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出炉!大田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样干

《大田县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

明确茶叶产业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

扶持政策、保障措施等

全文如下↓↓

大田县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高质量发展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强产地管理,保障产品质量,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三产融合,提升品牌效应,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至2025年,建立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培育省级茶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10家、县级20家,新增SC认证15家,建设大田美人茶“云仓”,推动大田美人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文旅康养深度融合,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50亿元;“大田美人茶”进入福建“福农优品”品牌名单,美人茶品种库、种苗库、人才库加快推进,成为美人茶标准输出地、研发新高地、种源供应地、产品集散地、文创展示地和闽台美人茶交流中心、全市美人茶培训中心,初步建成中国美人茶核心产区。

二、工作任务

(一)扩大茶文化影响力

2.用好茶文化展示平台。在大田美人茶文化创意园建设茶博物馆、茶文化展示中心、大众茶馆、茶体验馆等,扩大茶文化影响力。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茶日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茶叶交易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海峡(漳州)茶会等平台,每年抱团参加国内外茶叶博览会、推介会3场以上,充分展示大田茶文化,讲好大田美人茶故事。

3.拓展茶文化活动。每年举办1次国家级美人茶斗茶赛、高峰论坛或美人茶品鉴会等活动,举办1届大田美人茶开茶节。组织茶企茶农参加斗茶赛、茶王赛、茶乡游等各种茶事和茶叶质量鉴评活动。大力推进大田美人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派出2~5人参加茶文化培训,鼓励参加茶艺大赛。各乡(镇)要因地制宜举办茶王赛、茶艺大赛、茶文化进校园(社区)等活动,支持茶企组建茶艺队,提升大田美人茶品牌影响力。发挥电视、网络、“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大田美人茶”品牌,提升知晓率和美誉度。

4.推动闽台美人茶文化交流。依托大田美人茶与台湾东方美人茶同宗同源优势,在大田美人茶文化创意园设立台商专区,建立闽台美人茶合作交流中心,加强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持续扩大美人茶文化国际影响。

(二)增强茶产业竞争力

5.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围绕基本实现全县茶园不用化学农药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组织开展茶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持续推进“减药减肥和禁用除草剂”行动,强化茶园科学管理,倡导茶树健身栽培,严禁高度密植和过度矮化等掠夺性生产方式。按“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要求,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保持茶园水土,改善茶园生态。到2025年,全县建设生态茶园10万亩,推广有机肥茶园面积超过95%,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加快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打造集数字茶园、数字茶工厂、数字茶仓储、茶质量溯源、社会化服务、数字茶旅为一体的茶产业大数据平台,推进茶叶智能制造、智能包装、智慧茶园等数字茶叶发展。

6.扩大茶叶精深加工。推进广平等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精制加工生产线等,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5年,全县名优茶比例提高到70%。支持发展茶叶深加工,提取利用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有效成分,鼓励开发新式茶饮、茶日用品和茶功能性产品,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至2025年,力争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叶精深加工企业1~2家。

8.拓宽茶叶市场。支持并组织茶企到省内外开展展示展销活动,建立大田美人茶专卖店、电子商务等销售网络。积极发展“互联网+茶叶”模式、拓展电子商务、代理配送和网上交易等茶产品营销方式。探索创建大田美人茶“云仓”,开展存储+分销服务,带动茶叶销售,构筑“线上茶城”。进一步拓展女性用茶市场,鼓励茶企茶农开发各类高端论坛、会议专用茶、伴手礼,依托上海对口合作有利形势,利用上海进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和浦东新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加强美人茶产品推广推介,推进大田美人茶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销售和推广,利用安溪对口帮扶,与永春、德化区域合作,推进大田美人茶与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德化陶瓷的协作,推动“四地”特色产业协作。

9.强化龙头带动。鼓励现有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聚集资金、品牌、技术等要素,通过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生产经营主体。加快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在种、加、销不同领域培育一批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5年培育茶叶类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超5家、市级10家、县级20家,加快引导龙头企业同合作社、家庭农场、种茶大户合作,打造一批茶叶产业化联合体。至2025年建立茶叶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以上,带动茶农200户以上,对产业联合体优先给予申请项目补助资金。

12.发挥协会作用。发挥县海峡茶叶交流协会等茶叶协会的优势和服务功能,由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县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开展一批茶事活动,不定期组织茶企业到省内外开展大田高山茶、大田美人茶巡回展示展销,加强对茶产业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指导功能,促进行业自律。

(三)提升茶科技支撑力

13.加强资源保护与品种创新。加强对广平、吴山等地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在吴山、梅山、广平等地建设美人茶良种繁育基地。与茶叶科研院所合作,加快选育特色明显、抗性显著、适制性强的美人茶树新品种。推广种植金萱、软枝乌龙、青心大冇、金牡丹、黄玫瑰等茶叶新品种,着力打造美人茶种质资源高地,促进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叶品质。

14.推广绿色生产先进技术。扩大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应用,集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推广套作。大豆、油菜等茶园土壤生境优化技术,以及窄波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色板和“以螨治螨”“以螨携菌治虫”“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扩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15.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推广山地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具和茶叶初制加工不落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萎凋设备、离地晾青设备、自动化包装机等。

17.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福建农科院茶科所等国内知名茶科院所的交流合作,开展大田美人茶品质化学特征与保健功能项目研究,高起点编制大田美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年规划(2023-2032),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茶叶科技创新体系。

三、扶持政策

(一)种植方面

1.品种改良补助。当年新建、改植话制美人茶茶叶新品种连片10亩以上的,隔年验收合格后县级给予每亩补助1200元,乡(镇)给予配套补助50%。

2.“五新”技术推广补助。对生态茶园、茶树留高等“五新”技术推广示范点,每亩给予补助300元。

3.项目资金扶持。对列入全县茶产业示范基地的茶企茶农、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安排上级补助资金,主要支持茶园基础设施(路沟渠、喷灌滴灌等)、茶园绿化、品种改良及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等项目。

(二)加工方面

4.支持新型经济主体建设。鼓励龙头茶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实体店,对新获涉茶国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分别补助30万元、20万元、5万元、1万元,对新获涉茶国家、省、市、县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补助5万元、3万元、1万元、0.5万元。

5.扶持做大重点茶企。对列入全县重点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每年2-3家)有关标准建设的,每家给予补助30万元。

6.SC认证补助。对茶叶食品生产许可证(SC)新证每证补助3万元、换证每证补助1.5万元。

(三)销售方面

7.支持拓展茶叶市场。鼓励新开设大田美人茶专卖店,对按照县里要求统一店面招牌、统一店内设计图纸装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外重点城市及福州、厦门、泉州、莆田、三明等省内重点城市开设,且店面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大田美人茶展柜不少于店面面积的1/3的大田美人茶专卖店,每店分三年给予补助5万元,其中第一年补助3万元、第二年补助1万元、第三年补助1万元。对在本县城区统一组织开设、统一标识、统一设计的大田美人茶专卖店,店面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大田美人茶展柜不少于店面面积的1/3,每个店面分三年给予补助2万元,其中第一年补助1万元、第二年补助0.5万元。第三年补助0.5万元。

(四)品牌建设方面

8.鼓励茶企申领证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新证或换证每证补助1.5万元,有机食品认证新证每证补助4万元、换证每证补助2.5万元。

9.茶事活动以奖代补。在本县举办的斗茶赛(含茶叶质量鉴评等,下同),茶王奖励3万元,金奖每个奖励2万元,银奖每个奖励1万元,铜奖每个奖励0.8万元;对我县统一组织参加的县外举办的斗茶赛,茶王每个奖励0.6万元、金奖每个奖励0.3万元、银奖每个奖励0.2万元、铜奖每个奖励0.1万元(主办方有设奖金的除外)。县里统一组织参加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茶叶交易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海峡(漳州)茶会等市外展示展销,每家茶业企业补助0.5-1.0万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0万元);县里统一组织参加的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等县外市内展示展销,每家企业补助0.2万元。由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县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牵头,每年组织茶企不定期到省内外开展大田茶产业巡回展示展销3-5次。

11.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自愿参加评茶员或茶艺师培训,对取得评茶员、茶艺师和制茶师等茶类专业资格证书的,省级及以上的每人奖励0.1万元,市级的每人奖励0.08万元。

以上已享受省、市、县同类型等额奖励优惠政策的,不再重复补助,不足上述同等额度奖励优惠政策的补足差额。以上第5、7、10项具体标准由县农业农村局另行制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大田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分管或联系的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农村、林业、水利、财政、发改、文旅、市场监管、商务、科技等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农村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商协调会,建立闭环落实机制,统筹推进“三茶”工作。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茶业工作的领导,制定茶产业发展具体扶持措施,强化茶业要素保障,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

(二)加强资金整合。县财政要把茶产业作为县、乡(镇)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县里确定的茶产业发展项目实行集中投入,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计其功”的原则,集中资金投入茶产业重点项目。

THE END
1.茶叶加工工艺流程详解茶叶是一种重要的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而茶叶的加工过程决定了其质量和口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茶叶加工的工艺流程。 采摘 采摘是整个茶叶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通常情况下,新鲜嫩芽含有更多的嫩叶素和香气物质,因此采摘时应选择嫩芽为主要材料。在早晨露水消失后进行采摘可以保证茶叶含水量适中。 https://www.coffee.cn/tea/post/145021.html
2.茶叶加工实施方案.pdf加工工艺茶叶加工实施方案.pdf 6页内容提供方:wyg1235 大小:329.13 KB 字数:约3.14千字 发布时间:2024-07-15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茶叶加工实施方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14/6033102141010201.shtm
3.茶叶加工技术(精选十篇)在超微茶粉加工过程中, 重点在于2 个部分, 即保证颜色翠绿、获得更小的颗粒。为保证色泽, 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影响茶叶色泽的主要因素是有色物质, 所以, 加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确保其比例合理;具体工艺方面, 应侧重于防止茶叶变黄, 所以, 加工时必须进行有效处理, 保证其叶绿素保留率。 为获取超细颗粒, 在加工过程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1ekiwx.html
4.茶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近年来,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更多不同风味和类型的茶叶。 茶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只有充分了 解并适应茶行业的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茶行业需要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 境、政策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积极探https://doc.mbalib.com/view/2079ce74e2177bcf587a9fa1553aa25c.html
5.促进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7篇(全文)以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总体目标为前提,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突破口,巩固现有茶叶产业基础,高标准改造现有茶园,高标准建设新茶园,配套茶叶加工设施,以名优绿茶为主,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单产,主攻质量,突出效益,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拓展销售市场,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把茶叶产业建设成特色优势产业,促进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la2movy.html
6.探究云南农业:走进云南农科院茶科所,深入熟悉茶叶种植与研发云南农科院茶科所是云南农业科学院下属的世界重点研究机构,也是全国茶叶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知名单位之一。该所的领导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普洱茶上,在普洱茶的昆明市生产、加工、品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才经验,并取得了多科研成果。 普洱茶是云南省的靠谱一种特色茶叶,产于普洱地区,以其特有的风味和医疗功效而闻名于世https://m.qqddc.com/qiye/teashengshu/71379.html
7.茶叶深加工包括哪些方面茶叶深加工是指对茶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茶叶深加工包括多个方面,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方面: 1、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从茶叶中提取出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茶黄素等,这些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抗菌等多种https://www.gztep.com/cha-ye-gong-si/28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