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的基金会们:像商业一样运营慈善界面新闻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建立,开创了现代美国基金会模式,也影响了全世界。此后一个世纪中又先后建立了十多个基金会。

中国公益研究院·2017/03/2118:16

“像商业一样经营管理慈善。”

19世纪80年代约翰·D·洛克菲勒提出这一理念,在这一理念引导下,洛克菲勒家族逐渐开始从直接零散式捐赠向科学、专业化、机构化运作方向转变。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感知和社会发展议题的深刻洞察,更在于用专业的方式来运营慈善事业,其创新堪称行业典范。

聘请专职的慈善事业经理人是洛克菲勒慈善事业步入专业管理之路的开端。建立基金会这一长期散财渠道则是洛克菲勒家族慈善彻底走向现代慈善最重要的标志。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建立,开创了现代美国基金会模式,也影响了全世界。此后,为了扩大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事业和传承家族慈善文化,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相继成立,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又先后建立了十多个基金会。同期,洛克菲勒家族还建立了多个信托基金与洛克菲勒公司,来管理家族成员的资产,为家族慈善的持续发展开源。而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RPA,RockfellerPhilanthropyAdvisor)的诞生,将家族私人慈善服务扩大到面向世界慈善咨询,加强了家族与全球慈善界的联系。

如果老洛克菲勒只是一个普通富人,或许他会仍然坚持着这种零星积累、细水长流的单纯捐赠模式。但凭借在石油业的叱咤风云,老洛克菲勒创造了巨额财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1910年,当其财富总量达到近10亿美元之后,这笔巨大财富的管理成为一个问题。

老洛克菲勒一向严谨、审慎,他意识到这笔巨大的财富必须以适当的方式花费或者投资,否则将遗患后代。除了向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等工商业投资,以保持财富的升值,他投入更多的资金到慈善事业中去,以让财富获得最好的归宿。

随着老洛克菲勒财富与名气的与日俱增,向老洛克菲勒寻求经济支持的求助信也如同雪片般飞进他的办公室。老洛克菲勒认为将这些请求拒之门外或转给别人都是不人道的。他试图阅读每一封来信,并在对每一个求助要求进行评估后作出最恰当的捐赠。

为此,他的最终解决办法是聘请浸礼会主教弗雷德里克·T·盖茨帮助他处理慈善捐赠,并为他制定一个更加周全、更加系统的方案,包括对申请资金资助的所有个人和机构进行评估。盖茨是个管理天才,很快使一切工作步入了轨道。通过调查,他发现老洛克菲勒支持的很多机构都存在问题。这在当时是个常见的现象。同时他还发现老洛克菲勒的多项商业投资都存在风险。盖茨临危受命,组建了老洛克菲勒的个人办公室,并重新规划了多项投资,此后又成立了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办公室决定了洛克菲勒一半以上的财富的分配。

盖茨的到来,以及后来小洛克菲勒对家族慈善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帮助洛克菲勒家族慈善进入一个“科学慈善”的新纪元。二人敦促老洛克菲勒用他快速积累的财富建立和资助专门的慈善组织,来引导对特别议题的捐赠。

盖茨和小洛克菲勒一再完善对海量求助信的分类与评估系统,并试图逐一回复每一封来信。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是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意识到必须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处理这个问题。

除了无法应付多如牛毛的慈善求助,成立基金会的初衷还来自于老洛克菲勒一直身负的责任感:他认为自己不仅有责任给予,更有义务让捐赠成为助人自助的途径,“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他深信“给钱很容易造成伤害”,需要做到“聪明慈善”。

实际上,将财富投入到专业慈善机构当中,也是洛克菲勒认为对后代负责的选择。因为如果财富得不到有效的安置,而子孙又不具备管理巨大财富的能力,那么,财富必将成为后代的庞大累赘。正如盖茨对老洛克菲勒建议的那样:“你的财富已经积累起来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安排,它将压垮你的子孙。你必须做点什么”。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应运而生,它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个专门管理用于慈善目的资产的机构,以“促进人类一切福祉”为宗旨,着眼全球的慈善事业。

洛克菲勒基金会是洛克菲勒家族最重要的慈善管理机构与散财通道,尤其是在20世纪前半期,在其他家族基金会尚未成立的时期。老洛克菲勒及小洛克菲勒的大部分重要资助项目与创建的多个慈善组织,都是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资金和实施的。老洛克菲勒向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的捐助在10年内共计大约1.82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0多亿美元。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发展历程与模式可看作是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事业甚至美国家族慈善的一个缩影与典型,是美国家族慈善事业走向现代管理模式的重要代表。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始于对家族慈善文化的传承和家族团结的认同。据戴维的回忆录描述,在20世纪四十年代,已逾六旬的小洛克菲勒仍然是家族财富和慈善事业的“统帅”,下一代洛克菲勒兄弟5人却已纷纷步入不惑、而立之年。兄弟一代希望加快接管家族事业的进程,组成了对小洛克菲勒的“统一战线”,兄弟们大约每两个月会面一次。会面的目的,一方面是更加有效地管理家族事务,另一方面让兄弟间保持个人层面的联系。兄弟间在慈善事业上的兴趣存在很大差异,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经济状况来对慈善组织的请求做出不同的回应。

在定期的会面中,洛克菲勒兄弟们确信在慈善领域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加强彼此的联系、协调彼此行动、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于是,他们决定成立一个机构,即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作为协调兄弟间慈善活动的媒介和增强兄弟间联系的纽带。

1940年,家族第三代洛克菲勒五兄弟: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尼尔森、劳伦斯、温斯洛普和戴维共同建立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以“建设一个更公正、持续与和平的世界”为使命。

1954年,小洛克菲勒的长女巴比斯·洛克菲勒加入兄弟基金会理事会并一直担任理事至1976年离世。1951年,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获得小洛克菲勒提供的一笔数目可观的资助,并于1960年获赠其一大笔遗产。1999年,兄弟基金会通过合并了CharlesE.Culpeper基金会,总净资产达到近6.7亿美元。截至2012年6月,洛克菲兄弟基金会投资净资产价值达7.39亿美元。

从建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按照其建立初衷为家族第三代洛克菲勒的个人慈善事业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如资助成立了包括约翰三世的人口委员会、尼尔森的美国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协会和劳伦斯的杰克逊洞穴保护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为林肯中心的建设、威廉斯堡的修复提供了资金,并向多个传统的社会福利机构、教会团体和医院捐赠。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基金会的活动重心转向政治方面,在这个时期成立的特别研究计划总委员会,成为洛克菲勒家族影响政府政策的重要据点。

到六十年代中期,家族第四代更多地承担起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责任,并通过基金会寻求他们自己的慈善诉求。在受民权、社会主义以及反战思潮影响的家族第四代的领导下,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对民权与机会均等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此外,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还保留了CharlesE.Culpeper基金会在艺术、文化、教育、健康卫生等领域的慈善传统。

从成立到2000年这六十年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对慈善活动捐款总额达5.26亿美元。当前,在一个新的项目体系下,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围绕民主实践、和平建设、可持续发展这三个主题开展工作。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确定几个开展跨项目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关键地区”,这些都是涉及地方、民族国家和跨国界层面,对基金会关切议题有重大意义,将对周边产生非同一般影响的地区。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会根据世界局势变化来确定“关键地区”,目前包括纽约、西巴尔干地区和中国南方。

在机构治理方面,1952年,基金会创始者们开始吸纳非家族成员进入理事会。1958年,第三代洛克菲勒兄弟的嫡长子(女)们进入理事会,1992年,家族第五代嫡长子(女)进入理事会。至今,洛克菲勒家族共三代人近40位成员,都曾担任兄弟基金会理事,包括两位顾问理事与一名理事长。当前,基金会理事会共有理事成员20位,有5位家族成员位列其中。家族成员包括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尼尔森、劳伦斯等人都曾担任基金会主席,但到1958年后,基金会的五任主席均由非家族成员担任。

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是家族第四代开展慈善事业的主要媒介。为了扩大约翰·D·洛克菲勒及其之后的三、四代洛克菲勒家族成员的慈善事业,小洛克菲勒的第二任妻子玛莎和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劳伦斯、尼尔森及戴维在1967年建立了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

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一直保持着慈善战略上的远见,并格外注意创新慈善事业。在运作模式上,洛克菲勒基金会结合了资助型与倡导型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边同大多数基金会一样,向NGO提供资金支持;一边通过直接运作项目来解决社会问题。

迄今已有超过40位家族成员在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理事会工作过。当前,基金会理事会共有13位成员,其中三位是家族成员,其他理事是来自商界、学术、NGO等领域的非家族人士。理事会治理结构详见图2。

在经济大萧条后,美国政府大幅提升赠与和财产税税率的政策,迫使小洛克菲勒加速家族财富的传承。1934年,小洛克菲勒为其妻子及六个子女分别设立了信托基金,其妻子的信托为1800万美元,6个孩子分别得到1600万美元。这些基金现在控制了洛克菲勒集团(以前称为洛克菲勒中心)90%的股份。

1952年,小洛克菲勒又为孙辈设立了一系列不可撤销的信托基金,为洛克菲勒第四代提供了未来经济保障。据统计,小洛克菲勒设立的信托总资产达7亿美元,包括1934年的6亿美元资产及1952年的1亿美元资产。股票与债券是信托资产投资的主要方向,其中1934年信托股票资产占90%,1952年信托股票占74%。

信托基金的受益人是小洛克菲勒的后代,一份信托协议对应一位受益人,信托本金自动传给其受益人的子女。受益人在30岁之前只能获得分红收益,不能动用本金,30岁之后可以动用本金,但要经过信托委员会同意。信托的委托人是小洛克菲勒,形式是不可撤销信托,即信托协议不可以被更改或终止,除非受益人同意。虽然这一协议意味着,委托人把资产注入信托基金之后,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该资产的所有权以及控制权,但却可以保证在有效避税的情况下,家族财富能至少被传至第四代。

洛克菲勒家族的资产管理最早始于约翰·D·洛克菲勒在1882年设立的家族办公室(familyoffice)。1979年,在家族办公室的基础上,洛克菲勒有限公司(Rockefeller&Co.)成立,并在1980年发展成为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的投资顾问公司,并开始向家族以外的投资者提供咨询与资产管理服务。

当前,洛克菲勒有限公司管理着家族内外部个人、家族、非营利组织等350亿美元的投资。在洛克菲勒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有5位家族成员,包括名誉主席戴维·洛克菲勒。

为了更好地为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事业开拓了慈善咨询业务。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事业的咨询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1891年,老洛克菲勒聘请弗雷德里克·T·盖茨做他的慈善事业顾问,并聘用了其他一些专业管理人士为家族成员提供慈善捐赠的咨询建议和管理。

第二个阶段是洛克菲勒成立了专门的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将慈善事业作为家族事务的重要管理部分。老洛克菲勒和小洛克菲勒一直以一种非正式的工作模式,聘请一批专业人士帮助管理家族的商务活动和慈善活动。

第三个阶段是成立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RPA)。这个向家族内部成员提供慈善咨询服务的组织,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咨询机构。

慈善咨询机构的成立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另一方面,二战后,随着家族第三四代人的活跃,家族成员觉得有必要设立不同的部门来处理家庭在慈善、法律、房地产、会计等各项事务。

成立一个独立的慈善咨询机构满足了家族经验传播与专业咨询服务两方面的需求。2002年,慈善咨询事务功能从家族办公室分离出来,成立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RPA),以“帮助全世界的捐赠者开展理性、高效的慈善事业”为使命。除了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从业者出谋划策外,作为洛克菲勒家族同世界慈善互动的一架桥梁,RPA反过来为洛克菲勒家族成员传播了世界范围内的项目经验和创新行动,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开展家族本身的慈善项目。

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提供综合性的咨询服务,包括为慈善捐赠活动提供研究与咨询,为基金会与慈善信托机构开展战略规划、慈善项目,提供完整的项目方案、行政与管理服务,并提供赞助。RPA还掌管着一个慈善捐赠基金,以方便外国客户捐赠、加入国际财团和开展非营利活动。RPA经常就慈善领域议题召集会议、出版知识产品、开展交流活动。

如今,RPA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之一,为70多个国家的60多个捐赠者提供咨询建议,并协助捐赠者们向12个国家每年提供超过2亿美元慈善捐赠,至今已管理超过30亿美元的捐赠。

THE END
1.朱睿——美国富豪为什么喜欢做慈善?(一)今天,美国慈善事业的“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善:政府通过立法和税收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参与慈善事业,鼓励个人与企业向慈善机构捐款;慈善机构又资助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服务、环保等各种公益事业;而企业等营利机构也通过设立自己的慈善机构或基金会等方式,把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作为一个成功企业的重要标志。政府、企业和慈善机构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6238
2.家族慈善基金是什么意思定义:家族慈善基金是由家族成员或个人出资设立,旨在通过资金运作和慈善活动来支持教育、医疗、扶贫、文化艺术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组织。 特点: 家族性:基金会的名称往往带有家族特色,且其发起人、资金来源和管理层通常与家族成员紧密相关。 慈善性: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慈善事业,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回馈社会。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8534e4c86d730eec1e9fd437
3.2018?上海复观律师事务所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家族基金会是2007年由牛根生创立的老牛基金会,之后金光集团创始人黄奕聪先生之孙黄杰胜先生、虞蘅女士夫妇于2010年发起创立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同年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河仁慈善基金会,家族基金会的形式在我国不断发展创新。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到2016年,我国有77个家https://www.fuguanlaw.com/date/2018
4.民营企业家如何通过公益慈善进行“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家族慈善基金会与全国基金会和个人、企业捐赠的首要方向一致,但因其家族属性,关注领域更为为灵活多变和个性化。 从慈善信托的模式来看,自2016年9月《慈善法》颁布以来,慈善信托作为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108302072290777.html
5.公益信托(精选七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目的的公益信托,包括以医院、诊所、某种疾病的患者、医学研究所为受益人而设立的信托,以及通过设立医学研究基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基金、医学奖金等方式资助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信托等。 4 医疗责任公益信托 4.1 医疗责任公益信托模式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f9rq0k.html
6.从公益基金会与慈善信托之制度比较看我国多元化慈善活动模式1. 设立公益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进行慈善项目运营和捐赠 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选择设立基金会以进行家族财富管理及慈善活动的模式并不鲜见,此种方式更符合拥有较大数额慈善财产并希望长期回报社会的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的慈善目的。需留意的是,该等基金会不同于金融投资领域受《证券投资基金法》等规制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a-comparison-of-public-welfare-foundations-and-charitable-trusts.html
7.中国慈善基金会的分类家族基金会和非家族基金会的区别在于:首先,出资的独立性,即家族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某家族的自有资金或者基金会资金日后的增值,而非外部募集;其次,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营,这也是家族基金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后,家族成员持续不断地参与慈善。这是区别一个基金会是否为家族基金会的重要特征。例如海航集团的股东慈航基金https://cn.trustexporter.com/cz5478095.htm
8.家族基金会在我国的设立及发展前景在现实中很多家族往往选择将慈善基金会与信托相结合,这样在信托结构下的家族慈善基金会的管理更加规范和公开。信托机构作为监督机构行使职责,即使基金会停止运作,家族信托还可以继续管控剩余的财产,这样使家族更好地管理好规划财富,更有利于家族事业的传承。 http://www.cnlawweb.net/lite/word/2023102641830.html
9.一心·悦读网–陈一心家族慈善基金根据斯蒂芬·克拉申教授的研究(Krahen, 2016),一个人将通过三个阶段培养读写能力,而第二阶段“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正是本基金会构建阅读文化的理论基础,给予儿童享受阅读乐趣的机会。在学校,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是实现自由自主阅读的方式,在固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阅读他们自由挑选的http://www.cysffreading.org/
10.瓦伦堡家族兴盛史:存在,却看不见的帝国(上)2. 资产配置方式和投资原则 在投资上,银瑞达虽然只持有上市公司的少部分股权,但通常都是最大股东,这为其参与公司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雅各布?瓦伦堡和马库斯?瓦伦堡以及首席执行官博尔杰?埃克霍尔姆(家族外部人士)的领导下,银瑞达涉足了从医疗服务到教育等非上市公司。其中,非上市公司已跃升至银瑞达持https://36kr.com/p/1675778940280577
11.暗金政治:慈善基金会与美国霸权最新章节银培萩著冷战过后,美国基金会的跨国资助以更市场化的方式继续进行。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加文·戴维斯(Gavyn Davies)提出“慈善资本主义”(philanthrocapitalism)概念,用以形容慈善基金会通过商业化的策略来解决其他国家公共问题的行为。2006年,经济学家马修·毕晓普(Mathew Bishop)进一步将“慈善资本主义”一词阐发为“用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836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