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实验室痛觉传递的中枢可塑性课题组PI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理系终身正教授
EJLB基金会和加拿大国立研究院终身特聘教授(EJLB-CIHR)
MolecularPain杂志主编和MolecularBrain的创始人及主编
青岛国际院士港首席科学家
国际神经元与疾病协会创始人及主席
在痛觉传递的中枢可塑性及其突触分子机制,以及AC1靶点镇痛新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如Nature,Science,Neuron,Naturecommunication,CellReports,JNeurosci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综述30余篇。拥有20余项有关新药研制的国内、外专利。
1)中枢突触可塑性对慢性疼痛的调控机制
聚焦解析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前和突触后长时程增强(LTP)或长时程抑制(LTD)等,对慢性疼痛的神经调控机制,寻找关键的分子调控靶点,针对慢性疼痛开发新类型镇痛药物。
解析慢性疼痛所引起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产生的中枢神经机制,包括突触可塑性及神经环路传导机制,为治疗慢性疼痛所引起精神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并探索开发有效的临床干预及治疗手段。
1.2013年科技部中加重大合作项目
2.2009年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3.为中科院海外学者专家评审团成员,国家基金委海外评审主持人之一
4.承担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培育项目
5.主持NIH等18项科研基金,总金额一千万美元
在国际权威杂志如Nature,Science,Neuron,NatureNeuroscience,Nature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综述30余篇,被引用27000余次,H-index为90,i10指数253。
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09);
连续多年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神经科学领域前三名;
多所国际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如德国海德堡大学、首尔国立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复旦大学。
团队负责人:卓敏
团队成员:郝顺、徐波、洪珊珊、王棉仙、马玉杰、万锦锦
卓敏院士团队一直从事神经突触可塑性与慢性疼痛和情绪调控的关系研究,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研究论文。课题组具备完备的动物形态学和功能学研究设备平台,完整的转基因动物体系,团队成员学术水平扎实,与国内外多家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或研究单位、院所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此外,与北京30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临床部门也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为课题顺利进行提供软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