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五要素有,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五要素”。下面小编就详细讲讲这五要素。
一、安全生产五要素
1、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建设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最终达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围绕安全生产建设安全文化,其重点就是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安全法制
3、安全责任
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必须层级落实安全责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要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坚持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理,多管齐下,使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4、安全科技
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动力。发展安全生产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安全科技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风险大、危害大的作业环境和生产岗位上解放出来。应用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产力的最重要途径,安全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的先导,是科学生产的延伸,是安全生产的强力技术支持和巨大的动力泉源。
5、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及非物质保障,是保护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安全生产的硬件、软件的改造与更新,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必须投入,有投入才会有更高的回报。有计划的安全投入一方面要见其实效,但不可忽视安全投入的迟后效应和公益效应,厚积薄发的巨大潜力。
二、关于安全生产
1、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2、目的
安全法规的立法目的:直接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最终目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安全生产法调整哪几种关系?
1安全生产关系
2安全管理关系
3安全生产监察检查关系
4安全生产监察关系
5因行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权而发生的指导,监督协调关系
6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关系。
4、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1宪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
2综合性安全法基本法
3安全生产单行法
4其他部门法中的安全生产规范
5安全生产法规
6安全生产规章
7安全生产标准
8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安全生产规范。
5、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
1人身安全第一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3权责一致原则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原则5依法从重处罚原则
6、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高危生产企业安全许可证制度吗、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和调查处理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7、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场所、各个环节,各有关人员。
8、安全生产组织保障的两个方面:
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9、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内容: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投产使用
10、从业人员的义务:
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或则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11、权利:
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安全生产管理的批评、检举和控告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
行为监察、技术监察
13、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年
14、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的6个环节:
方针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5、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