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检察环节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

12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举行新闻发布会,要求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检察环节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

“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是今年2月最高检开展的“检察护企”专项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包括针对异地趋利性执法。最高检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检察机关将持续落实、着力监督纠正违法查扣冻财产特别是异地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

趋利性执法司法危害十分严重,没有好的出发点,就难以取得正确的结果,反而会走向反面。趋利性执法司法不但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也对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形象造成重大危害。在一些地方财政状况面临很大压力的情况下,趋利性执法司法呈现加重现象。检察机关具有监督和纠正职能,充分发挥这些职能尤为迫切。

今后要制止趋利性执法司法,首先是要从源头上斩断“趋利”的利益链条。

利益链条的起始端就是“查扣冻”,也包括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等强制措施。对此,《意见》明确:依法加强对涉及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监督,加强对涉案财物处置的法律监督。

需要强调的是,地方检察机关虽然“身处地方”,但要切实发挥自身的监督纠错职能,尤其不能成为地方上趋利性执法司法的参与者甚至是帮手。

其次是要健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

《意见》强调,(检察机关要)协同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其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刑事指控体系。

对于前者,《意见》明确,(检察机关要)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完善证据收集、审查、运用机制,健全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制度,强化非法取证源头预防,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这一原则应该包含所有具有侦查审讯职能的部门。

对于后者,最高检检察长应勇11月下旬在福州出席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时指出,要推动深化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制度,确保认罪认罚自愿真实合法,保证量刑建议的合法性恰当性。“自愿真实合法”是最根本的基础。

总之,如《意见》所强调的,今后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包括健全检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坚决制止趋利性执法司法是宏观政策;能否有效制止趋利性执法司法是一致性评估的重要标准。当前检察方面的重要工作是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对既有的冤错案件通过监督程序进行纠正。

THE END
1.最高检:行政公益诉讼中绝大多数行政机关在审前自我纠错—新京报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检察机关坚持将审前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作为优先目标,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78.4万件,绝大多数行政机关自我纠错,回复整改率98.7%。对于到期未整改案件,则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6063件,99.3%得到裁判支持。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3374461129324.html
2.最高检:监督纠正违法查扣冻财产及异地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意见》部署了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列检察举措。其中要求“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今年最高检部署的“检察护企”专项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检察机关将持续落实,着力监督纠正违法查扣冻(查封、扣押和冻结)财产特别是异地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 https://news.cri.cn/20241205/9e3aef34-5eba-fc53-468c-ee958b8166a0.html
3.新时代中国刑事执行法学三大前沿热点问题刑事诉讼法承担的任务,最终要靠刑事执行来完成。鉴于此,刑事执行是相对于其他刑事司法活动而独立存在的一项刑事司法活动。而承载刑事执行这种独特地位的法律规范就是刑事执行法。刑事执行法承担着惩罚和矫治罪犯、使其成为守法公民的特殊任务。 因此,刑事执行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理应具备同等的法律地位,应由全国人民代http://m.legalweekly.cn/fzzg/2024-12/05/content_9096457.html
4.最新冤错案,司法公正的挑战引发深刻反思售后服务最新冤错案指的是近期内,因司法程序中的错误、不公正行为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错误判决,这类案件涉及刑事、民事等多个领域,具有案件复杂、证据不足、程序违规等特点,它们的出现,使得司法公正和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 二、最新冤错案的成因 1、司法程序中的漏洞:审判程序不规范、证据规则不完善等,为冤错案的发生提供了可https://www.jzscgw.com/post/8714.html
5.美国误判概率探究精选解释摘要:本文探究了美国误判概率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司法体系、证据规则、律师制度等方面,揭示了误判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文章提供了精选解释,旨在引起人们对司法公正的关注,促进司法体系的完善,减少误判的发生。 本文目录导读: 误判现象概述 美国误判概率分析 http://www.bj0120.com/explain/10730.html
6.法律漏洞的司法填补——以我国指导性案例为例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ds https://doi.org/10.12677/ds.2024.104239 法律漏洞的司法填补 ——以我国指导性案例为例 高欢燕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4年3月6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14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29日 摘要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精细化,复杂化,成文的法律规范越来越难以完全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Download.aspx?paperID=85644
7.漏洞分析论文范文11篇(全文)漏洞不断被发现和公布,利用工具在Internet上随便就可以找到漏洞并下载,使得网络攻击行为越来越猖獗,越来越傻瓜化。利用这些漏洞的蠕虫病毒在Internet上也是肆意作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网络中存储的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些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破坏也成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od0f4nf.html
8.理论论IBE的最佳证据原则基础内容摘要:最佳解释推理(英文简称IBE)是科学领域中流行的一种归纳式逆向推理,现在被证据法学者引入司法证明领域,认为司法证明的过程就是最佳解释推理的过程。本文认为,将IBE适用于司法证明中有三大理论漏洞:司法证明与科学证明存在着证据基础、证明目标和证明方式的差异性,如果不考虑这些差异性而直接引入最佳解释推理,那么https://www.scxsls.com/column/publishInfo/1416
9.强化监管堵住漏洞,我国构建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新格局在此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整合现行相关税收犯罪司法解释的基础上,首次对危害税收征管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整体性解释,为依法、精准、有力惩治涉税犯罪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指引。 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36858&sid=11
10.我最喜欢挑刺了——六大待商榷的bug(误杀瞒天记)影评3.为什么不拿笔迹做司法鉴定【最大的漏洞1】?登记在10月2日的记录,是维杰模仿的笔迹。现在司法鉴定技术这么成熟,把登记本原件拿去做司法鉴定,看看是不是大堂经理的笔迹,还是维杰的笔迹。维杰拿出了大量10月3日的票据,这些都是真实票据。但本案最关键的点,是10月2日,他们在哪里!但唯一能证明10月2日的书面证据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58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