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AI+法律”如何全面赋能?

广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永康致辞指出,面对技术迭代、新兴产业崛起及经济模式变更带来的数据滥用、算法歧视、网络诈骗等一系列问题,要主动适应、积极回应,助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接着,陈永康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第一,用高水平立法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制度支撑,在科创企业产权激励、科研成果利益分配、科研活动宽容试错、科研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加强法治制度供给,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第二,要以有温度的执法来呵护科技创新主体的健康发展,转变政府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提供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第三,用法治方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自由便捷流动,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自由组合、便捷流动,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第四,用优质法律服务提升科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以广东省数量庞大、质量一流的法律服务队伍为基础,坚持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法律服务更精准对接,助力企业在高水平开放大局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高子程致辞表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应用,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多样,对于律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优质高效、解渴管用的法律服务予以支持。”然后,高子程从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跨境法律服务四个方面,要点化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律师工作方法和方向的引导与革新。其中,在法律与科技方面,高子程提出,法律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律师队伍需要积极拥抱科技、善用新工具,提高工作质效,不断修炼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推动律师行业与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智慧法治研究院院长贺倩明指出,法律行业作为受AI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在面临部分法律工作可能被AI取代的行业风险的同时,要充分认知AI全面赋能法律的发展路径,让法律普惠于民。在他看来,在立法层面,AI可以做大量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助于制定政策,推动立法科学化;在执法层面,AI可以做一些智能监测和预警,让执法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法律帮助,等等。“AI会提高劳动力的价值创造能力,虽然AI会代替掉一部分岗位,但是AI同时也会增强很多岗位的能力,并且AI会创造或者撬动更多新的岗位,为社会各个行业创造价值。”

THE END
1.序言: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的历程(19782019)新技术法学【6】《故意伤害罪:无罪判例规则与辩护攻略》,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即出); 欢迎各位金主赞助合作~ 投稿邮箱:zf591014@163.com 第64期 序言: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的历程 (1978-2019)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法治发展的结合愈发紧密,这主要得益于强化依法治国战略与人工智能技术近期的突破性进展。但追根溯源,我国人工智能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18574.html
2.张凌寒:中国需要一部怎样的《人工智能法》?中国人工智能立法的人工智能立法是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综合立法,承载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使命。我国的人工智能立法,需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明确回应本土的独特性,更好地适应国际合作与竞争,提炼既往网络立法经验,合理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国际规则中的制度资源,夯实立法的理论基础。中国的《人工智能法》应以http://www.cicjc.com.cn/info/1040/16029.htm
3.中国需要一部怎样的《人工智能法》?文章采访最初,张凌寒便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应当有一部《人工智能法》来彰显立场,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也只有在法律这一位阶层面制定人工智能法律制度,才能够统筹协调并确立国家层面人工智能治理制度,真正实现立法先导,发挥法治在人工智能发展治理领域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其实,学界、实务界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8-08/content-1628532.html
4.中国《人工智能法》的立法进程观察在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涉及法律法规政策伦理规范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第一步,到2020年“部分领域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政策法规初步建立”;第二步,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第三步,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https://www.ciplawyer.cn/html/hlwrgzn/20240808/154238.html
5.区块链的“去信任”到底去的是什么信任?高承实的财新博客这些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各种可能的技术,也包括一些我们目前尚未想到的技术工具和技术手段,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释放区块链系统的巨大能量。 3.当前区块链发展面临哪些重大机遇? 近年来,区块链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及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积极支持区块链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https://gaochengshi.blog.caixin.com/archives/240328
6.竞争人工智能:从论文突破性看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水平中金认为,从论文突破性看,中国在AI领域面临三大挑战:1. 科研机构论文发表量多,但突破性成果少;2. 科研人员的规模大,但尖端人才少;3. 商业机构缺乏人工智能突破性创新。 摘要 ? 人工智能正成为未来全球科技突破的重要方向。回顾其发展历程,美国在人工智能过去三个重大突破阶段都占据主导地位。以ChatGPT为代表,人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5650
7.中国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ET产品落地是产业发展的起点,制度、资金、法律等方面与人工智能医疗发展方向不配套,影响了中国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落地进程。 2.3.1产品审评难度大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审批,主要以“新药”“新医疗器械”的严格审批为主,审批态度较为谨慎,迫使人工智能医疗企业在研发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完成临床试http://www.chinaaet.com/tech/designapplication/3000122961
8.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史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本文探讨了中国人工智能自1956年以来的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的突破如何推动AI进入大众视野。2012年后,AI和深度学习在安防行业的应用日益显著,通过视频结构化、生物识别和物体特征识别提升安防效率。随着技术进步,人脸识别和其他智能应用在预防犯罪和提高处理效率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天晟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多模态识别和数据https://blog.csdn.net/weixin_51008298/article/details/110419925
9.《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发布,权益保障产业发展为当前法学界AI治2024年3月16日上午,“AI善治论坛 人工智能法律治理前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由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等单位专家联合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正式发布。 https://www.iimedia.cn/c1092/9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