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热议省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解读刑法条款正当防卫的认定要兼顾法理情荆楚网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王莉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黄忠通讯员刘怡廷

近日,张艺谋电影新作《第二十条》讲述的话题引发热议。该片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讲述了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

遇到什么样的不法侵害可以防卫?防卫尺度要如何把握?2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邀请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王莉进行解读。

认定正当防卫难在何处

极目新闻:刑法第二十条包含哪些内容?

王莉:刑法第二十条即正当防卫条款,明确指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极目新闻:影片高度还原了检察官的办案过程。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构成正当防卫的关键是什么,难在哪里?

王莉:从法条字面意义理解,认定构成正当防卫的关键是正确认定正当防卫成立的要件事实,包括:防卫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防卫对象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并且正在进行中。该侵害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既包括针对本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或者针对他人的不法侵害;防卫结果要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除了针对几类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外,其他正当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防卫限度,从而造成重大损害,否则成立防卫过当,仍然需要承担一定刑事责任。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适用正当防卫,尤其对于出现伤害结果的案件,如何正确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以及互殴或伤害的界限,对很多检察官而言都是难题,其中一个难点就在于如何准确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防卫意图。

由此可见,准确把握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本意,要求我们不能站在事后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防卫人的行为动机和主观目的,不能割裂案发原因和自然演进过程将整体案件切片看待,不能简单以防卫行为造成的后果重于不法侵害造成的后果,就排除防卫人具有防卫意图,而应把自己代入现场、代入当事人的角色,综合案件起因、案发具体环境、矛盾激化过程、双方力量差异、行为人一贯表现等方面,作出客观全面、符合常情常理的判断。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极目新闻:刑法第二十条为何曾被称作是沉睡条款?

王莉:我国法律鼓励公民依法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但长期以来,有人把刑法第二十条称为沉睡条款,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来说,刑法规定较为原则、抽象,所以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认定中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与互殴等情形争议较大。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有的案件因为案发环境突发混乱,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事实、证据情况比较复杂,相当部分的案件还缺少客观性证据。受传统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惯例影响,认定正当防卫的案件可能会承担司法责任追究的风险,导致司法人员不敢适用。

另外,“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观念和舆论环境,还会对办案人员产生影响和压力。影片中,刘家堵门闹事施压,就是典型事例。

2018年以来,在最高检直接指导下办理的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激活了这一沉睡多年的条款。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2020年还印发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防止“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正当防卫条款的激活,一方面能让老百姓在面临不法侵害时能勇敢站出来自卫和保护他人,也为司法实践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极目新闻:被打后还手是否就算斗殴?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的界限在哪里?

王莉:是否具有防卫意图,是区分正当防卫与互殴型故意伤害的关键。“两高一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和最高检、公安部《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均明确规定,在准确认定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时,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考察案发起因、对冲突升级是否有过错、是否使用或准备使用凶器、是否采用明显不相当的暴力、是否纠集他人参与打斗等客观情节,准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性质。

如果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过错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还击一方造成对方伤害的,一般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双方因琐事发生冲突,冲突结束后,一方又实施不法侵害,对方还击(包括使用工具),一般应认定为防卫行为。不能仅因行为人事先进行防卫准备,就影响对其防卫意图的认定。当然,故意挑拨对方实施不法侵害、借机伤害对方的,一般不认定为正当防卫。

不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

极目新闻: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王莉:公民遇到轻微不法侵害时,可通过理性平和的方式,报警或寻求基层组织来解决。如果遇到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必要的自我防卫措施自救,或大声呼救,让周围群众共同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但事后一定要报警,保留好必要证据,尽量保护好现场。

极目新闻:现实中有人路见不平出手相救,却惹上了官司。作为司法工作者,如何不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

王莉:1848年,德国学者贝尔纳提出“法没有必要向不法让步”。在最高检指导办理昆山反杀案等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后,2019年3月,最高检在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支持正当防卫,社会鼓励见义勇为,作为司法人员应积极回应民众呼声。办理正当防卫案件,我们必须摒弃冷漠的价值评判和机械的利益衡量,坚持在兼顾法理情的综合考量中认定正当防卫。

极目新闻:湖北检察系统是如何高质高效办理正当防卫类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王莉:电影中有一句话“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这些年逐渐成为司法人员的座右铭。在司法实践中,湖北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开展大研讨大学习活动。全省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严格贯彻“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依法准确认定正当防卫行为。2020年11月,最高检发布6起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湖北省京山市检察院办理的余某正当防卫不起诉案入选其中。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严格适用刑法第二十条,准确界分相互斗殴和正当防卫。该案的办理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THE END
1.危险物品肇事罪法条具体的刑法法条如下: 《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文摘要: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自然事故的界限 在生https://www.66law.cn/laws/481453.aspx
2.2013刑法法条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赌博 ·旧刑诉法全文 ·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适用解答目录 热门2013刑法法条全文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 【法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颁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文字号】∵主席令第83号【颁布时间】∵2002-12-28 关于办理减刑https://www.fabao365.com/zt/756660/
3.法考刑法重点法条刑 法重点法条汇总 第一章 刑 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 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 , 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1020/09/81067662_1100872245.shtml
4.2024年刑法第391条修订内容要点?图片新闻法律资讯相关法条: 修订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修正案,以及相关的立法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同时,还会参考国际反腐败公约和其他国家的反腐败法律实践。 刑法第391条中,如何理解“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 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在许多罪名的定义中都有出现,包括第391条的贪污罪和https://www.maxlaw.cn/n/20240408/11042486576386.shtml
5.(完整版)司法考试刑法法条必备背诵版.pdf司法考试刑法法条必备背诵版 1、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就认为 是在中国领域内的犯罪。 2、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 但是按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 究。 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或公民犯罪,而按刑法规定 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204/5224321334003122.shtm
6.《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法条冲突问题探析内容提要:《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是国家调整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两道堤坝,同时也是限制国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两部宪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相竞合的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法条冲突问题、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法条竞合问题、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14.html
7.刑法视野量刑法学网刑法中的法条可以划分为罪刑法条和非罪刑法条,非罪刑法条又分为规定性法条、说明性法条和拟制性法条。罪名来自于罪刑法条,罪名并不取材于提示法条与拟制法条,但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拟定罪名时,有学者误解了罪名与提示法条与拟制法条之间的关系,在这两种法条中拟定出新的罪名,导致罪名的徒劳增加。例如,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fsy/%E8%AE%BA%E7%BD%AA%E5%90%8D%E7%94%9F%E6%88%90%E7%9A%84%E6%96%B9%E6%B3%95.html
8.刑法301条司法解释律师普法目前刑法条文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但有全国人大法工委制定的刑法释义。刑法301条所规定的罪名是聚众淫乱罪,即进行聚众淫乱活动,首要分子或多次参加的要受到刑事处罚,最高刑是五年有期徒刑。如果引诱未成年参加的应从重处罚。对刑法301条的解释围绕的是多次参加与首要的分子。多次参加指的是参加聚众淫乱活动三次以上,首https://www.110ask.com/tuwen/8417624084373002874.html
9."法不能向不法低头"电影《第二十条》唤醒"二十条"综合新闻近日,张艺谋新作《第二十条》在各大影院热映,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第二十条》上映8天,总票房破13亿。该片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 2月11日和12日,最高检官方连发两篇文章点评这部电影;12日,罗翔也发视频称“这件事真的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https://news.hsw.cn/system/2024/0218/17186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