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茶到新茶饮,茶行业的“新质生产力”究竟藏了多少大招?茶叶制茶茶业茶产业

新茶饮,是年轻群体接触传统茶的桥梁,反过来,传统茶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也能助力新茶饮在创新路上平顺疾驰。因此,新茶饮与传统茶饮的碰撞,既是茶行业内部取长补短的路径,更是两者焕新升级的渠道所在。

2024年,新茶饮进入“战国时代”,破旧立新已是大势所趋,传统茶行业的风口逐渐显露。为从新茶饮市场中寻求传统茶行业的破圈之道,“说茶”推出:从“新”看茶业——新茶饮系列专栏。此篇聚焦新茶饮和传统茶的智能化进行探讨。

智能化,作为茶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之一,现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

喜茶最新“出茶机”亮相

新茶饮再掀智能化浪潮

NEWS

智能化机械化的发展,是新时代茶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渠道。从聚焦产品创新到玩转联名,再到用智能设备实现效率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开始自主研发智能化设备,行业开始迈入智能化时代。

在智能化进程中,行业的效率革命倒逼着各新茶饮品牌进行发展,除智能化设备外,生产线上的优化也同样是新茶饮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手段。如蜜雪冰城从供应链上发力,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全自动化生产车间等以实现流程标准化。无独有偶,茶百道投资100亿元打造茶百道智能生产加工基地及供应链总部项目。两者都通过在生产线上引入智能化技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加速升级

传统茶是这样迈向智能化模式的

新茶饮与传统茶同根同源,共促发展。此次新茶饮品牌智能化爆发,传统茶的科技创新再次成为焦点。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茶科技作为茶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映射着产业可能达到的发展上限。智能化作为茶科技的核心,赋能于茶行业发展并持续推进。通过剖析采茶和制茶这两个主要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当前传统茶产业智能化的趋势。

采茶方面:智能采茶机器人全面升级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可知,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3296.68亿元,同比增加116.00亿元,增幅3.65%,茶产业的整体态势向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名优茶生产模式下,由于茶叶采摘作业次数多、劳动强度高,采茶用工需求巨大,名优茶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器人项目等多个自动化机器投产。今年,茶科技工作者更是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如第六代智能采茶机器人从两支机械臂增加到四支机械臂、从两台固定识别相机减少到一台移动识别相机等。根据实验结果,现在的智能采茶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比去年提高了50%,预计一台机器能代替1.5-2个人工,一天可采摘干茶1.5斤。通过改良设备技术,有效提升采摘效率,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攻关采摘技术以帮助茶农增收,茶科技工作者还在扩大采摘覆盖面下功夫。针对云南“山地特性和采茶缺工荒”等问题,王白娟专家团队推出全球首例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其现已在云南山区无网络地带成功实现茶叶鲜叶采摘、鲜叶分级采摘、微光环境识别等功能。这一机器人的问世,打破大多数人对采茶机器人只能在平地上使用的看法,推动茶产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

制茶方面:从茶企覆盖至茶产区

从“凭经验做茶”到“数字制茶”,智能化持续渗入在制茶过程中,并在茶行业形成相对完整的发展模式。智能化茶机成套设备、超级工厂等现已经广泛的运用于茶商茶企的制茶环节,从贵茶集团运用现代化全自动生产线实现精品抹茶智能量产,年产精品抹茶可达4000吨,到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实现了制茶、除杂等全流程标准化,自动化率超过90%,日产小罐茶可达30万罐,数字制茶已取得一定成效。

现阶段,制茶智能化已走出茶企范围,投入到茶产区等茶行业中更广泛的范围内。仅在全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的投产方面,四川沐川、江西遂川等茶产区已经开始将其投入使用,智能化、机械化正成为激活茶产业的“新密码”。

当然,采茶和制茶环节仅是茶行业面向科技前沿发展的缩影,智能化铺设于茶行业的多个方面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王岳飞指出,除上述两个茶叶生产过程,主要还有几个方面正朝着科技化迈进:

1、种质资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茶行业的全产业链始于种质资源研究,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特色或抗性强的茶叶品种,茶科技工作者持续开展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等一系列科研工作。

2、生态茶园

茶园管理目前仍偏向于粗放型,导致茶园生产水平不高。因此,茶科技工作者需要全面审视并科学调控环境因素,以精准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3、茶深加工

中国的茶叶产量已占据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种植面积更是超过全球60%,茶叶供大于求的情况却愈演愈烈。科技赋能深加工领域发展,或可更有效的消耗茶叶库存。

王岳飞指出,茶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所提出的,“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具体到茶行业,应当充分利用茶产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和历史人文优势,以推动茶产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从传统茶到新茶饮,茶行业整体智能化浪潮涌动。茶行业与科技之间的联动发展,不断点燃着茶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汇聚实现未来蓝图的强大合力。从茶业生产流程的不断优化,到新茶饮卷入自动化,科技赋能茶行业的新纪元变革,或将不日到来。

THE END
1.茶叶加工工艺流程详解茶叶是一种重要的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而茶叶的加工过程决定了其质量和口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茶叶加工的工艺流程。 采摘 采摘是整个茶叶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通常情况下,新鲜嫩芽含有更多的嫩叶素和香气物质,因此采摘时应选择嫩芽为主要材料。在早晨露水消失后进行采摘可以保证茶叶含水量适中。 https://www.coffee.cn/tea/post/145021.html
2.茶叶加工实施方案.pdf加工工艺茶叶加工实施方案.pdf 6页内容提供方:wyg1235 大小:329.13 KB 字数:约3.14千字 发布时间:2024-07-15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茶叶加工实施方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14/6033102141010201.shtm
3.茶叶加工技术(精选十篇)在超微茶粉加工过程中, 重点在于2 个部分, 即保证颜色翠绿、获得更小的颗粒。为保证色泽, 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影响茶叶色泽的主要因素是有色物质, 所以, 加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确保其比例合理;具体工艺方面, 应侧重于防止茶叶变黄, 所以, 加工时必须进行有效处理, 保证其叶绿素保留率。 为获取超细颗粒, 在加工过程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1ekiwx.html
4.茶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近年来,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更多不同风味和类型的茶叶。 茶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只有充分了 解并适应茶行业的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茶行业需要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 境、政策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积极探https://doc.mbalib.com/view/2079ce74e2177bcf587a9fa1553aa25c.html
5.促进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7篇(全文)以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总体目标为前提,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突破口,巩固现有茶叶产业基础,高标准改造现有茶园,高标准建设新茶园,配套茶叶加工设施,以名优绿茶为主,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单产,主攻质量,突出效益,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拓展销售市场,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把茶叶产业建设成特色优势产业,促进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la2movy.html
6.探究云南农业:走进云南农科院茶科所,深入熟悉茶叶种植与研发云南农科院茶科所是云南农业科学院下属的世界重点研究机构,也是全国茶叶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知名单位之一。该所的领导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普洱茶上,在普洱茶的昆明市生产、加工、品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才经验,并取得了多科研成果。 普洱茶是云南省的靠谱一种特色茶叶,产于普洱地区,以其特有的风味和医疗功效而闻名于世https://m.qqddc.com/qiye/teashengshu/71379.html
7.茶叶深加工包括哪些方面茶叶深加工是指对茶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茶叶深加工包括多个方面,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方面: 1、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从茶叶中提取出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茶黄素等,这些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抗菌等多种https://www.gztep.com/cha-ye-gong-si/28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