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律师张和玉:无罪辩护的误区二审法院判决率宣告无罪职务侵占罪

闲话休提,开门见山。谈谈无罪辩护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无罪的结果是无罪判决

不久前,家属委托我会见涉嫌强奸罪的嫌疑人石某某,案件二审发回重审,家属认为无罪的机会很大,可能做梦已经梦到拿到无罪的判决书及十多万的国家赔偿。

发回重审一定意味着无罪吗?拿到无罪判决真有那么简单?

两高的数据显示,2019年无罪判决率为0.084%,2020年无罪判决率为0.068%,2021年无罪判决率为0.052%,2022年无罪判决率为0.044%,2023年无罪判决率为0.051%。

从近四年数据上看:

公诉案件法院宣告无罪率约为万分之四(0.04%),一万个人里只有四个被宣告无罪。

为什么如此之低,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案件经过审查逮捕起诉等环节,把一批无罪案件筛选过滤掉了;第二个原因,“漏网之鱼”进入公诉池塘后,碍于特殊的原因选择性忽视掉了。

正因如此,有无罪空间的案件会以取保候审、存疑不起诉、撤回起诉、缓刑、“实报实销”等不同的形式结案,案件介入越早,无罪辩护的难度越低。

譬如,我办理的不少案件,在审查批捕阶段取保候审,案件经过一年取保候审期限后,办案单位解除取保候审,实质上等同于无罪。

误区二:无罪辩护要请异地律师

正是因为有第一个误区,才引申出来第二个误区,既然辩护难度极大,必须请异地律师。

这些人的理由是,无罪辩护对于律师的挑战非常大,需要娴熟的辩护技巧和“较真”的勇气、胆量,本地律师受到监管干扰,担心不敢说话,办案人员也更重视异地律师的无罪辩护观点。

个人认为,这些理由牵强附会,没有任何依据。

负责任的说,无罪辩护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办案人更重视异地律师的意见更是无稽之谈。

无论是涉黑恶案件还是普通刑事案件,即使我提出无罪意见,也从未受到办案部门的“关照”。

影响案件结果的与其说是地域,倒不如说是辩护技巧。

正是因为无罪结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有无罪辩护需求的案件,一位专业认真的律师足矣。

误区三:迷信大咖、京派

我没说这两个词是贬义词,诋毁同行这种事我干不来。

案件匹配什么律师,看经济条件和难易程度。

经济条件允许,好说,你愿意“大炮打蚊子”都行。

前面我也说过,大部分有无罪辩护需求的案件,对律师的能力要求并非高不可攀,认真专业足够。

少部分案件,社会影响大、办案难度高的,要尽量得到无罪判决结果,我只推荐一种律师,即无罪判决案例多的律师,不去看这位律师的头衔、年龄与学历这些“务虚”的内容,直奔主题找他们的案例。

一个没有无罪辩护成功案例的律师不能说他不是优秀的律师,但至少是不太适合办理那些需要无罪辩护的案件。

大家看重的许多“虚名”,在行家眼里那都是浮云,“你能干活”才是关键。你即使是年过花甲的老律师,甚至著作等身、名校博士,办理了成百上千的大案要案,问题是你拿不出辩护效果很好的案例尤其是无罪案例,如何让被告人愿意把自己生命与自由、财产托付给你?

不过,很多时候,“虚名”和战绩有重合,要善于辨别。

张和玉,贵阳律师,办有无罪免死不起诉缓刑等成功案例。v:zhylawyer1

THE END
1.以检察院“退处”和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为研究范例【摘要】程序回转之所以成为诉讼法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因为存在一些类似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和二审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发回重审等争议较大又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回转现象。就此二者的共性而言,它们既是公检法机关应对法律空白或漏洞的变通方法,也是公检法机关为规避绩效考核的负面评价而达成的执法交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69.html
2.TOP100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七成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指导性案例在形式上应当具备“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裁判文书制作规范、说理透彻、适用法律正确,裁判已经生效”等条件,至于生效案件的审级则无关紧要。在实质条件上,六成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指导性案例应当具有指导意义,即能够解决法律、法规规定较为原则,法律适用疑难复杂,填补法律空白等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208.html
3.检察机关行政诉讼监督12篇(全文)另一方面,将自诉案件和书面审理案件纳入审判监督的范围,检察机关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这类案件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避免造成监督空白。(6)再次,可以在法律上规定检察机关拥有向人大提起弹核权,如审判人员拒绝纠正违法行为,检察机关有权向人大提起弹核,建议撤消其审判员资格。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pcggfqx.html
4.对法律适用空白诉讼程序复杂维稳和舆论压力大的案件,法院应本系列案件的争议焦点,是企业在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后,在停止经营时,劳动能力等级为五至十级的职业病患者后续治疗费用的应由哪方承担。 一、本案所面临的难题 1.法律适用出现空白。企业事前已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在停止经营时,劳动能力等级为五至十级的职业病患者后续治疗费用的应由哪方承担?法律对此并无规定,司法http://faxin.cn/lib/cpal/AlyzContent.aspx?gid=C672452
5.跨界破产分析及案例尽管目前中国法律未规定跨界破产的问题,但有关案件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特别是一旦外国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在境外被宣告破产,其位于中国境内的财产地位必然会成为一个需要处理的现实问题。有关跨界破产的立法空白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少困难,兹有几个案例暗示了人民法院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并不一致的实践与态度。 https://china.findlaw.cn/gongsifalv/gongsifaanli/6500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