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高三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分类汇编:选择性必修三册含答案.pdf

中外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改革,一般包括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做出的改良革

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

①时期北魏时期北宋时期明朝时期晚清时期新中国时期

变法运动②改革王安石变法④改革变法新政改革开放

r/—

646年日本19世纪60年代1933年美国20世纪下半叶

③俄国日本改革罗斯福新政苏联东欧改革

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阅读下表,归纳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

改革的共同特征。(7分)

俄国日本

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俄国沙皇1868年,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

社会背景

政府进行改革族危机,明治政府进行改革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

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实行地方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

主要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

内容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肯定了天

役制等;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

展。位。

分析20世纪-F半叶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三选,6分)

A.在世界处于冷战的背景下苏联东欧国家进行内部的社会主义改革

B.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的改革都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C.苏联东欧国家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干预之间寻求平衡,保持了社会发展

D.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最终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E.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说明了改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7、中国改革开放尽管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但最终取得了举世嘱目的伟大成就,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以下材料指出了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与之匹配的选项有(

双选,4分)

改革创新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非常丰富的改革创新思

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改革思想,改革的实践也层出不穷,……这

些改革思想和实践,充分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而是要

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否定,

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节选自唐任伍《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化意蕴》

A、得益于优秀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B、得益于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保障

C、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实践的创新底蕴D、长期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实践结果

参考答案:

4、①春秋战国;②孝文帝/拓跋宏;③大化改新;④张居正。(每空2分,共8分)

5、在资本主义扩展背景下(1分),面临统治危机,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内容全面

广泛;都有积极学习借鉴了西欧的内容;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制度因素。(任选三点,各2

分)(共7分)

6、B、D、E。(三选,共6分)

7、A、Co(双选,共4分)

青浦一、民族交融(20分)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各民族迁徙汇聚、冲突交融的历史。正是在这种交流互补中,中

华文明的内涵更加多元丰富。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将图片所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史事,按朝代排序。(填字母,8分)

C.龙门石窟中的孝文帝礼佛D.西夏货币

2、图片C所示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自他之后,北魏皇帝谥号多用“孝”字,如“孝

武帝”等。这当与文帝改革中哪一措施有关(2分)

A、用汉语B、采汉姓C、学习汉族礼法D、与汉族贵族联姻

3、图D所示为西夏货币,有人说它是民族交融的典型体现。下列对西夏货币历史信息推测

合理的是((双选,4分)

A,从构字特点看西夏文字脱胎于汉字B,该货币或能见证西夏的商业规模

C.从形制特点看西夏货币取法于中原D.该货币或是海上丝路兴盛的产物

4、若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治理”这一主题,较为适切的史料当选图____

与图。(选字母,4分)

5、“历史”的本质是基于材料与视角的解释。就上述材料,如转换历史视角,可重新拟定

的研究主题是:(2分)

一、民族交融(20分)

1、①F②E③B④G(每小题2分,共8分)

2、C(2分)

3、AC(双选,4分)

4、BG(4分)

5、(中国古代)统一过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国古代疆域的拓展

(巩固)(言之有理,主题大意正确即可,2分)

奉贤、二、国际秩序的演变(24分)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①;②;③

法)出皈

**£祖密G-JW5及■体

1痴年1813隼闻9隼阳辑:博[年

tlilMk柯O*-¥世鼻&致化

5、《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该书作者是()

(单选,2分)

A.莎士比亚B.格劳秀斯C.孟德斯鸠D.亚当斯密

排序。(填写序号)(10分)

7、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6分)

二,国际秩序的演变(24分)

4.(6分)①维也纳(2分);②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③雅尔塔(2分)

5.(单选,2分)B

6.(填写序号,10分)⑤②①④③

7.(6分)国际法的理论研究;对战争的反思;国际会议的协商;和约法规的约束;

国际组织的维护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长宁、一、美国最高法院雕像(28分)

2022年10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提到美国最高法院建筑上的孔子雕像,引起

热议其实这栋建筑雕里了众多法学家。

(—)法庭内部的大理石饰带

⑶拿破仑⑤格劳秀斯⑥英王约翰④查士丁尼

1.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美国最高法院是美国的最高机构。(单选,2分)

A.立法B.行政

C.司法D.教化

(2)两幅饰带上的人物均按时序雕塑,据此推断这些历史人物排列的先后顺序为:(单选,2分)

A.南墙由左至右,北墙由右至左B.两墙均由左至右

C.南墙由右至左,北墙由左至右D.两墙均由右至左

(3)将饰带标示的人物①一④所在的国家(地区)与下列示意图中的字母相匹配。(8分)

(4)将饰带标示的人物①一⑥与其法制史上的贡献相匹配。(10分)

例:②-F

A.撰写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B.签署了《大宪章》,确立了英国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C.以其颁布的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

D.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E.制定的法律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F.主张德治、人性善等观念,与法家观点截然相反

(二)建筑外立面门楣

三位代表人物,其中之一便是孔子(左列人物%

2.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的德治与主张法治的法家背道而驰,

雕像应以法家代表人物取代之。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分)

3.华春莹说:“美国最高法院雕刻来自中国……的先贤形象,以彰显美国多元、开放、包容的精神。

然而,美国现在却做相反的事情。这不讽刺吗?"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一、美国最高法院雕像(28分)

l.(l)C(2分);(2)A(2分);⑶CABD(8分):(4)DCEAB(10分):

2.答:答案1:同意。春秋战国至秦汉,法家思想满足了兼并战争与建立君主专制的现实要求。(或儒

家思想不适合战国时代兼并战争的环境,难以落到实处)

答案2:不同意。随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律令儒家化成为时代新的趋

势。法律的量刑以儒家思想作为依据,以维护三纲五常作为目的,成为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2分)

3.答:美国作为典型移民国家,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是其社会显著特征。但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国对其它

族裔的歧视一直存在,白人至上的狭隘观念影响了其内外政策:(2分)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超强,

实行霸权主义,往往打击、阻碍别国发展。(2分)

松江、二、制度之进(28分)

A.西欧封建制度B.雅典民主制度C.英国君主立宪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E.西方文官制度

7.小张同学以提纲形式整理了中西方制度文明演进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帮助其

完成以下提纲。(填涂字母,10分)

A.《罗马民法大全》B.《法国民法典》C.《联合国宪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E.《关贸总协定》F.《慕尼黑协定》

一、西方法律制度演进

(1)罗马法系:《十二铜表法》、《①》

(2)大陆法系:《②》

(3)英美法系:《1787年美国宪法》

二、20世纪国际制度发展

(1)《国际联盟盟约》《③》

(2)《④》(WT0协定》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三、新中国法律制度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⑤》

8.从卜.而的学习提纲,可以提炼出制度演进的特征:(三选,6分)

A.制度不仅有政治层面,还有经济和社会层面

B.西方法律制度具有普世价值,必须全球遵守

C.制度不仅有纵向的传承,也有横向的互相借鉴

D.制度一旦制定成型,就必须稳定不变永世遵守

E.良好的制度不仅一国适用,还可以造福世界文明

张老师围绕着制度演进问题,找到了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

一文中的一段话:

夫今日我国以时势所播荡,共和之局,则既定矣,虽有俊杰,又安能于共和制之外而别

得活国之途?夫为政在人,无论何种政体,皆以国民意力构造之而已。

9.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概括梁启超这段话的思想。(4分)

二制度之进(28分)

6.①B②A③C④D(单选,每小题2分,,共8分)

7.①A②B③C④E⑤D(单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8.ACE(三选,6分)

9.(4分)水平一:能够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进行全面概括。(4分)制度要

符合人民意愿;制度符合社会时势发展。(4分)水平二:能够简单提取材料信

息,概括不够全面准确。(2分)梁启超主张实行共和制;政体是由人民意愿构

成的。水平三:不能准确提取材料信息。(0分)

金山区一、货市中的历史

小明在历史课上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演进到一定程度,货币产生了。为

了进一步了解货币的发展史,小明来到博物馆作进一步的探究。

mema>&g

①试列举B货币流通时期与之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②D货币使用时期,中国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政权的措施有()(双选)(涂字母)

A.盐铁官营

B.统一度量衡

C.推行郡县制

D.摊丁入亩

E.设置三省六部

⑶萨珊王朝时期,E货币可能会流通至哪些帝国?(双选)(涂字母)()

A.罗马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蒙古帝国

D.拜占庭帝国

E,亚历山大帝国

⑷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货币也在不断演进。小明

在研究这些货币时,对其中部分货币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归类:

天然货币(1)(单选,涂字母)金属货币(3)(多选,涂字母)

人工货币(2)(多选,涂字母)纸质货币(4)C

一、(1)FDEBCA

(2)辽

金BC

(3)AD

(4)(1)F(2)ABCDE(3)ABDE

浦东一、货币中的历史(26分)

曾在中国流通的货币种类繁多,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

1.以下是小夏同学收集的中国货币,准备以“货币中的历史”为主题,举办一场展览。

请将下列货币与相应的时期对应(填写字母,8分)

(1)先秦(2)秦汉魏晋(3)唐宋元明(4)近代中国

2.以下是小夏同学探究后提出的问题,请你帮助解答。(填写字母,8分)

(1)上述钱币中,出土于殷墟的是(2分)

(2)上述钱币中,建立在信誉基础上承担部分汇兑业务的是(2分)

(3)上述钱币铭文中,标识有铜钱重量的是(2分)

(4)上述钱币铭文中,标识有年号的是(2分)

3.观察图H的形状和铭文,该枚银元币面上的头像应该是谁?它被加盖“苏维埃”字样

后可能流通于何时期何地区?(6分)

4.若要进一步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还可补充下列哪些货币?(填写字母,

4分)

一、货币中的历史(26分)

LACEFGBDH(8分)

2.(1)A(2分)(2)G(2分)(3)E(2分)(4)F(2分)

3.袁世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上半期(20世纪20、30年代之交或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苏区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境内,井冈山或瑞金地区)。

(6分)

4.BD(4分)

虹口:一、货币中的历史(24分)

某小组围绕“货币中的历史”展开了交流讨论。货币不仅仅是交易的媒介,不同国家不同时

期的货币更是展现了该政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风貌。

填字母)(12分)

图中的相应位置中(填写字母)(8分)

A.印有瓦特头C.印有华盛顿头

像的纸币像的纸币

-

-B.印有哥伦布D.印有孟德斯鸠

头像的纸币头像的纸币

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各国发行的货币体现了怎样的共同价值取向?(4分)

1、CEFBDA

2、BDCA

3、体现国家面貌(展现本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所选取的历史人物都是代表

本国在某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体现该国在历史上曾经拥有的世界影响力;通过货币让本

国民众了解国家历史,同时借助货币的流通性增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以上三点任意

两点即得4分)

闵行一、货币之语(24分)

货币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若卜分重耍的角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让我们通过以下活动,

聆听“货币之语”.

1.活动r将下列考古发现的早期货币与地图所示的文明区域相匹配.16分)

2.活动二:从文献著述中探讨货币功能。(4分)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行焉。”——司马迂

“货币是为了解决交换中的困难而产生的,它是一种'中介的货物‘。”——亚里士多德

以上材料揭示了货币早期的功能有(双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

图片说明

(1)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货币需求

(2)20世纪中期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3)公元前3世纪,国家统一货币样式,并为后世长期沿用

(4)见证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贸易的繁荣

(5)13世纪在全国范围内将其作为主币发行

4.活动小结:结合以上材料,简述“货币之语”传递了哪些信息?(4分)

1.①A②C③B(6分)

2.A、B(4分)

3.BDACE(10分)

4.是古代文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国家职能的体现;

货币的形态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货币的影响力反映了国家的国际地位等。(任2,

黄浦一、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24分)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

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单选,2分)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历代户籍制度表格。(16分)

A.“黄册”B.里甲制C.乾隆年间D.主户与客户

E.“诸色户计”F.“大索貌阅”G.编制分类户籍H.”为户籍相伍”

时期内容

公元前375年秦献公①

秦②

汉“编户齐民”

东晋黄霜和白籍

隋重新核定户籍,③

唐承前朝,三年一造

宋④

元统称为⑤,世代相袭

明户箝册统称为⑥.以⑦为基础

清管理相对松弛。@,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3、隋朝为何要重新核定户籍?(6分)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24分)

1.单选(2分):D2.表格(16分):①H②G③F④D⑤E⑥ASB⑧C

3.原因(6分):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政权更替,人民流离失所。隋朝统一全国后,为维持国家统治运行,对全国百姓征发赋役,

所以需要重新编制户籍。

选修2:

宝山三、问题探究(共26分)

小吴同学在高中历史选修课学习时发现,教科书中曾提到“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

物开始在欧洲推广”“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

类”,但教科书并没有提到马铃薯何时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的,为此小吴同学尝试通

过史料收集和研读,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

步骤一

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确定16世纪末之前欧洲的主要食物。为此,小吴同学基于以下

材料,对欧洲的主要食物做了前后比较。

材料1:在马铃薯传开前,欧洲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各种麦类。麦类属高档细粮,单产较低。

地理大发现开始后,美洲原产的粮食与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玉米、甘薯接踵传入旧大陆。但

只有马铃薯成为欧洲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被欧人接受,广泛食用。

——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8、材料1中“马铃薯成为欧洲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的原因有哪些?(4分)

步骤二

接下来小吴同学为了探寻问题的答案,搜集了以下材料,以帮助确定马铃薯成为欧洲地区主

材料2:克伦德特(荷兰城市)附近的领地在1739年前从未种植过马铃薯。就在1739年这

一年,一个男子率先在0.6公顷的土地上种了马铃薯……这个男人不是一般的农民,他更像

是个投机者……到了1741年,种马铃薯的农民增至3人,种植面积2.8公顷。

——斯利彻范巴思《西欧农业发展史》

材料3:佛兰德地区(法国、比利时、荷兰三国交界地区的旧时统称)因食用马铃薯导致每

人每天谷物消费量变化统计表:

1693年1710年1740年1781年1791年

816克758克680克476克475克

——摘编自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4:各地区长官,请高度重视种植一种被称为马铃薯的作物,此植物生长不受地域和自

然条件所限,不论对人类还是对牲畜都有益而无害。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

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品……O

——节选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0-1786在位)政令

材料5:(1845年后)“好吃的面包、牛奶、成肉、猪肉等等,然而没有人喜欢吃,所有人

都喜欢吃马铃薯。甚至年长的佩吉为其恸哭,没有其它的食物具有如此强的力量。”

——大卫托马斯:《伊丽莎白史密斯的爱尔兰日记》

9、相较于材料1,材料2至材料5提供了哪些探究问题的新视角?(6分)

10、根据步骤二所列的材料,小吴同学得出了“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马铃薯成为欧洲

地区主要食物之一”这一结论。请说明理由。(10分)

步骤三

通过对历史问题探究,小吴同学对历史研究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

11、通过步骤一到步骤二的实践体验,小吴同学会在研究方法上有何总结?(6分)

8、单位产量高、作物用途广泛、欧洲民众饮食习惯上接受度普遍。(4分)

9、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国家治理等视角。(6分)

10、材料2证明18世纪中期还没有普及;材料3证明与17世纪晚期相比,18世纪晚期因

食用马铃薯,导致每人每天谷物消弹量下降接近一半,并且与材料4的政府政令推广形成

断得出结论(大意相近即可,10分)

史学家研究成果;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计量史学,如使用数据统计/数据史料;研究视野

更加开阔,如能将历史现象放在长时段/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时段考查历史的演进,研究

范围扩大至荷兰、佛兰德、德国、爱尔兰等欧洲地区;视角更加多元,从政治/国家治理、

经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等视角研究。(6分)

徐汇一、马铃薯的“两面”(26分)

马铃薯,是“地下面包”,也曾是“恶魔果实”。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现象当发生于公元()(2分)

A、1世纪前后B、7至10世纪C、10至15世纪D、16世纪以后

2、马铃薯的全球传播与以下哪些因素的关联最为密切?()(双选,4分)

A、郑和下西洋B、全球航路的开辟C、人口的洲际流动D、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结合材料一,概述马铃薯全球传播的历程。(8分)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爱尔兰人靠种植马铃薯度过荒年。自此爱尔兰开

始栽培单一种类的马铃薯,成为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1801年,英国吞并爱尔兰。1845

年,一种真菌病害侵袭当地,导致1/3的马铃薯作物丧失殆尽。次年,爱尔兰大饥荒爆发,

英国当局决定从外国进口粮食应对爱尔兰饥荒,此举遭到了商人们的反对,他们拒绝从码头

卸货,并说:“只要政府不干预粮食贸易,他们能够应对任何危机”。

4、材料二中商人们反对以进口粮食应对饥荒的原因在于()(2分)

A、英国当局违背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英国对爱尔兰实行严酷的殖民政策

C、天主教与清教徒之间存在教派纷争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剧烈

5、爱尔兰饥荒期间,英国当局曾试图通过雇佣爱尔兰工人兴建各类公共工程,从而支付其

报酬以缓解经济和就业危机。这一举措与以下哪一政策有相似之处?()(2分)

A、南北战争期间美国种族间隔离的政策B、十月革命后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发

C、大萧条期间美国以工代赈的救济政策D、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

6、当爱尔兰饥荒的消息传到北美大陆,印第安人乔克托部族倾尽全族之力筹集到了170美元

以援助爱尔兰灾民。印第安部族出现这一窘境的主要原因在于()(2分)

A、遭遇种族压迫B、西班牙殖民者大肆掠夺

C、内部矛盾剧烈D、工业转型导致群体失业

7、综合上述材料,从“粮食与食品安全”角度,你如何看待爱尔兰的这场饥荒?(6分)

1.D(2分)

2.B、C(双选,4分)

3.探产于南美的马铃薯(2分),在新航路开辟后(2分),东传至欧、非、亚及大洋洲,

(2分)并经由欧洲传回北美(2分)。

4.A(2分)

5.C(2分)

6.A(2分)

7.爱尔兰的这场饥荒因的主因在于其主食种相过度依赖单一品种(2分),但应该肯定来自美

洲高产作物的种植提高了当地的粮食安全水平(2分),粮食安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底线,

不能寄希望依赖外国援助(2分);或答粮食安全关系人类社会存亡的重要话题,需要国际社

会秉持要靠共同应对亦可得分。//(*本题需要辩证地看待马铃薯种植对爱尔兰社会发展的

影响)

黄浦三、辣椒的征途(27分)

材料一:世界辣机带及辣版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世界棘阚带及较蝌在世界上的传搐途径示8!图

i5t#e

。世纪

17tss2

材料二:装饰有辣椒图案的陶碗(秘鲁100-300年)材料三:辣椒花(赏白花红果)

材料四: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极其悠久。在距今7200-5400

年时,美洲印第安人已经开始驯化、家养、栽培辣椒。细论起来,辣椒有5个主要的栽培品种,起源于

三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亚马孙河流域以及秘鲁和玻利维亚。

材料五:哥伦布在1493年1月15日星期二的《航海日记》中写道:“还有一种果实为辛辣食物的作物,

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产量很大,在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岛每年所产可装满50大船。他们每顿

饭都必须有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

材料六: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窿的《遵生八笺》(1591),有“番椒,丛生,白花,(果)子

俨秃头笔,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等语。1621年刻版的《群芳谱蔬谱》也载有:“番椒,亦

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中国辣椒最早记载。

从前者对辣椒的描述可以看出,辣椒传入中国之初是用来现赏的,汤显祖《牡丹亭》所列举的花园39

种花中,便有“辣椒花”。

材料七:而目前可以见到的中国最早食用辣椒的记载,是在康熙年间贵州“土苗用(辣椒)以代盐”。

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

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

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瓶)以为蔬”了.

材料八: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也有不同的说法,可以分为两派:一说辣椒经由西北丝绸之路从甘

肃、陕西传入中国:其二,则认为辣椒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系,是从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最先传入的。

但是,两派基本上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除地图外以上材料均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9期

8.依据材料一、材料四,请你大致描述一下辣椒的传播路径。(6分)

9.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为辣椒在15世纪和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注明历史背景。(4分)

10.上述材料中涉及辣椒起源于美洲的有哪些?(多选,6分)

A.材料二B.材料三C.材料四D.材料五E.材料六F.材料七

1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八中的说法?请说明理由。(5分)

三、辣椒的征途(27分)

8.传播路径(6分):起源于美洲,15世纪末辣椒传人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

家;旋即,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把辣椒传入了印度,明朝末年引入中国,17世纪辣椒传入东南

亚各国。

9.传播的历史背景(4分):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殖民者将辣椒带回了欧洲。

17世纪:随着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的侵略,他们也将辣椒带到了东南亚。明朝末年,西方传

教士进入中国,辣椒也随之传入。

10.多选(6分):ACD11.特征(6分):味道:辛辣;产量:大;成瘾性:易上瘾。

12.是否同意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5分)

示例:不同意。(1分)理由(4分):材料七中已经有确切证据(原始材料)可以证明,辣椒直

到康熙年间才有食用记录,所以,不可能与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有关。

宝山一、人类工具(共22分)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创造了工具,同时工具又不断

改变了人类。某教师布置了开展关于''人类工具”为历史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1、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的工具。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

应的数字,6分)

2、任务二:收集关于各类工具的文献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

,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②“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ia夷斤副,试诸填土。”

③“陆家宅辟轧花场,士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

④''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

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2)比较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文献是(单选,2分)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3、任务三:感悟“工具背后的人类智慧”。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12分)

A.赫梯人的铁制战斧B.1908年的福特T型汽车C.明代简仪

D.珍妮纺纱机(模型)E.“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F.14世纪的星盘

工具人类的智慧

①——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②——远洋航海中使用的仪器

西亚地区最先掌握冶铁技术

中国古代领先的天文观察仪器

⑤——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⑥—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行业

1、A:④;B:③:C:②。(共6分)

2、(1)B;(2)D(共4分)

3、①B;②F;③A;④C;⑤E;⑥D。(单选,共12分)

松江三、考释之趣(23分)

小管同学在观■看网红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时,看到一名官员与妻子逛街时,挑中了两

件玻璃器皿的场景,由此对唐代玻璃器皿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史料探究。

小管同学在博物馆中看到以下一些出土的玻璃器皿。

凸纹玻璃杯唐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唐绿琉璃瓶唐玻璃高足杯唐

何家村窖藏出土法门寺塔出土法门寺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10.可以从哪些视角对以上的唐朝玻璃器皿进行探究?(6分)

示例:从生产工艺技术探究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11.小管同学又找到了一些对玻璃器皿记载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史料的整理和分析,帮助他完

成以下表格内容。(7分)

唐何家村窖呈淡黄色,口径异国情调的凸

藏出土14.1、高9.8厘环纹玻璃碗是

米;经过现代科从伊朗高原输

学技术测试,结入的萨珊玻璃

果显示其化学成器。

凸纹玻璃杯分是中亚玻瑞的

典型器。

“窗户之丽者,有琉璃(唐)王柒文献史料玻璃应用于社

之制焉,洞澈而光凝秋《琉璃窗赋》会生活之中

水,虚明而色混晴烟”

“劫国(今阿富汗),(北宋)乐史文献史料

③④

唐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太平寰宇

带、金锁甲、玻璃水精记》

杯各一;玻埼四百九十

枚,大者如枣,小者如

酸枣」

(大秦)士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墙。……

——《后汉书西域传》

扇宾(今阿富汗),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盏、颇黎(玻谪)状若酸枣。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

在法门寺出土的琉骑盘上,有些装饰着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图案,推测这些蓝色琉璃盘是

阿拉伯帝国的产品。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

12.根据上述步骤,小管同学得出了唐朝玻璃器皿是由域外输入的结论。你是否赞同?说明

理由。(8分)

1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哪些考释之趣?(2分)

三考释之趣(23分)

10.(6分)

化、技术的交流。.从物品的用途与功能探究唐朝的社会生活。从出土地点探

究唐朝的玻璃器皿使用分布。从物品的造饰探究唐朝的人们审美观念。(每点2

分,任三点计6分)

水平二:视角不够全面和准确。(2-4分)

水平三:不能有效表达出视角。(0分)

11.(7分)①实物史料C1分)②窗户使用玻璃,色泽透明,制作精良。

(2分)③阿富汗遣使朝贡,携带玻璃数量较多,种类多样。(2分)④以

稀奇、昂贵的玻璃作为贡品,反映了中外交流状况。(2分)

12.(8分)能够结合材料和史学思想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能够从出土

真实性进行分析。能够从史料形成证据链的层次进行说明。能够从历史事实本身

THE END
1.中国法制史读后感(精选6篇)新时期,新闻传播法制史的研究应变得更加精细且具有针对性,科技发展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带了传播时间、空间、渠道、机制等多方面变革与更新,因此新闻传播法制的规范建设更是必不可少。研究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将为新时期的新闻传播法律法规的建立提供更好的基础和参考资料,也为新闻传播事业留下更多有益的数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5fwgykf.html
2.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逐渐https://www.360doc.cn/article/8401517_210232403.html
3.论文朱腾:“中国法律史”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片思首先,目前被普遍采用的各种主流《中国法律史》教材大多根据王朝更替来划分中国传统法的演进阶段,或者说在时间轴上将王朝更替史与中国法律史合而为一。此种教材编写方式自然可以与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前已获得的中国史知识相衔接,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最为简洁、明了的中国法律史分期以便于他们对众多知识点加以归类和记忆。但是http://www.law.ruc.edu.cn/article/?id=60071
4.中考历史专题复习⑤评价: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11/08/8401517_210232403.shtml
5.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轴图解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轴图解 秦朝:开创帝国的基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实行郡县制度,推行严格的法律法规,如“九品中正制”和“十有二铜人”,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同时,他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货币改革、土地兼并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此外,秦始皇还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比如修建长城、直道等https://www.ghhkovuoc.cn/qi-ye/196534.html
6.广西犇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据《中国互联网站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6)》,网页仿冒、拒绝服务攻击等已经形成成熟地下产业链且呈增长趋势,2015年发现针对中国网站的仿冒页面(URL链接)191699个,较2014增长85.7%,涉及IP 地址20488 个,较2014 年增长199.4%;网页篡改、网站后门等攻击事件层出不穷,2015年发现被植入后门的中国网站数量为75028个,较http://www.benyuntech.com/col.jsp?id=115
7.2020年学刊第3期作者:三门峡市委党校编辑时间:2020-06-29 15:18浏览次数: ·党的建设· 以“积分管理”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的探索实践 张桂珠(5) 以意识形态工作为抓手推动机关党建创新发展的思考 于 华(9) 以“双围绕”推动“融合党建”精准化 三门峡市驻洛办党组(13) https://www.smxdx.cn/xk/7464.html
8.绘制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轴从黄帝夏朝到清末的壮阔篇章绘制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轴:从黄帝夏朝到清末的壮阔篇章 黄帝夏朝与殷商王朝的开端 在这段时期,中国历史开始勾勒出轮廓。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统一了多个部落,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政权。在夏、商两代中,农业社会逐渐稳定,宗教信仰和礼仪制度开始形成。 https://www.mmtmp.com/huang-di-yu-ming-ren/609331.html
9.中国历史朝代时空隧道穿梭古今的时间轴之旅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朝是第一个统一六国的大帝国。始于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这段时期见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法治社会的形成,以及文字统一、度量衡标准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这也标志着严格控制和极端暴政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从封建社会向奴隶制国家转变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变化。 https://www.cuevqjieo.cn/guo-xue/755062.html
10.对中国有机颜料发展的思考郝致民一旦市场出现新的机遇,客户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往往会感到茫然,觉得无从着手。因此,尽管总量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是行业虽大但不强。或者说,根基不牢。从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在原动力上可能存在严重的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的发展,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有机颜料产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会日益凸显。https://www.ibuychem.com/expert/article/2515441
11.当代中国的法律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判断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用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只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即可。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不必通过职业道德这个建设来提升。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https://www.shuashuati.com/ti/d98d17d76e804f64899a2915d113cc20.html?fm=bdbds481c26b7c44dd362429e0400f7938a3d
12.(新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法律与教化大单元教学设计理解礼与法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德主刑辅、礼法结合”是中国古代实施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能够运用时间轴,世界法系分布图梳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会将具体的法律制度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去考察,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01/8004022021006116.shtm
13.中国法院网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办视频播放业务。中国法院网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法律新闻网站,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法律资讯、最权威的法院信息、最快捷的案件报道。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8/06/id/49891.shtml
14.考研政治毛中特和史纲可以直接背吗该如何背?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史纲这一学科分值占比不大,相对来说难度也较小。关于史纲的记忆主要要求大家学会归纳总结。首先,要熟悉时间轴,要对整个近现代史的所有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的框架把握,其中一些小线索也需要整合记忆,例如土地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党的建设的发展等等;其次,对于所有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代https://www.haoqingsong.com/kyzz/mzt/171163.html
15.高中历史选必一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考点讲练(含解析)A.引经注律 B.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C.法律成为教化的素材 D.教化与法律逐渐合流 【高频考点四】中国古代礼制规范 【考法】命题选材种类多样,如文字、表格、图片材料等,设问角度灵活,涉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考查礼治的内涵,礼治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http://zy.21cnjy.com/18872027
16.AI法律法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时间轴(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在历时四年的精心打磨后终获通过。然而,其落地实施并非一气呵成,而将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以下是根据具体实施步骤整理的时间轴概览,详见下图展示。 图.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时间轴 注:图片由【AI思享家】公众号整理绘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AI_Thinker/article/details/14378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