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第九大乱象是什么?

2017年7月,北京市网信办约谈若干知名网站总编辑,指出了各平台上自媒体存在的“八大乱象”,包括“内容导向不正确”“散布虚假信息”“歪曲党史国史”“格调低俗”等。现在看来,编校质量差已经成为3700万个自媒体的另一大乱象。

注意!一个错字可能毁了一切

文/胡晓菲

而智能手机强大便捷的功能,会令一个错误以“截图”方式在网络上疯传,使发布者沦为笑柄,甚至引发封号乃至媒体的人事地震。所以,无论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还是从自媒体人本身的角度,我们都需要重新审视移动互联时代的编校质量。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生产机制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在纸媒时代,信息生产的方式是协作制。采、编、审、校各司其职,合作生产内容。进入流阅读时代后,在人人都是信息生产者的众声喧哗中,在“只有第一名才被记住”的快马轻裘中,信息生产发布者越来越将“首发”放在第一位。为求“快”,相当多的互联网媒体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必要的审稿与纠错工序,于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自媒体更是自写自编自校自审“四合一”,相当于无校无审。信息的最重要传递介质——文字的质量被全面忽视。

其次,电子文本的写作和传播大量依赖复制粘贴。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成品就可以拿来使用,引用文本、转发文本的检查与核实被忽视,导致以讹传讹,错谬流布。

那么,如何发现与解决不良机制导致的问题呢?放下报纸,面对屏幕,变化的是信息载体;不变的是,读者(用户)仍旧在阅读,而且对优质内容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本质未变,传统时期的经验和手段就可借鉴转化,为新形式服务。新的校对形式,就是网络校对。网络校对脱胎于纸稿校对,与传统校对工作相比,互联网读屏时代,原稿即电子稿而非纸稿,校对工作发生了多方面变化。

其一,没有原稿了,直接校对电子文本。于是,传统的只需耐心细致即可的“校异同”转变为需要广博知识的“校是非”;传统的长则以季、短则以日计的新闻生产周期已几成历史,互联网抢首发抢的是分甚至是秒,不具备强大的快速反应能力无法胜任。广博知识+快速反应,对校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其二,校对人员“扩权扩责”了。传统的“校异同”只需标注小样与原稿的差异,既不关心如何改正,也无须承担对错责任。而在“校是非”模式下,校对人员既要能知其“非”,也要进一步确定其“是”,修改权限扩大了。除了现场情况须核实、重大问题须请示外,一般性的文字、病句、常识错误、逻辑错误以及版式错误等问题可直接改正。因此,读屏时代,校对人员的责任加重,编辑职能明显增强。

二、常见编校错误详解

例1某媒体《“越开放,越要保密”——修法内幕:保密和公开的角力》报道了国家保密法的修订历程。在其中“越开放,越要保密”部分,“保密和公开两种价值的角力,贯穿修法13年。1997年修法启动……”

后经查询公开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1988年9月5日通过。1996年4月,国家保密局启动保密法修订工作,而非原文中的1997年。

事实上,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是2007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的,而不是1997年。

例3某媒体《战事之败败在军,军队之败败在国》一文说道,“188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朝野大惊,李鸿章上了一道《筹议海防折》”。

例4某媒体《大巴上的迈克尔·杰克逊》一文中,贾樟柯回忆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对自己从事艺术事业的影响。其第一段原文为:"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死讯传出的时候,贾樟柯正在上海忙着拍纪录片《上海传奇》。他既不上网,也没看报,并不知道杰克逊死了,直到看到高晓松发来的短信:‘迈克尔·杰克逊已于2009年6月26日在洛杉矶去世。这个人的去世让我感觉到,或许我们都老了。’”

(二)Who,关于报道对象姓名、身份信息的错误或不当使用

报道对象的身份错误,既包括自然人的姓名、职业身份信息,也包括机构名称;既包括中国名称,也包括外国名称;既包括当下的人物、机构,也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主体称谓。非常见人名在第一次出现时要用汉译全称(最好也提供外文全称),以便校对以此为基准,确认译名的准确性并统一、核对全文。

2.关于历史事件主体的身份

例7某媒体《〈解放战争〉作者王树增访谈》一文中在谈到孟良崮战役时,原稿为:“孟良崮战役打到最后的时候,满山都是伤员。老百姓就是拿着门板,拿着自己的棉被,就往下抬共产党八路军的伤员。近在咫尺,国民党伤员没人抬,在地上呼号不止。由此可见民心向背。”

其中,“共产党八路军”均应为“共产党解放军”。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中共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但此后,仍习惯称为“八路军”。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9月,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依据史实对原文表述进行修正,可使这段文字符合事件主体的历史身份。

例8某媒体在谈重读传统、接续文化这个命题时称,“轴心时代都有哪些人?耶稣、释迦牟尼、孔子、柏拉图、笛卡儿、亚里士多德……”“轴心时代”是由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提出的。书中论述了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同时出现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雅斯贝尔斯第一次将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而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唯一的“笛卡儿”,是法国思想家、哲学家、神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勒内·笛卡儿,生于1596年,逝于1650年,晚于“轴心时代”两千多年。

3.关于机构名称

例9某媒体《渺茫的日本“回归”》一文原稿提到“美国上议院20名女议员、下议院78名女议员”,对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体略有了解即可知,“上议院”“下议院”的提法不准确。美国“上议院”一般译为“参议院”(UnitedStatesSenate),美国“下议院”一般译为“众议院”(UnitedStatesHouseofRepresentatives),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组成美国最高立法机关——美国国会。

例102017年1月14日,“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某媒体刊发了周先生生前的访谈实录。他回忆了在日本“九洲大学”的帮助下出版《苏州评弹记言记谱》一书的过程。该“九洲大学”实为录者笔误,应为“九州大学”。郭沫若曾就读于此学医,其时校名为“九州帝国大学”,二战后为消除帝国主义影响改用今名。

4.关于外文名称的准确性

例11某媒体《美军监测船的公害》一文,谈论当时热点新闻美军“无瑕号”“胜利号”等舰艇违反国际法,在中国专属经济区使用高强度声呐导致中国渔业资源受损的事件。作者全文使用了“无暇号”字样。虽然中美文化差异不小,但给一艘工作舰船命名为“我很忙、我没空”还是有点难以理解的。这是当时的热点新闻,关于此舰的报道散见于各大媒体,查证一番后发现中文媒体使用“瑕”“暇”不一。查到外媒的英文报道才确认,这条船名为“Impeccable”,形容词,“没有缺点的、不会做坏事的”,意译的话就应该是“美玉无瑕”的“无瑕”,而不是“忙碌、没空”的这个“无暇”。于是就此统一全文为“无瑕号”。

5.关于外国人名的准确译法

一般来说,外国领导人的姓名翻译工作由中国唯一的综合性译名单位——新华社译名室——来完成。报道涉及外国领导人时,校对一般会对照新华社报道来核实准确译名。除领导人以外的普通外国译名,新华社译名室有一整套规范而细致的西文拼写与汉字对应系统,并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词典》为标准。新老媒体在发稿时,亦应以此为依据来规范译名。

常见的、重要的外国人名,可以依据新华社及各种工具书来确定用字,有些情况是原稿本身对人名交代语焉不详,甚或作者本身处于信息盲区,就需要根据文中所提及的人物经历,多方搜索求证,先确定人是哪个人,再确定译名是否准确。

另外,中文媒体在报道外国人时往往只记其姓,如顶级名人特朗普、普京等耳熟能详的知名人物,读者自可心领神会。在报道见报率不太高的人物时,建议使用其全名,至多省略其中间名,以尽量凸显其唯一的指向,避免与其他同姓氏者混淆。

再加个小花絮:还要特别注意使用第三人称时的性别区别,特别是遇到不常见的人物时。某知名媒体国际版面在提到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时,短短千余字,忽而是“他”,忽而是“她”。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MikhailSaakashvili),1967年12月21日生于第比利斯市,曾于2004—2013年出任格鲁吉亚总统,玫瑰革命领导者。这是位如假包换的男性,文中的“她”都是误用。

与中国人名特别是汉族人名“姓+名”方式不同,外国人名有很大一部分是“名+间隔号+姓”的组合方式,圆点间隔号的使用,最好是查到其外文原名,以之为基础做判断。

图为香港报章上面的体坛明星名称,非粤语区的读者看这几个名字可能会有些糊涂。实际上,香港的人名音译,是基于粤语发音来翻译的:碧咸(内地翻译为“贝克汉姆”)、朗拿度(内地翻译为“罗纳尔多”)、施丹(内地翻译为“齐达内”)。

在外国人名的翻译使用上,特别要留意的一个问题是,港澳台地区对于外稿的汉字翻译与内地有很大差别,特别是香港的人名音译,是基于粤语发音来译的,同为汉译,与内地普通话的音译差别极大。在使用外稿时要特别留意普、粤、英的对照关系,在引用外稿原文时对不同译名应做出标准译名注解,也是一个自我保护的手段。

如政要译名:前任美国总统BarackHusseinObama,内地、香港译名奥巴马,台湾译名欧巴马。MargaretThatcher,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内地译名撒切尔夫人,台湾译名佘契尔夫人,香港译名戴卓尔夫人。阿根廷的革命家、文青偶像切·格瓦拉,港文用的是“哲·古华拉”。知名球星迈克尔·乔丹、C.罗纳尔多,港译米高·佐敦、C.朗拿度。

而与外国人名汉译问题相反的是,旧时及现时港澳台地区使用威妥玛拼音或粤语拼音翻译华人人名,与内地使用的汉语拼音拼写不一致,若学养不足或掉以轻心,势必导致“常凯申”类见报错误,贻笑大方。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增加,国民英语水平提高,港澳名人多以英文名见于外媒,在翻译使用外媒消息时就要特别注意。某媒体曾出现过“满篇尽是米切尔·杨,读者不识杨紫琼”的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英文名与中文名的对应关系。

(三)Where,关于地名的误用(含地图)

地名信息主要有国家和地区名、省级行政区名、县市级行政区名、村镇名、自然地理名称。一般而言,国家名称、省级行政区划仅可能发生输入法错误,只要细心些就能避免。需要留意的是:

(1)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不宜简化掉民族。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可以简称宁夏,但不宜简称为宁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可以简称内蒙古,不宜简称内蒙。

(2)全国近两千个县级行政区,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不太为采编校人员熟悉,数万个乡镇以及更多的村级地名绝大多数不为人知,要确保见报信息的准确,就要求一线采访人员或者现场笔记地名,或者拍摄当地官方地名信息,从信息的源头把关。稿件进入制作环节后,一来流程紧张,二来鉴于地方文化、传统各异,小地名各有特色千奇百怪,发现问题殊为不易,就只能依赖编校人员根据一般地名命名规律来判断了。

例14某媒体《金沙横断》图片说明是“昭通金阳县对坪镇移民新居”,金阳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而非云南昭通。这类知名度不高的小县的隶属关系,如在采写源头上搞错,后期制作过程中是极不容易被发现和改正的。

(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地名出现在报道中。对于外国地名的使用,比较便宜行事的,就是参照新华社译名室发布的译名。另外,亦可参照较有权威的上海译文出版社《英华大词典》、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地图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世界地名录》《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北京知识出版社《世界地名译名手册》。

例15某媒体梳理核电事业发展历程时有这样的表述:“1979年3月美国宾州三里岛核电站出现严重事故后,在与GE的对抗中落于下风的西屋事实上已很难在本土拓展市场。”

“三里岛”,英文名为ThreeMileIsland,应译为“三英里岛”。即使在没有英文原文配合验证的情况下,校对时也应想到,美国使用的是公制、英制计量单位,在民间交往并不算多的20世纪70年代,几无可能使用“里”(别称“华里”)这个中国特有的距离单位作为地名。

(4)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大部分外国地名的汉译是用音译法,但有些外国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独特的汉译名字,在使用时尤须注意。

例16某媒体《垃圾场上太阳升——太阳马戏发迹史》一文,报道全球最具有品牌价值的马戏团太阳马戏团早期发展阶段,创始人拉里贝特视去“圣佛朗西斯科”巡演为重要目标之一。原稿就使用了该地名的英文音译。而这个地名恰恰有一个中文传统译名“旧金山”。

由此,可引申至另一地名译名差异问题,就是港台译名与内地译名的偏差。内地与台湾地区有长达三十多年的“完全敌对”状态,相同的文化根基有了各自发展;香港则因其一百多年的殖民史造就了独特的文化面貌,内地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在地名翻译上,虽然都以音译为主,但因用字及音节的取舍不同,往往译法存在诸多差异。媒体在转引外稿或港台信息源时,就要格外留意外国地名的港台译法的转换。

例17以下为港台译法的转换:沙乌地阿拉伯—沙特阿拉伯,赖比瑞亚—利比里亚,查德—乍得,义大利—意大利,雪梨—悉尼,星加坡—新加坡,象牙海岸—科特迪瓦,新西兰—纽西兰,叶门—也门。

例18外国地名在内地的译法,除了传统约定俗成以外,是严格音译,而香港则半音译半意译,如法国名城Cannes,“戛纳”是一丝不苟的内地式音译,“康城”则是典型的港式,音译+类属,最符合语源。

例19某媒体《不能让恐惧掌握一切》一文,原文是“在从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飞往深圳的航班上”,拉各斯曾经是尼日利亚首都,但1991年12月阿布贾成为该国的新首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勾连信息错误。

例20某媒体在报道伊拉克现状时回望漫长的历史,“上千年来流着奶与蜜的两河流域,养育了一代代伊拉克人……”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孕育了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但“流着奶与蜜之地”之说出自基督教文明的《圣经·旧约》,“流着奶与蜜之地”特指“迦南地(Canaan)”——地中海与约旦河谷之间,而非两河流域。

(6)在地图制图方面,近年来媒体使用地图比较多,地图是一大雷区,点位、地名、区域分界线、区域面,点线面都有可能埋雷。

一般而言,知名地点放错位置,如把香港放珠海位置或者上海搁南京了,相对容易发现;如果制图时把某县市级小城移位,正文中又没提及具体位置,或者图、文分别上版无法形成互证关系的,就不太容易审核出来。

例21某媒体《灰霾“巡视组”潜入京津冀》,配图“12个督查地点2013年1月—2014年1月涉及大气污染民众举报案件数量”中,邢台位置稍有误差,应在邯郸以北的河北省境内。

地区分界线、省界或国界,分界线画得偏出去或偏进来,这是线的问题。把某一国家的离岛标成了别国颜色,如把锡金仍然以主权国家用色来标注,这是面的问题。传统纸媒编辑过程中多是出灰样,无法形成明显的色差,如果有问题也不容易发现。特别是绝大多数编校人员对于文字的熟悉和敏感度要远远高于地图,地图的点线面这类基础的事实一旦有错,后期基本上是修正无望。如果出现国境线失准的问题,则事涉政治与外交,兹事体大,不可不察。

某卫视2016年10月9日播出某档综艺节目时,有细心网友发现,大屏幕上出现的中国地图出错,动画素材将中国地图版图标红处理,却未对台湾地区做标红处理(绿圈内所示)。节目播出后,遭到不少网友批评。(视频截图)

例22某媒体报道中国安全局势,初拟配图说明为“中印边境线上,印度军方人员在阿鲁纳恰尔邦的邦拉山口站岗”,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实为中国西藏的藏南地区,我国政府从未放弃藏南主权,也未承认印度对其的主权、控制权,中印双方正在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改为“印度军方人员在中印争议地区站岗”后顺利出刊。

(四)用常识、用发散思维去发现专业的问题、现场的问题

专业语汇与日常信息交集较少,新闻报道中专业语汇的准确性几乎完全依赖采写者提供的第一手信息。新闻现场也是后方校对目力难及之处。要想在专业与现场这两个陌生的领域里发现错误,除了抱有强烈的质疑态度外,还要依赖常识。

例23某媒体《暗瘤——被忽视的儿童癌症》一文中,“孩子淋巴也有了结结,后来发展到肚子疼”中的“结结”应作“结节”。结节,指生物体表面或内部组织中圆形的小突起。此处能够引发质疑继而发现错误,就是起因于,尽管各专业学科中熟悉的专业名词不算多,但以叠字出现的,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个“第一次”值得认真核查一下。果然,“结结”应是“结节”。

以上示例,也许在学有专长的理科生、金融生、掌握原始资料的作者看来,文科生的质疑思路和求证方向很没科学道理,有违自然、人文学科逻辑。可是,所有的表达都是文字的表达,文字自有其关联性——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越深,思维越发散,从文字中发掘的信息就越丰富,就越能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

(一)严格执行发稿流程,避免无谓错误

信息生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采、编、校、审任何一个环节的控制都必须准确到位,任一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发稿错误。在这个维度上,互联网信息生产也不能例外。

1.环节控制:采

自媒体作者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新闻事件的5W1H完整准确。重要信息在第一次出现时要用全称,以便校对以此为标准,统一、核对全文。

2.环节控制:编

编辑过程中,对于流程的执行,普遍偏重“按时”甚至抢发原则,对校对意见的理解和执行及沟通则仍有提高的空间,对送审送校文稿的“齐、清、定”三字原则还需要给予更多重视。

(1)齐:要求文稿、图稿和附件(导读、大小标题、链接、图说等)都齐全无缺。

(2)清:要求文稿或图稿等缮写、描绘清晰,符合排版的需要。

(3)定:要求内容确定,发稿后不再改动。或者说,送审送校的应是准刊发件。

3.环节控制:校

图为2014年12月4日,郑州,河南日报校对室的校对人员在认真校对版面。(资料图)新闻从普通场景的发生到记者的记录再由编辑部的编辑加工变成文化产品,然后借助报纸版面有效传播,这一个个文图新闻通过编前会各部负责人报稿、编辑精心编稿、组版、校对、签付印,最后由印刷厂印成报纸,前后要经历20个小时左右。

(二)提升校对水准

保障文本的文字质量,校对人员责无旁贷且肩负重任,在无原稿的互联网读屏校对模式下,校对的工作范围大大扩展了,既要直接判断文字、语句、语法、标点、版面常识等方面的差错,也自然地被赋予检查、审读及部分传统编辑工作的职能,即检查文本的事实、常识、逻辑错误。

一篇合格的报道,无非是5W1H的有机有效结合,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或错误,大则可能对报道的可信性、权威性形成威胁,小则影响用户阅读感受继而影响对媒体的评价。When、Who、Where这三个要素相对属于静态信息,可以从多种渠道核实其准确与否;而What、Why和How属于动态信息,往往只有现场采写者掌握核心内容。无论是静态信息还是动态信息,要想不出错或少出错,除了作者要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以外,编审校等制作环节在后方也可作充分助益。那么,校对人员该如何应对互联网读屏时代的技术考验呢?

1.以日常积累为基础,结合文本进行常识判断、逻辑关系判断,以发现错误、避免错误

“校异同”模式下,仅仅具备耐心与细心是无法应对电子时代的校对需求的。解决之道:广博知识,快速反应。除此无他。除了对汉字、语法的精确掌握以外,文史地理知识、时事新闻、生活常识等等庞杂信息的大量积累和迅速调取、准确运用,成为校对岗位必须具备的素养与能力。研习和质疑这两项弥足珍贵的品质,开始成为优秀的校对人员的标配。校对人员最需要养成质疑的能力,形成有效直接的质疑思路。越是知识面广阔、积累丰厚、质疑心强的校对,其纠错勘误作用、编辑作用就越能充分体现。

具体而言,一位优秀的校对须具备以下业务能力:

(1)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高度责任意识,了解新闻出版行业规范用语、禁用语,杜绝违法、违背新闻伦理的观点和表述。就新时期媒体涉猎内容之广、报道专业水平之高而言,责任校对应具备全面的学习能力、杂家的素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细腻的语感,能从容应对稿件涉及的古今中外、国际国内、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法律、科技、体育等方方面面的质量要求,以及领先时代、同业的新颖的表达方式。

(2)具备读图时代校对信息图的技术能力。对版面普通制图、信息图制图规范有充分了解,能发现数据错误与制图错误。如信息图逻辑关系及与正文的对应关系、柱状图高度、饼图比例、政区图地形图细节等。

(4)能够发现英文错误,包括拼写错误及折行等排版错误。

(5)能够发现版式规范制作错误,要在校对文字的同时核对每一层级标示是否正确,相应层级内字体、字号、字色是否统一。

2.日常工作中校对的校次分工情况

一校:负责稿件一校,以校错别字、校病句为主,权限为直接修改错别字、语法、标点。确保一校完成后稿件语句通顺,无明显妨碍阅读的硬伤。

二校:清理文字、语句、语法、标点、版式常识等差错,在此基础上校是非,可直接修改一般性的事实误差,确保二校完成后稿件文从字顺,阅读顺畅,无明显版式错误。重点为校是非、校逻辑,以及主配稿口径统一。除没有把握和重大问题须与编辑沟通外,其他问题可直接改正。该校次校对完成的文本应达到准发稿标准。

终校:负责协调统筹校对团队完成全部校对工作,负责全部重点文本的终校,实现对编辑工作的全面拾遗补阙和延伸。该校次完成的文本即可签发。该岗位人员必须确保个人专业业务能力领先,同时有能力有权力处理用户反馈意见,维护编读关系,积累读者及高知类型读者资源。

鉴于互联网读屏时代发稿特点,一般稿件可以合并一、二校次,重点稿件或必要时可进行终校即第三个校次,以求万无一失。

附:出版规范用语摘要浅析

2005年,新华社总编室公布了一批新闻报道禁用词,覆盖范围较广,在实际中需新老媒体严格遵守的是涉及政治、国际关系、法律、民族、种族、宗教方面的内容。篇幅所限,本文仅就其中部分内容略做分析。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这些都是基本常识。须特别注意的是大常识大原则中的细节。

在有关台湾的报道中,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称呼台湾地区领导人是绝对不允许的,即使加引号也不能使用。如行文必需,则使用“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的表述方式。对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无法回避时,表述时均应加引号,如“立法院”“行政院”“监察院”“司法院”等。其负责人及特定成员的职衔亦应加引号,如台湾“立法院院长”“立法委员”“教育部部长”,或使用“××机构”“××机构负责人”的表述方式。

台湾市县级机构及其负责人职衔表述一般不用引号,如高雄市议会、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各党派领导人职衔亦不用引号,如国民党主席、亲民党主席等。

法律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台湾地区所施行的所谓“法律”应表述为“台湾地区有关规定”,不得出现台湾“宪法”“刑法”之类表述。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其中的一些术语如“文书验证”“司法协助”“引渡”等词汇也不应使用于对台各项法律事务。

对台湾与我名称相同的大学和文化事业机构,如“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应在前面加上台湾、台北或所在地域,如“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从事实角度看,也不得使用“台北故宫”的说法)。

对台湾冠有“国立”字样的学校和机构,使用时均须去掉“国立”二字。如“国立台湾大学”,应称“台湾大学”;“××国小”“××囯中”,应称“××小学”“××初中”。

台湾的一些社会团体名称中有“中华”“中国”字样的,如“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均应加引号。

不能使用不当地名。如不得将台湾称为“福摩萨”,亦不得称钓鱼岛为“尖阁群岛”或“尖头诸屿”。如需引用或转述他方报道时,必须加引号。

“福摩萨(formosa)”一词是荷兰语“美丽”的意思。荷兰人占领台湾后称为“福摩萨”,即“美丽岛”,此名有殖民意味,大陆不使用,台湾也不常用,但有些国家由于习惯可能仍会使用。在编译外稿时尤须注意。

在实际报道的文字中,都要注意不能称港澳台为“国家”,而且港、澳、台不得与中国并提而让人误以为是同等地位,如“中港”“中台”“中澳”等都是严重错误。要格外提醒的是,避免间接把港澳台表述为相当于国家的地位,比如“亚洲四小龙是四个经济飞速增长的国家”。制图人员也要留意,图表中香港、澳门、台湾字样不得与中国字样并行,必须出现时,可使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以示地位上的差别。

“台湾”应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可弄混。所以一般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的表述方式。实际应用中,注意避免港澳台人员“来华(公干、访亲)”之类的表达,而应称“港澳人员来内地投资”“大陆游客赴台观光”等。

新闻管理机构发布的禁语中,曾要求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避免形成对澳门事实上的无视。但目前这种用法较为多见,尚未见到媒体因使用“两岸三地”而被批评的信息。

不得使用“北朝鲜(英文NorthKorea)”来称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可直接使用简称“朝鲜”。英文应使用“theDemocraticPeopleRepublicofKorea”或使用缩写“DPRK”。援引外文资料时应避免直接使用“北韩、南韩”之类称谓,特别留意在外稿中的使用。

有的国际组织的成员,既包括国家,也包括地区。在涉及此类国际组织时,不得使用“成员国”,而应使用“成员”或“成员方”,如不能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而应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方”(英文用Members)。

在涉及民族、种族、宗教称谓时,不应使用“穆斯林国家”或“穆斯林世界”,而要用“伊斯兰国家”或“伊斯兰世界”。不应使用“阿拉伯民兵”,而应使用“民兵武装”或“部族武装”。

在报道社会犯罪和武装冲突时,一般不要刻意突出犯罪嫌疑人和冲突参与者的肤色、种族和性别特征。比如,在报道中应回避“黑人歹徒”的提法,可直接使用“歹徒”。

公开报道中不要使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等说法,可用“宗教激进主义(激进派、激进组织)”替代。如回避不了而必须使用时,可使用“伊斯兰激进组织(成员)”,但不要用“激进伊斯兰组织(成员)”。

不要使用“十字军(东征)”等说法。有关极端组织残害人质的报道中,不使用“斩首”,可用中性词“人质被砍头杀害”。

对国际战争中双方的战斗人员死亡的报道,不要使用“击毙”等词语,可使用“打死”等词语。

不要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称为“黑非洲”,而应称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汇。

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最先进”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医药产品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

网络用语中对脏话词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SB”“TMD”“NB”也应避免使用。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要求其通稿中不使用脏话、黑话等。如果在引语中不得不使用这类词汇,均应用括号加注,表明其内涵。

社会生活中的禁语在网络媒体中几近寻常,几乎不再引发管理机构的批评。当然,作为有操守有品格的媒体,在这方面还是可以多留意的。这是媒体自律的重点之一。

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

1.犯罪嫌疑人家属;

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3.采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

4.严重传染病患者;

5.精神病患者;

6.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

7.艾滋病患者;

8.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等。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

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诉,被告也可以反诉。不要使用原告“将某某推上被告席”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句子。民事诉讼称“原告”“被告”,刑事诉讼称“原告人”“被告人”。

不得使用“某某党委决定给某政府干部行政上撤职、开除等处分”,可使用“某某党委建议给予某某撤职、开除等处分”。

在案件报道中指称“小偷”“强奸犯”等时,不得使用其社会身份作前缀,如“一个曾经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写“教授罪犯”。

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也不应误为“检察院院长”。各级法院的最高领导则是“院长”。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新闻报道在涉及民族事务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式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

新华社未明确禁止的是朝鲜族不得简称为“鲜族”。在朝鲜族同胞看来,“鲜族”是严重污辱性的称谓。

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事实上,蒙古族医学在数百年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藏医、汉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结合马背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有鲜明特征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特点。

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僜人”,不得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僜族”等。(摩梭人经历了数百年的民族融合而形成,在中国的民族划分中属于纳西族的一支。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阿诗玛就是撒尼人。贵州穿青人基本已经汉化,1981年民族政策变化,穿青人提出要独立建族。但民族专家费孝通、白寿彝等支持穿青人不成为民族。僜人有约数万人口,我国境内千人左右,主要聚居在西藏察隅一带。)

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混淆,如不能将“高句丽”称为“高丽”,不能将“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泛称为“突厥人”。

“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为一谈。不能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报道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称“穆斯林”。(也要注意不能说“回教”“回教徒”,即使用于我国的回族也不对。在转引外稿时要注意“印尼的回教徒”“马来西亚有多少多少人信仰回教”等不规范表述。)

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要提“猪”“猪肉”。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

有没有觉得规矩太多?规矩再多也得执行,而且还须认真执行,稍有疏失,麻烦就大了……

THE END
1.追债秘籍!快速要回欠款不求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法律,这是为什么呢? 时光莱啦 187跟贴 打开APP 比110还要厉害的4个电话! 黄帅律师 1跟贴 打开APP 小本子又出事了 杨轶 20跟贴 打开APP 未经我同意闯进我家中,能打他吗? 黄帅律师 有房子有身份证的这2种人要哭了 黄帅律师 村霸为什么总能当选村干部 黄帅律师 1跟贴 死刑犯https://3g.163.com/v/video/VCHIRNNNB.html
2.幽梦诗语:这篇文章列举了十位曾在中国各地活跃的“黑老大”,他们这篇文章列举了十位曾在中国各地活跃的“黑老大”,他们的故事如同一个个警示录,展现了权力失控和法律缺失的可怕后果。乔四的“涮冰棍”酷刑,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可见其残暴程度。这些人的嚣张跋扈,并非凭空而来,背后往往有复杂的社会土壤和利益纠葛。https://www.toutiao.com/w/1817219259458628/
3.外交部:中国是法治国家任何机构任何人只要不触犯法律就没有什么这样做会不会损害中国和香港的国际形象?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表示,中国是法治国家,香港是法治社会,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我们支持香港特区执法机构依法履职尽责,任何机构任何人只要不触犯法律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总台央视记者 吴汶倩 靳丹妮)https://news.sina.cn/2020-08-11/detail-iivhvpwy0458219.d.html
4.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考生回忆版)C.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于2020年底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为我国核裂变堆的设计建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D.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我国成为第四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12.下列四位作家原名与其作品、笔名对应错误的是: http://ahbxgwy.com/item/16032.html
5.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B.民法典是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 C.民法典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D.民法典D.大手笔 笑柄 考虑 A B C D 15. 事实上,数学是非常有创造性的。它看起来总是___,不越雷池半步,然而,16世纪,数学家对某一个问题进发出难以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29142
6.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旷日经久的民法典编纂一直难以竣工。何况“法律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闭合性,否则就无法保证形式理性和规范效力,而强调“情·理·法”的差异化和自组织机制的中国特色以及大民主与强权力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因素则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这样的紧张关系,从围绕三个诉讼法修改的激烈争论中可以略见端倪。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dtxw/info.aspx?itemid=510
7.相邻权民事答辩状(精选12篇)(二)答辩失权的法律后果 一旦出现答辩失权的情况,法院有权将答辩不视为被告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此时法院就可以以这种自认的事实及原告诉讼请求的举证作为依据直接判决。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可以将不答辩以及不应诉的当事人一方直接视为对另外一方当事人举证以及请求的承认,此时法院可以直接判决原告诉讼请求成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9cd45q0.html
8.抄袭模仿,还是对话?这是个问题——谈艺术与法律的界限2006年,一个叫胡戈的艺术家将陈凯歌的电影《无极》中的许多片断与《法制报道》中的片断经过剪辑、配音改编成搞笑故事《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本片导演当时也认为“这是一个法律问题”。我当时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与一位中国社学科学院法学所的法律专家对话,他也坚决地认为胡戈侵权,因为胡戈用了《无极》中的素材。我https://www.douban.com/note/311306441/
9.柏拉图《法律篇》概要柏拉图《法律篇》概要 在柏拉图中古注疏文献中,只有这个阿拉伯人卓尔不群,这可能是因为只有这个人摆脱了古代晚期"新柏拉图主义"文人流派的可怕偏见。这个阿拉伯人在思想上的自由与独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拥有的独特的思想处境,那就是在其自身的伊斯兰律法宗教传统与柏拉图所开启的自然理性的哲人传统的冲突中所产生的http://iolaw.cssn.cn/flxw/200705/t20070508_4599783.shtml
10.裴显鼎:不忘初心不负时代大陆观察二、要立志做一名信仰坚定的法律人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有了一个新标签——法律人。不管你们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想到自己的法学院毕业证书,就应该加倍珍惜这个标签,坚定法律信仰,维护法律权威。 呵护良知是法律人的珍贵操守。我不怀疑你们的聪明才智,但才智并不等于良知。王阳明先生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即去http://www.taiwan.cn/plzhx/dlgc/201805/t20180522_11957434.htm
11.公检法是一家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可以说,检察机关既是法律的监督者,也是公共利益的代表。 一般来说,公安机关是侦察机关,检察院是监督和刑事起诉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对于刑事诉讼来说一个案子立案以后,先由公安机关侦察,收集证据,如果认为要起诉就把所有案卷资料移送至检察院,如果检察院审核后决定起诉,就会由检察院起诉,由法院审判。 对于民事和行政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77370236.html
12.中国法院网在唐克谊眼里,老郭是个“可恶的男人”。2008年,郭兴利获得“全国优秀法官”荣誉,县法院特别奖励他携家属一起出去疗养。唐克谊计划去丽江,可郭兴利却是一忙再忙,这事就这样耽搁下来。在唐克谊的朋友圈留下一个“笑柄”,大家说:“是不是你老公说谎哦!咋个五年了都还没有去旅游呢?”尽管郭兴利是这么“可恶”,但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getjudgeinfo/2014/02/recommend_id/32/id/0010bx006000000.shtml
13.试论中国刑法中的强奸罪/陈杰华中国是个强调人情和人伦的社会,如果妻子控告丈夫强奸罪,主流社会绝不会褒扬她为妇女性尊严而战。相反,她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好友、邻里等很可能批评和责难她,令她成为流言蜚语的笑柄。这种家族的批评和责难与社会舆论的沉重压力,非常人所能够承受,它比丈夫强迫性行为的伤害,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婚内妻子以强奸罪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7873&page=2
14.柏拉图:法治政体类型学的始创这就从根本上把法律统治从城邦或国家的必备要素中排除出去了,从而把“哲学家的统治”与“法律的统治”对立起来,并用“哲学家的统治”否定了“法律的统治”。[6]正因为这一观点,“哲人政体”通常被视作人治而非法治的政治模式。 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国家篇》,亦可谓“论正义”。众所周知,在古代罗马,正义恰恰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58440
15.www.zjmj.cn/ttkll12“这是一个重建的过程,现在的巴黎没有明星球员了,他们都走了,现在的球员在法甲已经足够出色,但是在欧冠还缺乏经验,而这需要时间。巴黎会进入欧冠前24名的,现在需要耐心,足球就是需要耐心。你们想解雇恩里克?那能换谁呢?” 然而,当地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悲剧会发生在这个被认为“全美最安全城镇之一”的地方。 https://www.zjmj.cn/ttkll12_04/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