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依法治国方略》建章立制第一部系统封建法典《法经》

《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并不是第一部成文法,在此之前已经颁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法经》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改革家李悝。

当时各国变法很多,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其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经》。《法经》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

李悝在魏国推行的变法运动,是中国变法之始,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继春秋时期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奴隶制彻底瓦解、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历史大变革时代。

新兴地主们为了建立和发展封建社会制度,先后进行一系列的变法改革运动,封建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在各国陆续确立进来,封建法律制度也取代奴隶制度而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运动,首先是从魏国开始的。魏文侯在位统治时期,为了富国强兵,起用李悝为相,着手变法改革。李悝在被魏文侯任命为相之前,曾做过魏国的上地郡守。在任职期间,他就依法治理管辖的区域。

上地郡为魏文侯设置,辖地为洛河以东、黄粱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延安一带。上地郡西与秦为邻,是魏国的边防要地,常与秦国发生军事冲突。

为使上地郡军民提高射箭技术,李悝下令以射箭来决断诉讼案的曲直。令下后,人们都争相练习射技,日夜不停。后与秦国人作战,由于魏军射技精良,因而大败秦军。

射技高低与是非的曲直是不能等同的,李悝用以决曲直的诉案,可能是一些久拖不决或无关紧要的一般讼案。在战国时与秦接境的地区,军事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李悝用此法来鼓励人们习军事技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不能不是一个创造。因为他在上地郡的政绩不错,魏文侯才任用他为相,支持他的改革。

在李悝的直接主持下,魏国的变法改革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法律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在法律方面,主要是编撰《法经》,推行法治。

在当时,李悝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废井田开阡陌,尽地力之教,劝农力田,推行“平籴法”。这些措施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的成果,李悝曾汇集各国刑典,编成《法经》一书,通过魏文侯予以公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使之成为固定的封建法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法典著作。

李悝是法家的早期代表人物,而他的老师却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嫡传弟子子夏。子夏的思想核心是“重礼”和“博学”,李悝继承了子夏的“重礼”思想,体现在《法经》里面,就是在废除“世卿世禄”的同时,又正式确认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这反映了李悝立法思想受到儒学影响。

《法经》产生于战国初期,正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时期,它所代表的法律文化,是建立在新兴的封建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其内容是受封建的自然经济关系所制约的。

按史料记载,《法经》共有6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

《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惩治盗贼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

《法经》首先是一部私有制法,“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是该法的立法之本,认为盗贼是法律打击的最主要对象,排在最开头的《盗法》、《贼法》就是专讲侵犯私有财产的犯罪行为及惩治办法。

对于盗窃他人财产的行为,法律规定了直至籍没其妻家、母家等最严厉的惩罚,甚至连路上拾遗的行为都要遭到断足的处罚。

虽然刑罚过于残酷,但这种保护私有制以确立崭新生产关系的决心是跃然可见的。除此之外,《法经》还是最早的限制价格法、反贪污法、户籍法和婚姻法。

在价格方面,《法经》中的限制价格是跟变法中的“平籴法”一致的,目的是防止价格大幅波动,以稳定市场。

在反贪污方面,《法经》中规定,禁止官员贪污受贿,违者,将军级别以下的处死,宰相则处死他的属下。

在户籍方面,《法经》中规定,所有本国居民都必须登记在册,登记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

在婚姻方面,《法经》规定,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夫有二妻的要被处死,有一妻二妾的要被处以敲掉罗丝骨。关于一夫一妻制,在一夫多妻制的时代,李悝确立这一原则其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法,就可以“以法治国”。《法经》所确定的“法治”原则是不分亲疏,不别贵贱,一概由法律来裁断,其目的是要取代奴隶制时代的“礼治”。

但《法经》在定罪量刑方面,强调根据不同情节给予加刑或者减刑,并主张以减刑为主。这也就是说,《法经》在打破旧的等级秩序的同时,也在建立新的等级秩序。

同时,《法经》改刑为法,将法与刑分开,并以严惩盗、贼罪为核心,为封建法典系统化奠定基础,在我国立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法经》对后世的封建立法及其法制内容产生着深远影响。继此之后,商鞅就是带着《法经》到秦国去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秦律》;萧何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把汉代法律增加到九篇;以后的唐律,乃至明清刑律,无不秉承着自李悝以来所确立的立法原则。

THE END
1.考研法制史隋唐部分的详细笔记《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朝立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封建制法律的典型代表。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永徽二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以《贞观律》为蓝本,稍加修改,制定出了《永徽律》12篇,500条。同时,鉴于当时中央和地方的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时也缺乏https://yz.chsi.com.cn/kyzx/zyk/200908/20090819/30611578.html
2.封建制法封建制法的特点: 1、严格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所有权。 2、维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3、确保封建地主特权。 4、严刑峻法,残酷镇压农民的反抗。 5、宗教的戒律和教会法(在西欧)起过很大的作用。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标题: *内容: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http://www.110.com/info/baike/qita/46.html
3.隋朝法律制度,隋朝的《开皇律》和《大业律》详细资料介绍隋《开皇律》是隋文帝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命大臣高G、郑译、杨素、裴政等总结魏晋南北朝的立法经验,以北齐律为蓝本,并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修订完成的一部封建制法律。《开皇律》上承汉律源流,下开唐律先河,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基本制度被后来的唐《武德律》、《贞观律》所承袭,并为https://www.zupu.cn/lishi/20170517/20344.html
4.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我国的封建宗族制度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由西周的宗法制度发展而来的。目前,宗族制度已经深深植根于我国社会生活中,比如说农村中的族谱、姓氏和辈分等就体现了强烈的宗族色彩。我国疆土辽阔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宗族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宗族制度在演变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稳定不变的基本特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5::儒家的法律与道德关系论对封建刑法的影响儒家的“德治”学说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法律与道德相互关系的理论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故有必要结合历史上不同时期儒家对德治与法治、德与刑的认识过程,揭示其法律与道德关系论的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1.封建制形成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http://iolaw.cssn.cn/zxzp/200307/t20030729_4586160.shtml
6.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半封建半奴隶制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对汉人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半封建半奴隶制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广阔的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 基本信息 国家领袖 孛儿只斤忽必烈等 简称 元,蒙元,大元 主要民族 蒙古族等 首都 大都(北京) 主要城市 https://quan.qlteacher.com/u/5378482af66f238fb3cd7d82/blog/57e3d7360cf2d10b3adc970d
7.重点推荐北周五刑制度具有结构合理、等差均匀、内容完备、轻重适中等特点,对典型的封建制五刑——唐朝五刑制度影响巨大,是封建制 五刑的雏形,其影响还远至明清。该制度系在继承北魏刑罚制度的基础上,汲取萧梁刑罚 的部分内容,又在以《周礼》为蓝本的政治法律改革中汲取周朝法制的部分内容后,进行细化、创新,并在“五刑”法理的https://qks.swupl.edu.cn/qks/qks_tzgg/286827.htm
8.20022014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57.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https://www.lawpa.cn/changshi/884129.html
9.吕世伦《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马恩原典但是,离开流通领域和离开形式法律关系,而从实际经济关系来看,则“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就消失了”。[2]202当劳动力的出卖者进入生产领域以后,他与资本家之间的地位便立刻转变为不平等,成为供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单纯的“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同封建制相比,区别仅在于,“资产阶级社会把它曾经反对过的一切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834
10.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中国法制史之清末中华民国法律制度1.2第四,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它以法律的形式破除了清王朝束缚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桎梏,破坏 了封建国家所有制,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 《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在《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 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围绕政权问题展开了错https://www.huatu.com/2013/0809/690057.html
11.社会转型期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具体表现: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②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