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研究
石云霞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激浊扬清、立破并举,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意识形态建设,是在继承党的百年优秀传统基础上,深刻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时代特征有两个显著标志: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相互交织叠加,同频共振,这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特点,形成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态势、时代特征和未来走向所作出的一个具有历史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政治论断,表征着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1](P70)新时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了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根据当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新发展对马克思所提出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概括,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新的时代范畴。习近平指出:“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P2)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治理体系正在发生由少数西方大国主宰世界向协同共治转变的最深刻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大变化大格局;当代中国发生深刻变化是大变局中的最大变量和正能量,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标志和重大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是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治国理政,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习近平指出:“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6]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创立发展的历程,我们持续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又一次伟大的生动实践。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其中,持续在全党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就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压荐推进,接连在全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党更加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以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目标要求,在全党持续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合格共产党员。“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指出:“这些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8](P98)“‘三严三实’是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一个境界。”[9](P329)“领导干部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1](P72)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大举措,就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原则、明确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取得明显成效,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和突出特点。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是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和系统化的手段。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对照“四讲四有”标准,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进一步解决了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良好风貌,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立破并举、激浊扬清,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从正本清源入手全方位诸领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就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了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有力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2](P261)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战线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战线和前沿阵地。针对我国文艺战线长期以来存在的“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背道而驰的种种现象,着眼我国文艺事业的长远发展,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价值观等根本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根本上明确了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向和目标任务。
针对在有的领域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一些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2](P219)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以及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了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历史使命,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习近平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12](P366)他希望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新时代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守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最根本的是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正本清源入手全方位诸领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去杂质、防污染、除病毒,锤炼了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之乱、价值观之乱得以正本清源,全党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在风浪考验中立住脚,在诱惑‘围猎’前定住神,在复杂严峻斗争中保持了政治本色。”[14]本文以两个重要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例。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党的百余年奋斗史表明,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隆重举行各种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包括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大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彰显了国威军威民威,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第一,集中展示了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国精神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核心的层面。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P3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11](P125)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中国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举行重大节日庆祝活动,集中展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成功举办的时代价值和重大意义。
例如,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指出,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巨大升华,凝聚了勠力同心的奋斗力量,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16]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把纪念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
又如,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是国之大典,气势恢宏、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习近平指出,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辉煌成就,有力彰显了国威军威,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广泛激发了各方面力量”。[17](P129)他强调,庆祝活动是在第一个百年即将到来之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一次伟力凝聚;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全体中华儿女对共同理想所作的一次豪迈宣示;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并且愈发蓬勃、愈发健强的一次盛大亮相。“庆祝活动是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展示”,[17](P130)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对这些精神财富的发掘利用,抓住契机,加强对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引导,使之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再如,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庆祝活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谋划、高站位协调、高水平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办成了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办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17](P132)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充分利用庆祝活动激发的澎湃热情和强大正能量,进一步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第二,大力弘扬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18](P5)在百余年奋进征程中,锻造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9](P7)伟大建党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彰显了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从根本上说,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就是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真正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文化主体性,把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凝心铸魂的工作做得深入、扎实和富有成效。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点。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