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中你不知道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

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中你不知道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

陕西公务员考试网|2019-09-1910:18

收藏

公职类考试中必然性推理是必学内容,包括:三段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朴素逻辑。而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考试频率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直言命题的考试重点——矛盾关系以及解题方法。

一、直言命题含义

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反映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又称为性质命题。直言命题的一般表示为:所有(有的、某个)S是(不是)P。

二、矛盾关系

1、矛盾含义及意义

矛盾:对于一种事物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A、B不交叉,A、B在一起是全集。例如,白色的矛盾是非白色,而不是黑色,在于黑色和白色在一起不能构成颜色的全集,所以白色和非白色是矛盾的。

意义:永远一真一假

2、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

三、考查题型及解体方法

1、题干命题为真(假),求假(真)

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找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

例如,所有男孩儿都是喜欢足球的,命题为真,下列选项一定为假的是正确答案就是有的男孩儿不是喜欢足球的,就可以了。

2、真假话问题

题型以真假话的形式出现,但是实际上还是利用矛盾做题。

例如,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

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

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

【答案】C。解析: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和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即“有些人贪污了”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所以,真话必在甲和丙之间,则乙的话和丁的话都是假话。由乙的话假,可知张经理贪污了;由丁的话假,可知所有人都贪污了。所以,丙的话一定真,而甲的话一定假。故答案选C。

事件排序题行测考试中主要考查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虽然简单,但它表示一个现象,或者一件事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找逻辑关系,避免盲目排序。

第二,找首尾项,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第三,巧用排除法,逐个排除错误选项。

例1:风调雨顺(2)棉花丰收(3)外汇储备增加(4)国力增强(5)大量出口

A.1-2-5-3-4B.2-1-5-3-4

C.3-4-1-2-5D.1-4-3-5-4

答案:A。

解析:按照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排序。风调雨顺后棉花丰收,进而可以大量出口棉花使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增强了国力。

例2:(1)百年老树枝繁叶茂(2)勘测施工线路(3)将老树平行移动300米(4)研究制定移动方案(5)老树萌发新芽

A.5-2-3-4-1B.1-2-4-3-5

C.1-2-3-4-5D.2-1-4-3-5

答案:D。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因施工迁移百年老树的事件。“研究制定移动方案”后才能移动古树,即4在3之前,排除A、C。比较B、D选项,(在)勘测施工线路(时)——(发现)百年老树枝繁叶茂——(经过)研究制定移动方案(后)——将老树平行移动300米——老树(重新)萌发新枝,D选项更符合事件逻辑顺序。故本题选择D。

A.3-1-5-4-2B.2-4-3-5-1C.5-3-1-4-2D.4-2-3-1-5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因海水倒灌导致油田减产的事件。根据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河水浪费严重”是事件逻辑起点,而“油田被迫减产”是事件的逻辑终点,故本题选择D。

THE END
1.什么是命题命题专业解释1、在现代哲学、数学、逻辑学、语言学中,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 2、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在数学中,一般把判断某一件事情的陈述句叫做命题。优选https://m.yyk.iask.sina.com.cn/q/OiSH3ilHMel.html
2.语言符号的意义理论研究在对意义问题的探索中,不少语言学者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他们运用分析—归纳法对意义进行的分类具有一定的价值。 2.1 利奇的分类 英国语义学家利奇(G.Leech)在其颇有影响的《语义学》一书中曾列出7种不同的意义。 (1)概念意义。亦称词典意义。它是一个语词在语言交际中表达出来的基本含义,这种意义在词典中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view/index/theory/2926
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4教育研究方法命题点三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方式 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可以使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研究、个案研究、叙事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 (一)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的含义 调查研究与其他研究方式的区别之处在于“调查”。什么是“调查”呢?《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因而,调查研https://www.233.com/teacher/xiaoxue/fudao/zsln/20160122/132528699.html
4.课题开题报告选题意义怎么写(通用12篇)一个完整的小课题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八个方面,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完成读书笔记与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学校意见;县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个人课题信息与结题意见。其中的前四项内容需要课题研究者详细的、有条理的、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4tohv.html
5.直言命题推理中的存在预设问题研究本文认为,存在含义是由命题形式所决定的命题的逻辑含义,它直接反映的是形式逻辑中的命题表达式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预设是命题使用者所附加给命题的语用含义,它实质上是一个主体相关的逻辑语用学概念,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2)本文通过对差等关系推理、反对关系推理、下反对关系推理、限制换位推理、限制换质位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9116806.nh.html
6.段忠桥“塔克—伍德命题”辨析法律价值在我看来,他们的这一看法非但不能成立,而且对研究那场讨论的主题产生了误导。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塔克—伍德命题”的辨析,揭示他们对这一命题理解中存在的诸多误区,以使对“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研究回归正路。 一、“塔克-伍德命题”的提出和含义 “塔克—伍德命题”是谁提出的?它的含义是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847
7.《克拉底鲁篇》——名称问题的传播学与哲学内涵(三)问题与意义维特根斯坦对此看法是否定的,有些研究者认为,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也持有这种观点,因为他认为语词与对象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显然是错误的,是把指称或意谓与含义或意义混淆了。命题3.3指这样说的,“只有命题具有意义(Sinn),只有在命题的联系之中,一个名称才有意谓(Bedeutung)。” 柏拉图的这种观点在古代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407-206580.html
8.理论意义范文12篇(全文)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斯宾塞的教育本质观。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蔡元培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诸如此类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实际上都可以抽象出这么一个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x1bvefi.html
9.关于“艾斯特”定义几点探讨.doc基于此,本文以形式逻辑为主要工具对以下6个问题展开陈述:“艾斯特”定义的起源和传播过程、性质、作为语词定义的历史意义、与相关定义之间的关系、对国内部分观点的再认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认识这一定义。希望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客观认识“艾斯特”定义在旅游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艾斯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25/712114315600113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