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1月29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一场座谈会上发言,提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短短几十字,捅了舆论场的马蜂窝,瞬间引发巨大争议。有些媒体还翻找出袁贵仁过去意味不同的讲话。后续报道则表明,袁部长指的是“西方错误价值观”;求是网则在2日转载《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敢于拔钉子》,认为“社会上的一些公知大V也纷纷加入围攻的行列……参与围攻者越来越嚣张。”
贺卫方、陈丹青被点名的争议还没结束,教育部长袁贵仁又陷入舆论漩涡中
很多中国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其实中国拥有着和美国不同、但却是强而有力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更加低调但却更加有效。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好几年,我也有幸能接触很多中国的大学生,我能观察到他们被事业的成功、物质、消费、爱情等等东西所激发出的动力,但是还很少能看到为国家的前途所激励的学生——如果我的这番话不是太直接刺耳的话,请允许我继续议论下去。
我在中国不同的省份的大学教了三年书,我能在我的学生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能够在中国教书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事之一了。当然,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学生都受到过良好基础教育、对一切都能保持好奇并且在学业上也有相当高的自我要求。
但是在学业之外,作为中国一切现象的热情探索者,很多事情还是使我感到惊奇。
不少学生也被这样触目惊心的案例震惊。然后我问了如下的问题:你们在受到如此良好教育的情况下,你们愿意以后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
除开个别一些政治很正确的回答以外,我也听到更多很直白的回答:只有个人金钱和事业的成功才是重要的。
很少有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经济思想方面入手对经济学科真正产生兴趣。经济对很多人来说,就是立即能够获取的快乐,如何简单同时又不付出努力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收益是不少学生的经济学思考方式。
我觉得这是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知识技能高超却没有公共利益考量的一代。
我也好几次被学生问到我对中国的看法。
我的回答如下:
对我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分热情好客人民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提供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来为其人民教育提供保障,使其人民在文化和智力上都获得发展。不同于巴黎或者很多欧洲、美洲国家大城市,中国城市的街道往往都非常安全。我所接触到的无论是从非洲国家还是从俄罗斯来的同事,也都对中国政府能够为其人民的自由发展提供如此良好的条件羡慕不已。
当时我们这些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是从那些国家的角色已经基本从经济、社会和街道生活中消失的地方到来。无论在欧洲还是美洲,制定一切社会经济政策的只有跨国大企业和背后的金融集团。那些被制定的政策,也只朝着越来越有利于那些最有特权的社会阶层的方向发展。
我的言论似乎总是会震惊我的学生们,或者说他们更多地生活在一种幻觉里。社会平等安定的法国、充满企业家和自由精神的美国:总之都是快速成功的典范。而作为世界上头号强国的美国,超过五千万人的三餐和医疗不能保证,很大一部分还需要依靠救济券度日。这个结论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我的很多学生也不相信,至少他们没有看见过。他们整日吞食着各种美剧,剧中的人物开着好车、住在安宁的豪华小区,自然也很少看到街上流浪的流民和大量的真实美国黑人。
如果要问美国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抛开纯粹就是一个培养世袭精英的机器不说,这个系统的结果就是使穷者更穷,富者更加占尽优势。至于说理想美国范式的幻觉,通过美剧宣扬美式生活这种软手段能达到目的的话,我还是把话语权留给美国各大城市的街道暴力和枪支滥用等现象,让它们来说事儿吧。
对国外文化和思想的开放态度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并且也能让人学到更多。但是我们不能混淆数量和质量的区别。对美剧的大规模传播和消费其实就是一种智力欺骗行为,这种产品使人变得更加愚蠢,而且其中宣扬的理念(自由、平等)生产国本身都没有遵守。这是一种消费主义的超市亚文化,使人臃肿肥胖。而个人主义就是这些剧集所宣扬的最大道德。
我发现就算这些年轻人从小受过不错的家庭教育,他们也对国外文化保持极高的仰慕态度,尤其是美国文化—甚至他们在不知道美国文化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已经这样了。美国的大众文化似乎使得中国的年轻人不再有兴趣去理解某个国家的历史和社会现实。
另外,作为一个不那么典型法国人来说,我观察到一个十分让我震惊的现象:中国的大学生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认识似乎几乎都是空白。
文化和学术的丰富都需要我们在不同领域博采众长,并为之总结。
如果这些学生都想去认识了解国外的文化,我想他们首先得更好地认识并了解自己的文化,这样才有能力去挑选出国外文化中的精髓并为己所用。
以钱生钱、个人主义和物质消费主义等等这种国外的亚文化并不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方式。它们充其量只是一些短暂的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
如果现在沉浸在物质享受中的中国年轻人不知道现在所享有的这一切都是借由一个强大的国家政府和一个强大的、为多数人某福利的发展意愿所造就的话,那么长远来看,中国的未来堪忧。
自然,个人主义泛滥这是个席卷全球的问题。但中国的政府和政党目前还能够超出短期经济利益的考量而能够在更大的公共利益层面行动。
如果中国年轻人现在能够享有这一切,只能说是政府行为的正外部效应所赐。
现在能够行动起来还为时不晚。否则,不管不问,个人主义的泛滥能够毁了一个国家。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中国之外地区很多有思想的年轻人,其实很多都想成长在今天的中国。中国是一个能够为不同的个人提供各种教育和全方位发展条件的国家--希望这一代中国年轻人能够尽早有这个意识。
(本文由勃艮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赵晓天翻译、审校。)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