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富豪的道路,他决定将个人财富的99.5%捐赠给四个家族基金会,而只留给他的三个孩子每人0.5%的遗产。除了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富豪都将部分财富捐赠给了自己家族的慈善基金会。为何欧美富豪偏爱家族慈善基金?慈善基金又偏爱哪些项目呢?
和所有超级富豪一样,巴菲特也在面临一个逃不过的问题——如何分配万亿级别的资产?
在最新的股东信中,巴菲特透露了他的资产分配计划,一个既充满智慧又极具个人色彩的决定。
巴菲特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富豪的道路,他决定将个人财富的99.5%捐赠给四个家族基金会,而只留给他的三个孩子每人0.5%的遗产。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他对财富的看法——“极其富有的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的财富,让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不能多到让他们什么都不做”,也反映了他对慈善的深刻理解和承诺。巴菲特的这一选择,不仅是对个人财富的一次重新定义,也是对家族未来的一次深思熟虑的投资。
巴菲特的孩子们将继承的,不仅仅是一笔财富,更是一份责任。他们将承担起管理家族慈善基金的重任,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福祉。巴菲特明确表示,他的孩子们苏西、霍伊和皮特将成为家族慈善基金的话事人,直到他们自己再做出其他安排。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巴菲特对孩子们的信任,也展现了他对家族未来的深思熟虑。
1.04万亿财产的分配
“死亡总是会来,它会让人生变得无常而残酷。有时候它会造访襁褓中的婴儿,有时候它时隔一个世纪才来找你。回首往事,我已经非常幸运了,不过代价就是现在我的孩子都已经时日无多了,他们分别是71岁、69岁和66岁。”
巴菲特在近日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们写的一封信的开头这样写道。这位94岁高龄的全球最富有的投资人,凭借技术穿越了无数个股市的牛熊,但始终无法阻止死神的靠近。在这封股东信上,巴菲特也透露了自己财富后续的分配。
他指出“极其富有的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的财富,让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不能多到让他们什么都不做。”目前伯克希尔的股份占巴菲特个人总财富的99.5%,未来将捐赠给四个家族基金会,也就是说他最终留给他三个孩子个人的遗产总共只占他个人财富的0.5%。
对于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慈善基金,巴菲特制定了一个基本的规则:任何基金的变动都必须三个孩子同时签名才能生效。这样做能够避免孩子们产生私吞资产的自私想法,因为其他二人一定不会同意。
一听到只留给孩子们0.5%的资产,很多吃瓜网友表示疑惑,不过根据《2024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巴菲特的个人财富约为1.04万亿元人民币,即使是0.5%数字也十分可观了。
被富豪们偏爱的“投资单品”
况且,大部分巴菲特的资产还是通过家族慈善基金辗转被他的孩子们“另类继承”了。
实际上家族慈善基金一直都是欧美富豪们热衷的“投资单品”,除了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富豪都将部分财富捐赠给了自己家族的慈善基金会。
富豪们为何偏爱家族慈善基金?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税收优惠。美国是一个高税收国家,富豪们在财产传承的过程中要过好几道税收的门槛。除了要承担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等联邦税负外,还要承担地方政府征收的各种税负,履行繁琐的申报义务。所以税收优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理由慈善捐赠往往伴随着税收减免,这对于富豪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点。
省去一部分税收问题之外,家族慈善基金也很好的避免了“豪门遗产争夺战”这种狗血剧情的上升。就比如巴菲特,绝大部分资产都直接流入家族慈善基金,这就比一项一项的直接继承给相应的继承人要轻松得多。
舆论影响力,是另一个富豪们痴情于投资家族慈善基金的原因。通过慈善活动,他们可以提升家族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同时也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富豪可能会因为各种社会因素而参与慈善活动,以缓和贫富差距,维护既得利益和保护家人。家族治理和价值观的树立也是家族慈善基金会的一个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家族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争夺资产而导致资本受损。
达到一定财富原始资金的积累后,家族慈善基金会就会开始以多种策略开启对外投资。
大多数基金会采用间接投资的方式,通过投资其他基金来分散风险并获取收益,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风险分散的收益。也有基金会同时进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以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结合直接投资的控制性和间接投资的分散性。
过去几年,很多家族慈善基金也开始“报团取暖”,除了单一家族基金外,也有多个家族联合形成多家族基金的形式。
至于慈善基金们偏好的项目,教育和科研当属第一。
理由也很简单,盖学校、搞科研,既能增加社会名誉,如果真的搞出什么能商业化的科研成果,企业家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加码商业化,所以科研领域一直都是慈善基金非常偏好的投资项目。
这些投资方式体现了家族慈善基金会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使命和慈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家族慈善基金会能够为慈善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资产的长期增值打下基础。
既然是基金会,就要讲究投资回报。不过作为慈善基金也要考虑社会效应。在财务回报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平衡,是家族慈善基金会的重要课题。
他们通过慈善信托和慈善基金会的结合使用,实现资产的有效隔离和保护,确保慈善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同时增强慈善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能力。影响力投资作为一种实现社会效益的手段与慈善并行,这种投资同时追求金融收益,通过投资有社会效益的项目,实现社会和金融的双重回报,从而实现慈善事业的永续经营。
家族基金会通过投资品种多样化、领域覆盖广泛、投资期限分散等方式减轻风险,同时强化监管和审计,确保投资的稳健性。他们运用商业思维进行保值增值,支持开展慈善信托,进行社会投资。
除了家族慈善基金,富豪们想要涉猎慈善行业的方法也有很多,包括直接捐赠、设立专项基金、捐赠者服务基金等,通过整体设计实现财务回报和社会影响力的平衡。企业与慈善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资金、技术、服务、人力等,支持公益慈善能力建设,同时扩大社会影响。
既能灵活使用、又能合理接受税收政策、还能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获得财务、口碑双收益,家族慈善基金能成为富豪的“投资宠儿”不是没有原因的。
投资趋势的变化
而从伯克希尔投资组合的变化来看,其投资组合中股票仓位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债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比例则有所下降,这背后可能体现出巴菲特本人对美国二级市场较为乐观的态度。
尽管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巴菲特依然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原则,强调与伟大企业一起成长,而非追涨杀跌。这些变化显示了巴菲特在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依然坚持其投资哲学的核心原则。
面对巨大财富的传承,巴菲特是理性而智慧的,当被问及为何设立基金会的所有行动都需要通过一致性投票规则。
在这封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写道“因为拥有巨额财富,我的孩子们将永远受到来自非常真诚的朋友和其他人的热切请求的困扰。第二个现实是:当请求大额慈善捐款时,一个“否”往往会促使潜在的受赠者考虑另一种方式——另一个朋友、不同的项目等等。那些能够分配巨额资金的人永远被视为“机会目标”。这种不愉快的现实是这个领域的常态。”
因此,才有了“一致决定”的条款。这个限制使得对寻求赠款者的回复变得迅速而明确:“这件事我兄弟姐妹可能不会同意。”这个答案将改善我孩子们的生活。
审时度势的投资、充满智慧的传承,财务和社会收益的平衡,这位首富的智慧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