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知识点整理

【注意】:谓词逻辑中的蕴涵式与产生式的基本形式相似,事实上,蕴涵式只是产生式的一种特殊情况。

理由如下:(1)蕴涵式只能表示精确知识,其值非“真”即“假”,而产生式不仅可以表示精确知识,而且还可以表示不精确知识。

例如,MYCIN中有如下产生式:IF本微生物的染色斑是革兰氏阴性本微生物的形状呈杆状病人是中间宿主THEN该微生物是绿脓杆菌,置信度为CF=0.6CF表示知识的强度,谓词逻辑中的蕴涵式不可以这样做。

(2)用产生式表示知识的系统中,“事实”与产生式的“前提”中所规定的条件进行匹配时,可以是“精确匹配”,也可以是基于相似度的“不精确匹配”,只要相似度落入某个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即可认为匹配。

但对谓词逻辑的蕴涵式而言,其匹配必须是精确的。

用BNF(BackusNormalForm)表示的产生式形式描述及语义:<产生式>::=<前提>→<结论><前提>::=<简单条件>|<复合条件><结论>::=<事实>|<操作><复合条件>::=<简单条件>AND<简单条件>[(AND<简单条件>)...]|<简单条件>OR<简单条件>[(OR<简单条件>)...]<操作>::=<操作名>[(<变元>,...)]【说明】:产生式又称规则或产生式规则;产生式的“前提”:又称条件、前提条件、前件、左部等;产生式的“结论”:又称后件、右部等。

2.3.2产生式系统的组成产生式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规则库、综合数据库、控制系统。

1、规则库用于描述相应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集合。

在建立规则库时,应注意如下问题:(1)有效地表达领域内的过程性知识:包括规则的建立、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推理链的形成、知识的完整性等。

(2)对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管理:目的是使得推理避免访问与所求解的问题无关的知识,以提高问题求解效率。

2、综合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又称为事实库、上下文、黑板等。

它是一个用于存放问题求解过程中各种当前信息的数据结构,例如:问题的初始状态、原始证据、推理中得到的中间结论、最终结论等。

当规则库中某条产生式的前提可与综合数据库中的某些已知事实匹配时,该产生式就被激活,并把用它推出的结论放入综合数据库中,作为后面推理的已知事实。

显然,综合数据库的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动态的。

综合数据库中的已知事实通常用字符串、向量、集合、矩阵、表等数据结构表示。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又称推理机构,由一组程序组成,负责整个产生式系统的运行,实现对问题的求解。

控制系统的主要工作:(1)按一定的策略从规则库中选择规则,并与综合数据库中的已知事实进行匹配。

(2)当发生冲突(即匹配成功的规则不止一条)时,调用相应的冲突解决策略予以消解。

(3)在执行某条规则时,若该规则的右部是一个或多个结论,则把这些结论加到综合数据库中;若规则的右部是一个或多个操作,则执行这些操作。

(4)对于不确定性知识,在执行每一条规则时,还要按一定的算法计算结论的不确定性。

(5)随时掌握结束产生式系统运行的时机,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停止系统的运行。

产生式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图4、产生式系统求解问题的一般步骤(1)初始化综合数据库,把问题的初始已知事实送入综合数据库中。

(2)若规则库中存在尚未使用过的规则,而且它的前提可与综合数据库中的已知事实匹配,则继续;若不存在这样的事实,则转第(5)步。

(3)执行当前选中的规则,并对该规则做上标记,把该规则执行后得到的结论送入综合数据库中。

若该规则的结论部分指出的是某些操作,则执行这些操作。

(4)检查综合数据库中是否已包含了问题的解,若已包含,则终止问题的求解过程;否则,转第(2)步。

(5)要求用户提供进一步的关于问题的已知事实,若能提供,则转第(2)步;否则,终止问题求解过程。

(6)若规则中不再有未使用过的规则,则终止问题的求解过程。

2.3.3产生式系统的分类按规则库及综合数据库的性质及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可交换的产生式系统、可分解的产生式系统、可恢复的产生式系统。

1、可交换的产生式系统如果一个产生式系统对规则的使用次序是可交换的,无论先使用哪一条规则都可达到目的,即规则的使用次序是无关紧要的,就称其为可交换的产生式系统。

2、可分解的产生式系统基本思想:把一个规模较大且比较复杂的问题(初始数据库)分解为分别若干个规模较小且比较简单的子问题,然后对每个子问题进行求解。

3、可恢复的产生式系统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既可对综合数据库添加新内容,又可删除或修改老内容的产生式系统称为可恢复的产生式系统。

基本思想:人们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是经常要进行回溯的,当问题求解到某一步发现无法继续下去时,就撤销在此之前得到的某些结果,恢复到先前的某个状态。

用产生式系统求解问题时也是如此,当执行一条规则后使综合数据库的状态发生变化,若发现在新的状态中无法得到问题的解,就需要立即撤销刚才产生的结果,并将综合数据库恢复到先前的状态,然后选择别的规则继续求解。

2.3.4产生式系统的优缺点1、产生式系统的优点(1)自然性:由于产生式系统采用了人类常用的表达因果关系的知识表示形式,既直观、自然,又便于进行推理。

(2)模块性:产生式是规则库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形式相同,易于模块化管理。

(3)有效性:能表示确定性知识、不确定性知识、启发性知识、过程性知识等。

(4)清晰性:产生式有固定的格式,既便于规则设计,又易于对规则库中的知识进行一致性、完整性检测。

2、产生式系统的缺点(1)效率不高产生式系统求解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进行“匹配—冲突消解—执行”的过程。

由于规则库一般都比较庞大,而匹配又是一件十分费时的工作,因此,其工作效率不高。

此外,在求解复杂问题时容易引起组合爆炸。

(2)不能表达具有结构性的知识产生式系统对具有结构关系的知识无能为力,它不能把具有结构关系的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表示出来,因此,人们经常将它与其它知识表示方法(如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相结合。

2.3.5产生式系统的适用领域(1)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知识元组成的领域知识,彼此之间关系不密切,不存在结构关系。

如:化学反应方面的知识。

如:医疗诊断、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3)领域问题的求解过程可被表示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操作,而且每个操作可被表示为一条或多条产生式规则。

2.4框架表示法2.4.1框架理论1975年美国著名AI学者Minsky在其论文“Aframeworkforrepresentingknowledge”中提出了框架理论,并把它作为理解视觉、自然语言对话及其它复杂行为的基础。

框架理论的基本思想:认为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都是以一种类似于框架的结构存储在记忆中的,当面临一个新事物时,就从记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框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细节加以修改、补充,从而形成对当前事物的认识。

2.4.2框架的定义及表示形式1、定义框架:是一种描述对象(事物、事件或概念等)属性的数据结构,在框架理论中,框架是知识表示的基本单位。

一个框架由若干个“槽”(Slot)结构组成,每个槽又可分为若干个“侧面”。

一个槽:用于描述所论对象某一方面的属性;一个侧面:用于描述相应数学的一个方面。

槽和侧面所具有的属性值分别称为槽值和侧面值。

(2)当槽值或侧面值是一个过程时,它既可以是一个<动作>串,也可以是对某个过程的调用。

(3)当槽值或侧面值是谓词时,其真值由当时谓词中变元的取值确定。

(4)槽值或侧面值为<空>时,表示当时未能确定该值,待以后填入。

(5)<约束条件>是任选的,当不指出时,表示无约束。

5、框架的主要特征(1)每个框架有一个框架名(可带参数)。

(2)每个框架有一组属性,每个属性称为一个槽,里面可以存放属性值。

(3)每个属性对它的值有一定的类型要求,不同属性的类型要求可以不一样。

(4)有些属性值可以是子框架调用,子框架调用可以带参数。

(5)有些属性值是事先确定的,而有些属性值需在生成实例时代入。

(6)有些属性值在代入时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有时,在不同属性的属性值之间有一些条件需要满足。

2.4.3框架网络框架网络:是指具有横向联系及纵向联系的一组框架。

横向联系:一个框架中的槽值或侧面值可以是另一个框架的名字,即通过一个框架可以找到另一个框架,这样就在两个框架之间建立起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由于属性的继承性,故可把共同属性抽取出来,构成一个上层框架,然而再对专有属性分别构成下层框架,并在下层设立一个专用的槽(一般称为“继承”槽)。

因此,在用框架作为知识的表示模式时,对槽的设置与组织给给以足够的重视。

2.4.5框架系统中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框架系统中的问题求解过程与人类求解问题的思维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当人们对某事物不完全了解时,往往先根据当前已掌握的情况着手工作,然后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发现、掌握新情况、新线索,使工作向纵深发展,直到达到最终目标。

框架系统在求解问题时,系统首先根据当前已知条件对知识库中的框架进行部分匹配,找出预选框架,并且由这些框架中其它槽的内容以及框架间的联系得到启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使问题的求解向前推进一步。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2.4.6框架表示法的特点1、优点:(1)结构性(2)继承性3)自然性2、缺点:框架表示法的主要缺点是:不善于表达过程性的知识,故经常与产生式表示法结合起来使用,以取得互补的效果。

2.5语义网络表示法2.5.1语义网络的提出及基本思想1968年J.R.Quillian在其博士论文中最先提出语义网络,把它作为人类联想记忆的一个显式心理学模型,并在他设计的可教式语言理解器TLC(TeachableLanguageComprehenden)中用作知识表示方法。

语义网络的基本思想:在这种网络中,用“节点”代替概念,用节点间的“连接弧”(称为联想弧)代替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语义网络又称联想网络。

它在形式上是一个带标识的有向图。

由于所有的概念节点均通过联想弧彼此相连,Quillian希望他的语义网络能用于知识推导。

2.5.2语义网络的概念语义网络中的节点:表示各种事物、概念、情况、属性、动作、状态等,每个节点可以带有若干属性,一般用框架或元组表示。

此外,节点还可以是一个语义子网络,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嵌套结构。

语义网络中的弧:表示各种语义联系,指明它所连接的节点间某种语义关系。

节点和弧都必须带有标识,以便区分各种不同对象以及对象间各种不同的语义联系。

最简单的语义网络是一个三元组:(节点1,弧,节点2)1、简单语义网络举例【例如】:试将歌曲《军港之夜》中的歌词“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表示成语义网络的形式。

【解】:第一步:将上述歌词(即命题)表示成二元谓词的形式:轻轻摇(海浪,战舰)显然,它可表示成如下的语义网络:【注意】:上述语义网络太过简单,没有告诉人们多少东西,故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二步:把理解这句歌词时所使用的语法知识加进去,即可将一个谓词拆成如下三个谓词:动作主体(海浪,摇)动作对象(战舰,摇)动作方式(轻轻,摇)可得如下改进后的较为详细的语义网络:【分析】:在上述改进的语义网络中,海浪、战舰、摇、轻轻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均已给出,且这种关系是命题本身所包括的。

可以说,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穷尽了命题本身包含的知识。

但是,海浪、战舰、摇、轻轻等概念本身究竟有什么含义,在这个语义网络中并未体现出来,因为命题中也没有这样的知识。

因此,为了进一步描述,就必须加入该命题以外的知识,包括我们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范畴及其属性的认识,已经《军港之夜》这首歌曲的上下文信息。

第三步:再添上我对海港中各种事物的范畴及其属性的认知,以及《军港之夜》的上下文信息,可得如下更为详细的语义网络:2、语义网络的BNF描述<语义网络>::=<基本网元>|Merge(<基本网元>,...)<基本网元>::=<节点><语义联系><节点><节点>::=(<属性—值对>,...)<属性—值对>::=<属性名>:<属性值><语义联系>::=<系统预定义的语义联系>|<用户自定义的语义联系>2.5.3分块(复合)语义网络若要处理一般的谓词公式,即命题中包含变量和量词,则上述简单的语义网络就不能应付了。

Hendrix在1975年提出了“网络分块化技术”,可以解决该问题。

网络分块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用语义网络表示一个复杂命题时,可将其拆成许多子命题,每个子命题用一个小的语义网络表示,称为一个“空间”。

复杂命题构成大空间,子命题构成子空间,它本身又可看作是大空间中的一个节点。

子空间可以层层嵌套,也可以用弧相互连接。

实践证明,这种复合网络的表达能力是很强的。

1、分块语义网络举例【例1】:试将命题“每个学生都读过一本书”表示成分块语义网络的形式。

【解】:先将上述命题表示成谓词公式:(s)学生(s)(b)书(b)[读过(s,b)]其分块语义网络如下:【说明】:(1)命题“学生读书”构成一个空间,节点g是其代表,节点GS是全体命题的集合;(2)通向g的两条弧,F弧指示它代表的命题是什么,弧指示s是一个全称变量,若有多个全称变量,就要有多个弧。

(3)在上图中,只有s是全称变量,r,b都是存在变量,它们都是全称变量s的函数。

【注意】:(1)从上图可知,语义网络表示法和谓词表示法的不同:在谓词公式中,“读”作为一个谓词出现,而在这里,它作为一个事件(动作r)和“学生”、“书”等统一处理。

(2)分块语义网络表示法要求,子空间中的所有非全称变量的节点都是全称变量节点的函数,那些不是全称变量节点函数的其它节点,应该拉到空间之外去。

【例2】:命题“每个学生都读过《红楼梦》”,就应该表示成如下形式的语义网络:【例3】:试将命题“每个学生都读过所有的书”表示成分块语义网络的形式。

【解】:先将上述命题表示成谓词公式:(s)学生(s)(b)书(b)[读过(s,b)]其分块语义网络如下:2.5.4常用的语义联系(1)A-Member-of联系:表示个体与集体(类或集合)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属性继承性和属性更改权。

例如,“张三是工会会员”。

(2)Composed-of联系:表示“构成”联系,是一种一对多的联系,被它联系的节点间不具有属性继承性。

例如,“整数由正整数、0及负整数组成”。

(3)Have联系:表示属性或事物的“占有”关系。

例如,“鸟有翅膀”。

例如,“唐朝在宋朝之前”就用Before。

(5)Located-on(-at,-under,-inside,-outside)联系: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书放在桌子上”。

(6)Similar-to,Near-to联系:表示事物之间的相似和接近关系。

例如,“猫与虎相似”。

2.5.5语义网络的分类(1)命题语义网络上述例子均为此类网络。

(2)数据语义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语义网络。

提出该类网络的理由:在数据库中,单纯的数据存储、检索已不能满足要求,要求存储数据的语义及数据间的关系,并支持用户对数据实行推理的功能。

于是,数据库逐渐向知表示方法知识库方向变化。

作为适于知识型数据库的一种知识表示方法,语义网络的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说明】:关于数据语义网络的详细论述,请参见陆汝钤《人工智能》(上册)PP117-130。

(3)语言语义网络语言语义网络就是用于自然语言的分析和理解的语义网络。

关于其详细论述,请参见陆汝钤《人工智能》(上册)PP130-136。

(4)结构网络: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结构,常见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应用领域。

(5)分类网络:倾向于描述抽象的概念,并对它们按层次分类。

常见于专家系统。

(6)推理网络:它本质上是一种命题网络,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规范化,更适于进行专家系统中的推理。

推理网络的基本节点是事实或概念,而节点间的关系则表示推理规则。

(7)框架网络:是语义网络和框架的联合使用。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种含义:网络中的节点是框架,相当于基本事实或假设,利用节点之间的关系可由某些框架推论出另一些框架。

例如,医学专家系统IRIS就是利用框架网络实现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症状或一个判断。

第二种含义:网络中的节点既可代表框架,也可代表框架中的槽,每条弧的一头联着某个框架的一个槽,另一头联着另一个框架。

表示后面的框架是前面的槽所代表的子框架。

以此方式就可实现框架的任意深度的嵌套调用。

【注】详细论述请参见陆汝钤《人工智能》(上册)PP141-144。

2.5.6语义网络系统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1)语义网络系统是指用语义网络表示知识的问题求解系统。

(2)语义网络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a)由语义网络构成的知识库;b)语义网络推理机,即用于求解问题的解释程序。

(3)语义网络系统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语义网络系统中,问题的求解一般是通过匹配实现的。

(4)语义网络系统求解问题的主要过程a)根据待求解问题的要求构造一个网络片断,其中有些节点或弧的标识是空的,反映待求解的问题。

b)依此网络片断到知识库中去寻找可匹配的网络,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当然,这种匹配一般不是完全的,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解决不确定性匹配问题。

c)当问题的语义网络片断与知识库中的某语义网络片断匹配时,则与询问处匹配的事实就是问题的解。

THE END
1.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具体概念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但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https://edu.iask.sina.com.cn/jy/2RCejKOytez.html
2.(完整版)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经管文库(原现*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 1.如果pq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45398-1-1.html
3.洛克《人类理解论(An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在洛克那里,诸如实体、性质、语词、知识、命题、真理等概念都具有一种心理学经验的熟悉感。除了一种宏大而近乎完美的概念框架,洛克在许多具体的领域也是开拓性的:伦理学的享乐主义与基督教的观念交互涌现,尤其是前者,俨然已经是功利主义的先声;洛克对人的同一性(identity of man)和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429327/
4.2024国考行政执法类行测命题变化解读公务员考试网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数字最大?A.■◆B.◆◆C.■◇D.◆◇85.人际关系图,是用一套特定的符号来表示团体内成员之间各种关系的图形。依据前期的调查,将团体成员的关系分为“吸引”“排斥”“无关”三类。图中圆圈内的字母是团体内每一成员的代号。实线与虚线表示相互关系。其中实线表示吸引关系,虚线表示https://www.huatu.com/2023/1126/2706013.html
5.教师资格证(小学)思维导图模板在师生关系上,尊重赞赏 自我提升强调反思 在教育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 合作 与其他教育工作者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连续性和广泛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求 终身学习者 反思的实践者 衡于研究者 重视沟通,提升交往和合作能力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ee0eccf07912929cb392b51
6.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①理解命题的概念.——青夏教育精英从函数f(x)=[x]的定义可以得到下列性质:x-1<[x]≤x<[x+1];与函数f(x)=[x]有关的另一个函数是g(x)={x},它的定义是{x}=x-[x],函数g(x)={x}叫做“取零函数”,这也是一个常用函数.(1)写出f(5.2)的值及g(x)的值域;(2)若F(n)=f(log2n)(1≤n≤210,n∈N),写出F(x)的解析式https://m.1010jiajiao.com/timu_id_169864
7.[《习坎文摘》第61期]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湖北省沙市中学(一)情境与情境活动的定义………17 (二)情境的分类和情境活动的分层……18 (三)情境和“四层”“四冀”的关系……18 (四)情境在命题中的运用……20 后记……2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http://www.hbsszx.com/PrintArticle/20487
8.课程避免在使用词项、做出判断、形成命题、进行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1概念是什么 这一节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c69906eace048d8072
9.身边不容忽视的若干土地理念问题(1997年~2019年)更重要的是,这种管理体系能够绝然分清“农调耕地”各种利用类型与原来不属于耕地范畴作为独立地类的园地、草地、水面之间的空间分布及其数量关系。如果国土资源部地籍司要弄清北京市一定时限范围内农用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即不管其来源如何有多少土地用于种植、多少土地用于养殖、多少土地用于设施种植和养殖的话,只要把这些http://www.wyzxwk.com/Article/jingji/2020/06/420291.html
10.fakerlove/discretemathematics命题常元(proposition constants):表示具体命题及表示常命题的p,q,r,s等和t,f。 命题变元(proposition variables):以“真、假”为取值范围的变量,仍用p,q,r,s等表示。 命题公式简称公式,采用大写A,B,C等表示。 1.2.2 命题公式的定义 命题常元和命题变元是命题公式,称作原子公式或原子。 https://gitee.com/fakerlove/discrete-mathematics
11.教心学重点5.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定义: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策略不等同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范围更广,学习策略涉及多种方法及其使用规则,以及如何改变不同学习方法。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提出者:麦克卡(麦基奇) http://www.cqwenbo.net/wap_doc/16870853.html
12.离散数学——命题逻辑谓词逻辑集合与关系知识点命题的定义:具有确定真值的陈述句。 二、联结词(简单不做赘述) 1.否定:? 2.合取:∧ 3.析取:∨ 4.条件:→ 5.双条件:? 三、命题公式与翻译 四、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1.真值表:根据命题公式的真值可简单构建,示例:构造?P∨Q的真值表如下 https://blog.csdn.net/weixin_74727063/article/details/135305454
13.数学逻辑范文12篇(全文)著名经济学家、数学家凯恩斯 (J.M.Keynes) 给概率所下的定义是: 令前提由任一命题集h组成, 结论由任意命题集a组成.若对任一h, 以程度r证明合理信念程度a是正当的, 则我们说在a和h之间存在程度r的概率关系.用符号表示就是a/h=r. 凯恩斯认为概率逻辑就是研究这种关系的逻辑.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ii3iyj2.html
14.吉林大学离散数学(国家级精品课)4.6树及其等价命题[25] 3.1命题定义与联结词 2102播放 26:54 [26] 3.2命题公式与解释 2039播放 34:02 [27] 3.3等价关系及其证明 1984播放 48:04 [28] 3.4完备集 1390播放 23:20 [29] 3.5蕴涵关系基本概念 1723播放 33:59 [30] 3.6演绎的基本理论 1333播放 38:52 [32] 3.8文字、子句、短语与范式 961播放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CFTMQ9FG7&mid=EFTNI8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