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为客户着想,卖散装茶的商家,提供一个包装袋,好让你作为礼物互赠亲友。你也可以指定为哪种包装,或铁罐或纸袋等,可是没想到因为这事现在惹上了麻烦。
临时包装被举报为三无产品,商家很郁闷
高先生表示,这个茶本来就是散装茶,为给客户方便,人家要求我们怎么给他装,我们就怎么装,一般都以通用罐子装给人家。
多个商家被起诉,怀疑遇到职业打假人
高先生讲,像他们这些卖散装茶的给顾客提供包装袋或者包装盒已经是多年来的惯例了,从来也没有出现问题,这一次和他一样,碰到类似情况的还有德兴茶叶世界的多家门店。
其他店主也表示,如果我们卖的茶叶质量有问题,我们会负责到底。但是我们卖的是散装茶叶,他们要求找一些东西包装起来,总不能让他们用手捧着回去吧?然后他们买完之后,转过身就说我们的茶叶是三无产品,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那我们真的很难接受。
另一位店主陈女士描述买家过来的情景,他们坐下来喝两杯茶之后,他就会要求把老白茶找出来,就是要喝老的,要贵的,就说他要送礼。
商家进货渠道正规,面对媒体当事人却不愿多说
抽检合格,包装问题律师这么说
罗湖区茶行业协会秘书长表示,事发之后,他们也对多家茶行的茶叶进行了抽检,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市场里面还没有发现有变质伪劣的产品。
律师李军表示,这种临时性的包装,它只是一种处置方式,它不是这个工商所要求的标识性的产品。所以他没有义务,一定要注明这个生产厂家,里面的品质啊。
这起事件确实很令人起疑,来购买的东西的买家肯定是知道茶行会用临时包装为买家打包的,就像超市时你买菜我总得提供购物袋给你才方便吧?这完全就是为了方便买家设置的,现在反过来反咬一口,商家怎么可能不气愤。
延伸:类似手法,深圳宝安也发生过
由这件事,也令我们想起在5月份报道过的类似事件,宝安的一些手机维修店,因为在2019年的时候有人上门推销U盘,价格不贵,利润还可以,不少小店就进了货,放在店里卖。可是到了2021年,大伙突然就收到宝安区人民法院的传票,被起诉说他们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要求赔偿3万元,涉及的小店多达40余家。
店家纷纷表示这是给人下了套,自己是被坑的。但是,店家却都拿不出进货的单据,光凭嘴说难以为证。而茶叶被起诉为三无产品事件却有所不同,商品都是比较贵重的,进货有单据,有检验报告,相对来说申诉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结语
从当事人敷衍记者来做法来看,他自己是心虚的,要不然大可向媒体吐槽一下你的不满,何必回避呢?商家自此恐怕也要更谨慎的给客户提供临时包装了,或许会把包装直接给客户,自己回去装袋了。对此,大家觉得怎么办才稳妥呢?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