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衣晓峰富精雷?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1年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61岁及以上老人中,46%的老人因健康问题而睡不好。老年人自我认知睡眠质量非常差的群体占比9.7%,与之相比,年轻人则为4.2%。
老年人就该觉少吗?睡眠障碍的背后有哪些原因?有没有改进睡眠质量的好办法?
近日,中国老年医学老年综合评估分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老年人失眠的症结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以往诊疗中发现,老年人失眠与生理、环境和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原发性睡眠障碍、躯体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重老年人失眠症状。想要确定自身失眠根源所在,要经过医疗机构综合测评后得出结论。同时建议请临床营养师根据个人具体状况,制定出具有个体化的健康营养膳食处方,以促进睡眠质量。
老年人失眠与这些问题有关
如今,睡眠难题在老年群体中司空见惯。张策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逐渐呈现退行性改变,睡眠调节功能逐步下降;同时,老年人躯体疾病多样化,疼痛、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均会埋下失眠隐患;另外,大部分老年人存在多重用药习惯,许多药物都会干扰睡眠节律,让失眠越发严重。
失眠虽不致命,但对精神损害过大
研究结果显示,40%的失眠者同时并发精神症状,以焦虑症为主,抑郁症次之,且大约90%的抑郁症老人伴有睡眠障碍。
张策表示,失眠对人体伤害主要是精神上的,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长期失眠的人容易出现脾气暴躁、攻击性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且表现为疲劳、健忘,乃至抑郁、焦虑;严重者可致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糖尿病等。同时,由睡眠“欠账”带来的免疫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消化不畅等困扰,则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进程。
短期失眠也叫急性失眠,一般是被情志因素所左右,如家里突发大事、思想压力大、情绪失控等,易使老年人连续几晚睡不着觉。但在诱因化解后,自然会轻松入眠。临床治疗急性失眠,一般只需要解除应激环境因素,调节情绪即可,严重者可给些短效药物改善睡眠,但不建议长期用药。
长期失眠也叫慢性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病症。慢性失眠症包含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种。不同原因失眠的治疗方案有本质区别,老年人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根据准确诊断结果来遣方用药。
改善睡眠质量,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日常情况下,能不能通过非药物手段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
张策表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若想在生活细节上增强睡眠质量,就要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合理健康饮食。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让老年人“吃得好,睡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