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热点问题论文范例6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课程考核

从字面看,“教学”既包括“教”也包括“学”,那么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和。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学”是由教师的“教”指导的,教师“教”的方法往往决定了学生“学”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中应当重视教师“教”的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过程的所有重要环节,具体包括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形式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特有的作用和局限性,这就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本文以《中国税制》课程为例谈谈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下,教学方法的改进路径。

一、《中国税制》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内容

二、《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方法改进路径

(一)重视运用热点新闻讲解税收理论知识

(二)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中国税制》课程而言,要具有准确计算各主要税种税款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税法基本条款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社会层面,实践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其社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合通过案例教学和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

(三)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税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19个税种的税款计算及税款的缴纳和管理,由于课堂教学有限,不可能也不应该对每个税种一一讲解,所以除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几个主要税种详细、系统讲解外,其他税种都应当采取学生自学的方法。

(四)重视课程考核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马凤岐,王伟廉.教学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J].中国大学教学,2009,(03).

[2]曾振平,沈振峰.论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05).

[3]何菊芳,季诚钧.“读、议、练”教学模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09).

[4]魏小文,陈爱东.财税应用型创新复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6).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基本的经济法律意识是经济类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经济人才是教师的职责。为提高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分析该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经济法概论”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要培养出现代化的新人才就不得不与时俱进,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实际用途,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学习较少,学识基础薄弱

“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较少,因此在各高校,“经济法概论”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基础弱,听不懂,无法融入课堂里,这样就使得主角配角位置颠倒,必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教学手段相对陈旧

如今,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还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或是知识具有依赖性,学生学习只懂皮毛,不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思维狭窄,不会产生创设性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能只是满足于简单讲授经济法律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主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提高学生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缺乏层次感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依托,是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法概论》教材的内容偏多,而且繁杂深奥,大多数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大多只是起到参考价值,而且较为陈旧,无法做到立足实际,与实际问题严重脱节,如《劳动合同法》等章节更新缓慢,无法做到对现有问题进行实际分析,且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缺乏层次感。

(四)传统的考核结果束缚学生的学习潜能

目前我们高校的考试主要还是闭卷考试,这导致学生还要遵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校的一切工作也是围绕考试这一主题展开,让分数来作为测评师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传统学习环境中,使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调整课时设置

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同,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奠定法律基础。在初步明确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于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进行差别对待。经济学专业建议先开设《法律基础》这一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经济法概论》,两者课时合计60课时,中间10课时实现实训;非经济学(非法学)专业可直接开设《经济法概论》,但要保证48课时以上,中间有8课时以上实现实训。

(二)重点必须突出,逻辑必须清晰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经济法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开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知识充实进课堂,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如参加一些学生法学社团,也可以与法院建立经常性的实习观摩基地。另外,强化案例教学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使用,将单一的课堂讲授变得多样,可以进行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课模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择应重视符合“三实”(实战、实用、实务)带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要求,尤其要重视一个“实”字,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可以有实际作用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如今常见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种: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

1.列举案例法

是指在授课中,教师为了更具体形象的阐述重点难点内容而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案例可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

2.讲评案例法

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某一教学重点而对一案例进行深入的解剖与分析,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本理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使用电化教学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

3.讨论案例法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某一主要章节讲授完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针对性和难度的案例,并且人们大都对这个案例有不同的见解和结论的。案例要有详细的情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例。小组讨论,大班讨论都是可行的方法,也可以先合后分或先分后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在最后要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经济法的教学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出题进行统一考察。通过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法理论,能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课堂的教师不要固守传统的法律院校的教学模式,应从不同方面做工作,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琴.浅谈经济法概论中的案例教学[J].文教资料,2005,(2).

[2]宋文霞.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3).

推荐权威刊物:《中华建设》

国内刊号:42-1732/TU

国际刊号:1673-2316

发行周期:月刊

邮发代号:38-307

出版地方:湖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期刊介绍

中华建设期刊社简介

《中华建设》(月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家建设部和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一份行业综合期刊。在新的一年里,她将在建设部和各级领导的指导下,继续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全力打造新的品牌,努力做大媒介传播平台,为中国建设事业和城市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华建设》以“宣传建设法规、反映行业动态、探讨热点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为宗旨,及时传播国家关于建设行业的方针政策;报道省内外、国内外重大建设信息;探讨与研究建设行业的新情况、新问题;追踪与透视建设行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宣传与介绍湖北省以及长江流域建设行业的经验与成就;反映基层呼声,为企业排忧解难。

中华建设期刊栏目设置

特稿、新世纪论坛、专题报道、人物专访、建设论坛、城市空间、住宅与房地产、村镇天地、城市建设、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房地产建设、水电建管、建筑新技术、地勘测绘、项目管理、招标投标、交通航运、工程材料、环保治污、装饰装修、园林绿化、新农村建设

中华建设期刊最新征稿要求

二、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三、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

九、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即说明、申述;论,即论述、论证。申论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从而发表见解、意见,进行论述、论证。申论对古代选拔人才的“策试”有一定的借鉴。从西汉初年汉文帝开始用“策试”选拔人才,被选拔者根据一定的问题,在简策上逐条应对,如果见解恰当,析理透彻,确有辅佐之才,就可被朝廷录用。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申论”从“策试”中主要借鉴了两点:一是用什么来考查,要充分考虑用人的实际需要;二是在写什么的问题上,没有体式上的限定,用什么文体写作,要服从于目的的需要。

“三段模式”是申论命题的基本形式

能力是申论试卷的评价标准

考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审题不清,拿到试卷以后手忙脚乱,在还没有弄清资料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原因之二是对申论考试涉及的知识不了解;原因之三是申论要求的相应能力较弱。所以,必须在各个环节增强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成功。

二、考察目的针对性强,要求考生从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三、论述文体要求多样,考生需具备相应的写作知识和能力。

就申论要求写作的文体而言,每年出题要求可能不一样,文体的界定也有多种说法,最典型的有议论文说、应用文说和公文说三种。考试中涉及到的具体文种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讲话稿、计划、报告、意见,等等。就近几年的试题分析来看,除了记叙文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外,其余文种都有可能出现。其实不管什么文种都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语言规范、简明、平实、准确,表达清晰。但写议论文跟宽泛的议论文写作也不同,那种只从情感出发发表议论而没有观点的议论文显然不合要求。应用文写作和公文写作其实说的是一回事,一般表现为具体的文体,除了做到一般的要求以外,在格式上还有些具体要求。所以,申论写作考察的是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采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所以应具备实用文体的基本写作能力,再了解相应文体的写作格式。

四、无固定的标准答案,能力的表现是唯一的标准。

一、来稿要反映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幼儿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幼儿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最新成果,国内外幼教改革的最新信息。来稿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行动导向意义;要求主题明确,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论证周密,文字精练。

三、稿件可加“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诠释和说明,用圈码标注(如①②……),置于该页页脚。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主要指引文)按正文中出现的次序排列编号,并用数字加方括号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不同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期刊:著者?郾题名〔文献类型标志〕?郾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陶仁骥?郾密码学与数学〔J〕?郾自然杂志,1984,7:528-537.

著作:著者?郾书名〔文献类型标志〕?郾版次(初版不写)?郾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郾地球物理学基础〔M〕?郾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

报纸:著者?郾题名〔文献类型标志〕?郾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例:赵均宇?郾略论前后的章太炎〔N〕?郾光明日报,1977-03-24(4).

论文集:著者?郾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编者姓名?郾论文集名?郾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刘占兰,周俊鸣,廖贻?郾新的理念和方式培训教师〔C〕∥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郾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10-414.

电子文献:著者?郾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郾〔引用日期〕?郾获取和访问路径.

四、文责自负,作者要自觉遵守科研道德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

六、本刊限于人力,恕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通讯地址: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编辑部邮编:310012

(一)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的侧重点原本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实际教学中,不同的专业仍然使用同一本教材—《经济法概论》,使用同样的教案,完全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性,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课程在制定教学计划并没有综合考虑相互的关联性,因此法律基础、经济学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协调性存在问题。法律基础教授的法律知识很有限,导致讲授法律基本知识的重担压在了经济法教学上,结果经济法教学内容所需讲的内容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无法实现素质教育。

(三)教学评价不全面。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评价和考试方法过于简单,仅仅依赖考试来评价学生和教师显然是不全面的。另外,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重理论轻技能,这种忽视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考核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是极不利的。

(四)理论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在目前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运行法、市场调控法及经济仲裁与经济司法法等五大部分,课时方面设置大部分在50到30多个学时之间。传统的经济法教学往往以讲授式为主,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偏重说理。其优点是可是帮助学生快速的建立完整的经济法学知识体系框架。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其弊端,即忽视了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现实脱节,很难法律本身的价值及法律的合理性。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具体的司法纠纷时很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导致理论与实践产生严重脱节。很多人都知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但是在最后在做到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在日后经济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创新,增强理论的实践性应用,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二、对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一)创新教学计划,使经济法与基础课衔接。

(二)教学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异。

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众多的法律条文和法规,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一介绍清楚每一个条文,这就要求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有选择、有侧重的进行教学。例如: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教学中要重点介绍市场主体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财会专业应将重点放在介绍财会、税收等法律上;农林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应重点介绍自然资源管理法规。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好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精心设计每一章节的内容,才能有的放矢的教好每一节课。

(三)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

以往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标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针对目前社会中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且撰写专题论文,章节内容学习之后布置思考问题或者是作业题,通过对论文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过程性的评价不仅可以实时的让学生反馈学习结果,还有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另外,最后的考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闭卷的方式以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论文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口试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THE END
1.民法总则立法中外记者重点关注民法典编纂哪些问题? 民法总则草案分组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已渐趋成熟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日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与会人员普遍表示,在多次审议讨论、意见征求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的民法总则草案已渐趋成熟。[详细] 法律要让人们敢于去“扶老人” http://www.npc.gov.cn/zgrdw/npc/lfzt/rlyw/node_30514.htm
2.“法律热点”:当下哪些法律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律问题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于有法律需求的群体来说,了解当下的法律热点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当前社会中的一些法律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通过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的法律挑战,并为自身的法律需求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https://m.sohu.com/a/758975520_121897420
3.别到用时方恨少,大学生必备法律利器,一起来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基本问题。可以说,从我们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天起,宪法就与我们的一生有关系,不信?一起来看: ?【出生】: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Q0NzUyNg==&mid=2654824579&idx=1&sn=02653a09b630527395423c8056ceac23&chksm=8aaaf344ae350b9b011aa208b54441501bf476c8827686f4ad46874f592bae339c4ed43a3541&scene=27
4.与法同行“青春与法同行”大学生必备法律知识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破解了长期以来大学生广为关注的“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等道德与法律困惑,也为如何看待和处理校园贷、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构建起了法治底线。大学生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将来的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民法典知识解决https://bwc.xjnu.edu.cn/2024/1025/c1228a133514/page.htm
5.法律精选问答热点法律问题解答法律问答频道是找法网为全国公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一项公益活动,免费为您提供生活中各种常见法律问题在线咨询,免注册直接快速提交,在这里您也可以找到各专业的律师,在线为您解决法律问题。https://wap.findlaw.cn/wenda/
6.法律热点法律热点问题分析法律热点案件关注公司法律顾问,经济犯罪,刑事辩护,知识产 ? 1598***220 咨询我 蔡家旭律师 刑事辩护,企业法律顾问 ? 1372***951 咨询我 合同纠纷专题 更多 合同纠纷专区 卓律网法律热点频道是提供一个法律热点问题分析和热点案件案情关注栏目。旨在让大家更加了解法律热点信息,普及法律知识。 1个类别领域 77+ 篇http://zhuofawu.com/hotspot/
7.最新法律热点,大众关注的法律问题焦点解析了解最新的法律热点事件和受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热度参考数值揭示法律话题的热门程度,全面归集了901个法律热点,让您深入了解法律风云。https://www.0797cx.cn/page37?article_id=112979&pagenum=15
8.刑事诉讼热点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们可以知道发生刑事案件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诉讼流程,那么对于我国诉讼当中肯定是有追诉期的,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知道追溯期一般可以为5年或者是20年,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刑事诉讼追诉期是多久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https://www.lawtime.cn/zs_261616/
9.法律头条热点法律问题时事案件评析策法网_法律头条栏目为大家提供最新热点法律问题、时事案件的评论和分析_文章转载于各大新闻媒体网站上的法学研究者_律师_法律工作者发布的文章http://www.cefa123.com/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