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材料,是不是全部都属于该科目应核算的内容,有否将不属于“原材料”科目反映的内容记入其中,如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等。
2、属于原管理范围的材料不在“原材料”科目反映,如以购代耗等。
(二)外购材料
l、有否把不属外购材料成本构成项目的支出计入了材料成本:
(1)、有否将不属于材料采购的罚没支出等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2)、有否将采购材料时接待费支出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3)、有否将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在外地支付的医药费、文娱费或发给采购人员的补助、奖金等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4)、有否将购进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的价款、进项税额和运杂费采用分期付款,分次小额开票,化整为零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5)、有否将未批准的运输途中的超定额损耗和短缺损失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6)、有否将购进材料的进项税额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减少产品销售利润。
2、把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费用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1)、有否将属于材料采购成本的运杂费计入“管理费用”,减少当期利润。
(2)、有否将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材料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减少当期利润。
(3)、有否将应计入进口材料成本的已纳进口关税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减少产品销售利润。
二、发出材料
(一)发出材料用途
l、有否将在建工程、职工福利部门领用、转让销售等的材料作生产耗料列支。
2、有否以购代耗,将购进或委托加工收回的材料,不论是否耗用一律以购进数量全部作为生产耗用。
3、有否以领代耗,对车间已领但未用的材料不作退料或假退料,以当月全
部领用的数量作为生产耗用数量,同样也是加大产品的材料成本和使未用材料成为帐外物资。
(二)发出材料计价
1、采用实际价格核算材料成本的企业,有否提高生产耗料单价,压低非生产耗料单价。
2、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成本的企业,有否多转生产耗料成本超支差异少转非生产耗料成本超支差异,或者少转生产耗料成本节约差异多转非生产耗料成本节约差异。
3、有否按实际成本结转生产耗料成本,而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结转非生产耗料成本。
三、材料帐面出现以下情况的:
l、帐面结存数量是蓝字而金额是零。
2、帐面结存数量是蓝字而金额是红字。
3、帐面结存数量和金额是红字。
4、帐面结存数量是零而金额是蓝字。
5、帐面结存数量是红字而金额是零。
6、帐面结存数量是红宇而金额是蓝字。
四、固定资产
(一)新增固定资产原价
l、有否将应计入固定资产原价的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等有关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2、有否将自行建造固定资产领用的材料、值易耗品和专项工程人员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科目。
3、改建、扩建后的固定资产原价有否减除变价收入,而将改、扩建支出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4、有否将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以及外币借款折合差额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5、盘盈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固定资产减少
1、有否将减少的固定资产不按原帐面原价从“固定资产”明细帐上转销,而是为了减少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多转原价,或相反。
2、有否多转减少的固定资产已提折旧额,而减少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或扩大净损失。
3、有否将不属于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的支出列作清理费用。
4、有否少计或隐瞒固定资产转让收入,或转移固定资产残料收入。
5、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损失有否按规定冲减清理费用。
五、工资自查列支的工资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超出范围和标准。
六、管理费用
(一)业务招待费
重点自查企业有否按规定提取和列支,超过限额的不给列支,不足限的按实际发生数列支。
(二)坏帐损失
l、有否虚报坏帐损失,把尚未发生坏帐的应收帐款作坏帐损失列入管理费用。
2、有否将收回已列作坏帐损失的应收帐款,未按规定冲减管理费用。
(三)提取坏帐准备金
有否虚设“应收帐款”帐户或夸大其余额,并用于计提坏帐准备金。
有否年末(或年初)已按“应收帐款”年末(或年初)余额计提坏帐准备金,没有抵减上年已提取的坏帐准备金。
有否发生坏帐损失时,没有冲减坏帐准备金,而是重复列支记入“管理费用”。有否将收回的坏帐损失不按规定增加坏帐准备金,而是记入其他帐户,私立“小金库”。
5、有否不按规定的提取率提坏帐准备金。
(四)无形资产计价
1、购进的无形资产,是否只按买价入帐,把购买无形资产发生的有关费用计入期间费用,直接冲减当期损益。
2、有否将自行开发取得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未将开发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资本化。
七、财务费用
l、有否将向非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借款,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
期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全部列支。
2、有否将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的货币资金的利息列支。
八、销售费用
是否属于企业在销售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有无将不是企业专设的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和管理费等作为销售费用支出,有无在销售费用中列支不得计入成本、费用如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被没收的财务以及企业赞助、捐赠支出等。
九、预提费用
l、预提费用的项目有否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2、预提费用项目与实际支付项目是否一致。
3、预提费用的项目在实际发生支出时有否不冲“预提费用”,而是重复计入成本费用。
4、多预提的费用有否按规定冲减支付当期的费用,而是长期挂在“预提费用”帐(贷方余额)上,或将其转入结算帐户。
十、期末在产品
(一)期末在产品数量
在企业月末产品数量较多,且各月在产品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有否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数量和成本。
2、有否隐瞒在产品数量,或漏盘某车间、某生产步骤的在产品数量。
3、多工序和多步骤生产的企业,有否只按最后一道工序或步骤计算在产品数量。
(二)期末在产品成本
重点自查企业用于计算月末在产品的方法是否规范,金额是否准确。
十一、投资净收益
购买股票、债券时,有否将不属于购买该股票、债券的费用计入其价值之中。有否将支付已宣告发放的股利计入股票价值。收到股利或债券利息有否入“投资收益”帐。
4、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和股息收益(股息、红利),在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接受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有否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评审自查报告内容规范要求(暂行)
2012年度
一、查账征收企业评审自查报告内容要求
(一)、基本情况
(二)、纳税人申报情况
2、纳税人企业所得税自行汇算清缴情况(1)、纳税调增项目及金额、(2)、纳税调减项目及金额、(3)、税收优惠项目及金额(4)、应纳税所得额(5)、实际应缴所得税额
(6)、截止评审时上年应纳所得税实际入库情况
(三)、自行税务评审情况(如有评审系统预警信息,必须逐条在以下类别中分别予以说明)
情况,是否存在将以前年度税费在本年扣除的情况。
6、评审核实后企业应缴企业所得税情况。
(四)、自查结论
1、结论类型(无问题、自查补报税款、纳税人申报数据错误申请修改数据、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调整)
2、评审补报税款明细(需在评审报告页面中补报税款列表中填列)
二、核定征收企业评审报告内容:(一)、基本情况(二)、纳税人申报信息
1、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B类)数据(包括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应缴所得税等)
2、企业年度财务信息(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等)
3、截止评审时上年应纳所得税实际入库情况(三)、自行税务评审情况
1、核定征收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3、收入核实情况,是否存在将除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外的其他
收入未纳入核定征收范围的情况。
4、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是否与其主营行业对应(主营行业按某行业占全部收入比例最大来确定)
5、企业自结利润率与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对比结果,是否存在自结利润率高于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情况。
6、评审疑点指标核实情况说明(必须逐渐条解释说明)
四、自查结论
洪山地税税政课
一、营业税重点自查部分
1、有否将通信收入长期挂在“应付帐款”、“营业款结算”等科目,不按规定及时结转通信业务收入。
2、“集邮商品”的销售收入有否记入营业收入。
3、邮政部门、集邮公司零售集邮商品有否混淆为批发(调拨),不按规定全额计缴营业税。
4、分支机构或下属的营业部门有否截留或隐瞒收入。
7、收取的通信建设基金等价外费用有否按规定全额计缴营业税。
9、有否将业务收入直接冲减业务成本或费用。
10、已完工的代办工程有否将工程决算款结转营业收入。
11、有否将附营业务的高税率项目混在低税率项目申报纳税。
12、邮政部门代出版单位收订、投递和销售各种报纸、杂志的业务有否错按增值税进行申报纳税。
13、邮政部门取得手续费是否全部错按“服务业”税目进行中报纳税。
二、企业所得税重点自查部分
l、有否将营业收入长期挂帐,不及时进行结转。
2、有否将滞纳金、罚款等收入留在帐外,不按规定结转。
3、有否将投资取得的收益留在帐外或直接作为职工福利列支,不按规定进行结转。
4、有否虚记或重记外购材料业务,导致虚增材料数量和成本。
5、有否违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将不属于材料成本的费用、支出或损失挤入材料成本,虚增材料成本。
6、有否将材料成本部分费用提前挤入生产成本(如将采购保管费等直接列入“管理费用”或“辅助生产”等)。
7、有否不按规定的方法正确核算发出材料的数量和成本。
8、是否按规定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对工程成本与期问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9、有否重复列支税金。
10、有否出现税金串户,将个人所得税等项目挤入税前列支,挤占利润的现象。
11、工资费用、救济性捐赠、坏帐损失、业务接待费等有否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列支。
12、投资收益中属于税后利润的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和股息收益(股息、红利),在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接受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有否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
13、有否将购建“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在税前扣除。
14、有否将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在税前扣除。
15、有否将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在税前扣除。
16、有否将税收滞纳金、罚款在税前扣除。
17、有否将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各种赞助支出在税前扣除。
18、灾害事故损失的赔偿有否从实际损失中扣除后才在税前列支。
19、有否在税前扣除与收入无关的支出。
第五部分文化体育业、娱乐业和服务业
(一)文化体育业
1、有否将属于计税营业额的收入挂在往来帐科目,如:茶艺园保证金、铺位租赁管理费、绿化树木补偿费等不申报纳税。
2、门票收入与赠票有否全额申报纳税。
3、收取合作企业固定利润分成收入有否申报纳税。
4、以租赁方式为外单位提供文化活动、体育比赛场所取得的租赁收入是否按“服务业一租赁业”税目申报纳税。
(二)旅店业
1、营业收入明细帐是否已将所有的经营收入完整登记入帐,要与营业收入日报表、收款凭证相核对。
2、将发票存根联与营业收入帐核对,有否将已开出发票,但未收到款的营业收入不纳入计税营业额,不申报纳税。如收取长包房租金、包车租金。
3、“营业收入”帐户贷方有否以红字冲减旅客住宿使用信用卡结算而支付给银行的信用卡手续费、介绍旅客住宿的费用。
4、旅店附设的娱乐场所如:歌厅、舞厅、卡拉加歌舞厅、音乐茶座。台球、保龄球场、游艺场等娱乐场所,向顾客收取门票、台位费、点歌费、酒、饮料和小食等收费,有否按“娱乐业”税目申报纳税。
5、旅店附设的收费停车场取得的`收入有否申报纳税。
(三)饮食业
1、将出纳收银的原始帐单(水单)与营业收入日报表和交款凭证相核对,有否瞒报营业收入。
2、有否出租房屋给外单位经营,取得租金收入未申报纳税。
3、有否取得与外单位联营的固定利润分成未申报纳税。
4、饭店附设的收费停车场取得的收入有否申报纳税。
5、饮食企业的“坐支”有否申报纳税。
6、饭店附设的娱乐场所如: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台球、保龄球场、游艺场等娱乐场所,向顾客收取门票、台位费、点歌费、烟酒、饮料和小食等收费,有否按“娱乐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四)物业管理
1、水电费、燃气费、维修基金、房租等代收费用是否单独列帐分别核算,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是否使用地方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对不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收费,有否按规定申报纳税。
2、收取承租户的保证金。押金、租金以及其他杂费,有否申报纳税。
3、有否将租赁滞纳金申报纳税。
(五)货运代理
1、货运代理的营业额,有否减除属于企业自身的费用,如仓租。
2、代办运输收入有否按“代理业”税目申报纳税。
(六)旅游业
l、审阅组团协议和接团协议,与“应收帐款”及“预收帐款”帐户的明细帐相核对,有否存在应结转而未结转的营业收入。
2、有否以不合法凭证列支为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费、门票等费用,并以此抵减计征营业税的营业收入额。
3、计税营业额有否减除属于旅行社自身的费用,如旅行袋、旅游宣传品等。
4、“管理费用”帐户借方有否用红字冲减为运输公司提供旅游车辆使用而收取的车辆使用费,少计营业税。
2、收取宣传制作费有否及时结转收入。
(八)其他服务业
设计、咨询、监理服务收入有否按抵减转交外单位设计、咨询、监理服务支出后的差额申报纳税。
1、在“管理费用”帐户中除按规定列支工资外,有否列支经理人酬金。
2、在“管理费用”帐户中有否列支未经税务机关审批而擅自处理的财产报废损失;
3、在“管理费用”帐户有否未按规定列支业务招待费。
第六部分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
一、销售不动产(主要是房地产企业)
(一)营业税重点自查部分
1、是否有代销、包销情况,特别是有无在境外代销、包销商品房。
2、有否分解收入和分票结算收入。
3、银行按揭搂款收入有否申报纳税,有否挂于往来帐如“其他应付款”不作预收楼款申报纳税。
4、以房换地的形式,在房产移交使用时有否视同销售不动产申报纳税。
5、开发商以房产补偿给拆迁户的,其补偿的房产面积与拆迂面积相等的部分,有否按同类住宅房屋的成本价核定计征营业税;对补偿面积超过拆迁面积的部分,有否按《营业税实施细则》十五条,核定营业额计征营业税。
6、以房产作为利润分配给合作各方,在房产移交使用时有否视同销售不动产申报纳税。
7、房产公司在销售不动产过程中收取的价外费用有否申报纳税。
8、将房产抵债转让给其他单位,有否视同销售不动产申报纳税。
9、开发商聘请境外企业进行设计、施工、监理、销售策划、代销包销等业务,如这些境外企业在境内既没有经营机构,又没有代理人的情况下,开发商有否代境外企业扣缴有关营业税。
10、开发商将未售出的房屋商铺车位出租,其取得的租金收入有否申报纳税。
11、采用“还本”方式销售商品房时,有否扣除“还本”的收入再申报纳税。
12、销售给关联企业的房屋价格是否合理。
13、企业赠与房产有否申报纳税。
14、采用“返租”方式销售商品房的,个人业主取得的租金有否代扣代缴。
15、企业以房屋对外投资入股,在转让其股权时有否视同销售不动产申报纳税。
(二)企业所得税重点自查部分
2、同一企业有多个房产开发项目,其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否划分清楚,在结转当期销售成本与费用时是否与收入相匹配,有无汇杂其他未结转收入项目的成本、费用。
3、有否将非本期的费用计入当期费用,虚增费用。
4、有否将未结转入销售收入的预收售拨款所涉及到的税金一并结转到当期销售税金。
5、有否虚列、重列有关的成本、费用。
6、客户放弃的购房定金有否及时转作其他业务收入。
7、商品房售后服务收入,如代客装修、清洁等取得的收入有否作其他业务收入。
8、有否重复列支税金。
9、有否出现税金串户,将个人所得税等项目挤入税前列支,挤占利润的现象。
10、“坏帐损失”、“业务接待费”等期间费用有否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列支。
11、投资收益中属于税后利润的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和股息收益(利息、红利),在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接受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有否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
12、有否将购建“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在税前扣除。
13、有否将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在税前扣除。
14、有否将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在税前扣除。
15、有否将税收滞纳金、罚款在税前扣除。
16、有否将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各种赞助支出在税前扣除。
17、灾害事故损失的赔偿有否从实际损失中扣除后才在税前列支。
18、有否在税前扣除与收入无关的支出。
19、企业将开发的房屋转作固定资产,有否视同收入申报纳税。
二、无形资产转让
l、有关转让无形资产的合同。
2、重点自查无形资产减少的业务,明确对外转让无形资产是否属于营业税应税项目,有否申报纳税。
3、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转让该项股权时,有否申报纳税。
4、除有偿转让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免税外,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有否申报纳税。
5、转让著作权,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过程中发生的有关销售收入是否并入“转让无形资产”的计税营业额中一并申报纳税。
6、拍卖应税的无形资产,有否申报纳税。
7、企业向境外单位购买应税的无形资产,如境外单位在境内既无经营机构,又无代理人的,企业有否在支付有关款项时代扣代缴有关的税款。
8、向个人购入应税无形资产时有否代其扣缴税款。
9、以应税的无形资产投资入股,不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不共担投资风险,其取得的实物或其他(包括取得固定利润)补偿收入有否申报纳税。
10、转让无形资产收取的价外费用(如培训费等)有否申报纳税。
l、转让无形资产取得收入有否及时完整入帐。
4、转让无形资产的税费金是否与收入相匹配。
5、转让无形资产的损失是否正常。合理。
6、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有否混入免税收入中。
7、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技术转让过程中取得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收入,年净收入超过30万元部分有否依法缴纳所得税。
8、自行开发并且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开发过程所发生的实际支出是否计入无形资产价值中,没有在当期有关的成本、费用中列支。
9、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成本,有否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有无虚列有关的支出。
11、投资收益中属于税后利润的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和股息收益(股息、红利),在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接受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有否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
13、有否将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在税前扣除。
市地税分局:
x年6月29日贵局召开了税收专项检查动员大会,会后我们根据大检查安排意见对我单位XX年至XX年1至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概况
实收资本,公司下设工程部、财务部、销售部、办公室等职能科室。目实现销售收入x元。
二、自查情况
根据贵局大检查安排意见,我们重点对本企业XX年至XX年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为:
1、营业税检查情况:截止XX年5月底,本企业少缴营业税:、、、元;城建税:、、、元;教育费附加:、、元;土地增值税:、、、元;水利基金:2、、、元;少缴税的主要原因是:XX年6月公司竞拍土地12、64亩,当时的成交价为每亩地500万元,原计划土地拿到后能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回笼,但由于在拆迁过程中个别住户设置障碍,以至于拖到现在无法拆迁,加之大部分住户的安置补偿、过渡费等费用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因此造成了税款的拖欠。
2、代扣税检查情况
根据税务局要求,我们对建筑企业的税收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监督,并积极进行了代扣代缴,尽管如此目前还有一些问题:
①由于工程未决算,目前已付工程款、、、元,工程款暂未代扣税金。
②其他由于正在办理外派证,已付、、、元,暂未代扣税金。
经过自查,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除积极补交税款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税收知识,改正错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为国家富强,企业发展尽我们应尽的义务。
纳税自查报告表
1、纳税人名称:填写本公司的名称;
3、纳税人识别号:本公司税务登记证号码;
4、经营地址:公司营业执照注册的地址;
5、法人代表:法人名称;
7、办税人员:会计主管
8、自查类型:具体因什么事项自查,按税务专管员要求填写,如: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等
自查情况报告:具体详细的描述自查事项的公司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及违反涉税事项。
例如: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有限公司,地址:某省某市,法人:王伟,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经营:机床刃具量具的零售批发等,200x年4月办理税务登记,商业企业。
二:企业缴税申报情况:
该企业200x年度主营业务收入645013、62元,主营业务成本585392、58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397、75元,期间费用56724、56元,其他扣除项目100元,调整增加额764、93元,应纳税所得额1163、66元,适用税率18%,应缴企业所得税209、46元,已缴企业所得税209、46元;该企业200x年度实现销售收入总额645013、62元,销项税额:109652、32元,进项税额:87854、60元,应缴增值税额:21797、72元,已缴增值税额:21797、72元,税负率:3、38%
三:检查情况:
经查该企业200x年度违规列支费用1382、40元。以上行为违反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应调增计税所得额1382、40元,其他业务收入5128、21元,应补交增值税871、80元,应调增计税所得额5128、21元,调整后的计税所得额为7674、26元,按18%的适用税率,应缴企业所得税1381、37元,已缴所得税209、46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171、91元。补交税款合计:20xx、71元。
地税纳税证明
1、您所在单位的地税原件、复印件;
2、您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您的申请书(注明理由、税种、税款所属期);
4您所在单位出具的个人一年以上的纳税证明;
1、地税副本原件、复印件;
2、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申请书(注明理由、税种、税款所属期);
4、公章(在地税窗口领表填写后加盖公章)。
………区地税局:
本公司因办理外籍人员签证(招调工立户、银行贷款、港澳通行证)所需,前来打印本公
司1月1日至月31日,已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的纳税证明。
此请!
现有的“全城通办”业务,主要是税务登记,在市地税局对系统进行升级后,全城通办业务范围扩大到申报征收、税票换票和发票发售、验缴销等业务,纳税人将可在任何一个办税服务厅办理这些事项,一些跨区办理涉税业务的纳税人将获得极大方便。
以往,纳税人要按照纳税编码尾数确定申报期限,会出现同一纳税人存在多个纳税申报期的现象,造成部分税种逾期而出现罚款和滞纳金。升级后全市纳税人地税纳税申报期限会基本统一到每月15日,纳税人可以统一办理纳税申报事项。
另外,系统升级改造后,市地税局不再核发《发票领购簿》,纳税人不必在《发票领购簿》上逐一登记发票信息,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在办税服务厅的自助终端便可以轻松查询、打印发票票种核定、发票领购、发票验销、库存发票信息、发票停供限供和发票真伪信息,免除了排队等候之苦。
系统升级改造后,“电子税务局”包括办税服务、查询服务、咨询服务和管理服务四大功能,涵盖了网上申报各种税费、网上办理涉税事项、网上采集财务数据、网上税源直报、征纳互动和涉税查询等事项。现在纳税人不必像以往一样前往办税服务厅开具纳税证明,开通网上报税功能后,纳税人通过网络便可以办理纳税证明。
如果你以经缴了税,税务局应当给你开据了税收票据的,那就是你的`纳税证明了,无需另外去开证明。
司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已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的纳税证明。
此请.
xxxx年6月29日贵局召开了税收专项检查动员大会,会后我们根据大检查安排意见对我单位XX年至XX年1至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实收资本xxxx,公司下设工程部、财务部、销售部、办公室等职能科室。目实现销售收入xxxxxx元。
1.营业税检查情况:截止XX年5月底,本企业少缴营业税:...元;城建税:...元;教育费附加:..元;土地增值税:...元;水利基金:2...元;少缴税的主要原因是:XX年6月公司竞拍土地12.64亩,当时的成交价为每亩地500万元,原计划土地拿到后能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回笼,但由于在拆迁过程中个别住户设置障碍,以至于拖到现在无法拆迁,加之大部分住户的安置补偿、过渡费等费用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因此造成了税款的拖欠。
①由于工程未决算,目前已付工程款...元,工程款暂未代扣税金。
②其他由于正在办理外派证,已付...元,暂未代扣税金。
填写人员:
注:详细说明经营状况和增减变动原因,应包括:对外投资情况;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经营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的构成;其他业务收支情况;借款及利息支出情况;营业外收支情况;税后利润分配情况;其他可能影响纳税的情况(如:签定合同份数、项目、金额;往来款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