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丛林法则

职场暗潮汹涌,许多职场人只知道“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开始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可后来逐渐发现,虽然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但仅仅是“丛林法则”根本无法应对所有的情况。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职场丛林法则,欢迎阅读!

1、职场=人+事

新入职场要注意的地方是,一旦你开始了工作,这就相当于是开启了闯关游戏的大门,于丹问题面对问题,并且要学会处理问题,否则你就会被人打死。要从头再来,你要找到你的同伴,同伴可以信任但不能依赖,因为你的同伴很有可能会先被调离或跳槽。你要知道你的上级是谁,并且要知道他们的爱好,嗜好和兴趣。因为每一个人的爱好,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突破口,最喜欢的东西往往他的弱点所在。

对于新入职的小白,在一个公司要处理的无非就两件事。一个是人际关系,另一个就是办事能力。说起来很简单就两个字:事与人,可是这里边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很多人去学习的,甚至是终身都要去摸索。

工作能力可以锻炼和摸索,慢慢提高。可是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同事与上级,如何掌握好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十分的重要的。

2、只看结果的职场,谁管你如何做到

如果你的上司给你布置一个任务,切忌不要问他如何做到因为那是你要想的问题,他们从来不管你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个通宵,他们在乎的永远只是结果。

据说有次京东高管开会,刘强东问下边的一个地区经理在今年要达到一个销售目标,那经理就说这不可能,去年才那个数,今年一下子就这个数。刘强东就告诉他:我不是问你能不能达到,而是问怎么达到后来听说在京东高官的会议上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3、给客户之所想,才是最好的服务

你怎么还是不明白呢,人家要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就是要得出一个高于百分之三的结论,他们好去公司申请资源和费用投入,你现在给了人家百分之二,你让人家怎么做,如果公司投不出钱来,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你应该以你多年所学的各种方法计算出一个人家想要的结论,数据是死的,拿数据怎么排列组合,导出结论,这是活的。

深入职场的人都应该明白,洞悉客户或者同事上级的心理,并且知道他们要什么这很重要,而并不是你以为的他们需要,他们就真的在乎

这和你最爱吃苹果,却给了最爱吃香蕉的人一火车苹果,反而说他不领情是一个道理。

4、我们来职场是赚钱的,不是效忠的

估计这句话很多老板都不爱听,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人都是有思想和灵魂的,然而现在很多公司的老板最爱做的恰恰是给员工灌输思想。

要知道,不管是公司还是平台,它的本质其实就是由利益而结合到一起的人,借助一些资源而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不管是职场的存在基础还是它的目标,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利益。

至于企业文化,愿景或者梦想,你听听也就算了,无非就是想让你继续效忠下去,当然你可以

法则一、一定做个有团队精神的人。

法则二、一定要做个与人为善的领导。

科学家经观察发现,猩猩中粗鲁的领导者总是得通过不停地斗争以保住自己的`地位,而领导者如此行事将增加其他猩猩的被压迫感。

法则一、不要埋没他人功劳。

在猴子能区别黄瓜和葡萄的身价后,科学家就进行试验,以观察它们对不公平待遇的'反应。科学家先让两只猴子干同样的活,完工后奖给其中的一只黄瓜,另一只给它葡萄。结果只拿到黄瓜的猴子马上罢工,拒绝再干活。这样的反应同人类如出一辙。

法则二、一定与上级处好关系。

在猴子、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的实验发现,能获得上级好感的动物,总能在竞争中得到更多优待。

法则三、不要心怀怨恨。

动物们也知道要保持亲切感,猩猩在打架后会拥抱亲吻,海豚摩擦身体,山羊则相互触鼻。专家说这样的和解可以缓解压力,也能有效防止下一次争执。

自然法则适用于个体

自然法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强调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竞争的关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地”。比如,有人闯进你的家里,要抢走你所有的东西,你会怎么办?毫无疑问,拿起一切可以攻击的物品,把他打出去。这时你没有办法与他讲道理,说“你现在离开,我可以不打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暴力解决问题,这时比的是谁更强壮。如果在职场中,有人侵犯了你的“领地”,要抢走你属于你的项目,这时拼的就是谁更强,更有智慧,谁就能最终获胜。在自然法则下,想要生存,个体的优势非常重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暴力”,另一种是“狡诈”。在自然法则之下,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个人利益。大多数人对这种自然法则能够理解,谁更优秀,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利益,要么你够“强”否则面临就是随时被淘汰。

族群法则适用于组织

普遍法则适用于立场

族群法则也有问题,族群内部和睦融洽,但族群与族群之间就会产生利益冲突。比如,部门与部门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于是应用而生的就是普遍法则。普遍法则可以跨越个人和组织,是所有人理解和认同的东西。我无法说服你,无法改变你,但是你可以保留你的想法,我也可以保留我的观点,因为一定有我们彼此都认同的东西。比如,契约精神,彼此承诺的事情,要尽可能做大,不能撒谎和欺骗;对生命的敬畏,不为了利益而轻易夺取别人性命等等,这些可以是法律约束,道德约束……但总而言之都是在遵循着共同的价值观。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立场,虽然之间可能有各种的冲突,但找到彼此的共同点,达成一致才能形成合作,而不是挑战别人的立场。挑战别人的立场,并不能让自己获利。最终的获利,总是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THE END
1.逻辑的四大定律(原则)逻辑并不玄妙,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其基本规律(原则),也就能揭其神秘面纱,打开逻辑学习之门。逻辑有四大定律(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同一律 同一律,即所指事物只能是其本身。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同一性。?具体来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概念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不能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0/19/503199_1141654386.shtml
2.普遍适用的法则是什么普遍适用的法则,即法律的一般原则,是指在法律体系中普遍适用、具有指导意义的准则。这些原则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是法律制定和解释的基础。以下是一些普遍适用的法则及其具体体现: 一、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要求所有法律活动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订立劳动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7129d336a53fd8001022
3.《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Ⅰ)第一课4、什么是普遍适用的法则? 普遍适用的法则是客观存在的每一粒原子的生命法则。 5、个体是如何作用于外在世界的? 每个人进行思考的能力就是他作用与外在世界的能力,而这种思考就是认知的体验过程。 6、如何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境界? 和谐完美的境界 是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实现的。 https://www.jianshu.com/p/4a32ae8ce4d5
4.吸引力法则经典语录4.普遍适用的法则是什么? 是客观存在的每一粒原子的生命法则。 5.个体是怎样作用于外在世界的? 每个人进行思考的能力就是作用于外在世界的能力,而这种思考就是认知的体验过程。 6.怎样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境界? 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 15.知识就是力量,而思想是更大的力量。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021949.html
5.赢胜之道——普遍适用的六大法则文库赢胜之道——普遍适用的六大法则 人生在世,竞争二字。无论是什么人,什么组织,什么军队,什么企业,都面临竞争问题。人与人之间有斗争,军队国家之间有战争,民族宗教之间有纷争,企业之间有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赢胜?有没有法则可以遵循?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纵览古今中外典籍,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然而大道至简,http://www.emkt.com.cn/article/616/61641.html
6.《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4、什么是普遍适用的法则? 普遍适用的法则是客观存在的每一粒原子的生命法则。 5、个体是如何作用于外在世界的? 每个人进行思考的能力就是他作用于外在世界的能力,而这种思考就是认知的体验过程。 6、如何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境界? 和谐完美的境界是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实现的。 https://www.meipian.cn/4zdufqpa
7.职业核心论文范文12篇(全文)核心职业能力, 也被成为通用能力或者关键职业能力, 具体是说从事职业过程中除了自己本职业内能力外的其他基本能力, 适用于各种职业, 是一种可转移、能持久应用的岗位能力, 它是随着人们职业生涯变化而变化的职业能力, 能够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 是伴随人们一生的职业能力。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fkg2bdo.html
8.模型帕累托法则帕累托模型公式个人效率提升:在个人层面,帕累托法则鼓励人们专注于最重要的任务,以实现最大化产出。 管理工具: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帕累托法则帮助组织识别和专注于那些对业务成果影响最大的关键领域。 普遍适用性:帕累托法则的普遍适用性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帮助在多个领域内识别和优先处理关键问题。 https://blog.csdn.net/vviccc/article/details/105201288
9.某种普遍适用的伦理法则,来对这个充满战乱的世界加以约束和荷兰人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出版)导言中指出:“必须寻找出某种具有无上权威的东西,某种普遍适用的伦理法则,来对这个充满战乱的世界加以约束和规范”。这一思想( ) A . 确立了国际法的原则 B . 标志着制裁侵略机制建立 C . 完善了近代外交制度 D . 有利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 【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860190
10.第十二章普遍法则(1)你当然可以继续缩小该公式的适用范围,只要将其限定在足够小的适用范围内,那么一切准则都可以通过(C)的检验。也就谈不上什么“普遍法则”了。而且(C)本身就是不可信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准则的好坏(以及按照它来行动是否错误),取决于是否每个人都能按照它们来行动。P214而且康德所反对的一些准则,的确可以满足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3461320/
11.论税务行政诉讼中经验法则的适用经验法则作为税务行政审判频繁采纳的证明方式,对应税事实的证明功效不可小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1号,以下简称《规定》)第六十八条明确规定,法官可以直接认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然而,经验法则规范适用中存在依据缺失、程序不http://cti.ctax.org.cn/xsyj3/llyj3/202103/t20210318_11157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