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

陈金龙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纪念与叙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3期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文化建设的主题、本质与道路

曹润青冯鹏志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摘自《党政研究》2021年1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百年发展与成功经验

张清民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省级重点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4期

中国共产党全球秩序理念的百年演进

何志鹏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原题《从国际主义到国际法治:中国共产党全球秩序理念的百年演进》,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1期

热点聚焦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

新方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战略

刘伟陈彦斌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题《“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经济发展:任务、挑战与应对方略》,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3期

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节点的判断和认识

黄群慧刘学良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经济学动态》2021年2期

高质量发展是三个“新”内在关联的逻辑主线

刘志彪作者单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摘自《人民论坛》2021年3月上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

杨耀武张平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经济研究》2021年1期

“基础和支柱说”:演化脉络与前行态势

高培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题《“基础和支柱说”:演化脉络与前行态势——兼论现代财税体制的理论源流》,摘自《财贸经济》2021年4期

中国宏观经济韧性测度

刘晓星张旭李守伟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原题《中国宏观经济韧性测度——基于系统性风险的视角》,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期

特别推荐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新征程

李培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摘自《社会学研究》2021年2期

唯物史观与太平天国研究

崔之清等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1期

近70年西周甲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许子潇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摘自《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1期

前沿

数字健康人文:概念、问题与方法

张大庆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摘自《医学与哲学》2021年3期

新文科建设的“七个维度”

杨灿明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摘自《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年1期

学人与学林

从“一国民俗学”到“世界民俗学”

高丙中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世界社会研究中心、社会学系,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1期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十三五”发展回顾与前瞻

杨须爱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摘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3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制度优势的理论根基

孙正聿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摘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1期

新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制度优势

王习明高邓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党的领导:新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彰显出的制度优势》,摘自《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21年3期

“绿色生存”的制度逻辑与价值实践

马瑞科袁祖社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现代社会“绿色生存”的制度理性逻辑及价值构序实践》,摘自《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2期

《共产党宣言》意识形态批判的现实意义

訾阳曾峻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党校,原题《〈共产党宣言〉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现实意义——以“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为中心的分析》,摘自《理论视野》2021年2期

主权与技术:数字货币视域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析

华安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2期

马克思主义学术本土化的传承、使命与道路

刘举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宁波大学学报》2021年1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中西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交流

赵敦华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摘自《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年1期

中国哲学“自我”觉醒的历程

任蜜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题《中国哲学“自我”觉醒的历程——四十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之反思》,摘自《中国儒学》第1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评张祥龙《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丁耘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原题《天道、心性与现象学之道学转向——评张祥龙〈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论述》,摘自《现代哲学》2021年1期

重思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

张志伟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原题《重思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视阈”》,摘自《道德与文明》2021年1期

脑、心、世界

D.扎哈维著李恒威康文煌译作者单位:哥本哈根大学,译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原题《脑、心、世界:预测编码、新康德主义与超越论的观念论》,摘自《世界哲学》2021年1期

视觉研究中知觉心理学间接知觉论的贡献

殷曼楟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2期

追寻语言的本质

罗曼雅各布森著曾誉铭译作者单位:哈佛大学哲学系,译者单位: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摘自《现代外国哲学》总第18辑,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2月

文学(栏目主持:李琳)

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叙事传统

蒋述卓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文系,原题《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的建构及其意义》,摘自《南方文坛》2021年1期

文学书像论:语言艺术与书写艺术的图像关系

赵宪章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21年2期

图像与拟真:反思后现代的“美”与“真”

史良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原题《图像与拟真——后现代的“美”与“真”》,摘自《外国文学》2021年1期

文学经典的批判创造性解读

吴炫张丽锋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长治学院中文系,摘自《湘潭大学学报》2021年2期

论作家的自反批评

李建军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1期

诗与说话:传统文评中的语体与诗体

张健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1年1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从集议看唐代皇帝制度的另一面

孟宪实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原题《皇帝制度的另一面——以高宗龙朔二年的两道制敕为中心》,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1年1期

从唐宋宰相概念论君主支配模式

方诚峰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摘自《史学月刊》2021年3期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历史考察

刘克利冯誉萱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湖南大学学报》2021年2期

罗马共和国后期行省治理的弊端与规范

刘小青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史学集刊》2021年1期

关于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王铁铮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摘自《西亚非洲》2021年1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张卓元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经济思想史学刊》2021年1期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数字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与规则构建

黄鹏陈靓作者单位: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题《数字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与规则构建:基于要素流动理论的视角》,摘自《世界经济研究》2021年3期

中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程评价研究

王磊梁俊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摘自《经济纵横》2021年2期

论会计基本理论前提与范式

杨雄胜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摘自《财会月刊》2021年6期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发展变革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

违约边界与效率缺口: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识别

丁志国丁垣竹金龙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4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边境安全及其治理

方盛举张增勇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云南大学边疆治理研究中心,摘自《云南社会科学》2021年2期

国家仪式与共同体认同

高进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摘自《浙江学刊》二〇二一年一期

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走向可持续的城市文明

董慧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空间、风险与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摘自《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1年1期

空间再分配: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政治学意义

熊易寒曹一然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1期

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能力体系建构

赵欢春丁忠甫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能力体系研究》,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1期

音乐产权在文化治理中的价值

汪俊昌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摘自《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11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学知识体系的重塑

严双伍吴向荣邢瑞磊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21年2期

世界政治学的提出和探索

杨光斌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1期

国际关系的理论回归与基础路径

张发林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原题《国际关系的理论回归与基础路径——以国际制度理论为例》,摘自《国际论坛》2021年1期

比较区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帕特里克克尔纳鲁德拉希尔阿里尔赫拉姆著张紫昕刘丰译作者单位:德国全球与地区研究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译者单位:荷兰莱顿大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摘自《云大地区研究》2020年2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3月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以人民为中心”的法理解读

胡玉鸿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摘自《东方法学》2021年2期

“划区就近入学”政策的法律规制

张婷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原题《“划分学区、就近入学”政策的法律规制:实质平等的视角》,摘自《江汉论坛》2021年3期

刑法本身:透过刑法文本看刑法

刘远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2期

刑法的根基与信仰

刘艳红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年2期

公司法改革的文化拘束

蒋大兴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法学》二○二一年二期

智慧法院与未来司法

郑戈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原题《在法律与科技之间——智慧法院与未来司法》,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年1期

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智能化

王琦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法学院,摘自《当代法学》2021年2期

唐代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发现与道德话语

李德嘉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原题《传统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发现与道德话语——以唐代判词为中心的考察》,摘自《学习与探索》2021年1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生育转变的多重推动力:从亚洲看中国

郑真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3期

经济社会学转向发展的问题与抉择

汪和建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题《再思“经济与社会”——经济社会学转向发展的问题与抉择》,摘自《江海学刊》2021年1期

数字经济时代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2.0

徐晓新张秀兰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1期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

张和清廖其能李炯标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专业部韩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系,原题《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广东社工“双百”为例》,摘自《社会建设》2021年2期

全球化新变局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民间教育学:泛在的教育学形态

周作宇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摘自《教育研究》2021年3期

新闻学传播学

传播学跨学科属性的世纪嬗变

赵曙光刘沂铭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原题《开放性、多样性与独立性:传播学跨学科属性的世纪嬗变——基于1928—2018年的SSCI文献计量分析》,摘自《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年1期

新闻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

白红义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原题《新闻研究的想象力:基于中层理论建构策略的讨论》,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1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许斗斗

深入历史本质认识现实韩志伟等

幸福是人合目的性的自我实现王历荣等

反思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肖峰等

哲学宗教学

可能性的组合理论阮凯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宇宙论的改造余治平

中国古代儒家的治学理念谢青松

伦理推理:一种中国古代归纳推理黄闪闪等

文学

延安文艺期刊在服务抗战与文艺奠基中的作用梁笑梅等

集句:宋元话本小说中韵文的知识特性及其小说功能叶楚炎

美国新批评的作品本体论建构张文初

文化空间理论与城市文化发展傅才武

历史学

环境史的学术图谋和实现路径王利华

汉籍在海外的流布样态与研究取向任增强

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界的中西学术回顾与思考余富团

丝路开通之初帕提亚境内交通路线李毅铭

经济学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盛朝迅

亚洲产业链现状、演变与发展趋势李颖婷等

要素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群经济发展唐为

政治学公共管理

数字政府亟须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潘锋

区块链技术驱动公共服务体系变革容志

区块链技术使公共服务更加透明刘树霞等

构建统一底层技术为基础的区块链政务信息系统框架朱振涛等

THE END
1.薪火相传,法学本科教育的回顾与未来展望20世纪初,我国法学教育在清末民初时期开始起步,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法律科,标志着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开端,此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纷纷设立法律系,培养了一大批法学人才。 2、新中国成立:法学教育的振兴 新中国成立后,法学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50年,我国成立第一所高等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https://m.sidanjiaoyu.com/post/1220.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应当自觉摒弃中华传统文明“法治贫瘠论”,更不应当简单地认为现代法治仅仅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而与中华文明无涉。法治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文明,在文明早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基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地域因素、经济社会生活,以各自的探索为法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各民族自身的智慧,任何一种文明对于法治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序言: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的历程(19782019)新技术法学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法治发展的结合愈发紧密,这主要得益于强化依法治国战略与人工智能技术近期的突破性进展。但追根溯源,我国人工智能与法治问题的结合并非始于最近,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报告将尝试对1978-2019年人工智能法治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对不同领域人工智能的法学研究与实践状况作简要的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18574.html
4.申卫星:时代发展呼唤“临床法学”———兼谈中国法学教育的三大中国自1978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迄今已历30载,而我们的法学教育仍然停留在因袭不变的旧模式中,显然已经无法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子们的期待,更无法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有效给养。为此,笔者不揣冒昧从考察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入手,并结合自己从事法学教育的体会,揭示目前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我国未来法学教育发展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299.htm
5.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2015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由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法学会五家单位共同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此次民法典的编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起草《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6.“留学山西”品牌形象测量与塑造策略研究[摘要]打造留学品牌是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首次系统梳理了山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点,并基于“品牌形象测量理论”对国际学生心目中的“留学山西”品牌形象进行了实证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品牌建设价值导向以高端引领,统筹教育内部资源以提高培养质量,转变宣传方式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5/t20220516_693163.html
7.中国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法律性质现状与未来发展虽然国内法学界就社会法的内涵和外延仍有不同认识,但从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法是与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作为社会保险的创始国,德国不仅有完整的社会法体系,而且设立有专门的社会法院负责处理社会保险领域的司法纠纷。 在我国,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http://www.sass.cn/109000/59041.aspx
8.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我国社会质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依法治国, 从这个高度上说, 中国法制史课程改革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怎样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带动学生和老师一起深入思考中国法学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这是摆在现阶段中国法制史这门课面前教学的难题。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
9.正风肃纪纵横谈—官本位思想对我国推行财产申报制度的消极影响1.梳理财产申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要想解释财产申报制度在中国的现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研究其在中国的探索历程。薛梅发表在《新视野》的文章《财产申报制度在我国的进展及前景》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我国推行财产申报制度历程中标志性意义的举措,并归纳了探索所取得的成绩;郑立岚在《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困境与对策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949-1054686.html
10.中国式“宪政”的概念发展史摘要:当代中国有关“宪政”概念的研究与争论,从事实及学理上都无法绕过毛泽东“宪政是民主的政治”这个典范性定义;追溯“宪政”的学说史源流,此用语本引自近代日本的译词,经黄遵宪的引介进入中国,最早的重要定义可见诸梁启超有关“立宪君主国政体之简称”的见解,有别于国体的范畴;而严复则明确将立宪与众治相对接,惟http://www.fashuo365.com/FaShuoFengCai/15188.html
11.17综述——整治医疗美容乱象需要重典治乱2022二、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整形手术起始于1929年,以上海首个整形外科门诊为标志。中国医美市场起步于建国后,发展初期以公立医院整形科为主。194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设立整形外科,标志着中国医美行业的萌芽。此后,多家公立医院纷纷设立整形科。1997年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2_03/202112/t20211231_469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