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经营者单方设置“单方享有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无效且违法!法律行政处罚法

经营者单方设置“单方享有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的约定,有效吗?今天我们来以案说法。

案情介绍:近日,上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到当事人住所检查,发现当事人使用的会员申请表背面会员权利和义务中标注了“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内容,经查明,当事人自2023年9月12日至2023年10月19日期间,在其使用的会员申请表背面会员权利和义务中标注了“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内容,消费者通过签订美容美发约定条款,成为店铺会员,享受美容美发会员服务。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数据显示其于2023年9月12日至2023年10月19日期间共签订37份私人教练课程约定条款,合同金额为2万余元。

案件处理:当事人使用会员申请表约定条款有“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内容,违反了《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属于规定经营者单方享有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的行为。依据《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我局决定对当事人作:1、责令改正;2、罚款10000元(壹万元整)。

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

(2023年5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7号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监管与指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经营者订立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违背公序良俗,不得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五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合同从事下列违法行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一)虚构合同主体资格或者盗用、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

(二)没有实际履行能力,诱骗对方订立合同;

(三)故意隐瞒与实现合同目的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与对方订立合同;

(四)以恶意串通、贿赂、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

(五)其他利用合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六条经营者采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合同,应当以单独告知、字体加粗、弹窗等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第七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订立合同,不得利用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减轻或者免除自身责任的规定。格式条款中不得含有以下内容:

(一)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对其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等责任;

(四)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五)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根据合同的性质和目的应当履行的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

(六)其他免除或者减轻经营者自身责任的内容。

第八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订立合同,不得利用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规定。格式条款中不得含有以下内容:

(一)要求消费者承担的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超过法定数额或者合理数额;

(二)要求消费者承担依法应当由经营者承担的经营风险;

(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四)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五)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请求支付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的权利;

(六)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投诉、举报、请求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权利;

(七)经营者单方享有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

(八)其他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第九条经营者采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合同的,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第十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引导重点行业经营者建立健全格式条款公示等制度,引导规范经营者合同行为,提升消费者合同法律意识。

第十一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订立合同时,一般应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主要内容,并明确双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经营者采用书面形式与消费者订立合同的,应当将双方签订的书面合同交付消费者留存,并不少于一份。

经营者以电子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清晰、全面、明确地告知消费者订立合同的步骤、注意事项、下载方法等事项,并保证消费者能够便利、完整地阅览和下载。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为本办法禁止的违法行为提供证明、印章、账户等便利条件。

第十三条省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针对特定行业或者领域,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合同示范文本。

根据前款规定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应当主动公开,供社会公众免费阅览、下载、使用。

第十四条合同示范文本供当事人参照使用。合同各方具体权利义务由当事人自行约定。当事人可以对合同示范文本中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第十五条参照合同示范文本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充分理解合同条款,自行承担合同订立和履行所发生的法律后果。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涉嫌违反本办法的合同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与涉嫌合同违法行为有关的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二)询问涉嫌违法的当事人;

(三)向与涉嫌合同违法行为有关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四)查阅、调取、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等资料;

(五)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依法需要报经批准的,应当办理批准手续。

第十八条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一款、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二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合同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依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开展合同行政监督管理,不对合同的民事法律效力作出认定,不影响合同当事人民事责任的承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2010年10月13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1号公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负责同志就《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了《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负责同志就《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出台《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市场监督管理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组织实施合同监督管理。上述法律法规和文件明确规定了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当事人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行为进行监督处理。

合同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市场交易中,合同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市场公平,还会挤压守法经营者的生存空间,甚至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维护市场秩序是市场监管部门基本职责,为贯彻落实《民法典》规定,进一步推动合同行政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依据《立法法》《行政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总局对2010年施行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颁布了《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

记者:《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记者:《民法典》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以后,是否会出现行政监管干涉当事人合同自由的情况?

答:合同行政监管工作目的是为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确保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利。在市场中,合同一方当事人经常利用信息不对称、市场强势地位等优势,迫使对方接受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条款,使得合同弱势一方的合同自由无法实现,导致“霸王条款”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对合同关系中强势方当事人的行为予以限制,以保护弱势方权益。合同行政监管工作通过追究违法行为人行政责任以及对合同行为开展行政指导的方式,引导规范经营者合同行为,保障合同公平,从而实现合同双方当事人真正的合同自由。

记者:《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针对消费者反映较为强烈的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或者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等行为,以及经营者就格式条款向消费者进行提示说明、不得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等义务,《办法》在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一条作出了详细规定。此外,第十八条规定,上述违法行为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记者:相比《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的处罚力度上限由原来的三万元提高到十万元,是否意味着监管力度加大?

答:处罚是督促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手段,并非监管工作的目的。合同行政监管工作始终坚持监管与指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相比《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2021〕26号)规定,将罚款上限提升至十万元,并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依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有效提升了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同时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在第十九条明确了不予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并对合同示范文本、格式条款公示等行政指导手段作出规定,以实现更有效引导规范经营者签约履约行为的目的。

答:《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多年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房屋买卖、农村土地流转、旅游消费、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大量合同示范文本,供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参照使用。参照合同示范文本订立合同,可以提升当事人合同法律意识,保障合同各方权益,减少合同纠纷,提升交易安全。

2022年6月,全国合同示范文本库在市场监管总局官方网站正式上线。文本库收录了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来制定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超过500份。社会公众可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网站首页进入全国合同示范文本库,免费查询、下载所需合同示范文本。

THE END
1.公众互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第一条规定:“凡关于法律、法令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解释或用法令加以规定。”第三条规定:“不属于审判和检https://www.court.gov.cn/hudong/xiangqing/6296.html
2.法律解释权和司法解释权有什么区别?高顿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服务,关于法律解释权和司法解释权有什么区别?我的回答如下:勤奋的同学你好~~https://www.gaodun.com/ask/1170089.html
3.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哪个机关1.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2024-04-28 19:12:05 平台广州律师团官方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2909930.html
4.立法解释权,legislativeinterpretationpowerofcriminallaw我国学者对法律解释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法律解释权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2.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the scholars have thought highly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but neglected to study the power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in legal circles. 近十年来,我国法学界非常重视法律解释问题的研http://www.dictall.com/indu61/85/61855376C76.htm
5.解释权归是什么意思解释权归的意思是当事人之间对于同一间事务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产生相互争执的情况,最终解释权人得行使优先性、终极性之解释权,相关当事人必须以某某的解释为准。比如说我们在参加店铺的活动或者商场的活动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末尾有一句“最终解释权归商场(或本店)所有”。解释https://www.lawtime.cn/zhishi/a3699421.html
6.什么是最终解释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三、最终解释权法律效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场,他们所提供的“解释”实质上只是当事人对合同的理解,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因为对合同享有解释权,在合同法中领域是指在对合同的理解当事人产生分歧或者合同存在漏洞的场合,以法院认定的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这样既能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实现平均合同https://www.64365.com/zs/802297.aspx
7.陈清泉说“法律条文的解释权在我这儿”是“真话”还是“昏话《人民的名义》,“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人民日报语)终于掩卷而去,但剧中唯一的一位法官陈清泉的那句话,“法律条文的解释权在我这儿”,却让小编思之良久,迟迟不愿离去。 《人民的名义》,“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人民日报语)终于掩卷而去,但剧中唯一的一位https://m.btime.com/item/42petoheb1l89obo9okhh5a9ih5
8.普法丨“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有法律效力吗?该类条款可统称为最终解释权条款,意即关于最终解释权归属和行使的条款。条款设计者设计该类条款的目的,主要是当相关主体对特定事项存在不同理解,甚至发生争议时,最终解释权人得行使优先性、终极性之解释权,相关主体必须以该解释为准,如此可以在相互对立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Y2NDE0Mg==&mid=2247485643&idx=5&sn=ac351bd0cf79a65a4daa7e74c12106de&chksm=9bd3976aaca41e7cb547df519903ae7e00289dda10c6e6e594fc47fd725a7088e99cfba2f0fc&scene=27
9.《人民的名义》法律条文的解释权,真的在陈清泉手里吗?(人民的名义在《人民的名义》里面,要说最让人胆寒的台词,恐怕不是高育良和祁同伟等人说出来的,而是剧中戏份并不多的陈清泉,也就是那个学外语的大佬说出来的话,当时,剧中的他和高小琴等人聊天时,说到了这样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法律依据我来找,要想让高总赢我就有让高总赢的办法,法律条文的解释权在我这。这番话直接就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