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些重要指示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指明了方向。

一、民法典的立法精神与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产权的司法保护工作,2017年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这一重要文件。“通知”要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增强企业家人身及财产财富安全感,稳定社会预期。202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强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第二,充分尊重各地各行业长期形成的交易惯例,实现“正规法”与“非正规法”、“硬法”与“软法”的协同共治,有效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民法典第十条正式承认习惯作为法律的渊源;在商业交易领域,交易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法源形式。在一些地区的小商品跨境贸易模式中,很多商品事实上属于“买方市场”,作为卖方的经营户在付款方式上不具有话语权;基于外汇管制、国际结算方面的限制及对成本控制的合理考虑,双方当事人选择通过一些非正规支付渠道多年来形成为行业内的交易习惯,甚至成为交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有关执法部门中应当充分了解这些特殊的交易实践与习惯,全面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避免进行“一刀切”式的简单执法。

二、交易安全与信赖保护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具体适用

民法对交易活动中的善意第三人通常借由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保护;根据民法原理,善意取得主要适用于占有委托物(受托占有物,如租赁、借用、保管),而排除占有脱离物(盗抢物、遗失物等),因为在占有委托物的情形下,无处分权人(占有人)取得占有与原权利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意思关联。倘若标的物对于原所有权人而言为遗失物、盗窃物或者以其他非基于原所有权人之意思而丧失占有的物,则基于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所有权善意取得无适用之余地。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也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但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只能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虽然该条排除了遗失物的善意取得,但学说上认为,其他占有脱离物亦有类推适用之空间。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中的受害人失去对货币的占有与其自身并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意思关联,故而不能适用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所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

对于犯罪活动中所取得的财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学理上存在争议。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1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行为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符合本条相应情形的,应当依法追缴;但是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据此,有观点认为,此处的“不予追缴”的措辞即表明受让人可善意取得该“诈骗财物”,不无道理。还必须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执行程序中不予追缴。作为原所有人的被害人对该涉案财物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通过诉讼程序处理。这就是说,如果第三人的行为符合民法善意取得的要件,则原则上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不得成为收缴的对象;若原所有权人主张权利,应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来进行确权。上述刑事司法解释与民法善意取得原理保持了协调一致,维护了法律秩序的统一,对案外第三人产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研究”(20ZDA0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THE END
1.现代法律的精神原则是什么?爱问知识人现代法律的精神原则是什么法的精神:封建社会法律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王或者大臣制定;资本主义社会法律https://iask.sina.com.cn/b/law1yweOJjUUb2P.html
2.70.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70.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是( ) A.权利和义务并重 B.重证据讲程序 C.普遍正义优于个案正义 D.重程序轻实体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715288.html
3.石佳友:从法律的原则与精神出发依法定分止争前沿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2021年4月8日第5版的文章“从法律的原则与精神出发依法定分止争”。 【作者简介】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全文共327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日前,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老人超市拿鸡蛋被拦猝死案”作出了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http://www.law.ruc.edu.cn/lab/ShowArticle.asp?57061.html
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5.20春中医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奥鹏百分答案34.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C.类推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5.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 A.重证据 B.重义务 http://www.aopen255.com/show/14086.html
6.《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司法具有很强的实践理性,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追求公平正义的适用效果,因而只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和整体精神为指引,以具体条文为依归,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与时俱进地适应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进行司法和对法律进行司法解释。https://www.afdip.com/html/cn/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2238
7.思修题库总结8.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错 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标准答案:对 1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标准答案:对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8.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 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等内容。 4.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9.法学家解读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精神脊梁”新闻频道法学家解读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精神脊梁” 原标题: 民法有其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所谓外在体系,是指民法的构造,即民法有几部分、多少法条组成。而民法的内在体系则是指民法所内含的精神、所体现的价值。一部法律的外在体系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了内在体系,法典就只是一些法条的纯粹堆砌,法律就失去了灵魂。https://news.cctv.com/2017/05/02/ARTIML1MFsABDbK6r37a2SQa170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