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做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根本保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更是审计机关创新理念、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对于进一步树立审计权威、守护好“国家审计”金字招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审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审计涉及的内容越来越深,新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变大,以往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已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入研究新时代审计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有利于解决审计质量风险防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国家审计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审计质量风险防控的内容

随着审计全覆盖的提出,大数据审计工作大规模开展,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技术方法等发生变化,对审计工作从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到审计问题整改的全过程工作质量风险防控产生影响。目前,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等审计质量控制方式是以事后防控为主,国家审计准则实行的分级质量责任制以是事中防控为主,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审计工作全过程留痕。本文将审计质量风险防控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从全过程质量控制以及全员控制两个维度,详细阐述审计质量风险防控内容。

(一)全过程控制管理

(二)全员控制管理

国家审计准则明确规定实行审计质量分级责任制,结合国家审计工作,形成“三级复核”“二级把关”“一级审定”的审计质量控制模式,即审计组组长审核、审计业务部门复核、法规审理部门审理三级复核,法规审理部门、审计业务会议二级把关,审计业务会议一级审定,加强国家审计质量控制。大数据审计工作创新了审计技术方法,对审计人员间沟通协调、统筹配合意识和大数据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为实现审计全覆盖,向统筹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审计质量风险防控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控制。

二、当前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质量风险防控意识不足

一是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审计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未聚焦主责主业,审计内容未全面完整体现出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审计实施未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对审计过程缺乏有效制约。二是审计现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并难以对审计现场管理进行必要监督,特别是在审计取证环节,对审计取证单的收发缺乏有效管理,难以对审计取证进行留痕化管理,容易导致对重要审计事项查不深、查不透,随意放过或者淡化处理问题,引发审计廉政风险。三是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缺乏严格复核把关,审计发现问题有的定性依据不够准确、处理处罚不到位,有的引用过期的法规政策制度,影响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四是审计查深查透力度不够,审计查出问题不够透彻,审计报告等结果文书篇幅过长,问题反映重点不突出,审计移送问题线索办理质量不高,审计报告的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

(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还不到位

(三)审计人员的履职尽责能力不够全面

一是运用政治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审计干部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还存在不足,政治敏感性不强,对政策的研究不够深入,综合研究能力有所欠缺。政策分析能力、宏观思维能力、形势研判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较低,数据分析“抓重点”“抓热点”能力稍显不足。二是对新时代审计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意识上缺乏主动、不够重视,存在“等靠要”心态,仍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思维和审计方式;在技术运用上欠缺能力,存在基本数据分析需要依赖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的情况,技术运用能力脱节,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真正揭示深层次问题。三是专业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专业背景主要是以审计学、会计学为主,专业知识单一,熟悉计算机、金融、法律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较缺乏,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综合研究能力等方面已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审计要求。

(四)对审计管理数字化针对性的风险防控不严

(五)大数据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不够有效

(六)打造优秀审计项目的精品意识不足

从近年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结果来看,审计工作还存在亮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精品项目不多的情况。通过分析优秀项目的评选标准和评比情况,发现“审计信息”“问题线索”“审计整改”三部分评分结果差距不大;但“审计报告”评分结果差距明显,同类项目的分值差高达十几分,主要体现在审计发现问题是否查深查透、审计建议是否具体可操作等方面。究其原因是,打造优秀审计项目精品意识还不够,审计研究方向不够准,审计报告质量不够高,反映的重大问题、涉及明确责任人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不够多,反映的具有被审计单位特点的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问题不够深入等。

三、构建新时代审计质量风险防控体系的举措

(一)坚持制度先行,强化审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干部履职尽责能力

一是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促使审计干部在审计工作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全面辩证分析问题,实事求是作出审计结论,提出更加科学可行的审计建议;树立“人人都是审计质量责任主体”的全员风险防控意识,保证各环节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益。二是解放审计干部思想,拓宽审计思维,在审计项目实施中改变老传统、旧习惯,尽快实现审计思维和理念的转变,牢固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和数据先行意识,提高数据运用分析能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三是根据审计发展需要和不同层次审计人员要求,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能力和法律法规培训,拓宽审计人员工作思路,引导审计人员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研究型审计人才。四是完善审计干部激励机制,强化考核工作,将审计业务质量、审计成果运用等纳入考核范围,客观公正评价审计干部工作实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三)依托系统平台,推动审计质量控制数字化建设

一是建立“云+端”的基础支撑服务平台,从数据、资料、知识、资源层面提供共享服务能力,实现审计业务全流程完整性运行,实现审计组内、项目间审计各阶段全过程的覆盖,为审计决策提供客观的、多元的审计成果展示。二是推进法规库的建设,为审计人员提供参考,强化审计结论的规范性和恰当性,提升处理处罚的合法合规性,强化审计人员运用“金审三期”系统的意识和能力。三是依托“金审三期”应用系统加强对审计项目资料的管控,抓住审计现场管理关键点,规范数据分析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留痕化管理,达到审计行为可追溯状态,防范审计风险。

(四)梳理审计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加强全链条风险管控

(五)依法履行审计职权,促进审计移送问题线索提质增效

(六)推动优秀审计项目培育,助推审计业务质量整体提升

推动优秀审计项目培育工作,充分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全力推进审计工作聚焦重点有精度,实施审计有强度,把握问题有尺度,反映情况有深度,提出建议有高度,推动问责有力度。以培育优秀审计项目为抓手,严格把关从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到正式审计成果出具的全过程质量,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促进审计项目质量和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一是聚焦重大决策部署,提前谋划培育优秀审计项目。在立项的选择上要突显审计项目的重要意义,在审计项目类型上有所侧重,选好重点审计对象,明确审计重点。选择被审计单位多、资金量大、资金关系复杂的审计项目更容易取得丰富的成果。在审计成果的产出上提早谋划,通过边实施审计项目,边产出审计成果,实现审计成果的最大化。

三是推广创新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审计业务质量整体提升。搭建审计人员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总结优秀审计项目的创新做法,将能够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化,促进审计人员将优秀审计项目标准贯穿至所有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审计业务质量整体提升。

审计质量风险防控是一项贯穿审计项目全链条的系统工程。实现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需要将审计项目计划、组织管理、现场实施、审核复核审理、会议审定、审计整改全流程纳入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做到全过程控制、全流程做实、各环节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审计结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作者:深圳市审计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课题组)

主办:深圳市审计局网站标识码:4403000051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8000号建安山海中心15-22楼邮编:518040

THE END
1.以下审计依据中权威性最高的是()选题】角膜的营养主要来自于( )。 查看题目与答案 【选题】大肠菌群是反映食品被( )污染的指标。 查看题目与答案 【选题】下列关于角膜生理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题目与答案 【选题】不能用细菌总数反映的食品卫生指标是( )。 查看题目与答案 【选题】维持角膜透明性的主要原因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2563ce42feca488e8d4bc1e37ef766b3.html?fm=bd101b6491ad8c136bee4789cbf60d90ed
2.审计的特征是指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审计的特征有()A审计的特征是指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审计的特征有( )A独立性B有偿性C权威性D外部性E单向性https://www.koolearn.com/shiti/tk-st-420310.html
3.内部审计机构及职权所谓专职,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该是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它完全置身于其他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所谓高效,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该精干,因事纳人。专职高效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 (三)权威性原则 只有具有一定的权威,才能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署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https://shenjichu.xpu.edu.cn/info/1018/1900.htm
4.我国国有企业监督体系中三类审计主体关系研究国家审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法定性,同时具有独立性强、强制性大、权威性高等特点。国家审计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发挥着“免疫系统”功能,始终将“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揭露问题隐患以及发挥建设性作用,全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https://www.ciia.com.cn/cndetail.html?id=25421
5.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一)会计实务1.第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 为了赋予内部控制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经过两年研究,于1949年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297/2006/1/ad2200232635171600211638.htm
6.[渝粤教育]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基础参考资料A、审计对象是审计第一关系人 B、审计主体的经济利益与审计委托方一致 C、审计委托方与审计对象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D、审计对象只需要接受审计主体的监督 参考资料【 】 2、【单选题】审计的本质特征是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公正性 D、可靠性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310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