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据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议论文的论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议论文写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所以,学习议论文写作也就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成功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就要先学习他人议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的获得无疑需要通过议论文阅读来实现。通过阅读他人的议论文,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发现看问题的新角度,发现看问题的新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议论文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议论文阅读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议论文阅读,高效吸取阅读所带来的精神财富。下面是我对议论文阅读教学几点新策略的归纳。

2.培养学生议论文文体的阅读能力

3.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各个击破

作者:马俊燕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四是追求情理兼具。议论文最爱做的就是以理服人,但是,形象而满含情感的表达往往能收到理能服人、情也动人的效果。这种情,是建立在爱恨分明基础上的,是理性分析、辩证评判基础上的,是抓住要害、入木三分基础上的,它绝不拖泥带水、凡庸余赘;也不含糊其词、牵强附会;也不人云亦云、陈词滥调。一句话,能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

【关键词】简单逻辑;议论文;数学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可以说,数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工具,运用数学的思想理解其他学科的问题,可以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语言,并快捷地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选修系列1中的选修1-1和选修系列2中的选修2-1专题中,我们要求高中生进行了“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而在高考作文中常写的议论文的创作过程中就内在的含有逻辑的思想和推理的内容.

二、把议论文转化为数学语言

在议论文中大部分的篇幅是在论证已经确定的论点,论证主要有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的方法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若p1且p2……且pi则q,正推的形式.驳论则是另一种形式.驳论有三种基本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从数学简单逻辑的思想理解,我们可以把驳论也转化为数学思想.反驳论点就可以理解为数学中的反证法,先反设论点,然后通过论据归谬,最后得到希望得到的结论.反驳论据就可以理解为复合命题的真值问题.我们刚把议论文写成了“若p1且p2……且pi则q”的形式,这个命题是由连接词“且”所连接,所以只要有一个pi是假的,也就是真值为0,那么这个q的真值就为0,即得不到论点.

三、例子

例如:2005年秋季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安”.

四、优点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人教版).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议论文写作举例

要想通过例证法达到好的效果,必须把好“例证”关,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选择与论点相吻合的事例

写议论文选择事实作为论据时,要注意所选例证的意义一定要与论点全部吻合,只与其中某一点吻合的不能作为例证。举例要清楚明白,议论文的举例,为的是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例子是否与观点吻合是最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例证不允许存在丝毫偏差。例如要证明“科学无国界”这一论点,如果举出居里夫人长年累月地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样的例子,就偏了论点,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加上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作为某专项基金为全人类科学事业作贡献,就比较准确了。

二、必须选择确切、典型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则是议论文的血肉,所以议论文的论据首先要确切。

所谓确切,就是例子本身必须确凿无误,不能把牛顿的例子说成爱因斯坦的,不能虚构编造,不能擅自编造例子来加以证明。不能含糊其辞,把某位众所周知的人写成另一位。如果牵涉数字,还必须准确无误,有些同学认为数字准确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数字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例证的可靠性,试问数字都不准确,谁还会相信论据的正确性呢?在这一点上,许多同学不注意,结果只能是“因数害论”,是很可惜的。选做论据的事例必须能够准确、恰到好处地证明论点,不能牵强附会、貌合神离,更不能张冠李戴。

三、必须选择鲜活的论据

例如我们熟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如果来个反其意而责之:不能运用头脑只知用力,就富有新意了。这些,已经是基本道理,就不多说了。

四、论据的排序

一、寻找、概括论点容易失分

学生解答此类题目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概念不清

如果不懂论点是什么,不清楚论点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低下头来》(2011年浙江中考模拟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在世上,有时候要懂得低头。

失分原因:有些学生不清楚论点,错误地将题目当成中心论点,导致失分。

得分策略:要掌握论点和论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就要注意准确辨别:从定义上比较,论点是作者的见解主张,论题则是作者所议论的问题内容;从形式上比较,中心论点是陈述句、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而论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或短句。“低下头来”是短语,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二)位置不明

例如:《眼界与读书》(2011年盐城中考语文试卷):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小结:找论点的小窍门

1.看位置:顺序依次为:题目—开头—结尾—中间。

2.四要四不要:

要判断句、陈述句,不要其他句式。

要句子,不要词。

要前,不要后(指位置)。

要短,不要长(指文字概括、简洁)。

(三)概括不当

例如《厚道》: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要点:做人要厚道

第三,分析题目也有助于概括论点。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标题不是论点,是论题。例如《谈骨气》一文,从题目我们可以分析此文的论题是关于“骨气”方面的,题目并没有点明论点,这需要我们归纳论点。

第四,注意概括出来的中心论点要是完整的判断句或陈述句,观点要正确,态度要鲜明,语言要简洁。

二、分析论据的作用及补充论据易失分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要确凿、有代表性。议论文的依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1)历史和现实的人和事;(2)文学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和事;(3)数据。道理论据包括:(1)马列主义典著作;(2)名家名言;(3)格言、警句、俗语、谚语;(4)作者阐述的道理;(5)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对于论据的考查,常见题型为:辨别论据类型,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作用,补充论据等,其中分析论据作用及补写论据最易出错。

(一)分析论据作用错在概念不清

要解决“分析论据作用”这一题型,必须懂得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

答案要点: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失分原因:引用事例,其目的无非想用来证明什么,但证明的是什么,很多人漏答错答,甚至乱写失分。

(二)补充论据的错因在于储备不足,材料不精准

要回答“补充论据”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清楚补充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其次要清楚所补写的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有哪些可选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撑这个论点。

答案要点:富兰克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白天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

失分原因:解答本题时,应围绕“习惯决定活动空间大小,也决定着成败”这一论点来举例,但所举的例子缺乏典型性,表达上也有问题。

得分策略: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论据类型,看清楚所要证明的论点,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论据证明论点,论据要与所证明的论点吻合。其次,补充事实论据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

(三)语言不够简练

三、分析议论文论证过程易失分

在论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并列展开的并列式结构;逐层深入的层进式结构;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归纳的总分总式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的总分式结构;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的分总式结构。这几种结构,必须多看一些议论文,再细心体悟才能领会。

学生解答此类试题出现的错误,大致如下:

1.结构类型不清楚

议论文结构类型有哪几种?每一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有没有标志性语言?结构上有没有总领下文、总结论文的语段?中心论点在哪?怎么找?这些知识弄不清楚就,很难答题。

答案要点:并列关系。3、4两段从反面说要有平和宁静的心态,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5、6段从正面说我们要谦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得分策略:首先,尽早补上议论文结构类型这一知识漏洞,识记类型,明确每一类型特点;其次,要学会梳理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各段论述内容,根据论述角度的不同判断它们的关系。

2.思路不清,表述不准确

例如:《伯乐就是你自己》(2011年北京中考模拟):简要分析2—5段论证过程。

答案要点:2段引用罗宾的话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3段用贾平凹的话为例。4段用毛遂自荐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5段总结3、4两段,并举姜子牙的反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

失分原因:无法辨识4个段落间的内在联系,表述欠条理周密,导致失分。

总之,理清段落间论证的思路和议论的过程,其实就是用各种论证方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所以在研读文本的时候要思考作者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一般可采用“先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内容,再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观点”的格式作答。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0077-01

议论文写作是让大部分学生惧怕的话题,也是令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议论文写作“三步走”教学法,即让学生准确提炼论点,合理选择论据,明确论证思路。

一、准确提炼论点

例如,在以“严师出高徒”为题目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提炼证点的:

师: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A:“出”字!

生B:“严师”这个名词!

生C:“高徒”这个名词!

师:“出”是连接两个名词的关键字,可见,题目的关键词应该是“出”字。

师:“严师”和“高徒”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A:因果关系。

师:为什么是因果关系?

生A:因为有了严格要求的老师,才会教出水平高的徒弟。

师:正确!

生B:当然是严师了。

师:非常正确!我们应该着重写老师是如何严格要求学生,才造就了知识水平高的学生的过程。

议论文论点的把握和提出非常重要,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点,解决立论难题,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选择论据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旧瓶装新酒”,即通过新角度分析旧材料,在旧材料中写出新意,使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论据的选择是议论文写作的重头戏,教师务必督促学生对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储备。

三、明确论证思路

在确定论点、论据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编排布局。教师应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追问,使论证思路越来越清晰。

例如,面对“见义勇为”这个题目,笔者首先让学生阐述“见义勇为是什么”,学生分析得出见义勇为是不顾个人安危救人,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挺身而出等等。然后,笔者让学生举一些见义勇为的事例,学生举了军人孟祥斌舍身救跳水女孩等例子。接着,笔者提问:“为什么要见义勇为?”学生总结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最后,笔者让学生从反面思考:“失去见义勇为将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学生指出失去见义勇为的精神将会导致社会道德缺失、社会发展不和谐等后果。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写出了如下片段:“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军人孟祥斌看到轻生女青年跳江,奋不顾身地跳水救人,最后壮烈牺牲。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感动中国,事迹被世人传颂。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这种美德,假如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一层层理性的追问,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与分析,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行云流水。培养学生理性追问的能力需要长期持久的训练,教师必须抱着“打持久战”的心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指导。

一、横向展开议论

横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这样展开议论,可以使说理全面,条理清楚。

1.横向展开议论的关键之一是发散性思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关键在于论证思路的确定和材料的选择,即如何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或者如何找到几个恰当的论据从多角度论证论点。分解中心论点,关键在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发散式思维模式,围绕中心论点呈辐射状展开联想,迅速找到合适的若干分论点;通过筛选,确定适合写作的3~4个平行的分论点。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并列结构的外部语言标志有“首先”“其次”“再次”,或“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2.横向展开议论的关键之一是提取分论点

那么如何提出分论点呢?主要方法有:

(1)追问类属法,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针对话题本身,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常用的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

(2)追问对象法,即从“关涉谁”的角度展开。就是看话题的两端可涉及哪些对象。

(3)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因为……,所

以……”。

(4)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分论点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要……就应该……”。

(5)追问结果法,即从“会怎样”的角度展开。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常用表达方式是“做到……就会……”。

3.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分而有范,分而有理,分而有序

(1)分而有范: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扣得住”)

(2)分而有理: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得开”)

(3)分而有序:分论点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排得顺”)

4.横向展开议论的注意事项

第二,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给人以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5.议论文的写作中,恰当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横向议论的好处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并列式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势恢宏,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从而增强议论的说服力。

最后,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并列式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同时,并列式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纵向展开议论

如果说“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那么,“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

2.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3.论证的类型:立论和驳论。

4.论证方法: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5.议论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的特点

【考点梳理】

根据课标要求,笔者分析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的主要考点有:

2.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理解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5.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6.理解议论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7.运用联想、想象补充论据,证明论点;

9.根据文中作者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作出评价。

【牛刀小试】

生命的品格

国风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③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A],有一颗[B]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乙】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_______________。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我们也只是过客。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在滚滚红尘中,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丙】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选自《读者》2008年第23期)

A处应填B处应填

2.以下三句名言是从原文中提取出来的,如果要放回原处,正确的选项是()

①王阳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③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A.甲③,乙①,丙②B.甲②,乙③,丙①

C.甲②,乙①,丙③D.甲①,乙③,丙②

3.参照文中第②、③、④段中心句的句式特点,给第⑤段划线处补充一个中心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②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要懂得珍惜”这一分论点的?

5.结合平时的积累,为文中第④段划线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6.读了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提高这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参考答案:

1.A感激;B感恩

2.B

3.示例:要有无我的心境。或:要干干净净做人。

师:这一次作文,我们要学写议论文了。(板书:议论文)

生:啊?好!(学生有点惊讶,表情各异)

师:我们进初中后,学过议论文的课文吗?

生:还没呢!

生:学过!

生:才学的《两小儿辩日》,不是吗?

生:那是篇古文呀!

师:能从两个角度来解说,对,说得很好。(板书:观点、理由)我们所说的“观点”,就是――

生:作者的见解。

生:应该是持这种见解的人的立场或态度。

师:后一种说法更为准确、全面,是吗?(学生经过思考后,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观点”,在议论文中叫“论点”,就是见解、态度、立场。统率全文的观点叫“中心论点”,就某一部分或某一段来说叫“分论点”。“理由”呢,在议论文中叫“论据”。(在“观点、理由”下板书“论点、论据”)。

师:你能说说在《两小儿辩日》中的论点和论据吗?

生:一个小孩的论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另一个小孩的论点是“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

生: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我们远的那个小朋友,他的论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生:还有一个小朋友的论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师: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小孩从对太阳外形的观察中得出“晨大近中小远”,另一个从感受太阳照射到地面的热量得出“初凉远中热近”。论据证明了论点,这个过程叫“论证”(板书“论证”),这里采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说得蛮有道理。(板书:在“论证”后加上“方法”,在其下添上“摆事实”)

师: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板书:讲道理)。还有引用数据、名人名言、正反对比等,这些论证方法,以后我们在学习议论文时再讲。以上我们提到的论点,论据,论证就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同学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就要围绕这三要素展开。请问,课文中孔子有观点吗?

生:他先“问其故”,后“不能决”,没有“论点”也没有“论据”,我认为他没有观点。

生:他的“问其故”,表现了他的虚心探求:他的“不能决”是实事求是态度的表现。作为一个当时的大学问家,在小孩子面前没有摆资格瞎蒙骗,这种观点、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我认为,孔子的“问而不决”就是他的观点。(掌声)

(经讨论后)

生:作者的观点应该是教育我们通过“辩”才可以明理。

生:作者的观点就是通过两小儿的辩日,表现了他们有根有据的求实精神(尽管是片面的),更表现了孔子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列子是实话实说,文风很好。(鼓掌)

生:谈学习。

生:题目太老了,又板着脸,太严肃了。

生:学习中的甜酸苦辣。

生:味道是那样,但要正儿八经讲那些方面,太多了,我吃不消。

生:学习中的苦与乐

生:读书的滋味

生:这个题目蛮好,但没有明确这个滋味的味道。我把它改成“读书滋味长”,含蓄些,你光说甜或苦,可以;你说苦与甜的辩证关系,更好。

生:好!(众:鼓掌)

师:(笑)那么这次作文题就这么定了。(板书作文题《读书滋味长》)大家思考一下,你的论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讨论一下吧。

生:读书是件苦差事,很艰苦。

生:苦尽甘来。古时候就有“读读读,书中自有红烧肉,书中自有黄金屋,……”

生:古人勤奋读书的例子很多,有的词语我非常喜欢。像孔子的“韦编三绝”,祖逖的“闻鸡起舞”,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师:这些都是史实,如果大家都这样写,好吗?

生:应该有新意。古人的、名人的、尤其是伟人的就更好。

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有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提高素质,才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

生:(众)没问题。

对这堂作文指导课我感到比较满意。主要是我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对《两小儿辩日》课文写作知识的回忆总结,引出议论文的三个要素;由写作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拟出本次作文的命题和要求;最后一句话也是教学要求,显现教师的指导督促。所有这些,都比较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一要求。另外,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令我比较满意。

对于中考议论文的考试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中考议论文基本上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命题,主要考查考生找论点、辨论据、明论证方法、赏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根据多年的阅卷统计,学生议论文的得分率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解答议论文综合探究题的能力有缺失。因此,在掌握议论文三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议论文综合探究的方法,发展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中考议论文复习提升的关键。

我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近年来中考语文的考试特点和我多年指导学生议论文综合探究针对性复习的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方面的实践、思考和体会。

一、根据选文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和启示

二、掌握规律,分析所选议论文(段)的语言特点

三、联系自身的生活,巧妙地进行综合探究

综上所述,议论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它不仅仅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结构的全面性问题,更关系到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和训练好初中学生的议论文阅读综合探究能力。在学生把握好议论文三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议论文的核心内容,根据个人阅读的感悟与体验开展综合探究性学习,等等,这样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与水平才会真正地提高。只要我们把议论文阅读当作自己的研究课题,坚持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中考议论文综合探究这个难点就一定能解决,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新课标描绘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伟大构想也一定能成为现实,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会迎来红紫烂漫的美好前景。

因此,了解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2010年中考试题为例,就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论点的提取与归纳

真题片段1.(2010年北京燕山卷)《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又主张客观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问题19.选文要阐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2.(2010年浙江东阳卷)《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①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问题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3.(2010年浙江义乌卷)《将兴趣进行到底》“……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问题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真题片段(2010年四川泸州卷)“……②世博会究竟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③笔者曾有幸当面向连任两届国际展览局主席、现任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的著名外交家吴建民讨教,他说:“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将超过奥运会。因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世博会确实能够做到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不难明白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世界城市发展经验的集中展示,将给中国不少城市带来改变陈旧面貌、提升自身素养的大好契机。中国的城市人口现已占总人口的近半数,直接能对如此数量的中国人产生直接影响,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问题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答案: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深刻广泛的影响。“深刻”“广泛”有一即可)

二、论据的概括与补充

题型透视针对论据设题,一般要求找出所用论据,这类题只要将论据找出来并扼要概述即可。常见的题型有两种:一是要求针对某一个论点,找到事实或道理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二是要求针对某一个论点,为它补充相应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真题片段(2010年安徽芜湖卷)《科学不怕挑战》“……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问题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答案: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思路点拨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分析论据作用一定要和论点联系起来,答题时要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如果是事实论据,必须运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概述事实论据,可采用“人物+概括性事例+简短评价”的形式。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做一些专题积累。要注意,议论文的论据只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真题片段1.(2010年湖南长沙卷)《谈尊严》“……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们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问题20.仿照第②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答案示例: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010年湖北宜昌卷)《中国人的山水观》“……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问题30.积累链接:请顺其思路,在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后仿写一句。(答案: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思路点拨补充论据时要明确:无论是补充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都要围绕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来补充。补写的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这样说服力才强。如果是补充道理论据,我们一般要选择名人名言。要注意,杜撰的名言或不为人所熟知的警句往往不能得分。

三、论证方法的分析与理解

真题片段1.(2010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卷)“……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问题23.文段⑤中画线句的论证方法是

2.(2010年湖北襄樊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四、开放性题目的探究与解答

真题片段(2010年贵州安顺卷)《人总得藐视点什么》“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⑦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问题28.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做到“打铁先得本身硬”。(答案示例:我们要想在今后的社会上有所作为,大显神通,就必须在学习生活中累积才识,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贮藏和消化必备知识。)

问题29.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答案示例:1:我藐视那些弄虚作假、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因为我主张实事求是、不谋私利,尽管没有得到某些利益,但也心安理得。(意思对相近即可)示例2:我藐视那些靠托关系、走门路来谋求私利的人,因为我主张公平、公正、公开,尽管可能失去一些机会,但也无怨无悔。)

关键词:议论文;分析

议论文是高中生使用人数最多、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然而能将议论文写得规范而又符合其文体特征的却为数不多。原因之一,有不少学生在论证中不知如何对论据进行分析,错误地以为摆几个事例,引用几句名言就是论证,结果使得论据和论点如油水分离,毫无合力,因而论据也就没有了论证论点的力量。

议论文中的论据有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在使用论据之时,应该对论据作些分析,使之更好地证明论点。

就事例论据而言,对论据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画龙点睛式。例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2012年天津卷高考优秀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段文字,先叙述了两个热点事例,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表达了作者对平民英雄的由衷赞美,这分析就是画龙点睛式。

其次是叙析交融式。例如: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2012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这段文字一边叙述一边进行分析,叙中有析,析在叙中。在叙析之中,自然表现出作者的认识和态度,属于叙析交融式。

第三是因果分析式。例如:若垫资支付的彩票中了5000元,相信很多人会把奖金还给彩民;若中了5万元,这个人数就会大大减少;50万500万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金钱面前,欲望将诚信压缩,将贪婪放大,从而衍生了可怕的诚信危机。(2011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优秀作文《诚信之惑》)

这段文字在列举事例之后,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根源,发掘本质,从“5000元”到“500万元”,分析人性的欲望,诱惑越大,诚信就越危险,使内容逐步深化,这就是因果分析式。

这段文字先概述事例,然后,用假设从反面推理的方法谈看法,进行分析,这是假设反推式。

这种方法,在我们所学课文中也有运用。如苏洵的《六国论》,在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后,接着,用假设从反面进行推理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以上这几种方法,同学们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倘若能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品味、多练习,未尝不能熟练运用。

议论文中的分析,不光是指对事例论据的分析,也包括对道理论据的分析,例如: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的心中,有着一股强大的毅力,促使他们顽强地与不幸进行斗争,从而最终取得胜利,获得幸福。而弱者,由于缺乏这种毅力,才会被压下万丈深渊而无法脱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顶住它!当它向你认输,你的毅力也就更加坚强了。

这段文字,第一句是巴尔扎克的名言,接下来的是对这句名言的分析议论。

又如:罗丹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皆知之,其实,古语中也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警世之句。试想,倘若千里马未能遇上伯乐,恐怕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辱没于奴隶人之手,默默无闻,郁郁而终了。(2010年福建卷高考优秀作文《千里之行,始于伯乐》)

THE END
1.理解深度语言学研究成语结构: 理解 深度 语言学 研究 词语解释: 理解- 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 深度- 含义丰富,内容详尽。 语言学 - 研究人类自然语言系统的一门科学。 研究- 系统地查找、考察事实以获取知识或信息。 解释来源: 本质上是将“理解”、“深度”、“语言学”和“研究”这四个概念结合起来,用以描述一种高层次的专业https://www.itrfvxtz.cn/yan-se-cheng-yu/788967.html
2.对外汉语语法等级大纲(精选6篇)主要讲授介词及其短语教学以及汉语助词的教学。内容包括介词及其短语的基本知识,习得者的主要偏误类型,介词教学应侧重的方面,介词比较教学;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助词的主要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其中介词教学,介词比较,助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七章 汉语补语教学(4学时)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1hatu9p.html
3.词语短语结构类型动宾短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干涉与被干涉的关系。动词+宾语。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的。 鉴别词:着;了;过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动词+名词,如:敬畏生命 热爱工作 上中学 动词+代词,如:丢掉它们 关爱自己 想念大家 主谓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之间的关系。 https://www.sundxs.com/duanyu/1321929.html
4.中央民族大学考研辅导班: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二)短语的结构类型 1.五种基本类型 2.其他类型 (三)短语的功能类 (四)多义短语 六、句法成分 (一)主语和谓语 1.主语的构成材料 2.主语和话题关系 3.谓语的构成材料 4.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二)动语和宾语 1.动语的构成材料 2.宾语的构成材料 3.宾语的语义类型 (三)定语1.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http://www.shuoedu.com/articlenew.php?id=80232
5.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单选题】角膜的前表面水平及垂直曲率半径分别为(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竞争可以大大促进( )的快速发展。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角膜的横径为(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烹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范畴。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角膜的周边厚度为https://www.shuashuati.com/ti/287acafffe9d4f4592bfd3e3aa31ff71.html
6.语言研究丨项奇军:程度语义学视角下汉语结果结构的搭配限制研究Wynaerd(2001)、Wechsler(2005)、Beaver(2013)等认为补语结构的核心特点是具有终结性。主谓词和结果补语不能搭配的主要原因之一(Wechsler & Noh(2021)已经指出百科意义是否相匹配也是导致动词和补语无法搭配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因素并不是研究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Y4NzU4NA==&mid=2247488305&idx=1&sn=5ff781f9bed7708829fad9c19cbc0b5c&chksm=9718ad223db897805fa11b4de56e6c43ba149e8ece84c641b548a4e2f532443689f3e881ab03&scene=27
7.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B.道法自然C.绝圣弃智D.以吏为师 3、 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 A、“癸卯字制” B、 “五四三学制’“王寅学制” http://www.jszyrsks.com/Product.Asp?act=xx&ID=4980&ClassID=5
8.搭配强度与结构类型对中高级泰国汉语学习者限制性搭配加工的影响本文采用短语可接受性判断任务考察了搭配强度、结构类型和语言水平对泰语背景中级和高级汉语学习者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词语搭配强度和语言水平对学习者词语搭配加工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词语搭配的结构类型效应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学习者受母语搭配知识的影响.基于研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yjxyyj202003003
9.dec.jlu.edu.cn/baozi/courseware/051029/tplinfo这就要通过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取得上述学术成果。而要参加或从事科研活动或科研工作,必须具备必要的能力或素质。这需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主要是通过以往各门课程的系统学习来完成的;二是要解决方法问题,即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与技能。有这样几门课程是突出http://dec.jlu.edu.cn/baozi/courseware/051029/tpl_info_1226j106.html
10.8.7(5)对于连词,应介绍其连接的是什么成分,是体词、体词性结构还是谓词、谓词性结构或小句,等等。 3.短语教学 短语的教学可结合词汇教学和词类教学来进行,在使学生了解词义以及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结构特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4.句子和语篇的教学 https://www.douban.com/note/632868026/
11.语文学习计划(15篇)了解短语结构: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动补短语、形补短语)、主谓短语。了解单句六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了解复句的几种主要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了解常用的关联词语。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ongzuojihuafanwen/xuexijihua/20220221224453_4810597.html
12.CohMetrix3使用教程句法结构相似性相邻。SYNSTRUTa (指标74) 这是所有相邻句子之间相交树节点的比例。 句法结构相似性全部01:SYNSTRUTt(指标75)。 这是所有句子之间和各段之间的交叉树节点的比例。 9. 句法模式密度 句法的复杂性还体现在特定的句法模式、单词类型和短语类型的密度上。Coh-Metrix提供了关于名词短语(DRNP)、动词短语(https://blog.csdn.net/qq_45103693/article/details/1326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