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路径—中国教育在线

一、构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理论体系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应该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充分学习和理解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发展,充分学习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发展和创新,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认知水平。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理论贡献。1845年,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诞生。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对意识形态的内涵、产生和发展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论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式作品。1848年到186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与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对旧时代思想家们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更为深入地揭示了意识形态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本质关联;深入阐释了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与传统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无产阶级何以必须超越旧时代的意识形态、又该如何实现这一超越等重大问题;揭穿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将资本生产方式绝对化、将资产阶级社会永恒化的意识形态幻想,暴露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意识形态假象的真面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意识形态的认识,批判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本质,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伟大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中,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行具体分析,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理论动力和行动指南,有力地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构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就要充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创新,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时代意义和理论创新。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内涵建设

网络空间是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公共空间,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自然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内涵有着不同的内涵、特征和意义。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完善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建设,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空间的内涵、特征。

二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内涵建设应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不良倾向,其实是由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所引发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市场改革和国际国内形式,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内涵建设,凸显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时代性、贴近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理性客观地分析我国社会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就业难等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大学生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始终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解决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还要与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相得益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生的和谐理念,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加大大学生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将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要融入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主动权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提高网络空间的治理意识。

三是把握青年话语方式。当代大学生都是“网络一代”,他们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游走于网络中逐渐形成了新的青年话语方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应该适应大学生主体是“网络一代”的新形势,了解大学生的语言风格和心理特点,实现话语创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用贴近青年的话语方式实现与大学生的对话交流,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大学生身边的事、感兴趣的事,将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将理论话语转化为日常话语,从而提高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性。

四、实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国家治理的文化表现,对国家治理活动具有定向、凝聚和评判作用,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过程中,应该通过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现代化。

二是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各种错误思潮不断通过网络蔓延。如果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不当,网络空间中的各种言论和事件就极有可能化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和负面公共情绪,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考验着高校意识形态的管理能力与风险应对能力。因此,积极探索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策略,提高应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水平,这对国家转型进程中的高校来说,意义重大且十分紧迫。高校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治理队伍应该具备较高的网络治理理论和网络治理执行力,能够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能力,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治理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治理迫切需要信息行业的关键技术支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治理监测信息系统,包括网络信息分析引擎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等。”

刘浩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

宁夏出台新政激励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

四川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送岗到家

新国标新增1.7万余个生僻汉字编码字符

2022年“牢记嘱托勇毅前进”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引发热烈反响

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具有强烈的信息技术因素,其传播和接受过程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其内容建构具有强烈的符号性和可辨识性,其影响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渗透性。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在线上社会与线下社会、网民个体与现实个体高度融合互相渗透的背景下,网民借助数宇化符号化信息化中介系统而进行的信息、知识、精神的共生共享活动中形成的有机体系,是网民在网络社会中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和观念表达方式的综合,其核心是价值观念。”

THE END
1.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已经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情况以及遇到的新问题,探寻新时代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对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eff45b3617c9365f064d143.html?q=C/N
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研究 作者:杨洋 ISBN:9787519467173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2023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 作者:王永进 ISBN:978730818667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陈志勇著 ISBN:97870102439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1 网络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4ce165861199a1b649fa5ee1a0e2be92
3.新时代加强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兰州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查看完整目录 新时代加强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孙志程 兰州大学 开通知网号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敏锐发现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巨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19874927.nh.htm
4.大数据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大数据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路径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XWYS202011001002.htm
5.新时代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研究摘要:新形势下互联网领域不断涌现诸多问题与风险,新时代高校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是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但是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吸引力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对当前高校意识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518/10318068.shtml
6.新时代党员干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研究当前我国存在外国文化侵袭、意识形态治理迟滞、互联网技术短板等风险,复杂的网络环境为社会治理制造了一定的难度,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新时代党员干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展开研究。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0806/082024_1557746.html
7.探析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研究与探讨 Y 213 2019年10月·下 探析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冉洪术 (中共云阳县委党校,重庆 404500)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的兴衰发挥着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向前发展,意识形态主战场逐步网络https://wenku.baidu.com/view/4b6e0bf345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