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的法律视角解读

在影片的结尾村长被公安机关抓走的时候,秋菊的眼神是疑惑与不解的,这充分显示出了这种结局是与秋菊的初衷大相径庭的,是与她所要的“一个说法”是相违背的,因为她根本无法理解政府的这种行为,从深处去理解就是其不了解国家的法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国家法律实际上并未实现所预期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与成效,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矛盾双方并不真正理解国家的法律,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国家法律功能的实现;二是从维护乡村正常生活秩序去看,把村长抓走不但维护不了当地的稳定,反而会使得原有秩序陷入混乱,而且会让秋菊成为当家一同指责的对象,使其陷入更加困窘的道德境地。

二、民间规范的存在意义

在《秋菊打官司》影片中的秋菊与村长之间的冲突,我们应该首先明确不论是运用自发形成的民间规范还是诉诸于法律的强制性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纠纷、平息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而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与实际情况就显得很重要了,不能盲目的认为或者直接采取所谓的正确的处理方式,而是应该从根本上对矛盾加以处理,达到双方都预期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特殊情况,邻里之间的小事、琐事等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而且矛盾过后继续来往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这种情形下贸然的将法律介入进来,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法律成效与社会成效,甚至会激化民众之间的矛盾,使得矛盾愈来愈尖锐,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极其不利的。

中国历史无讼、耻讼等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深入人心,致使疏离法律、抵触法律的心理与行为依然影响着每位中国人,尤其是在人情关系、熟人关系等比较注重的当今社会,尽管法律观念被大力推广,但是依然融合着大量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尤其是影片中的秋菊所处的农村社会环境,村民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等意识更为鲜明,虽然村民对法律也有一定的认识,但一旦法律和人们心中的伦理观念相冲突的时候,人们表现出的还是对法律的排斥态度,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民间规范在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稳定方面依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三、法律下乡的正确途径

(一)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民间规范之所以在当今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关键就在于人们的法律意识观念比较淡薄,对法律法规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全面,社会中并未形成知法、懂法与用法的环境氛围。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全面的法律意识,例如,在公共场所制定宣传板、宣传标语,在农村、城市等街道拉条幅,鼓励拍摄更多的法律宣传类的影视作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播放法律常识等等,让人们随处能够听到、看到有关法律的各种知识,促使人们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营造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执行法律等的良好氛围,促使人们扭转传统的道德规范意识,树立现代化的法律观念,提升民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④

(二)法律和民间规范的相互结合

我国现代法律社会的构建并不是对民间规范的彻底取代,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结合运用。对于严重违反法律制度与社会规范的人,要通过运用法律手段加以惩治,并辅助运用民间规范对行径恶劣的不法分子进行教育、引导与鞭策,从而弥补国家法律在柔和性方面的欠缺与不足。要实现法律与民间规范交叉使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确保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并重原则,完全依赖法律的科学精神会造成对法律本质的异化,在解决部分问题的时候埋下其他的不稳定因素,而如果完全依赖民间规范的人文精神却又会导致人治现象的泛滥,对于一些重大社会冲突与矛盾无法加以解决,因此,在融合法律规范和民间规范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合理的应用原则。

THE END
1.《秋菊打官司》的法律视角解读同样作为现实生活的折射,法律法规则与影视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因为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逻辑的严谨与规则的缜密,将现实中的法律经过电影的艺术加工与展现,呈现出来的便是各个银幕上的画面,从而让观赏者欣赏到生活中蕴藏的艺术,并对艺术性的生活加以认真思考。《秋菊打官司》作为反映我国农村百姓法律意识的典型影视作品,https://la.swupl.edu.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64549046&wd=&eqid=ac7ff1260012073d0000000264297282
2.要命的地方:《秋菊打官司》再解读法信要命的地方:《秋菊打官司》再解读 赵晓力 清华大学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摘自《秋菊打官司》片头曲 从苏力几年前在法学界讨论《秋菊打官司》开始,冯象、江帆、凌斌[1]等等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随后,已经把《秋菊打官司》构造成在中国讨论“法律与社会”的一个经典电影文本。本文权且作为对以上几位讨论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06623
3.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篇].docPAGE PAGE 1 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4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秋菊打官司法律分析(一) 法律意识的觉醒? --《秋菊打官司》的法律反思 摘要:秋菊,一位普通的乡村妇女,为讨说法不辞艰辛依次到县里、 市里申诉。最终结果却与她的期望相反。这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826/8012056076001121.shtm
4.《秋菊打官司》影评分析(秋菊打官司)影评一、《秋菊打官司》剧情回顾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为了自家的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下身要害,整日躺在床上干不了农活。秋菊此时已有了6个月的身孕,丈夫被踢伤,她便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认为这件事一定得找个说理的地方。于是,便挺着大肚子去乡政府告状。经过乡政府李公安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278448/
5.批判法律理论的谱系——以《秋菊打官司》引发的法学思考为例展开这项研究首先就要矫正目前法学界主流的、以“法律与文学”视角对《秋菊打官司》展开的研究,这构成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第二部分分析苏力的文本,指出苏力的批判法律理论实际上是基于一种法律多元主义来批判一种源于西方普适主义的“法治理论”,而他秉持的是一种功能主义法治观。苏力的批判法律理论https://www.pkulaw.com/qikan/971f4cab6afebf63f62e4b451c6a7e41bdfb.html
6.法律教学方法(精选十篇)一、解读法律信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汉语法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法律信仰”问题的研究结果, 力争在中国语境下解读法律信仰的内涵, 期望在国内营造一种“崇尚法律”的精神氛围[1]。凡是法律, 都有一个服从还是不服从的问题, 其背后隐含的常常是对于法律的信还是不信的主体心态。所谓法律信仰, 就是人们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7p8jy5.html
7.中国法学期刊网苏力从“秋菊的困惑”入手,秉持法律多元主义理论和功能主义法治观对主流的西方普适主义权利法治观展开批判,从而希望建构一种吸纳中国本土资源的法治。此后,对《秋菊打官司》的解读形成两个批判法律的理论高峰。一个是冯象从基督教理论和共产主义学说的左翼立场出发对法治实践趋向于全球资本帝国“法治行省”的批判,另一个http://www.zgfx.chinajournal.net.cn/WKA2/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ntentID=c9286f2c-2622-4212-80ea-aede51f2542e
8.《被告山杠爷》影评9篇(全文)电影《被告山杠爷》和《秋菊打官司》应该是中国法律电影的发轫之作。看到结局,我竟然哽咽了良久,没有想到这样一部老电影居然让我引发了内心的悲悯。 伴着片尾一声尖锐的“杠爷”,一辆公安车缓缓驶出了大山。我小时候经常去农村,虽不至于像堆堆村那么偏僻,坐落在一座大山的山坡上,但村里的瓦房,乡民,看起来还是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srk2xfd.html
9.也谈《秋菊打官司》的法律漏洞当我看过《秋菊打官司》影片之后,首先给我的感觉是自然、朴实和没有过多的做作,《秋》片能够在威尼斯拿到“金狮奖”也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影片中有几处法律漏洞甚至错误,使我对《秋》片的美中不足甚感遗憾。其一,混用了“被告人”和“被告”两个法律概念。一般讲,刑事诉讼中犯罪人是已经确定的,适用“被告人https://wh.cnki.net/article/detail/DYPJ199308047
10.秋菊打官司观后感法律角度法律基础课结课了,最后一节课,观看了《秋菊打官司》,在最后居然还要写观后感,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秋菊打官司》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农民王庆来与村长发生冲突,被村长踢伤。王庆来的妻子秋菊忍不下这口气,找村长论理,村长不肯认错。为了讨个说法,秋菊带着六个月的身孕,踏上漫长的告状之路,她从乡里.https://www.unjs.com/h/b/78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