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研究江苏经济报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俊丽关湛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在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情况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新时代新征程,积极探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成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增量”,对于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效率和强度,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定党对网信事业的绝对领导

把牢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实效性,就要旗帜鲜明坚持党对网信事业的绝对领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兴文化、聚民心的使命任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一)坚持党的领导,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网络空间成为党和广大网民沟通的桥梁。加强党对网信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党管舆论、党管宣传的方针,可以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上传下达作用,确保主流媒体在宣传工作中始终沿着正确舆论导向进行,对于及时倾听民意、了解社会矛盾、弘扬社会主旋律具有重要意义。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协同前进,提高党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的能力与定力,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筑牢思想基础,凸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鲜明底色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性内容,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变质、不变色。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凭借互联网平台进行输出与渗透。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急需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去占领,严厉打击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观点,使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都可以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要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平台的全覆盖,筑牢网民的思想基础,提升网民的辨别力、认知力,激发网民的责任感、正义感。

(三)压实工作重点,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所在

落实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担当与履责的集中表现,各级党委要主动参与网络思想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强化自身的职责践履和政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用坚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转变互联网思维,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群众路线工作,热心为网民答疑解惑,真正守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田”。同时,要积极构建常态化的网络监督工作,对问责对象的责任落实情况予以客观评价,并协同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责任调查,以保证调查的精准性、客观性。

二、优化内容建设,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阵地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时刻都要有理论思维。清晰而严谨的理论基础是新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支撑,要时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科学分析社会发展逻辑,优化网络内容建设,不断推动网络空间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彰显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

(一)坚持守正创新,厚植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方面,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和解读。思想理论是意识形态的核心灵魂,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自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就脱离了理论根本。互联网条件下,只有坚持研读经典,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网络社会的指导意义,才能在复杂、严峻的网络意识形态较量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另一方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信息化浪潮的蓬勃兴起对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积极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现状,还要善于对网络社会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进而升华为新的理论指导,不断赋予网络空间下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传承优秀文化,夯实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基因

网络文化是网络意识形态最重要、最广泛的载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就要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汲取中国革命文化的斗争力量。一方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文化根基。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辩证、发展的思维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利用网络优势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活力,使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社会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传承革命文化的优秀基因,凝聚和团结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念。近年来,网络空间频繁出现污蔑红色人物、戏说红色经典的现象。继承革命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发扬奋斗精神,敢于同网络敌对分子的错误言论作斗争,理直气壮宣扬红色革命精神,让革命事业血脉永续。

(三)转换话语表达,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活力

在互联网时代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活力,就是强调网络空间下主流意识形态要在话语表达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提高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公信力。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用简单形式表达深刻内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述,努力寻找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契合点,实现网络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深度融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晦涩的理论通俗化,具体的事物生动化,用最贴近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回答现实社会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通俗化不等于戏谑化,要坚决反对宣传理论工作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简单化、庸俗化倾向。

三、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本领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加剧了各类社会思潮的攻击性、泛娱乐化。要加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主动占领技术、人才、舆论等高位。积极构建引导社会风气、辨明思想是非、批判社会谣言的网络舆论格局。

(一)实现技术赋能,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技术优势

(二)强化人才培养,打造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队伍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方面,坚定的政治素质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灵魂。当网络空间中存在不良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激烈斗争时,意识形态工作者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才能在任何时刻坚定捍卫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发挥示范力量,主动引领网民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优良的职业素养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的行动保障。意识形态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熟练掌握网络基本技能,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参与网络舆论阵地建设,进而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抢占思想舆论制高点,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推动媒体融合,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合力

四、营造良好生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的法治建设

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在“网络强国”战略的指导下,真正发挥法治建设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规范作用,加快健全网络立法和监管,为营造健康和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保驾护航。

(一)依法治网,消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隐患

(二)依法办网,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三)依法上网,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主体责任

严格依法上网,要求广大网民遵纪守法,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自律与他律联袂。当前,部分网民对网络守法概念的认知存在误区,角色定位不准确,守法意识相对淡薄。新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网络主体积极参与,不断加强网络守法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网民自觉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同时,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积极培养网民以“慎独”为主要特征的道德自律意识,使网民知美丑、明荣辱,以道德的约束力积极弘扬主旋律,努力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社会氛围。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22BSZ038)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THE END
1.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已经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情况以及遇到的新问题,探寻新时代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对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eff45b3617c9365f064d143.html?q=C/N
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研究 作者:杨洋 ISBN:9787519467173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2023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 作者:王永进 ISBN:978730818667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陈志勇著 ISBN:97870102439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1 网络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4ce165861199a1b649fa5ee1a0e2be92
3.新时代加强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兰州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查看完整目录 新时代加强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孙志程 兰州大学 开通知网号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敏锐发现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巨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19874927.nh.htm
4.大数据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大数据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路径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XWYS202011001002.htm
5.新时代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研究摘要:新形势下互联网领域不断涌现诸多问题与风险,新时代高校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是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但是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吸引力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对当前高校意识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518/10318068.shtml
6.新时代党员干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研究当前我国存在外国文化侵袭、意识形态治理迟滞、互联网技术短板等风险,复杂的网络环境为社会治理制造了一定的难度,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新时代党员干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展开研究。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0806/082024_1557746.html
7.探析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研究与探讨 Y 213 2019年10月·下 探析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冉洪术 (中共云阳县委党校,重庆 404500)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的兴衰发挥着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向前发展,意识形态主战场逐步网络https://wenku.baidu.com/view/4b6e0bf345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