQa170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