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难道佛早就发现了微生物,更科学?细菌病毒显微镜噬菌体

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的《毗尼日用录》中一句饮水偈咒,原话是: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诵此咒,如食众生肉。佛门把这句话作为净水咒,在喝水时要念三遍,才能够超度喝下去的生灵,这就是菩萨心肠。

钵和碗差不多,是和尚们常用的化缘盛饭的容器,只是制作材料有些区别,一般是钵为陶碗为瓷。“毗尼日用”的意思就是日常应该遵守的戒律,这个《毗尼日用录》就是把平常寺庙信徒们所要遵守的一些偈、咒编撰在一起。

净水咒解读出来,就是喝的水里也有许多生灵,如果不念咒语超度它们,就是杀生,就是吃众生的肉。因此,一些寺庙把喝水念咒当成重要戒律,甚至有的寺庙规定喝一杯水,须先用一块布过滤后才能喝。

这句话与科学有多大关联?

佛教信徒们一直相信,佛法无边,佛能够看到一切。因为佛有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因此,佛既能够看到普通人肉眼看到的一切,也能看到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一切,所谓八万四千虫就是通过天眼或法眼看到的。

这是一种文化和信仰,就像易经和阴阳五行等古文化一样,是站在不同角度,对世界的一种看法,这些看法里面不乏有辩证法在里面,充其量有一定的哲学意义。但如果一定要把这些文化现象与自然科学来PK,就脱离了宗教信仰和文化的范畴了。

在对待“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的偈咒时,就有不少人鱼目混珠,宣称佛早就知道水里面有微生物,科学是后来才发现的,因此正应验了“当科学爬到山顶时,发现佛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这句话,从而“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才是一个真理。

佛教本来只是一种信仰,并向民众传达出某种理念,但有些人硬是要拿诸如此类不荤不素牵强附会的一些东西,企图达到反智反科学的目的,就有些令人悲哀和不齿了。

那么,佛真的早就发现了水中的微生物了吗?

佛教的老祖宗是释迦牟尼,他存在于公元前6世纪,迄今没有哪部经书里说他说过一钵水中有八万四千虫的话。《毗尼日用录》是明末清初一位叫“性只”的编撰而成,这个“性只”是什么人,很难找到资料,甚至作者也各有说法,有的版本又说是明星祇著,我们就补考证了。

一些资料介绍,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用透镜观察星星的记载,那时的透镜是用水晶或宝石磨制而成。确凿的证据是,江苏江阴扬州憎泉山的刘荆墓葬中,出土了一枚小巧玲珑的水晶凸面镜,呈圆形镶嵌在一个环形金圈里,能够让物体放大五倍。

刘荆为东汉山阳王,生存于公元前。因此,可以断定,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放大镜了。到了元代,眼镜就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了,不过只限于宫廷和富贵人家。这一点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确切的记载。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1271年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1295年回到意大利,在中国二十多年,将自己的见闻写在了《马可·波罗游记》里,让世界了解了东方的富庶,在世界激起了巨大反响,据说哥伦布也是受这本书激发才游历世界的。

从这一点说,即便是古代,要看到碗里有些虫子或微生物,也并非什么难事。但具体到八万四千虫,就完全是凭想象了。其实不管是佛祖,还是儒教、道教、墨子等先贤,都是很聪明的人,他们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得到自己的领悟,才创造出各自的学说。

这些学说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或者说里面包含有辩证法和哲学的因素。但他们得到的一些大道理,主要是通过冥思苦想(所谓参禅、修炼、打坐、闭关),而将这些现象融会贯通,达到“领悟”的境界,这种得来的知识,并没有严谨的数据支撑,因此只能归咎于文化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

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呢?

真正的自然科学是小道理,是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具体的道理。比如哲学或者做古文化认为,事物都有阴阳和矛盾的一面,物极必反都有相互转化的一面。但具体到生物或人,具体到太阳和月亮,具体到病毒和细菌,这些事物的阴阳和矛盾是什么呢?怎么相互转化呢?这才是科学。

这就要求,自然科学对事物的研究,不但要定性,还要定量。观测、实验、试验不但要看表象,还要仔细分析内部普遍联系,对一件事不但要定性,还要定量分析。这些才是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得到的结果,经得起任何人用同样的方法检验,并能得到同样结果。

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是科学事物或科学的成果。

而所谓“八万四千虫”这类说法,只不过是说水里的小虫子(或微生物)很多而已,是一个定性词,而非定量词。因为凭着佛家有限的条件和禁锢的思维模式,只能得到一个大致的定性结果,就是水里有“虫子”。但这些“虫子”到底有多少种类,有多少个,就没办法知道了。

但实际上,他们的“八万四千虫”与真实世界差远了。在真正的科学研究中,一滴水里都有亿万个微生物。一滴水只是1/25毫升,一碗水或一钵水至少有几百毫升,里面有多少虫子?

显微镜的出现,人们才开始看到微观世界

他一生磨制了很多透镜,他把一些透镜组合起来,这就是最初的显微镜。他用这个显微镜观察雨水、井水、河水等,发现其中有许多微小生物在活动,看见了人们过去从没有看到的微观世界。

列文虎克的发现惊动了世人,传到了欧洲最负盛名的科学机构~英国皇家学会,于是他被邀请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院士。在以后几十年,他不断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学会。

他制作的显微镜,最高倍数达到了270倍。

有一次,他异想天开地从牙缝中挑出一点牙垢,混入一滴雨水,在自制的显微镜下,他看到了一个眼花缭乱的微生物世界。他在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信中写道:

“……我非常惊奇地看到了在水中有许多极小的活的微生物,十分漂亮而又会动,有的如矛枪穿水直射,有的像陀螺团团打转,还有的灵巧地徘徊前进,成群结队,你简直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大群蚊纳或苍蝇。”又有一次,他在刚刚大口大口喝过热烫的咖啡以后,又挑出牙垢来观察时,却发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一片一动不动的微生物的尸体,于是他机敏地作出了判断:热烫的咖啡把那些小生物杀死了。还有一次,他诙谐地报告说:“我家里的几位女眷想要看醋里的线虫,可是看了以后,发誓说再也不用醋了。要是有人告诉她们在口腔里、牙垢里生活着的动物比全国人口都多,她们将会怎样反应呢?”1695年,他将自己20年来辛勤观察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出版,书名是《列文虎克发现的自然界的秘密》。这是人类关于微生物的最早的专门著作。

其实,在列文虎克之前,荷兰眼镜商人亚斯·詹森于1590年左右就做出了第一台显微镜,只是比较简单,也没有用于实用和推广开来。而实验科学的开创人伽利略,则在1610年前后,用自制复式显微镜研究昆虫,观察到了昆虫的复眼,被认为是将显微镜最早用于观察微观世界的人。

这才是科学。科学是建立在观测发现和定性定量分析基础上,得到的严谨结论,不是凭想象牵强附会的臆测。

水中的微生物到底有多少?

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人们用显微镜发现了平时看不见的微生物,了解了人类自身的肌肉构造和血管血流等等。随着显微镜倍数的提升,人们发现的细微结构越来越多,细胞、细菌乃至病毒都被发现,现代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还能够看到原子构造。

虽然如此,人们完全无法确定水中到底有多少微生物。因为各种水体不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就不一样。比如有井水、河水、海水、泉水、清洁水、污染水等等,即便同样的某种水,在不同地域环境,里面的微生物种类和含量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水中的微生物种类涵盖细菌、真菌、噬菌体、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如草履虫就是一种原生单细胞动物,约有300微米长,也就是0.3毫米,这在水中算很大的微生物了,肉眼好的也能够看见。

这种虫子有多少呢?在一滴池塘水中,就可以生存30只,如果按15只计算,1毫升就是375只,一碗水按300毫升计算,就有112500只了。难怪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呢,原来肉眼都能够看到十几万只虫子。当然,一般水中没有这么多草履虫,这里只是打个比方。

细菌、病毒就比草履虫小多了,一般细菌在1~2个微米大小,而病毒则只有0.03~0.3微米大小。这样,一滴水中细菌、病毒数量就很多了,少则上百个,多则上亿个。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海洋微生物学家考察发现,在百慕大海域,光是海洋表面的“噬菌体”每滴水中就有100万。“噬菌体”是一种依靠“吃食”细菌为生的病毒,这种数量庞大的“噬菌体”,又要多少细菌才能养着它们呢?

而在墨西哥奈卡山脉的一个水晶洞穴中,加拿大科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发现了数量更惊人的病毒,那里的每滴水里竟有2亿个病毒!这个山洞是2600万年前形成的,与世隔绝,在人类发现之前没有任何生物存在。这说明病毒的古老,它一直伴随在人类身边。

人体本身满身是“虫”

因此,在大自然中,最清洁的水里也不止“八万四千虫”,当然这个“虫”不是指虫子,而是微生物。有些寺庙想把如此“众生”用布过滤掉,但这些微生物是不可能通过一层或几层布就能过滤掉的,而且在过滤的过程中,还会把布上污染的更多微生物冲了下来,实在有些多此一举。

美国政府曾经做过一个叫“人类微生物群系研究”的项目,历时5年耗资1.72亿美元,动用了80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00多位科学家。通过对242位志愿者的观察研究,得到了健康人体各种细菌和分布位置和数量:人的身体内外带有的细菌种类有1万多种,总数达到数百万亿个之多,是人体细胞的9~10倍。并不是所有细菌病毒都是坏的,也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其中有一个小组对51个志愿者的102只手掌检查发现,这些手掌上就有细菌4200多种,每只手掌的细菌都有万亿之多。

也就是说,人们随便抠一下鼻孔吮一下手指,或者握握手,都有数亿细菌在交流;刺刺牙缝就更是无数细菌横飞;洗洗手也有千百亿细菌在流动;每天吃喝拉撒,不管是荤是素,都有无数细菌病毒进进出出。

因此,如果和尚们一定要把这些作为“众生肉”,想不食“众生肉”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他们养着或者杀死的“众生”远远不止“八万四千虫”。他们念念偈咒,名曰超度,在我看来,只不过是自欺欺人,求个心安而已,实在有些滑稽。

结论:佛学偈语与科学风马牛不相及,科学必须是用科学方法得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是经过严谨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不是拍脑袋冥想打坐参禅闭关就能想出来的。

THE END
1.显微镜下的水中微生物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生物。今天让我们一起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吧! 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水里藏着怎样的秘密。从左到右分别是池塘水,自来水,医用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 1、用微滴管取一滴池塘里的水滴在载玻片上。 2、取少许棉絮放在载玻片上 https://www.meipian.cn/4ymh7dzm
2.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可以用来控制微生物运动快慢的做法是【试题参考答案】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可以用来控制微生物运动快慢的做法是( )。 ,组卷题库站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6049737.shtml
3.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 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https://pl.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860987
4.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若发现镜中生物往图中圆圈内所示分析显微镜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颠倒. 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向左下方游走,实际微生物是向右上方游走.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向左下方移动.即乙图中的C方向. 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d757c9577eb257d00e486af7d8db305d
5.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记录.docx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记录导语: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记录目的了解酵母菌、霉菌的个体形态特征以下是小编整理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记录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课程名称:生命科学趣味实验实验名称:微生物形态观察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酵母菌、霉菌的个体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https://m.taodocs.com/p-600470921.html
6.3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7分)(1)要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3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7分)(1)要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首先要去放填一个地点)取水,在水样中来培养微生物。(2)右图是制作微生物临时装片的过程图,据图回答问题①需要的材料有(2分)②在滴水前我们一般会取少量的纤维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这样的目的是为了。(2分)从上图可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可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28831636508670543&fr=search
7.医学微生物练习题4、第一架观察微生物的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0.5分) A.200倍 B.266倍 C.366倍 D.500倍 E.1000倍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5、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是(0.5分) A.利斯特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伊凡诺夫斯基 E.柯赫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9779524_1038141135.html
8.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1台、 烧杯1只、镊子1把、滴管1支、 载玻片1片 盖玻片1片、吸水纸若干个 我的猜测: 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https://www.mayiwenku.com/p-18979339.html
9.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同步练习18.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在载玻片 上放少许___限制其行动。三、判断题 19.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是由细胞组成。(___) 20.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到微生物。(___) 21.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___) 22.微生物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728/7066135112004146.shtm
10.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同步练2024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阶梯练习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一、填空题1.流感病毒属于微生物, (选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2.小明路过垃圾堆时发现有一个腐烂的橘子(下图),橘子的表面长出了许多的青霉菌导致橘子https://m.zxxk.com/soft/48108417.html
11.污水治理入门知识18、铁炭出水为什么还要用石灰粉进行中和处理? 用硫酸调节成pH为2废水经过铁炭处理后,硫酸成为硫酸亚铁,废水的pH值从2升高至5-6,那么铁炭出水为什么还要用石灰粉进行中和处理呢?或者中和处理时是不是可以少加一些石灰粉呢? 铁炭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如果不予去除的话,会影响后续生化池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https://www.sdhkzb.com/Article-detail-id-128821.html
12.科学网—显微镜技术的早期科学故事观察是最基础的科学研究,列文虎克借助于自己制造的显微镜,使自己成为了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当然,他也是发明家“显微镜之父”。 (一)科学成果的首次面世 列文虎克在制成他的第一台显微镜后,仍然不断地磨炼自己的制镜技术,几年以后,列文虎克所制成的显微镜不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精巧和完美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54723.html
13.《显微镜下的生物》教学设计14篇(全文)教师课前需要做好制作酵母菌的准备工作,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干酵母粉,加入水中,置于温暖处培养二十分钟即可。制作酵母菌的装片时,先用滴管吸取一滴酵母溶液,滴在载玻片上,之后的步骤与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大致相同,不再赘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身边生活着肉眼不易看到的微生物,经常是形态各异的;利用显微镜能够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9tzd2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