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为何偏爱家族慈善基金?看94岁巴菲特如何处置1.04万亿资产家族办公室

巴菲特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富豪的道路,他决定将个人财富的99.5%捐赠给四个家族基金会,而只留给他的三个孩子每人0.5%的遗产。除了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富豪都将部分财富捐赠给了自己家族的慈善基金会。为何欧美富豪偏爱家族慈善基金?慈善基金又偏爱哪些项目呢?

和所有超级富豪一样,巴菲特也在面临一个逃不过的问题——如何分配万亿级别的资产?

在最新的股东信中,巴菲特透露了他的资产分配计划,一个既充满智慧又极具个人色彩的决定。

巴菲特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富豪的道路,他决定将个人财富的99.5%捐赠给四个家族基金会,而只留给他的三个孩子每人0.5%的遗产。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他对财富的看法——“极其富有的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的财富,让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不能多到让他们什么都不做”,也反映了他对慈善的深刻理解和承诺。巴菲特的这一选择,不仅是对个人财富的一次重新定义,也是对家族未来的一次深思熟虑的投资。

巴菲特的孩子们将继承的,不仅仅是一笔财富,更是一份责任。他们将承担起管理家族慈善基金的重任,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福祉。巴菲特明确表示,他的孩子们苏西、霍伊和皮特将成为家族慈善基金的话事人,直到他们自己再做出其他安排。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巴菲特对孩子们的信任,也展现了他对家族未来的深思熟虑。

1.04万亿财产的分配

“死亡总是会来,它会让人生变得无常而残酷。有时候它会造访襁褓中的婴儿,有时候它时隔一个世纪才来找你。回首往事,我已经非常幸运了,不过代价就是现在我的孩子都已经时日无多了,他们分别是71岁、69岁和66岁。”

巴菲特在近日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们写的一封信的开头这样写道。这位94岁高龄的全球最富有的投资人,凭借技术穿越了无数个股市的牛熊,但始终无法阻止死神的靠近。在这封股东信上,巴菲特也透露了自己财富后续的分配。

他指出“极其富有的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的财富,让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不能多到让他们什么都不做。”目前伯克希尔的股份占巴菲特个人总财富的99.5%,未来将捐赠给四个家族基金会,也就是说他最终留给他三个孩子个人的遗产总共只占他个人财富的0.5%。

对于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慈善基金,巴菲特制定了一个基本的规则:任何基金的变动都必须三个孩子同时签名才能生效。这样做能够避免孩子们产生私吞资产的自私想法,因为其他二人一定不会同意。

一听到只留给孩子们0.5%的资产,很多吃瓜网友表示疑惑,不过根据《2024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巴菲特的个人财富约为1.04万亿元人民币,即使是0.5%数字也十分可观了。

被富豪们偏爱的“投资单品”

况且,大部分巴菲特的资产还是通过家族慈善基金辗转被他的孩子们“另类继承”了。

实际上家族慈善基金一直都是欧美富豪们热衷的“投资单品”,除了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富豪都将部分财富捐赠给了自己家族的慈善基金会。

富豪们为何偏爱家族慈善基金?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税收优惠。美国是一个高税收国家,富豪们在财产传承的过程中要过好几道税收的门槛。除了要承担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等联邦税负外,还要承担地方政府征收的各种税负,履行繁琐的申报义务。所以税收优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理由慈善捐赠往往伴随着税收减免,这对于富豪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点。

省去一部分税收问题之外,家族慈善基金也很好的避免了“豪门遗产争夺战”这种狗血剧情的上升。就比如巴菲特,绝大部分资产都直接流入家族慈善基金,这就比一项一项的直接继承给相应的继承人要轻松得多。

舆论影响力,是另一个富豪们痴情于投资家族慈善基金的原因。通过慈善活动,他们可以提升家族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同时也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富豪可能会因为各种社会因素而参与慈善活动,以缓和贫富差距,维护既得利益和保护家人。家族治理和价值观的树立也是家族慈善基金会的一个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家族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争夺资产而导致资本受损。

达到一定财富原始资金的积累后,家族慈善基金会就会开始以多种策略开启对外投资。

大多数基金会采用间接投资的方式,通过投资其他基金来分散风险并获取收益,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风险分散的收益。也有基金会同时进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以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结合直接投资的控制性和间接投资的分散性。

过去几年,很多家族慈善基金也开始“报团取暖”,除了单一家族基金外,也有多个家族联合形成多家族基金的形式。

至于慈善基金们偏好的项目,教育和科研当属第一。

理由也很简单,盖学校、搞科研,既能增加社会名誉,如果真的搞出什么能商业化的科研成果,企业家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加码商业化,所以科研领域一直都是慈善基金非常偏好的投资项目。

这些投资方式体现了家族慈善基金会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使命和慈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家族慈善基金会能够为慈善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资产的长期增值打下基础。

既然是基金会,就要讲究投资回报。不过作为慈善基金也要考虑社会效应。在财务回报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平衡,是家族慈善基金会的重要课题。

他们通过慈善信托和慈善基金会的结合使用,实现资产的有效隔离和保护,确保慈善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同时增强慈善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能力。影响力投资作为一种实现社会效益的手段与慈善并行,这种投资同时追求金融收益,通过投资有社会效益的项目,实现社会和金融的双重回报,从而实现慈善事业的永续经营。

家族基金会通过投资品种多样化、领域覆盖广泛、投资期限分散等方式减轻风险,同时强化监管和审计,确保投资的稳健性。他们运用商业思维进行保值增值,支持开展慈善信托,进行社会投资。

除了家族慈善基金,富豪们想要涉猎慈善行业的方法也有很多,包括直接捐赠、设立专项基金、捐赠者服务基金等,通过整体设计实现财务回报和社会影响力的平衡。企业与慈善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资金、技术、服务、人力等,支持公益慈善能力建设,同时扩大社会影响。

既能灵活使用、又能合理接受税收政策、还能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获得财务、口碑双收益,家族慈善基金能成为富豪的“投资宠儿”不是没有原因的。

投资趋势的变化

而从伯克希尔投资组合的变化来看,其投资组合中股票仓位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债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比例则有所下降,这背后可能体现出巴菲特本人对美国二级市场较为乐观的态度。

尽管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巴菲特依然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原则,强调与伟大企业一起成长,而非追涨杀跌。这些变化显示了巴菲特在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依然坚持其投资哲学的核心原则。

面对巨大财富的传承,巴菲特是理性而智慧的,当被问及为何设立基金会的所有行动都需要通过一致性投票规则。

在这封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写道“因为拥有巨额财富,我的孩子们将永远受到来自非常真诚的朋友和其他人的热切请求的困扰。第二个现实是:当请求大额慈善捐款时,一个“否”往往会促使潜在的受赠者考虑另一种方式——另一个朋友、不同的项目等等。那些能够分配巨额资金的人永远被视为“机会目标”。这种不愉快的现实是这个领域的常态。”

因此,才有了“一致决定”的条款。这个限制使得对寻求赠款者的回复变得迅速而明确:“这件事我兄弟姐妹可能不会同意。”这个答案将改善我孩子们的生活。

审时度势的投资、充满智慧的传承,财务和社会收益的平衡,这位首富的智慧仍在延续。

THE END
1.朱睿——美国富豪为什么喜欢做慈善?(一)今天,美国慈善事业的“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善:政府通过立法和税收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参与慈善事业,鼓励个人与企业向慈善机构捐款;慈善机构又资助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服务、环保等各种公益事业;而企业等营利机构也通过设立自己的慈善机构或基金会等方式,把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作为一个成功企业的重要标志。政府、企业和慈善机构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6238
2.家族慈善基金是什么意思定义:家族慈善基金是由家族成员或个人出资设立,旨在通过资金运作和慈善活动来支持教育、医疗、扶贫、文化艺术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组织。 特点: 家族性:基金会的名称往往带有家族特色,且其发起人、资金来源和管理层通常与家族成员紧密相关。 慈善性: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慈善事业,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回馈社会。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8534e4c86d730eec1e9fd437
3.2018?上海复观律师事务所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家族基金会是2007年由牛根生创立的老牛基金会,之后金光集团创始人黄奕聪先生之孙黄杰胜先生、虞蘅女士夫妇于2010年发起创立黄奕聪慈善基金会,同年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河仁慈善基金会,家族基金会的形式在我国不断发展创新。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到2016年,我国有77个家https://www.fuguanlaw.com/date/2018
4.民营企业家如何通过公益慈善进行“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家族慈善基金会与全国基金会和个人、企业捐赠的首要方向一致,但因其家族属性,关注领域更为为灵活多变和个性化。 从慈善信托的模式来看,自2016年9月《慈善法》颁布以来,慈善信托作为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108302072290777.html
5.公益信托(精选七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目的的公益信托,包括以医院、诊所、某种疾病的患者、医学研究所为受益人而设立的信托,以及通过设立医学研究基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基金、医学奖金等方式资助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信托等。 4 医疗责任公益信托 4.1 医疗责任公益信托模式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f9rq0k.html
6.从公益基金会与慈善信托之制度比较看我国多元化慈善活动模式1. 设立公益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进行慈善项目运营和捐赠 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选择设立基金会以进行家族财富管理及慈善活动的模式并不鲜见,此种方式更符合拥有较大数额慈善财产并希望长期回报社会的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的慈善目的。需留意的是,该等基金会不同于金融投资领域受《证券投资基金法》等规制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a-comparison-of-public-welfare-foundations-and-charitable-trusts.html
7.中国慈善基金会的分类家族基金会和非家族基金会的区别在于:首先,出资的独立性,即家族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某家族的自有资金或者基金会资金日后的增值,而非外部募集;其次,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营,这也是家族基金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后,家族成员持续不断地参与慈善。这是区别一个基金会是否为家族基金会的重要特征。例如海航集团的股东慈航基金https://cn.trustexporter.com/cz5478095.htm
8.家族基金会在我国的设立及发展前景在现实中很多家族往往选择将慈善基金会与信托相结合,这样在信托结构下的家族慈善基金会的管理更加规范和公开。信托机构作为监督机构行使职责,即使基金会停止运作,家族信托还可以继续管控剩余的财产,这样使家族更好地管理好规划财富,更有利于家族事业的传承。 http://www.cnlawweb.net/lite/word/2023102641830.html
9.一心·悦读网–陈一心家族慈善基金根据斯蒂芬·克拉申教授的研究(Krahen, 2016),一个人将通过三个阶段培养读写能力,而第二阶段“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正是本基金会构建阅读文化的理论基础,给予儿童享受阅读乐趣的机会。在学校,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是实现自由自主阅读的方式,在固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阅读他们自由挑选的http://www.cysffreading.org/
10.瓦伦堡家族兴盛史:存在,却看不见的帝国(上)2. 资产配置方式和投资原则 在投资上,银瑞达虽然只持有上市公司的少部分股权,但通常都是最大股东,这为其参与公司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雅各布?瓦伦堡和马库斯?瓦伦堡以及首席执行官博尔杰?埃克霍尔姆(家族外部人士)的领导下,银瑞达涉足了从医疗服务到教育等非上市公司。其中,非上市公司已跃升至银瑞达持https://36kr.com/p/1675778940280577
11.暗金政治:慈善基金会与美国霸权最新章节银培萩著冷战过后,美国基金会的跨国资助以更市场化的方式继续进行。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加文·戴维斯(Gavyn Davies)提出“慈善资本主义”(philanthrocapitalism)概念,用以形容慈善基金会通过商业化的策略来解决其他国家公共问题的行为。2006年,经济学家马修·毕晓普(Mathew Bishop)进一步将“慈善资本主义”一词阐发为“用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836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