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两种价值观的根本区别 − 《前线》杂志 − 党刊推荐 − 文库 − 宣讲家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根植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与西方鼓吹的“普世价值”有着本质区别。

产生背景和动机截然不同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个把人类当作整体并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考察其价值指向的哲学范畴,体现的是世界各国人民对一些基本价值的认同,是人类彼此联系、相互交往的结果,也是应对全球化问题的需要。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大行其道,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观念盛行,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全球治理体系严重失衡失灵,世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剧。高举人类和平、世界发展的旗帜,构建体现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各国人民自由表达诉求的权利,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和时代发展潮流。

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开放发展,开创人类美好未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而“普世价值”是西方统治集团强加给全人类的一种意识形态,实质是把西方社会的价值观装扮为全人类全世界的价值观,旨在维护西方霸权力量在全球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就已开始这样做。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更是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在世界范围内推销所谓“普世价值”,对非西方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美国还打着维护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旗号,联合其他国家先后对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叙利亚等国发动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目标仍然是维护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理论内涵和实质存在差异

“普世价值”以西方的宗教观和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鼓吹一种凌驾于全人类之上的自古就有、永恒存在、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从理论上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价值观,能够跨过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超越文化与文明的差异,为普天下所有人接受,且贯穿于一切时代。因为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价值作为反映主客体关系的哲学范畴,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总是具体的,存在历史性、阶级性等方面的差别。

西方统治集团鼓吹“普世价值”,是为了占据国际舆论和人类道义制高点,居高临下向世界普及资产阶级价值观,实质是瓦解非西方社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防线,实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战略图谋。“普世价值”本质上与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文明优越论”一脉相承。

与“普世价值”不同,全人类共同价值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反映的是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共识,凝聚的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成果,是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种共同价值,并不否定不同民族和国家、不同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差异,更不是用全人类共同价值取代各个民族和国家、各个时代和社会自己的价值认识,而是包容一切民族和国家、一切时代和社会的观念差异,是存异前提下的求同、化异基础上的聚同。它的目的是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价值观上的话语霸权,把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与各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有机统一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实践效果和影响形成对照

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国作为首倡者身体力行,率先将这一重要理念践行于对外关系各领域全过程。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通过积极参与反恐国际合作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压舱石,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通过参与签署《京都议定书》《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促进全球生态环境改善,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中国还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的努力和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全人类共同价值得到广泛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成为引领时代进步、文明发展的鲜明旗帜。

与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西方国家的倒行逆施和“普世价值”的虚伪本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清。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美国政府消极抗疫、积极“甩锅”,种种事实表明,美国口中的所谓“普世价值”,不过是按照美国标准、由美国说了算的“普世价值”。不仅在非西方社会和社会主义国家响应西方“普世价值”者寥寥,即便在美国社会内部,不相信“普世价值”的人也比比皆是。美国国际政治学者汉斯·摩根索曾说,“普世价值”根本不存在,那只是强者美化自己、削弱别国的一种策略。就连提出过“‘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塞缪尔·亨廷顿也认为,西方的普世观念遇到了三个问题:它是错误的;它是不道德的;它是危险的。

总之,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有着原则界限。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普世价值”战略,既需要我们认清“普世价值”真面目,不被其假象所惑,又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汪亭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刘月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THE END
1.那些你不知道的中西方文化差异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一样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一样,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一样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https://zhuanlan.zhihu.com/p/252403458
2.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总结中国音乐的社会角色: 在中国,音乐经常被用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如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它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西方音乐的社会角色:在西方,音乐也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庆典活动,但它更广泛地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和个人表达的方式。音乐与文化价值观:中国音乐与文化价值观: 中国音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542939431354898&wfr=spider&for=pc
3.陈来:中国传统价值观区别于西方价值观的首要特点中国传统价值观区别于西方价值观的首要特点是“责任先于自由” 中国传统的具体的价值观念跟西方近代的观念有很大不同,整体地讲,我们的特点叫“责任先于自由”。 第一,中国人很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群甚至对自然所负有的那一份责任,是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范围里提出的。西方近代是突出个人、自己的要求,天下大事不是http://www.rjwm.sdu.edu.cn/info/1016/1029.htm
4.“三大体系”建设比较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论意蕴和实践价值运用比较视域方法从多维度、多层次考察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比较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本质区别,考察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融相通,从而更好地从思想理念方面凸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支撑。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一种世界各国应当认同的普遍价值规范,是通过对现代社会现有的价值https://www.eyearbook.cn/subject-trends/info?documentId=649646
5.西方核心价值观11篇(全文)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 西方的价值观对我们起了很的借鉴作用。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继承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优秀传统, 但又对其进行了更新与发展。对西方核心价值观取其精髓, 促成个人与集体的和谐与统一, 走出了一条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46asto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