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加法(三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盐池县长城希望小学胡凤仙
课题:4.1.加法(三位数进位加法).
课时:1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的内容,即,4张野生动物主题图,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例题1、2,小组讨论,做一做,以及课本第39页,练习八,第1、2、3题。
教材分析:
1.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2.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4.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
1.学生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数学、语文、英语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教师、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教师、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
2.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惧、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的“糟糕”。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看便知。
(3)自控能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的要求,个人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在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3.存在的问题。
(1)计算的问题。学生一般能列竖式计算,但由于计算不够细心,导致计算错误,有的学生往往不看清楚题目要求,不进行验算。
(2)少部分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有的概念模糊容易混淆。
(3)少部分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算法。
(4)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少部分学生存在马虎、书写不工整、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等不良的学习习惯。
4.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2)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每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
(3)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的活动机会。
(4)继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强化训练。
(5)继续给学生加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
(6)继续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能用竖式计算,掌握在1000以内不进位和进位的三位数加法,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应用加法法则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算式题。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三位数加法的算理,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知识要点: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和计算法则:“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平台,学案等。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复习引入,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展示成果,答疑解惑,讲解矫正,当堂训练,当堂检测,总结提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列竖式计算。
45+29=38+55=380+550=?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引入新课,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习惯。
3.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保护动物。
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列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任务要求。
三、湿地介绍(了解)
了解湿地。湿地是界定在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是重要而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公约》里对湿地的定义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的特点: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湿地的作用:在控制污染、调节水径流和气候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湿地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源和食物(鱼虾类等)。
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每年的4月1日定为:“国际爱鸟日”。鸟,是人类最亲密的野生动物。
每年的4月8日定为: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每年5月22日定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地球生物多样性日。
每年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设计意图】介绍湿地,使学生了解湿地的有关知识,为自主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四、自主先学(先学课本第36—37页的内容)
1.认真阅读、思考课本第36页的4张野生动物主题图,感知中国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了解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胎生、哺乳、体温恒定,一般身体表面长有体毛。如,狐狸、麋鹿等等都属于哺乳类),理解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的意义。
2.我国湿地鸟类有()种,我国湿地爬行类有()种,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种。271+122=(种)。从()位加起。
列竖式是这样书写的:
271
+122
□□□
3.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种。
+31十位上7加3等于十(7+3=10),怎么写呀?
4.阅读课本第37页例2的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列竖式计算)
+903
□□□□
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得数,最后算百位上的()和()相加得(),列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把()对齐,满十向()位进1。
归纳知识要点: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设计意图1】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有关湿地和湿地野生动物的知识,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了许多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图中搜寻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不断提问的意识。
【设计意图2】在例1和例2中,其中一个加数都是271,另一个加数发生了改变,就出现了不进位、一次进位等不同的情况,构成了三位数加法的一个整体,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五、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例如,
60000+3897=8888+1000=7896+1203=9876+204=
【设计意图】安排小组讨论、交流,明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让学生经历万以内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万以内加法算理的理解,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六、展示交流,答疑解惑。(小组代表展示:黑板、投影平台展示交流)
4号学生展示,3号学生补充,2号学生点评,1号学生引领。
【设计意图】小组代表展示交流,充分暴露学生在先学中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收集信息,答疑解惑,纠正错误,掌握新知。
七、讲解矫正,深化新知。
教师讲解新知,纠正错误,深化新知,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例如,
271+122=271+31=271+903=380+550=365+825=719+252=
【设计意图】深化新知,强化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八、当堂训练.1.做一做,列竖式计算。
919+80=476+121=93+802=545+54=
365+825=719+252=281+64=65+93=
2.一件衣服105元,一个书包48元,如果买这两样东西要用多少元钱?
【设计意图】堂清训练,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核心是学会,不清的由小组长补清。做一做,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完成具体的计算,进一步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通过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避免或减少学生出现同样的错误,进一步查漏补缺,掌握新知。
九、当堂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49+57=27+388=247+43=766+28=256+123=421+182=
2.某小学共有学生357人,教师57人,一共有多少人呢?
3.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198+54=92+278=156+376=173+437=
()>()>()>().
【设计意图】当堂达标检测就是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矫正反馈,纠正错误,核心是学会、达标,实现学习目标。
十、讲解矫正,巩固提升
啄木鸟治病165746
+82+219
【设计意图】讲解矫正,巩固提升,深化发展新知。
十一、归纳小结(我的收获):
我学会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知识要点:列竖式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设计意图】归纳小结环节有二个作用,一是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内化新知,深化新知;二是总结提升,拓展应用新知,巩固新知,掌握新知。
十二、练一练(作业)设计课本第39页,练习八,第1、2、3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内化新知,深化新知,掌握新知。
附:板书设计(一板三块):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投影区)(展示区)
271+122271+31271+903
(展示区)
参考资料:
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和教师教学用书;
2.2014-09-30人教网,教学设计: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洪小燕(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安徽省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教学反思:
1.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是通过“学、议、讲、练、测、结”等相结合的教学流程,温故知新,复习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自己先学,找出“不会的”;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学会“不会的”;小组长引领、帮扶,展示“学会的”;教师依据出错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讲解矫正,深化发展新知;当堂训练,当堂测评,看看学生“是否真会”,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新知、内化新知、应用新知;总结提升,拓展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实现“高效教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实现了教学目标和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4.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今后还要补充有典型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