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晒出2023年“成绩单”,折射哪些法治进步?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题:两高晒出2023年“成绩单”,折射哪些法治进步?

新华社记者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翻开两高报告,一组组数据充满力度和温度,彰显2023年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履职担当。

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2万件

司法机关依法严惩重大恶性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最高法报告显示,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2万件6.2万人,同比增长17.2%,对杀害多人、潜逃多年的劳荣枝依法核准、执行死刑。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代表说,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治各类暴力犯罪,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起诉职务犯罪1.8万人

充分履行反腐败检察职责,积极参与重点领域和行业腐败治理,协同追逃追赃……最高检报告显示,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万人,同比上升9.3%;已起诉1.8万人,其中原省部级干部25人。积极参与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治理,分别起诉金融、医疗领域职务犯罪348人和580人;指导湖北检察机关办理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已起诉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等15人。

湖北松之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刚代表说,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检察职责,围绕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积极参与治理,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有效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42件86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制定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7条意见;实事求是、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42件86人;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执行到位金额187.8亿元……最高法报告中,一项项举措、一组组数字,彰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力度。

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代表认为,近年来,司法机关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力度更强、成效更明显。他建议,司法机关进一步建立完善涉企业案件的“绿色通道”,高效化解纠纷,营造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万人

司法机关严惩金融诈骗犯罪,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最高检报告显示,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万人,其中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1.8万人,保持惩治涉众型金融犯罪高压态势,尽最大努力追赃挽损。

他建议,司法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扎实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

近年来,多发频发的网络暴力事件频频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2023年9月,“两高一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剑指“按键伤人”等网络暴力问题。

最高法报告显示,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同比分别增长10.3%、102.4%。

“报告中提到‘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彰显了司法机关从严惩治网络暴力的力度和决心。”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网络社会法治建设,压实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依法严惩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

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

“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最高检报告中,这样一组数据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春节期间,以“正当防卫”为主题的电影《第二十条》火爆荧幕。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当前,人们对公平正义有了更高水平的需要和期待,对正当防卫的司法实践也提出更高要求。”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代表认为,司法机关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要坚决依法认定,同时引导公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倾向,弘扬社会公平正义。

成功调解纠纷1199.8万件

最高法报告显示,全国法院通过委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组织等成功调解纠纷1199.8万件,同比增长32%,占同期诉至法院民事行政案件总量40.2%。

大量社会矛盾、纠纷不能“一诉了之”,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广西东兴市江平镇潭吉村党总支书记陈家科代表说,作为一名人民法院的调解员,深感诉源治理这一“治本之策”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抓住了法治助力社会治理的一个关键点。

对“减假暂”监督案件提出检察意见2.6万人次

最高检报告显示,受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件同比上升25.2%;对提请、决定或裁定不当的,提出检察意见2.6万人次。对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督促收监执行3652人。

江西财经大学校长邓辉代表说,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近年来,检察机关加强刑事执行监督,深化“派驻+巡回”检察,既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防止该减刑不减刑、该假释不假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执结到位金额2.26万亿元

执行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防线”,也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重要环节。

最高法报告显示,执结案件97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13.1%,初次执行结案平均用时67.9天,同比缩短7%。

“推动案件执行,需要司法机关与多部门联动协作,久久为功。”广西辰亿律师事务所主任覃斌委员建议,建立配套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释放交叉执行效能。同时,对有能力履行却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进一步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9万件

办理重大责任事故、危险作业等领域公益诉讼1.7万件;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2.4万件;办理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8.4万件……

最高检报告显示,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9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6.8万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6万件,回复整改率99.1%,绝大多数公益损害问题在诉前得到解决。

从生态环境到文物保护,从捍卫英烈到守护妇女儿童等群体权益……检察机关在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中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政治教师张琼丽代表说,建议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紧扣公共利益这一核心内容,不断向更宽领域拓展,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

THE END
1.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我们要立足司法职能,努力推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强配套机制建设,使之成为推进、保障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利器。一是建立识别机制。立案、审判部门应当加强对案件诉讼主体、诉讼请求等要素的审查,主动识别涉及国家利益、重大公共利益,涉及公序良俗、社会广泛关注,涉及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引领社会风尚的案件。借助全国法院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0399
2.法治典型案例(精选6篇)行政诉讼在民间被形象地称为“民告官”,这种表达方式简练而通俗,对行政诉讼观念深入民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伴随1990年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这一概念经由媒体的极力提倡,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变革。由于营造出与传统极大的反差,这一约定俗成的词汇,塑造出强烈的公民权利价值观,在中国法治历史上所起的宣传教育作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283g46n.html
3.投票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小央视频哪几个才是你心中的重大、典型并能推动我国新时代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现在,决定权在你手中!让我们共同期待“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诞生! 程三昌贪污缺席审判案 案情简要概述 2000年12月7日至2000年12月15日,被告人程三昌利用担任豫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以在新西兰设立分公司为由,先后https://v.cctv.com/special/tp/2022law/index.shtml
4.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ppt文档描述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 2021/5/91法治的进步,不是自上而下的一蹴而就。这10个个案,在你我他之外,又在你我他之中,共同推动着中国法治的进程。2021/5/922021/5/932021/5/942021/5/952021/5/962021/5/972021/5/982021/5/992021/5/9102021/5/9112021/5/912https://m.renrendoc.com/paper/264197675.html
5.展现未来中国法治发展方向,法学大咖热评2020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2020年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18日在南京揭晓,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民法典公布、香港国安法公布、蚂蚁金服暂缓上市、张玉环杀人案26年后再审改判无罪等获得50多位国内法学专家投票入选。当天,由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组织的专家研讨会对这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进行了点评。 https://www.xhby.net/index/202101/t20210119_6952868.shtml
6.影响中国法治进程十大案件.PPT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不乏四人帮、成克杰、郑筱萸、薄熙来等“大老虎案”。此外,还有吴英,唐慧,佘祥林,聂树斌等“平民案”。 从民众的关注度及影响来看,这些案件无疑都是民众监督推动社会法治进步的重大案例,是应写入中国法制史的经典之作。 过去三十年中,除公审四人帮及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件外,对中国社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14/807701301600205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