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力量是引领社会历史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历史主动精神”的崭新命题,深刻凸显了增强历史主动之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意义。“历史主动精神是理解和审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形势转变的重要密码,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百年伟大进程中生动诠释了历史主动精神。”[1]网络已成为各种思想观念交锋角逐的主阵地,也是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领域。历史主动精神内蕴着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抢抓机遇的主动意识和善于总结的理论品格,贯通认识层面、实践层面和方法操作层面。坚持以历史主动精神谋划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能够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斗争的认识自觉、行动自觉和方法自觉,是战略推进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力巩固网络空间安全性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规律,是科学谋划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所在,也是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首要前提。“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2](P27)要有力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就必须首先增强认识自觉,立足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状况,明晰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呈现的新特征。“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3](P51)历经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得到初步构建。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网络安全形势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要牢牢巩固意识形态斗争新形势,就必须对网络空间的存在状态和动向了然于胸。
1.网络空间的自由化提高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难度系数
在传统的意识形态斗争中,主流意识形态凭借政治权力能够为意识形态领域确立规则,并对各种思想观念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却深刻地改变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原有格局,技术正如一把“双刃剑”,给意识形态治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负面效应,为意识形态斗争埋下诸多隐患。特别是网络空间高度的开放自由,极大地提高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难度系数,这集中体现在网络发展对意识形态规则的冲击,以及导致意识形态监管的难度加大等方面。具体来说,这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网络主体的多元化增加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干扰因素
意识形态斗争究其本质,是行为主体由于在阶级利益上存在根本不同而在思想领域产生的对立、冲突和竞争,意识形态斗争的对象主要是敌对势力及其代言人。与传统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对象的真实在场不同,网络主体的存在样态呈现多元化和大众化,各种声音构成了极其复杂的舆论场,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更具复杂性,意识形态斗争的干扰因素显著增多。
3.网络内容的娱乐化加大了意识形态斗争的认同难度
从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规律来看,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夺人心和争取认同。“当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导向、社会控制与整合、政治合法性等基本功能方面展开激烈较量。”[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网络内容建设和依法治理,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错误思潮不会甘心销声匿迹,而是会不断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借助娱乐化内容施加影响便是错误思潮改头换面的重要方式。
4.网络文化的圈层化加剧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程度
习近平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网上工作,不能见网不见人,必须下大气力做好人的工作。”[3](P77-78)在传统媒体时代,党和政府可以实现对媒体的有效领导,将主流意识形态传导至人民群众之中,使社会有统一的价值导向,进而为意识形态斗争提供坚实保障。但在网络智能算法的应用下,“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渐显,网民强化自身对特定事物的态度与立场,在“圈层化”的壁垒中视野窄化甚至极化,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导向和坚实的认同基础,影响意识形态建设的最终效果。
历史主动精神不仅表征为聚焦实际、把握形势的科学态度,而且还从认识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体现为善于把握历史机遇期、战略关键期的行动自觉。习近平特别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7]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网络发展,并且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在管网用网治网方面进行了战略思考和系统布局,为进一步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难得良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应当充分捕捉和有效利用这一战略机遇,依托网络强国战略系统谋划意识形态斗争,以建设网络强国为契机推进治理方式的创新,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1.强化理念支撑:以新型网络安全观指引方向
2.铸牢文化支撑:推动网络思想文化繁荣发展
3.强化人才支撑:高度重视网络人才队伍建设
4.巩固基础支撑: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5.完善法治支撑:以法治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
历史主动精神之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接续性,就在于它在方法操作层面凝练了实践经验,因而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正如习近平指出,“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8](P10)新时代以来,我们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紧紧围绕阵地、舆论、人心和技术等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要素发力,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转变。以历史主动精神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要求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方法,不断形成破解现实难题的工作思路,推动内在精神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提供方法利器。
1.以坚持弘扬正能量为总要求,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阵地战”
2.以化解舆情风险点为关键,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舆论战”
3.以构建社会同心圆为着力点,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人心战”
4.以提升核心战斗力为突破口,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技术战”
注释:
[1]王永贵,廖鹏辉.以历史主动精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意识形态——深刻领会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精神密码[J].行政论坛,2022,(3).
[2]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李宗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新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16,(2).
[5]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唐爱军.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6).
[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N].人民日报,2022-03-02(1).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作者:王永贵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