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学术网——佛教研究

2012年4月13日至19日,第二届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教协会、湖北省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协会和九宫山瑞庆宫协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港台及内地的130余位专家、学者、道长与会。在到会的代表中,既有一批成就卓越的资深学者,也有众多论著丰厚的中年专家,还有不少崭露头角的年轻学人;既有蜚声学界的海外汉学家,又有专心学术的道门中人。可谓老中青三代学者济济一堂,教外教内人士畅所欲言。这是继2008年4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后的又一次盛会。

全真道与老庄学两个领域看似相距颇远,实则联系密切,正如熊铁基先生在2008年会议上指出的,王重阳创建全真道,其教义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全老庄之真”,即从《老》、《庄》思想中寻求真理、真义。王重阳抓住老子思想的要点“无为”和“清静”、庄子思想的要点“逍遥”、“心斋”等等,革新了道教的教义与思想。可以看出,“全老庄之真”的实质就是道教的发展从教义上必须回到老庄思想上面来,其宗教追求从根本上符合老庄思想的精神实质。从道教发展的历史经验来说,全真道的兴起,以及道教发展史上的几次振兴,大都与道教的回归老庄有密切关系;从现实的角度看,这一认识有助于道教在新的时代健康发展。时隔四年,海内外学者再次聚集在一起,就全真道与老庄学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交流,为全真道与老庄学的研究以及道家道教文化的进一步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近80篇,就“全真道”与“老庄学”两大主题进行专门研讨,无论是史料的发掘还是方法的运用,无论是教理的阐扬还是思想的诠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集中体现出学术界和道教界关于全真道与老庄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就。

一、全真道研究的突破

就全真道研究来说,此次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对全真道的教义教理、文学艺术、代表人物、传播与影响等很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获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

1.研究视角的变化

2.研究时空的拓展

3.研究材料的发掘

4.研究内容的深化

二、老庄学研究的进展

老庄学作为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不仅自身形成了博大的学术体系,与道教文化的关系亦十分密切。本次会议关于老庄学的论文很多,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研究的进展:

1.老庄文本与思想研究

2.老庄注疏研究

3.道家思想新解

三、今后研究的几点展望

1.全真道教义与老庄学的关系

毋庸置疑,全真道教义是符合老庄哲学精神的,这次会议也有熊铁基先生和蜂屋邦夫先生两位学者的论文对此进行阐述,但总的来说,全真道与老庄学的关系问题,仍然可以进一步加以探讨。这一问题实际上关涉全真道哲学理论基础与宗教神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许多全真高道诠释老庄,从他们的诠释中可以看出全真道宗教思想以及教义教理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全真宗师更多的是在宗教实践中贯彻老庄精神,也就是运用老庄,弘宗演教。因此,如何将全真道与老庄学两者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加以细致的研究,值得期待。

2.全真道与区域文化

3.拿真道与现代社会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霍群英)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THE END
1.道教经典探究揭秘道德经与庄子《道德经》的哲学内涵 道教的核心是“道”,而《道德经》则是阐释这一概念的重要著作。它由列子所编纂,共六十四章,内容广泛,从宇宙万物、人生态度到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深入浅出地讨论了“道”的本质和运作方式。这部书籍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例如,它提出的“无为而治”、https://www.4o94l6jj8.cn/ru-jia-wen-hua/309335.html
2.道教之道德经精辟于一千八十一章之内深藏其道德理念道教之精髓,乃在于道德经一千八十一章的深邃智慧与内涵。其核心信仰以“道”为本,强调清静无为、寡欲不争,以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为终极目标。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道”所生成,“宇宙”即是“道”的演化结果,而人亦可通过修行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老子》中提倡的“上德”、“玄德”,以及“常德”,均指个人https://www.kkrtggh.cn/dao-jia-jing-dian/771478.html
3.探索道家智慧从老子思想到生活实践的旅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道家哲学以其独特而深邃的智慧,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无尽启示。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哲学的重要文献,是我们今天探索和学习这一体系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六个关键点来展开对“道家故事及其哲理”的深入探讨。 第一点:理解https://www.lbizomgyw.cn/dao-jia-gu-shi/240149.html
4.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探索老子的智慧道家的哲学根源与影响力探索老子的智慧:道家的哲学根源与影响力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道德经》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道德君子”。他的思想以简约、顺应自然和内心修养为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老子的政治理念强调无政府或小政府。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不仁为孝”的观点,即在现实政治中采取柔软而非强硬https://www.nxvejqqfd.cn/dao-jia-jing-dian/214542.html
5.道家学说的开创者老子与道德经的智慧之光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一位无名而又伟大的思想家,他以简洁明了的文字,阐述了一种深远影响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哲学体系,这就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作品《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不仅是道家学说的开创者,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独特性的思想家之一。 老子的出生与生活环境 https://www.iith93p52.cn/dao-jia-ren-wu/160474.html
6.武则天与道教的关系认为“国家圣绪,出自玄元皇帝,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即《道德经》),每岁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这应该算是武则天在还身为皇后时为道教地位的提升所作的最大贡献,因为它开创了唐代以《道德经》作为科举考试名目之一的先声。这对当时社会的震动是巨大的,对王公百卿和士子举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https://www.sxlib.org.cn/dfzy/sxdwljgb/tddl/yjwx_5659/yjlz_5660/qlwhyjq/201704/t20170426_700413.html
7.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南宋朱熹说:“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10]又说:“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11]儒家把这种伦理纲常思想看作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最主要的道德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永恒不变的“天理”,谁也不能违反。这种伦理纲常思想,也为道教所继承和发展。在道书中,虽然很少提到“三纲五常”的名称,但却大肆宣扬这种https://www.meipian.cn/4cbktpdl
8.中国道教杂志中国道教协会主办2004年第06期道教义理与《周易》关系述论(中)——《道教义理学综论》之部分 关键词:道教 教义 义理学 参同契 为道 修持 综论 经典 方术 《易》古经既是占筮典籍,又与《老子》有着深切的内在思想联系,道教早期重要经典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以及《五斗经》皆已引《易》人道,自汉代以后历来https://www.youfabiao.com/zgdj/200406/
9.道家和道教的关系是怎样的?北天师道创立者寇谦之,也因传承自张道陵的天师道,《黄帝阴符经》就是藏于他之手。 我们理出一条线索,老子(末代天师)——黄石公——张良(初代帝师)——张良九世孙张道陵(山寨版天师)。 这就是道家和道教的关系。研习道家,可以读至道四经:《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http://jwq.0579.cn/wap/thread/view-thread/tid/3175926
10.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道家文化和道教有什么关系→MAIGOO知识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2、道教——汉朝时期的张道陵https://m.maigoo.com/goomai/217964.html
11.一部《道德经》千年书法史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经》;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从管理角度来解释《老子》;还有的从军事角度解读《老子》,比如《孙子兵法》;还有人说这是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刚;《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修炼元气然后得道;还有从成仙的角度来讲,道教https://www.hzqsn.com/app/article/warp/detail/id108113780664926942808.htm
12.深入浅出讲解道家道道教的依附关系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道”为最高信仰。在教内,尊奉老子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以老子《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老子被奉为太清道德天尊,庄子被奉为南华真人。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http://m.hlsw99.com/h-nd-160.html
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中华老学》普刊,《道德经》中的治道思想及其史鉴意义,一作 21.《先秦文学与历史》普刊,马王堆古医书与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关系,一作 研究报告: 22.《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22)》,关学思想在陕西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现状与实现路径研究 出版专著: 1.《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研究》,花木兰出版社,2021年版。 https://iipe.nwsuaf.edu.cn/szdw/fjs/5bcc31a227c44b94a4cb333598b83140.htm