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商家上演“另类”跑路 维权路上要过哪些“卡”?

新华社上海3月16日电题:预付卡商家上演“另类”跑路维权路上要过哪些“卡”?

新华社记者黄安琪

“似跑非跑”:预付卡商家充分使用“最终解释权”

2013年12月5日,许女士在上海阿里巴巴影像公馆为其孩子拍摄了一套写真。选照片时得知,如果充值1000元则可赠送2页此次拍摄的入册照片,且后续消费可享有优惠价格。

“折扣很诱人,又有多家影楼可以选择。”许女士心动了,便充值1000元办理了一张妈妈嗨卡。商家承诺该卡可至妈妈嗨网旗下13家摄影机构任一门店使用且无有效期限,并可获取优惠价格。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以“仅剩一家”的借口推延退款外,预付卡商家常用的戏码还有以“装修”为名暂停营业、突然通知消费者“被动转会”至其他机构消费等。

消费者单向风险巨大维权或遭遇“三重门”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发布的《2015-2018年涉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显示,预付卡类案件主要发生在私教健身、美容美发和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其中又以健身行业最为集中,连续4年占此类案件的95%以上。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迁移店址或关门停业,消费者无法继续接受服务。

“单用途预付消费卡模式的提前预付性导致消费者单向风险凸显。”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刘亚玲表示,消费者在交付款项后处于弱势地位,其能否完整享受商品或服务,很大程度取决于商家的经营状况和诚信程度,一旦经营者出现经营不善、服务质量下降等情形,消费者权益极易受到损害。

记者调查发现,一旦发生预付卡商家跑路事件,消费者维权会遭遇很多障碍。首先,就面临着找谁要钱的难题。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品牌历经多次变动,导致会员权利承接混乱,消费者维权受阻。

“如在一起健身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消费者提供的合同、收据、合同落款用章、健身卡品牌标志均存在不同,给案件审理、事实查明、责任主体认定带来一定困难。”刘亚玲说。

其三,赢了官司却遭遇执行难。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预付卡类案件缺席审判的比例较高。从上海长宁法院近4年审结的此类案件来看,发卡公司多因自身经营不善、无法继续维持而歇业。消费者申请强制执行后,很多被告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难度较大,消费者款项难以得到实际清偿。

法律滞后监管空白根治顽疾关键在价格

“现行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与消费者权利保护的全面性需求不匹配。”刘亚玲表示,就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经营者与消费者一旦出现预付消费卡纠纷,处理依据的主要法律为《民法总则》《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辅以2016年商务部修订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为参考。但预付消费卡种类繁多,牵涉到的法律主体不尽相同,对其难以进行“一刀切”式的管理。

“虽然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出台地方性管理办法,但法律层级较低,且将兑付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情形排除在外,难以对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刘亚玲说。

此外,工商、商务、公安等部门对预付消费卡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虽均具有一定的监督权,但由于权责划分不明确,造成部门之间权责交叉,降低了监管效率,导致监管难以有效运行。

刘亚玲建议,应尽快出台针对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纠纷的专项法律法规,对发卡资质、发卡规模、资金用途、退卡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制。同时,进一步明确行政监管主体和职责分工,构建多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消除监管盲点,形成合力,协同做好售卡备案、信息披露、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

“预付卡消费风险顽疾根治关键在价格。”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表示,目前不少服务项目单次消费价格畸高,一般人消费不起,不得不办卡。建议监管部门严管企业虚假宣传、随意定价,将随意抬高价格和低于成本定价纳入不正当竞争、反垄断规制,“消费者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单次消费或者更多选择,市场才能回归正常。”

+1【纠错】

责任编辑:郝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以检察院“退处”和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为研究范例【摘要】程序回转之所以成为诉讼法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因为存在一些类似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和二审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发回重审等争议较大又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回转现象。就此二者的共性而言,它们既是公检法机关应对法律空白或漏洞的变通方法,也是公检法机关为规避绩效考核的负面评价而达成的执法交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69.html
2.TOP100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七成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指导性案例在形式上应当具备“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裁判文书制作规范、说理透彻、适用法律正确,裁判已经生效”等条件,至于生效案件的审级则无关紧要。在实质条件上,六成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指导性案例应当具有指导意义,即能够解决法律、法规规定较为原则,法律适用疑难复杂,填补法律空白等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208.html
3.检察机关行政诉讼监督12篇(全文)另一方面,将自诉案件和书面审理案件纳入审判监督的范围,检察机关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这类案件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避免造成监督空白。(6)再次,可以在法律上规定检察机关拥有向人大提起弹核权,如审判人员拒绝纠正违法行为,检察机关有权向人大提起弹核,建议撤消其审判员资格。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pcggfqx.html
4.对法律适用空白诉讼程序复杂维稳和舆论压力大的案件,法院应本系列案件的争议焦点,是企业在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后,在停止经营时,劳动能力等级为五至十级的职业病患者后续治疗费用的应由哪方承担。 一、本案所面临的难题 1.法律适用出现空白。企业事前已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在停止经营时,劳动能力等级为五至十级的职业病患者后续治疗费用的应由哪方承担?法律对此并无规定,司法http://faxin.cn/lib/cpal/AlyzContent.aspx?gid=C672452
5.跨界破产分析及案例尽管目前中国法律未规定跨界破产的问题,但有关案件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特别是一旦外国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在境外被宣告破产,其位于中国境内的财产地位必然会成为一个需要处理的现实问题。有关跨界破产的立法空白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少困难,兹有几个案例暗示了人民法院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并不一致的实践与态度。 https://china.findlaw.cn/gongsifalv/gongsifaanli/6500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