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融资性贸易”法庭现场,区别“真实贸易”与“融资性贸易”约定货权交易国资委

云南省国资委2023年第四期“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公布,其中有一案例就“真实贸易”与“融资性贸易”的区别做了详细解释。

案情简介

A公司与B公司签订《某冶金产品买卖合同》一份,约定A公司向B公司出售某冶金产品百余吨,单价X万元/吨,合同金额数千万元,同时还约定A公司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交货,B公司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三个月内付清全款,A公司在发货后当月向B公司开具全额增值税发票。合同签订后,A公司按合同约定向B公司完成货物交付,B公司在付款履行期届满后迟迟不履行付款义务,A公司经多次催告未果后,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裁决结果

本案的争议焦点之一为本案双方的基础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名为买卖合同实为企业借贷关系的情形。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原告A公司、被告B公司双方间通过签署买卖合同约定了标的物种类、交货方式、价款支付方式等,符合买卖合同基本特征,同时A公司又通过发货通知单、入库信息单、出库明细表等转移货权履行交货义务,并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具对账单等方式固定债权。

B公司在A公司发货通知单上盖章、在对账单上签字等方式确认收货及货款总额,同时又履行偿付部分货款,B公司并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双方买卖合同关系下隐藏借贷合意及事实,也不存有A公司将资金直接汇付给B公司的行为,故其抗辩双方之间属于借款合同关系,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关于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规定,故法院对其辩称不予采纳,并判决原告A公司胜诉,被告B公司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根据被上诉人A公司在一审中提交的证据,查实被上诉人A公司与上诉人B公司之间存在订约、交货、开票、付款、对账之关键事实,并据此认定本案买卖合同合法有效;A公司经二审法院要求,又补强提交了以证实货物仓储、交割的客观信息,进一步夯实了买卖合同关系的确立。关于B公司庭审中提交的有关案外人C公司参与贸易链条,构成隐藏借贷关系的证据,二审法院认为B公司提交证据仅能证明B公司的货源上游系A公司,下游系案外人C公司,已知的贸易链条仅此而已,无法印证其所谓的隐藏的借贷关系形成,或A公司与C公司存在关联和串通。据此,二审法院驳回B公司的上诉申请,维持原判。

案件启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五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第五百九十六条规定:“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国务院国资委在答复“融资性贸易的具体界定标准是什么?”的回复中以《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国资财管〔2017〕652号)的规定作为判定是否为融资性贸易的标准,具体内容为:融资性贸易业务是以贸易业务为名,实为出借资金、无商业实质的违规业务。

其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主要特征有:一是虚构贸易背景,或人为增加交易环节;二是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均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或上下游之间存在特定利益关系;三是贸易标的由对方实质控制;四是直接提供资金或通过结算票据、办理保理、增信支持等方式变相提供资金。

以上事实在法院判决中被作为论证要点使用,是法院做出A公司胜诉判决的内容支持。本案为“真实贸易”的判定提供了参考标准。作为本案的焦点,法院审理过程中对合同性质的认定一定程度上具化了判断贸易真实性的标准。

考虑贸易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无法通过穷尽列举的方式对融资性贸易形式加以禁止,但结合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国资财管〔2017〕652号)指出的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四个特征,我们仍然可以提炼一些要素作为真实贸易业务的关键标准:订立权利义务明晰、条款完备的买卖合同;严格控制货权、主动承担货物风险;对业务合作方开展深入的背调等,都是避免被动陷入“融资性贸易”的有利手段。

为了帮助更多国企供应链公司能够规避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循环贸易”的陷阱中,做好风险控制,我们联合5位业内实战专家,在上半年连续开展了8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整改、风控强化与保量增量专题培训”,通过在郑州、深圳、南京、武汉、南宁、南昌、合肥、成都、贵阳九大城市开班,吸引了300多家大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民企、金融机构的600多位骨干精英前来参训,其中不乏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层,带着10人、20人甚至30人团队,跟着5位老师学习合规整改、供应链风险控制、货权管理、服务产业集群、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等超干货内容。

第十期课程将于9月13-14日在济南举办,5位实战派导师将重点围绕以下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授课,以案说法,并现场解答学员碰到的业务难题:怎么快速检测自己的供应链业务在合规层面是否过关,应对短期监管审查?制度流程、业务拓展、财务记账、合同签署、业务运营等层面分别怎么做好合规整改全流程风控、全员风控怎么实现?有效的内控体系怎么构建?怎么做才能按全额法记营收?审计师是怎么判断企业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的角色?即使业务真实也可能会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循环贸易坑中,怎么规避找个国企仓合作、签好合同、派人到现场都不一定能管住货,怎么做才能实质控货最近很多国企纷纷成立货权管理部门,但新成立的部门该怎么做好货权管理?真实业务场景中只能原地货转、直发或瞬时转移怎么办?什么才是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主业?没有主业怎么办怎么从当地产业集群要营收和利润团队没那么多人,要实现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怎样与外部民企协同合作?央企去金融化背景下,未来国企供应链公司还能做资金驱动业务吗?如果抽贷了会怎么样?想要营收,但不允许转嫁风险怎么办?

磨刀不误砍柴工,2024国企供应链公司想把业务做好,这堂实战课你少不了,现在还有少量名额,抓紧扫码报名~

THE END
1.融资性贸易和贸易性融资的天壤之别在商业领域中,融资性贸易和贸易性融资是两个容易被混淆但又有着显著区别的概念。 尽管它们都涉及到贸易和融资的结合,但两者的定义、目的、主要形式及特点存在显著的区别。 融资性贸易的具体界定标准是什么? 《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国资财管〔2017] 652号)规定,融资性贸易业务是以贸易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3/01/39576352_1127722799.shtml
2.融资性贸易和供应链金融区别EFEC产链网:供应链金融融资性贸易和供应链金融区别 2023年2月,国资委网站政务咨询栏目中,关注度高、互动多、点击量大的问题就是“融资性贸易的具体界定标准是什么?” 国务院国资委答复:《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国资财管〔2017〕652号)规定,融资性贸易业务是以贸易业务为名,实为出借资金、无商业实质的违规业务http://www.top-scf.com/zixundongtai/qianyanzixun/3224.html
3.融资性票据和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哪?爱问知原则上可由该企业自由合法支配。而融资性票据由于其目的是低成本获取银行信贷资金,总是伴随着贴现行为,https://iask.sina.com.cn/b/6eg5l0ZIWcf.html
4.供应链金融与融资性贸易的本质区别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和融资性贸易作为两种重要的金融服务方式,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二者在表面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实际操作和监管层面却存在显著区别。尤其是很多国央企貌似在做供应链金融,实则搞成了融资性贸易,造成损失事小,违规可就不好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分析供应链金融与融资性贸易的本质区别,并探讨其各自的监管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0224018.html
5.对融资性贸易的法律分析我们参与过的青岛等港口爆发的氧化铝电解铜事件、宝诚国储保税仓仓单贸易欺诈案、上海钢贸危机纠纷等案件均为名为货物交易实为融资的实例,不仅金额和风险巨大,而且法律关系复杂,给正常贸易、信用保险等业务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此类案件的贸易模式中,贸易公司与上下游建立一连串的买卖关系,运用资金参与到各个买卖https://www.junhe.com/law-reviews/680
6.干货最高法审理“融资性贸易”纠纷的认定要点与裁判路径海报自2013年以来,国资管理部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大宗商品经营业务风险防范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13】31号)、《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国资财管【2017】652号)、《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关于中央企业融资性业务风险有关情况的通报》https://www.sphere-logic.com/newsinfo.aspx?Newscateid=40&Newsid=203&News_Id=203
7.融资性贸易合同究竟有无法律效力.1、融资性贸易合同究竟有无法律效力 作者:王英波 王燕(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5-11-10经济参考报企业间进行大宗商品的贸易融资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作法,但近年此类贸易由于贸易链条某一方资金链断裂而危机频发。关于融资性贸易合同的合法性,我国没有效力级别较高的法律、行政法规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3527461.html
8.解密大宗商品贸易:国企如何识别并规避潜在危机!此类买卖型融资性贸易与分类为托盘贸易的融资性贸易模式较为相似,货物交付过程中对货物转移的风险及对货物的控制权都由资金需求方承担,与分类为托盘贸易的融资性贸易最大的区别在于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的买卖法律关系变为委托法律关系。 【相关案例】(2014)民申字第1178号—唐山建源钢铁有限公司、吕金弟等与厦门成https://10000link.com/gyljr/newsdetail.aspx?doc=2024040890005
9.大宗商品贸易模式及风险识别——基于贸易融资方式真实贸易资金本文为系列研究第一篇,主要从国内大宗商品贸易基础的贸易模式入手,逐步衍生至贸易融资和融资性贸易等业务模式,通过梳理贸易融资模式流程测算真实贸易业务的资金需求量及周转效率,最后结合环节模式易出风险点,总结风险识别方法。 一、大宗商品贸易流程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644/4122339
10.融资性贸易的概念是什么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一)融资性贸易以真实贸易的存在为基础。 (二)金融机构在融资性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融资性贸易多见于大宗商品贸易。 (四)融资性贸易依靠大宗商品本身的价值或未来的交易状 况来保障其安全性。 (五)在融资性贸易中,金融机构的授信理念比较特殊。 https://www.lawpa.cn/changshi/477591.html
11.融资性贸易特征(精选5篇)1.2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供给与创新加快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正在推进自身经营模式转型,将发展包括贸易融资的中间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提高精细化经营能力的要求下,逐步转向重点经营中小客户乃至小微客户。 1.3金融需求https://www.1mishu.com/haowen/170202.html
12.无实物交易“融资性贸易”中的刑事问题在本次铝锭仓单爆雷事件中,由于尚未披露完整信息,难以对交易实质作出清晰判断,但我们判断,货主和出资方的交易模式很可能是没有真实买卖意图的“融资性贸易”。从以往司法实践来看,这类“融资性贸易”往往是滋生各类犯罪的温床,从曾经盛极一时的钢贸交易,“青岛港”事件再到今天的铝锭仓单爆雷事件,可以说太阳底下并没http://www.cqlsw.net/lite/word/2022062739153.html
13.司法实践中对融资性贸易的认定及处理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司法实践中对融资性贸易的认定及处理 在《最高人民法院商事裁判观点》一书中,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认为:融资性买卖的实质为融资,与真实买卖性质不同,应加以区分。实务中,应根据当事人的交易目的、合同价款是否合理、标的物是否实际交付流转、交易过程是否符合常理、当事人一方是否只收取固定收益而不负担买卖风险等,http://www.yzsylaw.com/articles/show/537
14.中国金融法治研究中心通过检索海量生效裁判文书发现,融资性循环贸易因涉及交易主体众多、标的额大、交易模式复杂,当事人签订买卖合同的真实意图和表面意思不一致导致审判实践中产生法律关系认定不清、表面行为与隐藏行为效力认定难等困境。通过对融资性循环贸易纠纷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求此类案件的共性与规律,对于统一类案的裁判标准具有重大的https://cfr.swupl.edu.cn/xsdt/0794790a77c040159ccdcda986f56bd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