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单选练习题

A.马克思主义B.爱国主义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

2.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五中会B.十六大报告C.十六届六中会D.十七大报告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B.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C.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D.针对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坚定的信念B.对理想的美好向往C.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D.为理想而献身

8.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B.追求崇的理想C.正确对待挫折D.为理想而献身

9.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的是:

A.宗教信仰B.文化传统C.风俗习惯D.法制观念

10.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A.理论创新B.文化创新C.制度创新D.科技创新

11.“人心齐,泰山移”,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再一次证明,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

A.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爱国主义D.文化传统

1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对中国人民的热爱D.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13.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地位的是:

A.自强不息B.勤劳勇敢C.革命精神D.爱国主义

14.在经济球化条件下,促使经济球化趋势正常发展的具实力的制约力量是:

A.政党B.国家C.社会D.政府

15.那些令人崇敬的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想方设法辗转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辛勤工作,体现的爱国主义观念是:

A.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B.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C.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16.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

A.民族精神B.爱国主义C.经济球化D.道德传统

17.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积极进取B.改革创新C.与时俱进D.自强不息

18.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及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

19.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价值基本的内容是人生的:

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人生价值的评价D.人生价值的标准

20.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

A.个人的自身条件B.动机和效果的尺度C.劳动和贡献的尺度D.个人需要的满足

21.爱因斯坦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多。”该段话体现的评价原则是: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2.实现人生价值的由之路是:

A.掌握科学知识B.提自身素质C.社会实践D.树立远大理想

23.以下原则中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的是:

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

24.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

A.社会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平等关系

25.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终取决于:

A.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B.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C.人与人关系的和谐D.人与劳动对象的和谐

26.马克思认为,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A.生产关系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C.劳动D.人类社会

27.道德突出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导向功能D.激励功能

2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诚实守信B.为人民服务C.社会主义荣辱观D.集体主义

2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社会主义荣辱观

30.当代中国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社会主义荣辱观D.为人民服务

31.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

32.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的方法是:

A.学思并重的方法B.省察克治的方法C.慎自律的方法D.知行统一的方法

33.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

A.公共道德B.社会公德C.家庭美德D.职业道德

3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其中,社会公德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

35.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法律首要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B.?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

36.下列关于法律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法律的?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

B.法律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C.法律的?作用普遍存在于法律作用中,可以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得以实现和体现

D.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37.下列关于法律的评价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

B.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C.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不可以同时适用

D.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3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的要求与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A.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B.诚实守信与奉献社会C.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D.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39.《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它适用于:

A.工厂工人B.公务员C.现役军人D.农民

40.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是:

A.《法官法》B.《检察官法》C.《公务员法》D.《人民警察法》

4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是:

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勤俭持家D.文明礼貌

42.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A.父母子女关系B.兄弟姐妹关系C.夫妻关系D.邻里关系

43.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年龄: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B.男不得早于21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C.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D.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44.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B.离婚有两种方式,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C.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D.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45.《民族区域自治法》属于:

46.《劳动法》属于:

A.民法B.商法C.行政法D.社会法

47.立法、守法、执法与司法是法律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中,作为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的环节是: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

48.立法程序包括的四个环节是:

A.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B.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C.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D.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49.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0.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其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

51.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公民的自由平等B.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C.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约束公民的行为规范

52.树立新的国家安观,就要认清国家安的支柱与核心是:

A.政治安与经济安B.政治安与国防安C.国防安与经济安D.科技安与国防安

53.我国《宪法》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宪法》基本原则中的:

A.法治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公民权利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

54.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与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要条件是:

A.平等权B.社会经济权C.人身自由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

55.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是:

56.具有行使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权力的国家机构是:

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人民法院D.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7.下列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B.自然人从10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C.自然人从16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D.自然人从18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半年B.1年C.2年D.4年

59.下列关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始终是国家B.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属于税收征纳程序法D.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属于税法的构成要素

THE END
1.TOP100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内容提要:《行政强制法》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其出台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本文从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三方面结合的视角,依次探讨了《行政强制法》的地位、所涉重要关系、行政强制的界定、原则、设定、种类、程序、执行体制和法律责任等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101.html
2.和谐是法律价值的首要取向在探讨法律价值时,我们总会提高法律的价值有正义、自由、平等、秩序、效率等。事实上法律的价值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其取向总是不同的。 一、当代中国语境下,法律最重要的价值是和谐 法律价值,是主体通过认识、评价和法律实践促使法律适应、满足和服务于主体的内在尺度而形成的法律对主体的从属关系。这种从属关系并不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6/10/id/222322.shtml
3.与西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自由和正义不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与西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自由和正义不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是()A.无讼B.平等C.重讼D.正义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https://www.shuashuati.com/ti/e5be120305004974a42d294bffe12312.html?fm=bdbdsf7425dc19fdfe02210c5d82e382c41ef
4.欧洲传统冲突法的理论视角及价值取向摘要:“建构理性”和“进化理性”,两种理论视角分别指引着欧洲传统冲突法和美国现代冲突法的演进进程,它们以形式迥异的方式坚守着西方法律的根基:以自由为中心的西方法律价值体系。欧洲传统冲突法正式在“建构理性”的理论指引下,形成了“主权本位下的形式正义”的价值取向。 http://hnsmfy.huna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0/12/id/5038230.shtml
5.《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读后感(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书评这两天读完张中秋先生《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以下简称“本书”),颇有一些收获。本书对中西法律文化从法的形成、本位、文化属性、与宗教伦理、体系、学术精神、价值取向八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洞见的结论,引人思考。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张中秋先生专攻法律,没有从更高维度(如哲学、历史)深思文化背后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908442/
6.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初探法信立法的首要问题,决不是法律规范的制定,而是价值取向的选择.立法的价值取向就是指人们进行立法活动时所普遍认同并加以追求的理念、普遍原则,目标等.立法的价值取向并不是外加的,而是由立法这一特定的实践活动的品格所决定的,其本质上是一个人类在立法时对利益追求的取舍问题.文章对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初步探析.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10137
7.浅析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法域属性和价值取向而经济法是适应国民经济运行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法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国家通过一整套法律措施,建立法律秩序,以追求社会整体利益,弥补民法无法有效保护的法益。当代国家任何一项经济立法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良性运行。 以史为鉴,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间的关系长期此消彼长,只有二者合理适当的相互渗透,即国家https://m.qz48.com/h-nd-414.html
8.现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法治新起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摘要:党的十八大凝练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不仅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与自由、平等、公正一起共同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 党的十八大凝练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不仅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与http://www.71.cn/2015/0408/808755.shtml
9.硕士生导师独著,《法律科学》2002年第3期 13、《法律事实辨析》 独著,《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4、《追根溯源看合同—— 一则管辖权异议案引起的思考》 独著,《中国航务周刊》2002年第11期 15、《论法律权利的价值取向》 执笔,《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该论文1998年获新疆哲学社https://graduate.buu.edu.cn/art/2014/10/10/art_20334_30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