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刘万福:推动中国法治 进步的滁州籍律师

——写在“江苏省十佳律师”刘万福著作《律行天下》出版之际

□冰青

刘万福何许人也?

坐在我面前的刘万福,如果素描起来,寥寥几笔勾勒的,一定是一位思想者眉宇间的深邃、目光里的凝思、神情里的沉着,以及浑身上下显露的知性、睿智和干练的智者形象。不久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大作《律行天下》,这本书被出版社评为“十佳畅销好书”,又被国家图书馆采购收藏。读其书,更读其人。刘万福的大半部人生,都浓缩在《律行天下》里。全书的五个部分,“路”是历程,“思”是辨析,“案”是律政,“评”是衡量,“悟”是通达。读《律行天下》,就是读刘万福,抑或,读刘万福,不得不读《律行天下》。

刘万福是滁州籍的农家子弟。凭着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凭着永不言败的奋斗信念,凭着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凭着把生命融入事业的顽强和执着,硬是从医学中专起步,完成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连跳,横跨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国学、管理学、教育学七个学科,成为国内名闻遐迩的法律专家和一级律师。他办理的刑事、民事、行政及非诉讼等各类案件将近1800件,其中数十起案件因推动中国法治进步,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中国律师》《今日中国》(英文版)、《人民法院报》及澳大利亚《人报》等众多中外媒体广泛报道。在他的律师生涯中,创造了多个第一,不仅让圈内人士刮目相看,也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他在江苏省会南京创办了第一家个人律师事务所——“江苏刘万福律师事务所”;代理全国首例“性权利”精神赔偿案件取得胜诉,被海外媒体评价为“划时代的判决”“彰显中国法治进步”;代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状告“120”特种行业责任赔偿案件,这场诉讼直接引发了全国“120”体制机制变革和重塑,拯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因其对法治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和成就,江苏省司法厅和江苏省律师协会联合授予他“江苏省十佳律师”称号。

(一)

学行天下

刘万福出生在安徽省滁州市北部三十公里处的明光市张八岭镇。童年时光和少年时代,留给他的最深记忆,就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他身体孱弱,曾因贫血昏倒在学校操场上。贫穷和苦难,愈发磨砺他的意志,对书本和知识的渴求,到了痴迷忘我地步。常常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看书学习到深更半夜,被父母催促睡觉还恋恋不舍。暑假期间,参加队里的劳动,休息间隙,他就趴在地上赶写作业。1981年,他以远超重点高中的分数,进入一所中专卫校学习。三年之后,他被分配到地区防疫部门工作,从事全地区环境卫生监督和检测。这期间,他撰写的有关调查报告,被省里评为优秀论文。这样下去,刘万福的人生轨迹就可以沿着体制规划好的路线平稳而安逸前行,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挑战自我、挖掘潜能的突围之路。

1986年,他报名参加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经过三年炼狱般的苦读,顺利拿到法律专科毕业证。1990年,他又趁热打铁,报名参加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以超出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一举博得国家律师资格。1993年,继续参加法律本科自学考试,于1998年毕业,并被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为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1998年,他参加了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班学习;2000年,参加了中国社科院“心理学”专业学习;2009年,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班学习;2010年参加了东南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学习,被授予硕士学位;2018年考入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DBA学习,三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其间,他还前往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德国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游学,到香港大学培训班深造。

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为女儿树立了楷模。女儿一路读到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专业。先后考取纽约律师资格、新泽西州律师证、美国联邦法院出庭证,拥有中、美两国双重律师执业资格。

学行天下,学必所得。刘万福从1993年获得律师执业资格开始,到1994年,就获批四级律师,1998年晋升三级律师,2005年被评为二级律师,2011年跃居一级律师,达到业内最高职称。2012年至今,被南京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06年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个人制律师事务所——江苏刘万福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这是当年江苏省直38家律师事务所中唯一一家个人律师事务所,具有开创性、标志性意义。

(二)

法行天下

在刘万福三十年的律师生涯中,办理将近1800起各类案件。要是把这些卷宗草草翻阅一遍,无疑也是个浩大的工程。而无论哪个案件,无不倾注刘万福大量心血、汗水、智慧和力量。可以想象和揣摩,刘万福为了这些案件,夜以继日地阅卷,马不停蹄地奔波,历经艰难地会见,千辛万苦地取证,蛛丝马迹地搜寻,绞尽脑汁地思索,唇枪舌剑地交锋,据理力争地辩论,以及受到的种种白眼、刁难、推诿、敌视,乃至人身攻击,当然也会有陷阱、构陷和诱惑。无论案件有多么复杂、多么疑难、多么严峻,刘万福只要一接手,就会全力以赴、殚精竭虑。他认为,国家的法律构架设计,律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律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才能彰显法律的公平价值和文明的正义力量。

首次状告“120案件”:

触发特种行业体制机制纠错

刘万福在诉状中指出:打这场官司不仅仅是为教授儿子讨还公道,也是为当年600万南京市民的“生命绿色通道”要一个说法。在法庭上,刘万福运用大量证据,全面、科学地分析并指出,本案中的“120”急救中心由于其设施、观念和制度上的陈旧、落后及违法,不能及时行使自己的职责救出病人,反而因为延误救治导致病人死亡的事实,表明“120”过错十分明显,依法应当整改并承担相应责任。这不仅是为了教授夫妇,同样也是为了避免这类悲剧再次发生。

刘万福的代理意见,受到法院高度重视。法院判决书明确指出:这起案件的意义,不仅是维护教授夫妇的合法权利,对现行医疗急救系统的设施、观念及制度的审视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文明的促进,更重要的是,全社会每个需要医疗急救的人都将从此案中受益。案件审理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特邀刘万福作为《时空连线》嘉宾,节目在央视一套、二套、四套连续播出。这起案件,直接触发“120”体制机制的改革乃至重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官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全市急救网络、增加设备等。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南京急救系统分散急救点,确保居民十分钟内得到“120”急救的科学改革,完善了“120”体制机制。

首例“性权利”精神赔偿案件:

推动中国法治人性化进程

对于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来说,“性”似乎是一个让人难以启齿的词汇和话题。在六朝古都南京,刘万福就鼓励一位“性权利”受到侵害的女性勇敢站了出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开启了“性权利”精神赔偿的先河。

案件并不复杂:2001年4月27日,南京市某单位垃圾自卸车在倒车时将滁州去南京打工的张某撞倒,致使张某左骨盆骨折,尿道断裂,经多家司法鉴定,性功能完全丧失。刘万福在代理案件后,说服张某妻子接受他的特别代理,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与丈夫一起为自己的幸福去讨回公道。审理案件的法官全部接受了刘律师的人性化科学观点,判决被告在赔偿张某10多万元经济损失的同时,赔偿了张某妻子王某精神损害赔偿金1万元。一审法院判决后,被告方没有提起上诉,此判决书就此生效。

这场维护妇女权利的特殊官司霎时轰动了社会,在中外法学界、性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称为“划时代的判决”。澳大利亚《人报》以此案为例,证明中国法治人性化进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法院报》《知音》杂志、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国内媒体均作了连篇累牍报道。本案被中国检察学会评为“2002年度中国民事审判十大重大影响案件”之第二位,称其为最具“人性化”的判决。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开办的《律师视点》电视节目专门派出编导记者到南京采访刘律师,制作《性权利》专题片在全国播放,香港《凤凰卫视》将此片向全世界转播。这起全国首例“性权利”胜诉案,后来被全国众多大学法学院系研究生作为经典案例研究学习。

这件载入中国法治和法律史册的案件,不仅仅是刘万福和张某夫妇三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司法审判的重要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司法文明人性化在实践中的显著进步。

(三)

德行天下

刘万福的执业理念,可以理解和概括为他所倡导、践行和坚守的“德行天下”。

2004年,陕西省丹凤县一名身有残疾的青年沈某来宁打工,其凭借自己拉面好手艺,在南京市某区某条街道上租房开起了拉面馆。当地人裴某,欲强行占用沈某的小屋。沈某不从,受到裴某殴打,奋起反抗中致裴某重度颅脑损伤。结果,沈某被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提起公诉。身无分文的沈某家父找到刘万福请求帮助,刘万福毅然决定免费为沈某提供法律援助。结果沈某被判处5个月拘役,很快得到释放了,而裴某被追究法律责任。

像这种为经济困难者提供法律援助、免费代理官司以及象征性收费的事情,在刘万福律师事务所里已经司空见惯、不胜枚举。为更方便、更周到地服务广大群众,刘万福律师事务所开通了“400”免费服务热线,为全国听众提供免费咨询。一次,一位讨薪打工者咨询刘万福后,拿着他的名片去讨要工钱,欠薪方看到名片,乖乖地付给了讨薪者薪酬。类似案例,发生数十起。“刘大律师的名片值钱”,这是在南京打工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话。刘万福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扶困济危,捐资助学,处处奉献一个律政人的爱心。2012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成立110周年之际,他在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法律系设立了“刘万福奖学金”,以支持和鼓励品学兼优的年轻学子。这一设立,就坚持了十年之久。

刘万福一直对“人性”与“灵魂”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务实简朴、清静无为深以为然。作为知名大律师,他并不缺钱,却在南京租房而居,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一日三餐米饭馒头足矣。他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认为很符合“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理念。在“俭以养德”等观点的不断熏陶下,简单、纯朴的生活让他的身心处于宽松祥和的状态,内心坦荡,无欲则刚,以一个纯真、纯朴、纯粹的人的形象,站立在天地间。

THE END
1.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我们要立足司法职能,努力推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强配套机制建设,使之成为推进、保障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利器。一是建立识别机制。立案、审判部门应当加强对案件诉讼主体、诉讼请求等要素的审查,主动识别涉及国家利益、重大公共利益,涉及公序良俗、社会广泛关注,涉及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引领社会风尚的案件。借助全国法院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0399
2.法治典型案例(精选6篇)行政诉讼在民间被形象地称为“民告官”,这种表达方式简练而通俗,对行政诉讼观念深入民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伴随1990年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这一概念经由媒体的极力提倡,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变革。由于营造出与传统极大的反差,这一约定俗成的词汇,塑造出强烈的公民权利价值观,在中国法治历史上所起的宣传教育作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283g46n.html
3.投票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小央视频哪几个才是你心中的重大、典型并能推动我国新时代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现在,决定权在你手中!让我们共同期待“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诞生! 程三昌贪污缺席审判案 案情简要概述 2000年12月7日至2000年12月15日,被告人程三昌利用担任豫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以在新西兰设立分公司为由,先后https://v.cctv.com/special/tp/2022law/index.shtml
4.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ppt文档描述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 2021/5/91法治的进步,不是自上而下的一蹴而就。这10个个案,在你我他之外,又在你我他之中,共同推动着中国法治的进程。2021/5/922021/5/932021/5/942021/5/952021/5/962021/5/972021/5/982021/5/992021/5/9102021/5/9112021/5/912https://m.renrendoc.com/paper/264197675.html
5.展现未来中国法治发展方向,法学大咖热评2020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2020年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18日在南京揭晓,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民法典公布、香港国安法公布、蚂蚁金服暂缓上市、张玉环杀人案26年后再审改判无罪等获得50多位国内法学专家投票入选。当天,由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组织的专家研讨会对这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进行了点评。 https://www.xhby.net/index/202101/t20210119_6952868.shtml
6.影响中国法治进程十大案件.PPT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不乏四人帮、成克杰、郑筱萸、薄熙来等“大老虎案”。此外,还有吴英,唐慧,佘祥林,聂树斌等“平民案”。 从民众的关注度及影响来看,这些案件无疑都是民众监督推动社会法治进步的重大案例,是应写入中国法制史的经典之作。 过去三十年中,除公审四人帮及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件外,对中国社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14/807701301600205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