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睡眠和运动饮食一样,是保证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要素,没有充足的睡眠,机体的能量积蓄,脑的休息、大脑功能的保护、机体的免疫、以及抗病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睡眠研究会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2个人有睡眠问题。长期睡眠质量低下可导致焦虑、抑郁、精神障碍、高血压、心梗、高脂血症、肥胖、免疫功能失调、认知功能受损等多种问题。
贰
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
1、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嘈杂、拥挤、卧具不舒适、强光刺激、过冷或过热、蚊子跳蚤侵扰这些环境因素是引发失眠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行为因素
睡前饮浓茶、喝咖啡、吸烟会导致神经兴奋无法入睡;长期夜班或流动性工作改变睡眠节律引发失眠;生活无规律、过度娱乐可引起体内生物钟节奏的变化导致失眠;另外饮食过饥过饱、疲劳兴奋等,也可引起失眠。
3、精神因素
生活中遇到不愉快事件导致焦虑、忧愁、持续的精神创伤导致悲伤、恐惧,以及工作压力过大、思虑过多、过度兴奋均可引起或加重失眠。
4、生理因素
5、疾病原因
叁
失眠只能用安眠药来治疗吗?
许多失眠者采取长期吃安眠药试图缓解或解决失眠,最后都收效甚微,反而产生一种睡眠焦虑。丽滋卡尔医院内科专家刘晓东主任强调——非环境因素导致的长期失眠是慢性病。失眠不能长期使用安眠药,尤其注意不要依赖安定类的安眠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来镇静睡眠,药物长期抑制大脑神经的兴奋性,久而久之就会对大脑细胞造成损伤,造成永久性伤害,导致记忆力、认知力、判断力的下降。
肆
失眠应该如何调理?
睡眠的作用有补充人体的能量,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等。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之本。我们应该结合行为改变、心理疏缓、改善脑内基础与血液循环等方面,从根源上来解决失眠症问题。
1
行为改变
营造舒适安静的卧室环境,光线要柔和,更换让自己感觉不舒适的卧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过午不喝浓茶咖啡,晚餐勿过饥或过饱。
2
心理舒缓
学会给心理解压,日常勿忧思过虑,学会放下。睡前可以做瑜伽冥想进行放松,在舒适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放松身体,脑袋放空,不去思考让自己纠结的事情。安静下来,再睡觉。
3
生理基础改善
A
改善肠道菌群
失眠其实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来改善。
研究表明,失眠、精神萎靡不振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失眠患者肠道菌群处于失衡状态,有益菌大量减少有害细菌过度繁殖,产生的毒素会引起脑-肠神经异常,加重失眠。
肠道菌群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肠胃,还参与调控脑发育、应激反应、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等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而且通过肠-脑轴的3条途径(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途径)形成肠道菌群-肠-脑轴,能够对脑功能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B
补充褪黑素
有氧运动
长期失眠的人,最好坚持每天做4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绳、跳操等,这样消耗适当体能的运动可以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可以起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快乐激素多巴胺的分泌,稳定情绪,对因忧思过虑的失眠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伍
好的睡眠应该是这样的
1、10-20分钟内入睡;
2、睡眠中不醒或偶尔醒来(如小便)又能很快在5分钟内入睡,直至次日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